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Dynesys系统治疗单节与多节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采用Dynesys系统治疗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46例。根据患者手术节分为单节组(32例)和多节组(14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片,测量手术节椎间高度、活动度以及近端相邻节的椎间活动度。结果46例患者平均随访30(24~52)个月,两组患者ODI指数术后3个月:单节组(20.5±5.7)%,多节组(21.2±9.8)%;末次随访:单节组(12.2±4.3)%,多节组(15.3±6.9)%,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VAS评分术后3个月:单节组2.9±1.3,多节组3.2±1.4;末次随访:单节组1.4±0.3,多节组1.6±0.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ODI与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节椎间高度术后3个月单节组(11.3±2.7)mm,多节组(11.1±2.0)mm;末次随访单节组(10.8±3.1)mm,多节组(10.3±2.2)mm,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的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单节组(4.3±2.4)°,多节组(4.6±2.7)°;末次随访单节组(4.8±2.2)°,多节组(5.3±2.0)°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近端相邻节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时单节组(9.1±2.1)°,多节组(8.5±1.8)°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末次随访时单节组(10.3±2.7)°较术前显著增加,并且单节组大于多节组(9.1±3.0)°(P<0.05)。结论单节与多节Dynesys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并保留部分椎间活动度�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研究腰骶椎管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以防止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病例。结果:椎管造影和MRI检查明确诊断22例,CT检查诊断9例,其中误诊4例;肿瘤全切22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8例,肿瘤活检1例;术后所有病例自觉症状均有改善,其中腰骶部及下肢疼痛消失或减轻100%,排尿排便改善75%,下肢肌力改善60.9%。结论: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合适的辅助检查可避免误诊的发生;MRI检查是诊断腰骶椎管肿瘤的首选方法;腰骶椎管肿瘤以手术治疗为唯一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于部分不能全切的病例,适当辅以放、化疗,仍能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椎管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15例第Ⅷ肝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采取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对15例第Ⅷ肝癌进行肝或联合肝切除.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手术死亡.其中13例行第Ⅷ肝切除,2例行联合第Ⅶ、第Ⅷ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1-2次,时间12~25min,平均(17.3±5.2)min,切肝时间(阻断肝血流至肝脏肿块切除时间)10-23min,平均(18.3±4.7)min.出血量约(50-700)ml,平均(186±78)ml,2例患者需输血.术后有2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胆漏并发膈下感染.结论使用PMOD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下,安全快捷地行第Ⅷ肝的切除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第Ⅷ肝段 刮吸解剖法 第二肝门
  • 简介:患者女,75岁,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气喘憋气、发热10天入院.近5年,每年出现咳嗽、咳痰,持续约3个月,本次发作一直有发热、气喘憋气.查体:T39℃,双肺满布哮鸣音,双肺底闻及散在水泡音.实验室检查:WBC19.5×10~9/L,N0.903,L0.097.X线胸片示:右肺门影增大,肺门角消失,右肺门外侧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图1).门诊以“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入院.CT检查:右肺中叶内侧支气管腔内一1.6cm×1.0cm大小的类圆形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相应支气管腔变窄,远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内有支气管征(图2),向内与纵隔胸粘连,远外侧与胸壁胸膜粘连,CT诊断为右肺中叶内侧支气管良性肿瘤并阻塞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为支气管平滑肌瘤.

  • 标签: 支气管平滑肌瘤 肺叶 瘤组织 影像学 诊断 右肺
  • 简介:目的探讨渐次评估肘关节稳定性,分步修复稳定性结构在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中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41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术前评估,依据影像学评估骨性结构的破坏情况,判定肘关节失稳的主要因素,分主次、先后予以修复;术中评估,骨性结构修复后进行应力试验,评估关节囊韧带损伤情况分别予以修复。术后评估,评估肘关节整体稳定性,决定是否予以肘关节的辅助稳定,并及时予以康复锻炼,随访治疗效果。结果41例术前评估认定为复杂孟氏骨折10例;恐怖三联征14例;经尺骨鹰嘴前脱位9例;单纯冠状突骨折合并脱位4例;单纯桡骨头骨折合并脱位4例。术中评估,发现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损伤者34例,其中23例骨性结构修复后肘关节仍失稳,并对其中的18例内外侧韧带损伤者实施修复。术后评估,进行骨性修复与软组织修复后,9例肘关节存在半脱位倾向与摇摆不稳,需要支具、石膏、克氏针等辅助固定。平均随访10.4个月,41例骨折均愈合。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肘关节功能评估表,优者12例,良者19例,可者7例,差者3例。结论渐次评估骨折脱位的肘关节稳定性,可以更全面地发现肘关节不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从而能更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

  • 标签: 肘关节 尺骨 桡骨 骨折 肘关节脱位
  • 简介:目的:研究膀胱肿瘤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状态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35例膀胱肿瘤尿液脱落细胞应用多重荧光PCR检测尿路的微卫星状态。结果:35例尿液样本:膀胱肿瘤组15例,有6例MSI-H,8例MSI-L,1例MSS,诊断阳性敏感度达93.33%;膀胱癌术后复查组6例,血尿及尿路上皮轻度异型组7例,正常体检组7例中,在血尿及轻度异型组发现1例MSI-L,其余均为MSS,阴性特异率达95%。结论: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检测可作为膀胱肿瘤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非侵袭性检测方法。

  • 标签: 尿路脱落细胞 微卫星不稳定 多重荧光PCR
  • 简介:目的:分析左侧入径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食管癌手术特点。方法:连续观察51例累及主动脉弓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术经左侧入径。手术切除41例,占80.6%,其中颈部吻合38例,主动脉弓上吻合3例;手术探查10例,占19.4%,不能切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外侵,侵及主动脉及支气管等局部重要结构。结果:本组无死亡,术后17例发生20项并发症,占33%,经治疗恢复。结论:累及主动脉弓食管癌周围结构复杂,与其它部位中下段食管癌手术相比,切除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强调术前评估、术中注意局部解剖和术后加强管理。

  • 标签: 主动脉弓 食管癌 手术 并发症 冶疗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损伤机制,报告采用带线锚钉损伤韧带/肌腱-关节囊结构一期修复、早期保护性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患者的病史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34(18-72)岁。病因:助动车事故12例,坠落伤2例,摔倒1例;术中采用带线锚钉行损伤韧带/肌腱-关节囊一期解剖修复,记录术中韧带、关节囊和肌腱损伤类别,明确软组织损伤与肘关节损伤体位、所受暴力的对应关系。术后支具保护下肘关节渐进性功能康复训练,定期门诊随访。结果内侧副韧带和前内侧关节囊撕脱损伤100%,屈肌肌腱60%、肱二头肌腱30%。肘关节损伤体位处于旋后伸直外展位;末次随访15例平均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为93.2,尺神经损伤5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肘关节伸直、旋后位受到轴向、过伸和外翻应力可能是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主要累及前内侧稳定结构,早期带线锚钉修复满意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韧带 关节 腱损伤 创伤和损伤 软组织损伤 肘关节脱位
  • 简介:目的:探讨骨肿瘤行瘤截除时计划截除长度与实际截除长度的差异。方法对53例行瘤截除的患者进行研究,骨肉瘤34例,骨巨细胞瘤5例,梭形细胞肉瘤5例,软骨肉瘤3例,骨转移癌3例,淋巴瘤1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软组织肉瘤侵犯骨骼1例。肿瘤位于股骨下段29例,胫骨上段8例,肱骨上段7例,股骨近端5例,胫骨下段3例,肱骨远端1例。将实际截除长度与术前计划截除长度进行比较,将患者按不同部位分组,研究各组的差异大小。结果53例瘤截除患者截除长度误差范围为-30~15mm,95%可信区间为(2.0±7.7)mm。误差在±10mm以内的40例,占75.5%,误差≤-10mm的4例,占7.5%,误差≥10mm的9例,占17%。股骨下段29例,误差为(2.9±6.7)mm,胫骨上段8例,误差为(3.8±5.1)mm,肱骨上段7例,误差为(3.6±8.0)mm,股骨近端5例,误差为(-0.2±6.0)mm,胫骨下段3例,误差为0mm肱骨远端1例,误差为-30mm。结论手术中通过找到术前设计的解剖标志及计划长度进行截骨准确性高,如果能避免引起误差的因素能使瘤截除长度更加精准。

  • 标签: 骨肿瘤 截骨术 截肢残端 截肢长度
  • 简介:目的总结第Ⅷ肝肿瘤切除术中主肝静脉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对1996年8月~2008年8月12年问作者施行的64例第Ⅷ肝肿瘤切除合并主肝静脉损伤处理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同时涉及肝中与肝右静脉主干损伤者34例,仅肝中或肝右静脉主干损伤者分别13例、17例.行主肝静脉缝合修补者39例,结扎者12例,直接肝断面对拢缝合者13例.全组手术切除及术中止血均获成功.术后3例活动性出血,其中2例再次手术缝合及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成功,另1例术后5天放弃治疗并自动出院.结论第Ⅷ肝肿瘤切除术中主肝静脉损伤是可以合理处理的,具体措施有肝静脉修补、肝静脉结扎、肝断面对拢缝合,术中可根据具体损伤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肝肿瘤 肝部分切除 肝静脉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本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4.5岁;按AO/OTA分型:C1型26例,C2型17例,C3型3例。比较本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并采用Green—o’Brien的腕关节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reen—o’Brien的腕关节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本组钉道感染3例,固定松动2例,腕关节僵硬3例。结论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 标签: 外固定架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应用后路Coflex动态稳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28例连续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有限减压、椎板间Coflex动态稳定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38~72岁,平均54.8岁.本组患者术前均有下腰痛以及下肢神经症状或间歇性跛行症状,并经过X线平片以及动力片、CT和MRI检查确认病变节和诊断.本组患者接受单节手术27例,双节手术1例.手术方式均为全身麻醉下有限开窗减压、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术.手术前后对患者的VAS视觉疼痛评分和改良Oswestry残障指数评分进行评价,通过动力平片评价手术节腰椎活动情况.随访时调查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78min,出血量180~310ml,平均210ml.无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d佩戴软腰围下地活动,术后7d出院.术后1、3、6、12、24和36个月门诊随访,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评价.本组发生并发症3例(9.3%).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5.2个月.平均VAS视觉疼痛评分由术前的8.1到术后的2.8,最后随访为2.6;Oswestry评分由术前的54.3到术后的21.8,最后随访为23.2.上述评价指标手术前后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别.随访中手术节屈伸活动良好,活动度2°~6°,平均3.6°.未发现假体移位脱出现象.随访时本组患者对本次手术治疗满意度为89.3%(25/28).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Coflex动态稳定术,可以通过微小创伤手术,直接彻底解除神经压迫,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同时良好保留了手术节腰椎的运动功能,随访结果表明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板间 动态稳定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内镜治疗单节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科应用经皮内镜治疗单节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4-78岁,平均(61.3±11.9)岁;手术方式:椎板间入路45例,经椎间孔入路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各时间点评估,随访6-14个月,平均(10.2±2.2)个月;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83.5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25ml。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别为(6.42±0.94)分、(3.76±0.53)分、(3.28±0.51)分、(2.88±0.62)分、(2.45±0.38)分、(2.21±0.39)分,腿痛VAS评分别为(6.23±0.87)分、(3.52±0.48)分、(3.27±0.61)分、(2.72±0.49)分、(2.43±0.31)分、(2.35±0.30)分,ODI评分分别为(70.48±7.61)分、(38.84±3.49)分、(35.67±2.33)分、(32.19±2.09)分、(31.34±2.31)分、(30.83±1.90)分,3项指标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价:优49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术中硬膜囊撕裂2例,术后感觉异常3例,未出现感染、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可以实现对单节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但须根据狭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并对手术设备及技巧要求较高。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管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多节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固定术8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0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拔除引流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及疗效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分别为(1.1±0.6);(0.1±0.09),对照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评分分别为(0.7±0.8);(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Odom疗效满意度(97.4±2.1)%高于对照组(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除引流管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分别为(31.3±4.4)h,(23±6)h及(8±5)天,均短于对照组(44.5±8.2)h,(49±5)h及(16±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40(12.5%),4/40(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8/43(41.8%)及13/4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多节颈椎病患者康复及整体疗效,改善术后康复,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重要创新与完善。

  • 标签: 康复护理 颈椎病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总结电子支气管镜联合球囊导管行肺染色定位与切除过程中的护理配合重点。方法回顾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联合球囊导管经双腔气管内插管进行肺小结节染色定位,随后行胸腔镜下靶肺切除术的24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特别是在定位前器材的准备、球囊导管的安放、亚甲蓝染液及空气的灌注、胸腔镜下靶肺的切除等重点环节的护理操作过程。结果经过严谨的护理配合,24例肺小结节患者的肺亚甲蓝染色定位顺利完成,在全胸腔镜下精准切除小结节所在的肺,患者术后7-10天均康复出院。结论在肺小结节切除术中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联合球囊导管行肺染色定位技术进行精准肺切除的手术效果良好,具有安全、准确、易行等特点。熟练的定位护理配合可提高靶肺定位成功率和缩短操作时间。

  • 标签: 支气管镜 球囊导管 染色定位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研究姜黄素前体药物的稳定性及其水解动力学。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FM0806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血浆及肝匀浆中药物水解动力学。结果姜黄素前体药物FM0806在pH为2~10时水解速率常数不受pH影响,而在血浆及肝均浆中FM0806可迅速水解。结论FM0806是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姜黄素前体药物。

  • 标签: 姜黄素 前体药物 水解速率常数 肝匀浆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pediclescrewfixation)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osterioropenpediclescrewfixation)治疗胸腰脊柱骨折的疗效,为胸腰骨折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并收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的比较性研究。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Pubmed(1966年至2016年3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3期)、Embase(1966年至2016年3月)。人工检索期刊(1990年至2016年3月)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Spine、EuropeanSpineJournal。2名脊柱外科专业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共计318例,其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58例,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0例。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手术时间短[WMD=-0.67,95%CI(-1.20,-0.14),P=0.01],出血量少[WMD=-2.83,95%CI(-4.15,-1.51),P〈0.0001],术后总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小[WMD=-2.79,95%CI(-3.80,-1.77),P〈0.0001],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WMD=-2.33,95%CI(-3.08,-1.58),P〈0.00001],住院时间短[WMD=-1.79,95%CI(-2.48,-1.11),P〈0.00001],而两者术后1周内VAS评分[WMD=-4.02,95%CI(-8.98,0.94),P=0.11]、术后手术节Cobb’s角[WMD=-0.72,95%CI(-2.32,0.89),P=0.38]、术后手术节Cobb’s角矫正度丢失[WMD=-0.05,95%CI(-0.40,0.31),P=0.8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R=0.57,95%CI(0.19,1.67),P=0.30]、椎弓根螺钉位置异常发生率[RR=0.69,95%CI(0.20,2.37),P=0.55]、术后感染发生率[RR=0.34,95%CI(0.04,3.18),P=0.3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经动脉导管灌注高温生理盐水肝热凝固的效果。方法实验猪12头,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实验组选用球囊导管阻断肝动脉血流进行热灌注,对照组高热灌注时不阻断肝动脉血流。根据热灌注的温度每组再随机均等分为45℃、50℃、55℃(导管流出温度)3个亚组,每亚组各2头。热灌注14d,将实验猪全部处死,取出肝脏进行病检。结果热灌注后2wk,12头实验猪均存活,处死实验猪,取出肝脏,实验组共取得四个热凝固灶,50℃、55℃亚组各两个。病灶局限于目标肝,呈契形,尖端指向肝门,基底远高肝门,与邻近肝分界清楚,由内向外见三层结构,分别为凝固坏死区、炎性反应区和纤维化区。对照组和试验组45℃亚组肝脏未见典型热凝固坏死。结论经球囊导管阻断肝动脉血流,高温灌注高于50℃生理盐水,并维持10min,可使目标肝发生彻底凝固性坏死。

  • 标签: 热灌注 肝癌 热凝固坏死 病理学 经动脉导管灌注
  • 简介:目的探索后路长节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degenerativescoliosis,ADS)患者内科并发症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后路长节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矫形术治疗的ADS患者105例。将患者分为有和无并发症组,有和无感染组,有和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以及有和无心肺并发症组。使用单变量检验来确定不同内科并发症的患者和手术相关潜在的风险因素。多元Logistics回归用于评估医学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腰椎僵硬性残疾指数(lumbarstiffnessdisabilityindex,LSDI)等功能评分。功能评分用多元重复测量混合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105例。患有内科并发症的患者发生率为30.1%。导致内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吸烟、融合节段数量和住院时间。导致感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融合节段数量和住院时间。导致神经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和融合节段数量。导致心肺并发症包括:BMI,高血压和融合节段数量。尽管出现内科并发症,但有无内科并发症患者功能评分ODI、JOA、VAS在术后随访有显著改善(P=0.0001),无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S长节融合术后内科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医疗成本。其中BMI和融合节成为多个内科并发症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围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和住院期间患者管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内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脊柱侧凸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