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恶性肿瘤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主要并发症胰、胆的初步处理经验和体会,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间的20例PD术后并发胰、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并发胰2例,死亡1例;并发胆2例,死亡1例;另1例死于肝肾综合症,余17例治愈出院。远期效果在进一步随访中。结论术后并发胰应以内科治疗为主,通过减少胰液的分泌,并且保持局部引流的通畅,多数胰可治愈。术后并发胆漏,通过保持支架管及局部引流通畅,多可治愈,出现肝汁性腹膜炎时应考虑手术处理。

  • 标签: 恶性肿瘤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胆瘘
  • 简介:目的总结25例鼻胃管经口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下,将鼻胃管经口置入能充分吸去脓液的最佳位置,持续负压引流;DSA下置鼻肠管用于鼻饲营养液;胸腔引流管按常规方法放置.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经口内引流管的护理、内营养护理、胸腔引流管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结果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4例痊愈出院.结论采用鼻胃管经口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与传统的三管治疗相比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食管癌术后护理 吻合口瘘 传统胸腔引流 经鼻-瘘口胸腔引流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比较胃癌术后外营养(PN)联合早期内营养(EN)与单纯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其对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2013年间50例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患者术后接受外营养与早期内营养(EN+PN),对照组23例仅行单纯内营养(EN),检测患者术前、术后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BMI、胃切除方式、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8天体重均有下降,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均降低,术后3天开始回升,观察组术后7天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吻合口、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外营养与早期内营养联合应用较单纯内营养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

  • 标签: 胃癌 围手术期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内营养组(EN组)和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近端结肠造或损伤肠管外置是结直肠疾病手术治疗的常用术式或辅助术式之一.患者常需在术后3~6个月行还纳术.由于大肠的高污染性,使造还纳后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吻合口、局部感染等并发症.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对10例患者采用腹膜外造还纳术,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结肠造瘘 腹膜外法 还纳术 辅助术式 结直肠疾病 2009年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张××,男,56岁.于2010年1月因"进食不畅20天"在当地医院就诊,胃镜示:距门齿31~40cm处可见一环状狭窄,黏膜红肿糜烂,溃疡形成,胃镜勉强通过.咬检病理示鳞癌.来我院后行超声内镜示:病变侵及食管壁全层.PET-CT示:相当于第5~8胸椎水平食管壁增厚,并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食管癌;纵隔内腔静脉后结节,考虑为淋巴结转移(图1).提示临床分期T3N1M0.予以新辅助化疗.

  • 标签: 食管癌 化疗 心包瘘 临床
  • 简介:6年来在384例癌及贲门癌手术中共发生早期吻合口21例,占5.5%,治愈18例,死亡3例,占14%,对所发生吻合口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术中安置三条橡皮管引流的必要性,并注意拨管时间,以防止发生瘿时图引流不畅而造成腹腔感染,其至治疗失败。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广泛性腹膜炎和腹腔积脓。并提出了早期吻合口的治疗原则。由于重视监测和治疗方法得当。18例早期吻合口获得自愈,治愈率高达84%。

  • 标签: 胃癌 贲门癌 早期瘘 三管引流 术后监测
  • 简介:结肠造口术是腹外科中经常施行的一种传统术式,适用于急性结肠梗阻、左侧结肠广泛损伤、炎症穿孔、直肠癌根治切除等手术。但此术式如处置不当,会引发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诸多并发症中,较严重且多见的是造口肠管缺血坏死而致口回缩。

  • 标签: 结肠造瘘口 血运障碍 肠管 原因分 急性结肠梗阻 传统术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性食管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共29例恶性肿瘤食管患者,包括食管癌并穿孔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8例,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食管12例,根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结果21例食管支气管患者中,14例行食管支架置入,2例气管支架置入,5例因口较小仅行空肠营养管置入和胃肠减压.5例食管纵膈患者行内镜下口置管引流及内营养管置放.3例食管胸腔患者行空肠营养管置放及胸腔闭式引流.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内镜下治疗,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7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内镜下治疗恶性食管具有技术可行、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对不同的恶性食管患者,需要根据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食管癌 内镜治疗
  • 简介:漏(lòu)《现代汉语词典》释义2对其解释为物体有孔或缝,东西能滴下、透出或掉出。如漏勺等。(lòu)《辞海》释义2对其的解释为空腔脏器与体表或空腔脏器之间不正常的通道,常由外伤、炎症、手术并发症等造成,形成后不易自愈,常需手术治疗。医学论文中,一般与瘘管、道联用,指人体内发生脓肿时生成的管道,

  • 标签: 瘘管 科学期刊 空腔脏器 手术并发症 《辞海》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阴道治疗预防措施。方法3例直肠阴道患者行结肠造术,并对一例典型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结肠造口术、阴道口修补术、结肠造口还纳术,3例均已治愈。结论对直肠阴道患者行规范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直肠阴道瘘 结肠造口术 瘘口修补术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适形半球模压迫锁骨上区治疗26例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患者疗效。方法:对我院因甲状腺癌接受颈清术后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并发乳糜并采用适形半球模具锁骨上区压迫法,且自身对照纱布敷料压迫法。结果: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后并发乳糜发生率为2.31%,纱布敷料团局部加压有效率为30.00%,半球模具加压术区持续负压引流80.00%。结论:采用适形半球模具锁骨上压迫治疗颈清扫术后乳糜方法简单,易操作,治疗周期短,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瘘
  • 简介:患行男,55岁,农民,因臀部、左下肢感觉异常2年.大小便功能障碍、双下肢间歇性跛行1.5年,于2009年3月1日入院,患者在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觉肌周“下坠感”,

  • 标签: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病例讨论
  • 简介:目前补充性外营养(supplementalparenteralnutrition,SPN)作为单纯内营养支持无法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时的补充疗法,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SPN的临床疗效被肯定,且被国内外指南或共识推荐,但SPN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应用时机仍存在争议。为了减少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导致的并发症,SPN的使用时机、剂量和方式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使患者获得营养支持治疗的最大效益。

  • 标签: 肠内营养 补充性肠外营养 共识 争议
  • 简介:为了提高化疗疗效,增加剂量强度是常用的方法,但随之而来的是并发症的增加。多数化疗副作用被重视并得到积极防治,而化疗对屏障功能的损伤尚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争议,近年来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如化疗是否会导致屏障功能损伤,屏障功能损伤对肿瘤治疗有无影响等。

  • 标签: 肠屏障功能 功能损伤 化疗疗效 维护 化疗副作用 剂量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Nanog、Sox2、TFF3在型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型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nog、Sox2、TFF3在型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型胃癌患者中,Nanog高表达者38例(63.3%)、TFF3高表达者33例(55.0%),Sox2低表达者35例(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nog、TFF3、Sox2的表达情况与型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型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nog、Sox2、TFF3的表达情况与型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有关,同时具有Nanog高表达、TFF3高表达、Sox2低表达的型胃癌患者预后最差。结论Nanog、Sox2、TFF3可成为评价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更利于判断肠型胃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肠型胃癌 NANOG SOX2 TFF3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腹泻伴高热,尿中混有粪渣样物半月余"来我院住院治疗。B超检查示:肝胆脾胰腺及双肾未见占位性病变,右下腹部至膀胱底部可见大小为6.3cm×5.7cm的中等强度光团回声,内可见片状低回声(图1)。

  • 标签: 乙状结肠癌 结肠膀胱瘘 超声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行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术后共发生吻合口3例,均治愈。结论彻底的颈部引流,充分的胃肠减压,足够的营养支持,适宜的抗感染治疗是治疗吻合口的关键。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口瘘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的治疗措施。方法运用气管导管替代传统肛管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9例,对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吻合口病例中,气管导管一次性持续保留时间最长14天,最短5天,平均8.8天。气管导管堵塞1人次。完全阻断并转流内容物6例,有效阻断和转流内容物3例。9例患者痊愈,未再行手术治疗。吻合口发生至口愈合时间平均10天。结论气管导管比传统肛管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的治疗中更有效果。

  • 标签: 气管导管 直肠癌 吻合口瘘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EN和60例术后外营养(PN)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防治情况的影响。结果EN组EN支持1周后,血清白蛋白(ALB)升高显著,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十二指肠营养管 早期肠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