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这是尽人皆知且藉以指导人生的准则,传承至今恐已逾千年。尤当生活在政治动荡、民不聊生的年代,更是支持人们坚强地活下去,盼望有一灿烂明天的巨大潜力。然则,此一准则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当身患“绝症”时是否也应照此办理?个人认为颇有商榷之处。

  • 标签: 癌症患者 康复 心理健康 乐观态度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式微波对猪活体状态下,正常松质骨组织的灭作用及其灭范围、形态、短期内病理变化。方法采用12头清洁级成年猪,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术后2、4周2个时间组,每组6只猪。术后2、4周分别处死参加实验的6只猪,每组取猪的胫骨、股骨干骺端松质骨部位共24个实验对象,再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灭时间120s,240s,360S3个小组,每组8个样本,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灭,灭功率为60W,微波频率为2450MHz。每个标本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标本大体观察见置人式微波在相同功率下不同工作时间的灭形态基本恒定,纵截面上看类似一个椭圆形,微波灭的范围随着时间的增加明显增大,且微波灭形态随着灭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近似圆形。组织学观察微波灭2周后凝固区内骨小梁结构基本正常,骨细胞完全坏死,可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灶,其外围形成了由肉芽组织构成的交界区;微波灭后4周凝固区内凝固性坏死灶已被吸收,边缘坏死骨小梁周围见大量破骨细胞及类骨质沉积,交界区肉芽组织大量侵入坏死骨区域,与破骨细胞一起吸收死骨,并可见新生骨小梁的形成。结论置人式微波对活体松质骨有明确的灭作用,灭形态基本恒定,灭范围内细胞坏死彻底。松质骨微波灭后,骨坏死区域修复进程快于皮质骨。

  • 标签: 微波 骨骺 骨坏死 动物实验
  • 简介:布鲁病是由布鲁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病。人类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接触未经巴氏消毒的牛、羊、猪等布氏杆菌携带或感染者。布鲁通过人类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寄生繁殖并入血,释放内毒素,导致人体发热及多器官损伤。Kulowski于1932年首次描述布鲁病可引起脊柱炎。有学者提出布鲁病最常伴发脊柱炎,主要累及腰椎。现将研究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尤其是治疗方案作如下综述。

  • 标签: 脊柱炎 布鲁杆菌病 诊断 药物疗法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肿瘤患者接受自体瘤骨灭再植重建手术后的并发症、下肢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自体瘤骨灭再植手术治疗的13例骨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肿瘤,去除骨外肿瘤包块,刮除松质骨内肿瘤,将残余骨壳放入65℃20%高渗氯化钠溶液中灭30min,原位植入灭骨,螺钉、钢板内固定。累及骶髂关节者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加固,累及髋臼者行全髋关节置换,髋臼破坏严重时用带翼网杯、钛网杯加固,必要时采用骨水泥填充提高骨强度。结果手术时间4.0~8.5h,平均5.7h;术中出血量820~5000ml,平均3500ml。术后1例失访,其余随访6~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5例复发,远处转移3例;骨折和关节脱位各1例;浅表感染3例。截至随访终点,4例无瘤存活,3例带瘤生存,5例死亡。7例存活者灭骨愈合情况ISOLS评分为38.0%~93.0%,中位评分为81.0%;下肢功能MSTS评分为23.0%~91.0%,中位评分为60.0%。结论肿瘤骨灭再植术后虽然肿瘤复发率较高,但对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应权衡利弊,把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 骨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下肢 预后 骨肿瘤灭活再植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肺部发生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s)与非MDROs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10月广西7所三甲医院发生的MDROs及非MDROs肺炎患者共518例,根据病原耐药性分为MDROs组268例,非MDROs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MDROs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结果MDROs引起的肺炎占医院内肺炎的51.74%,ICU是MDROs院内肺炎感染的高发科室,占66.07%;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含量。1个月内2类以上抗感染药物使用史是患者发生MDROs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积极预防和干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合理使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抗感染药物,有助于降低发生肺部MDROs和非MDROs院内感染的风险。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肺部感染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治疗恶性骨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86例接受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所给予的护理措施,及术后的康复锻炼进行分析。结果:58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行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保肢手术,并获1年2个月的随访,术后无褥疮、肺部感染、静脉栓塞和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患者的特点,围术期的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患者术后重回社会的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微波 骨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故药治远不如食治平稳。将食疗放在药治之上,是中国传统医学治病的主流思想。

  • 标签: 中医 饮食健康 药性 食物
  • 简介: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pylori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胃癌BGC-823细胞与Hp—L型以不同比例(1:20、1:100、1:500)共培养,以不加Hp—L型为对照组,在不同时段进行以下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基因(skp2)、抑癌基因(p53)和核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Hp—L型作用BGC-82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分裂增多,增殖旺盛,瘤巨细胞增多,出现明显的生长加速现象;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显示,Hp—L型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FCM检测可见,lip—L型影响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分布,使G0/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免疫组化可见细胞中Skp2、p53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以上作用均呈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Hp—L型可促进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skp2、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L型 SKP2 KI-67 P53 胃癌BGC-823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发生过程中α-连接蛋白(alpha-cmemn,α-Cat)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crpylori,Hp)感染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胃黏膜活检及手术切除的胃癌病理标本96例,癌旁组织96例,对照标本15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组织中α-Cat的表达。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学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法检测胃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α-Cat在胃癌组、癌旁组织组、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4%、56.2%、100.0%,胃癌组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组和对照组(P〈0.05);96例胃癌组织中Hp阳性组α-Cat表达明显低于Hp阴性组(46.3%vs59.2%,P〈0.05);α—Cat阳性率在高、中分化和低、未分化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呈现递减趋势(69.1%vs10.7%,P〈0.01),但α-Cat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深度无密切相关。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α-Cat的表达逐渐上调。胃癌组织中α—Cat的表达与Hp感染相关,提示Hp感染可通过对α-Cat表达的影响,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α-连接蛋白(alpha—eatenin)
  • 简介:胃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其表面稳定而具有功能性的黏膜屏障是分隔机体内环境与食物抗原及微生物的生物界面。肠道群是定植于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内外环境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肠道群紊乱主要体现于共生及病原的生长失衡,并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或代谢产物影响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本文就肠道群对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介绍,为了解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供部分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黏膜屏障 肠道稳态
  • 简介:目的评价AFP酶免疫法(以下简称酶免AFP)快速简单定量在临床应用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以AFP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以下简称发光AFP)检测为对照,分析555例各种血清标本酶免AFP快速简单定量的准确性及其定量范围与发光AFP的一致性。结果①555例标本酶免AFP结果与发光AFP结果总体符合率达94.2%,P〉0.05。②17例发光法阳性标本酶免法呈假阴性,出现HD-HOOK效应。结论①酶免疫法快速简单定量AFP可用于体检快速筛查。②酶免AFP在应用中必须高度重视临床表现及其它影像学检查结果,避免HD-HOOK效应导致假阴性。

  • 标签: AFP 酶联免疫法 酶免化学发光法 HD-HOOK效应
  • 简介:肘关节恐怖三征(terribletriadofelbow)是指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突和桡骨小头骨折,其病理特征还包括侧副韧带及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伤后肘关节稳定结构严重破坏,易引起关节不稳定、关节僵硬及关节炎等并发症,预后较差,故得名。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Pugh等[1-2]提出的肘关节恐怖三征手术治疗原则,即由内向外依此处理尺骨冠突、

  • 标签: 肘关节 桡骨骨折 尺骨骨折 内侧副韧带 肘关节脱位
  • 简介:我父亲基本上不能算是疾病过世的,医生认为是老化死亡,这从一方面看是福气,从另一方面看,因为我们不懂真正老化代表的含义和征兆而产生了许多遗憾,这也是我写这本小册子的另一个重点。

  • 标签: 癌症患者 康复 心理健康 乐观态度
  • 简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出版的《癌症预防的建议》(2007年出版),是多位全球一类专家综合了各种有肯定结论的研究结果撰写而成,因此具有权威性,当然其中的一些饮食结构等都是源自西方的有关研究,但仍不失为国人有价值的参考,尤其在当前人们开始重视癌症预防,又众说纷纭之际,本手册更有拨云见天之感。本刊自本期始将连续登栽,冀望对读者诸君有所助益。

  • 标签: 癌症预防 饮食结构 基金会 出版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7例腰椎布氏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4~77岁,平均55岁。病程3~18个月,平均9个月。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功能评分以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评估该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复发病例,术前及术后3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8.6±0.4)分、(3.4±0.7)分、(2.1±0.2)分、(1.7±0.4)分,JOA评分分别为(7.4±0.4)分、(11.2±0.6)分、(14.4±0.2)分、(15.2±0.4)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可有效清除病灶、改善脊柱功能,达到满意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 布氏杆菌 病灶清除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观察药物与手术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21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等情况.采用利福平和四环素及链霉素联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均采取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其中3例加内固定治疗.结果(1)21例均有与羊、羊皮、羊肉接触史.本组病例均有发热,多为典型波浪热.腰部疼痛7例,脊柱,四肢大关节及肌肉痛14例,经治疗后均遗有位置固定的腰痛;均有乏力,多汗,食欲减退,消瘦.(2)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灶除1例为T11~12,余均分布于腰椎.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硬化、增生,新生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隙变窄较结核轻,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无死骨形成.(3)化验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阳性,虎红平板凝集试验15例+++、4例++、2例+.血沉增快21例,为35~110mm/h.(4)超声检查见肝脾肿大6例,腹腔间隙积液3例.(5)病灶清除后均留标本送病理检查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之诊断.(6)对初治6例和复治15例均采用利福平、四环素,链霉素药物治疗的同时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疼痛即刻缓减,2周疼痛消失,血沉开始下降.2~3个疗程血沉恢复正常,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转为阴性.结论布氏杆性脊柱炎可以通过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利福平、四环素、链霉素联合治疗的同时手术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布氏杆菌 脊柱炎 诊断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骨肉瘤保肢治疗已成为骨肿瘤外科主要发展方向,骨肉瘤生物重建逐渐成为保肢治疗的首选方法。深低温冷冻灭回植技术以其手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保留了骨诱导生成能力等诸多优点而成为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型保肢技术。本文就深低温冷冻灭技术在骨肉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骨肿瘤 深低温冷冻灭活 肿瘤免疫 保肢治疗
  • 简介:目的粪便移植已被证明在治疗难治性艰难梭感染方面有效,但是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困难和安全性的顾虑阻碍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本研究目的是评价粪便移植的安全性及其对复发性艰难梭感染相关性腹泻的缓解效果。用于粪便移植的可以口服的冰冻粪便胶囊由经过筛选的健康志愿者捐赠粪便制成。方法2013年8月到2014年6月期间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开展一项非双盲、单组、初步可行性研究。纳入20例患者,一种是有3次或以上的轻度到中度艰难梭感染表现,且经过6.8周的万古霉素治疗无效,另一种是有2次或以上的因重度艰难梭感染住院,年龄介于11.89岁,中位年龄64.5岁。捐献粪便的志愿者要经过筛选。用于移植的胶囊储存在一80~C条件下。患者在连续2天内服用15颗胶囊,然后追踪症状缓解情况和6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安全性(通过2级或以上的不良反应来评价)和临床症状缓解且8周内不复发。次要指标包括患者主观感觉良好程度和每天排便次数。结果没有观察到由粪便移植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粪便移植1个疗程后,14例(70%)症状缓解(95%CI:47%.85%)。6例无明显缓解,但是经过第2疗程后,4例缓解。总共18例(90%)患者腹泻明显缓解(95%CI:68%.98%)。患者治疗前排便次数平均5次/天,治疗3天后减少到2次/天(P=O.001),8周后减少到1次/天(P〈O.001)。结论本研究利用经筛选的志愿者粪便制成的胶囊进行粪便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感染,粪便移植安全有效,但只是初步研究,仍需要更大的研究来评价粪便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艰难梭菌感染 移植治疗 复发性 粪便 胶囊 冰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