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大鼠肝部分切除基础上建立入肝门静脉加门腔分流术的动物模型,研究大鼠术后早期肝脏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9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3组:肝切除组+门静脉组、单纯肝切除组及单纯门静脉组,每组30只.观察术前及术后5min吲哚靛青绿15min储留率(indocyaninegreenretentionrateat15rain,ICGR15)、术后5min及2h动脉血酮体比率(arterialbloodketonebodyratio,AKBR)及肝组织能荷(energycharge,EC)的变化情况.结果肝部分切除或单纯门静脉手术均导致术后大鼠ICGR15明显升高(P<0.01),单纯门静脉大鼠肝脏吲哚靛青绿15min储留率显著低于肝部分切除大鼠(P<0.01).肝切除附加门静脉后,大鼠术后ICGR15明显低于单纯肝部分切除组(P<0.01).肝部分切除或单纯行门静脉手术均导致术后大鼠AKBR及EC明显降低(P<0.01),单纯门静脉组大鼠术后2h开始出现回升,而肝部分切除大鼠仍持续下降.肝部分切除附加门静脉组AKBR及EC术后均明显高于单纯肝部分切除组(P<0.01).结论肝部分切除或门静脉阻断的手术操作均明显降低肝脏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入肝门静脉能有效促进肝部分切除术后大鼠残肝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恢复.

  • 标签: 门静脉动脉化 大鼠 吲哚靛青绿 储留率 动脉血酮比率 能荷
  • 简介:目的报道静脉再植拇指完全离断的新方法.方法1999~2002年在5例拇指完全离断再植手术中,因指动脉严重损伤或多次吻合指动脉失败后,将近侧动脉与断指的一条静脉吻合作为供血通路,近侧的静脉与断指的另几条静脉吻合作为回血通路.结果5例再植拇指全部成活,早期病例完全恢复了良好的功能.结论静脉是一种拇指离断再植的新方法,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动脉化 拇指完全离断 断指再植 血液循环
  • 简介:指甲作为手指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备美观作用外,在手捏持精细物体时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手外伤的增多,要求修复或再造指甲的患者也随着增加,尤其是年轻患者。我院于2001年9月~2004年4月,采用静脉踇趾甲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指甲缺损5例6指,成活5指,感染坏死1指。术后随访6~18个月,受指与供趾外形、功能恢复满意。该方法免除了因技术条件限制而行末节截指或植皮引起的残疾或外观缺陷,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动脉化 躅趾甲瓣 再造手术 拇手指 指甲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指侧方静脉再植末节断指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2018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末节断指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所选取的病患都是在经过了正常指动脉吻合处理多次失败之后,再选择进行静脉化处理,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以及平均分组的原则,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患采用指腹静脉再植手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取指侧方静脉再植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结果在完成手术治疗6个月之后对两组病患进行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病患断指成活的概率要高于对照组病患断指成活的概率;观察组病患再植断指的感觉以及活动程度要优于对照组病患再植断指的感觉以及活动程度;在对治疗满意程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比较高;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对比上,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比较低(P<0.05)。结论对于末节断指病患采用指侧方静脉再植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断指成活的概率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 末节断指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静脉皮瓣在修复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中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5年7月应用游离静脉皮瓣移植修复同时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患者11例12指,缺损面积0.5cm×2.0cm~2.0cm×4.5cm,术中行静脉皮瓣10指,静脉动脉皮瓣2指。结果除1例合并真菌感染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所有患者获得2~24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皮瓣皮质接近正常,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指,良7指,中2指,差1指,优良率为75%,皮瓣感觉部分恢复。结论游离静脉皮瓣是修复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皮瓣 动脉化 手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出现血供障碍时改用静脉皮瓣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9年5月,在切取第1掌骨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时,出现皮瓣血供障碍30例,将皮瓣内主干静脉与受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改成静脉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50岁,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5 cm~6.2 cm×4.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远期随访皮瓣质地、色泽、感觉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3~15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相近,恢复保护性感觉。拇指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25例,良3例,可2例。结论在切取第1掌骨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时,出现皮瓣血液循环欠佳后,将皮瓣内携带的1条主干静脉与拇指末节创面的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皮瓣能够顺利成活,为手术的成功提供另一道保障。

  • 标签: 静脉动脉化皮瓣 拇指 筋膜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椎动脉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2009年收治的5例椎动脉静脉瘘病人均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例表现搏动洼包块者另行手术治疗。结果5例病人均达到即刻全部栓塞,临床症状好转,没有发生并发症。5例病人中仅1例瘘口被闭塞而保持椎动脉通畅,其余4例均需要牺牲椎动脉才能闭塞异常血流。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动脉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动脉动静脉瘘 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球囊 弹簧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结扎静脉干方法的改良单干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改良单干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创面共12例13指的临床资料,对皮瓣的成活、质地、外观及修复手指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术后通过门诊随访7例,微信随访5例。结果12例静脉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成活皮瓣不臃肿,质地、色泽与患指局部正常皮肤接近,患指的伸、屈活动没有障碍,患者对患指的外观及功能等总体感觉比较满意,根据手指总活动度(TAM)标准评定:结果属优8例,良4例,中1例。结论通过结扎静脉干方式的改良单干型-静脉皮瓣手术,操作简便,修复临床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修复创面的一种选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动脉化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1年10月召开的Baveno Ⅶ共识会的主题是"门静脉高压的个体治疗"。主要讨论了9个主题,包括:把测量肝静脉压力梯度作为诊断金标准;非侵入性方法诊断代偿进展期慢性肝病和临床有意义的门静脉高压;病因治疗和非病因治疗对肝硬化的影响;预防首次失代偿;急性静脉曲张出血;预防进一步失代偿;以及内脏静脉血栓和其他肝脏血管病。本文对上述主题的推荐进行编译汇总,把国际上门静脉高压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借此形成的共识意见呈现给读者。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代偿进展期慢性肝病 门静脉血栓 肝脏血管病 个体化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再植改良血管吻合技术对降低血运、恢复延迟现象的发生率和缩短血运恢复时间的效果。方法改良组为2017年10月-2018年3月10例14指,静脉的方式为近端动脉与远端的2条静脉中直径较粗的1条吻合;对照组为2016年12月-2017年9月20例21指,静脉的方式为近端动脉与断指远端直径较细的静脉吻合。计算2组的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和血运恢复时间,并作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和对照组的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分别为35.7%和71.4%,血运恢复时间为(23.8±21.1)min和(58.5±3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手术可降低静脉再植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缩短血运恢复时间。

  • 标签: 断指再植 静脉动脉化 血管吻合 血运恢复 延迟现象
  • 简介:摘要创伤致儿童髂外动静脉血管损伤较少见,若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下肢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风险。笔者采用移植自体静脉及人工血管治疗1例儿童髂外静脉损伤,分析临床特点、治疗体会、经验教训等,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借鉴。

  • 标签: 血管 血管外科手术 创伤和损伤 人工血管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oPH)是门静脉高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引起肺血管收缩、重构,其特征为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是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重要类型之一,PoPH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代谢有关。PoPH患者生存时间短,预后差。目前PoPH治疗手段有限,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肝移植可作为一项治疗手段。本文就PoPH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PoPH的认识。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雌激素类
  • 简介:摘要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少见疾病,常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hemorrhagictelangiectasia,HHT)累及肝脏,可出现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静脉瘘、门静脉静脉瘘。同时部分肝癌患者在行肝动脉造影或增强CT检查时动脉期亦多发现存在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患者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症、脾大、腹水。常规检查易漏诊,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本文对同一例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诊断及两次栓塞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肝动脉-门静脉瘘致门静脉高压症的思考及认识,同时分析两种栓塞材料对肝动脉-门静脉瘘封堵效果。

  • 标签: 肝动脉-门静脉瘘 两次封堵术 栓塞材料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