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影响保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保肛的相关因素并比较39例患者行新辅助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χ-2=4.521,P=0.033)、肿瘤距肛缘的距离(t=36.131,P〈0.001)、肿瘤直径(t=7.235,P=0.007)、局部浸润深度(χ-2=17.531,P〈0.001)和是否行新辅助治疗(χ-2=4.366,P=0.037)是影响保肛的因素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47.59,95%CI2.262-1001.326,P=0.013)、肿瘤距肛缘的距离(OR539.28,95%CI15.165-19177.534,P=0.001)、局部浸润深度(OR0.005,95%CI0.000-0.124,P=0.001)和是否行新辅助治疗(OR0.019,95%CI0.001-0.601,P=0.024)是影响保肛的关键因素。低位直肠癌行新辅助治疗后对比治疗前:肿瘤直径缩小(P〈0.001)、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增大(P〈0.001)、局部浸润深度降低(P〈0.001)、淋巴结阳性率下降(P=0.020)。结论性别、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是否行新辅助治疗是影响腹腔镜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因素。新辅助治疗能够使肿瘤降期,提高保肛率。

  • 标签: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保肛术
  • 简介: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CEA、CA19-9和AFP三种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10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血清CEA、CA19-9和AFP的检测,并与100例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Logistic回归筛选相关指标,建立回归方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除AFP外,大肠癌患者CA19-9和CEA水平明显高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UCCEA〉AUCCA19-9〉AUCAFP.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Y=1/[1+EXP(3.250-0.224X1-0.057X2)],新变量Y的AUC高于三种单一肿瘤标记物的AUC.结论联合检测CEA和CA19-9可提高大肠癌的诊断率,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可提高大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大肠癌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CA19-9 ROC曲线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6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方法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KPS评分、手术与否、临床分期、治疗状况及治疗前血小板(PLT)、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与N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治疗状况、血小板及血清癌胚抗原的水平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临床分期Ⅳ期、未治疗、PLT〉300×10^9/L、CEA〉5.0μg/L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5.524、16.096、3.563、2.607。结论:治疗前血小板、血清CEA的水平、临床分期及治疗情况是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作为乳腺癌患者,最大的问题是心理失去平静。从最初被怀疑有问题开始,我们的内心就突然陷入恐惧,更不用说在经历乳房X线检查、定位针刺、活检以及签署医疗风险协议书时我们所感受的巨大心理压力。确诊时,我们几乎已经被震惊击垮。

  • 标签: 回归 乳房X线检查 心理压力 乳腺癌患者 定位针刺 医疗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个可能对化疗后获得性肺炎产生影响的研究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晚期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过60岁、吸烟史、基础疾病、肿瘤压迫气道、重度骨髓抑制是晚期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选择化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降低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晚期NSCLC 获得性肺炎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中老年(50岁以上)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评估与生存相关因素。结果中老年食管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3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体重减轻、术前并发症、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临床分期、术前低蛋白、术前放化疗与5年生存率有关(P〈0.05);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术前放化疗等是影响中晚期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食管癌多数属于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在可耐受情况下,积极行术前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而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可能预测患者预后。

  • 标签: 食管癌 中老年 手术 预后 多因素回归分析
  • 简介: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疾病谱的演变,越来越多的Ⅰ期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被发现与治疗。Ⅰ期NSCLC的术后辅助治疗已成为热点。现指南推荐ⅠB期含高危因素患者术后使用含铂类的两药联合辅助化疗。尽管如此,近30%的Ⅰ期患者术后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众多预后因素提示Ⅰ期NSCLC中可能存在一部分未发现的高危患者,同时Ⅰ期NSCLC的术后辅助治疗已进入平台期。现有的研究已经开始探讨靶向辅助治疗和免疫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本文对近几年Ⅰ期NSCLC预后因素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癌 Ⅰ期 预后因素 术后辅助治疗
  • 简介:目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与细胞外基质降解、浸润、迁移及肿瘤血管形成有关。检测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52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uPA、PAI-1、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结果uPA、PAI-1、VEGF和MVD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是TNM分期(P〈0.001)、肿瘤侵犯程度(P=0.034)、uPA表达(P=0.048)、VEGF表达(P=0.047)。因素分析表明VEGF高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3)。结论uPA、VEGF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促进了肿瘤转移。

  • 标签: 肺肿瘤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原发敏感情况及药敏试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31例小细胞肺癌标本对9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每种药物设3个浓度等级,根据每种药物的抑制率进行分析。结果:31例肺癌标本对9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依次为:异长春花硷83.87%、长春新碱77.42%、丝裂霉索74.19%、阿霉素69.72%、卡铂69.72%、顺铂61.29%、足叶乙甙58.06%、氨甲喋呤22.58%、5-氟脲嘧啶19.35%;足叶乙甙和阿霉素对肺鳞癌抑制率明显高于肺腺癌,足叶乙甙和顺铂对低分化肺癌抑制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肺癌。结论:体外药敏试验受到因素影响,药敏结果能够较好指导临床化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足叶乙甙 化疗药物 体外化疗 阿霉素 敏感试验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奈达铂(NDP)联合西他赛(TXT)及西他赛单药二线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安全性及生存期。方法人组病例为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联合组:奈达铂80mg/m^2加入等渗盐水500mL中静滴2h,第2天;西他赛75mg/m^2静滴,第1天,每21天为1周期。单药组:西他赛75mg/m^2静滴,第1天,每21天为1周期。每例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患者最多接受6个周期化疗。结果联合组28例中CR0例,PR7例,总有效率25.0%,疾病控制率71.4%;单药组23例中CR0例,PR4例,总有效率13.0%,疾病控制率60.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联合组5.2个月,单药组4.4个月,无显著差异。联合组白细胞下降24例,占85.7%,其中Ⅲ/Ⅳ度占28.5%,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分别占21.4%和42.8%,有2例Ⅲ度血小板下降。单药组白细胞下降11例,占47.8%,其中Ⅲ/Ⅳ度占4.35%,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分别占17.4%和13.0%,均为Ⅰ度下降。两组比较血液学毒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奈达铂联合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防可控,可供临床安全使用。

  • 标签: 奈达铂 多西他赛 二线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2/3以上,就诊时绝大多数系晚期病例,我们选择序贯化放疗模式对功能状态欠佳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远期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89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至2005年6月30日,4例失访,随访率95.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0%、27.0%、24.4%。Ⅰ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85.7%、70.0%;Ⅱb期91.7%、30.0%、42.9%;Ⅲa期60.0%、16.7%、14.3%;Ⅲb期50.0%、5.9%、0;Ⅳ期47.8%、6.7%、0。随着临床分期增高,1、3、5年生存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Ⅰ、Ⅱb、Ⅲa、Ⅲb、Ⅳ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0、60、14、13、12.5个月。Ⅰ-Ⅱ期手术+化疗±放疗组与化疗+放疗组1、3、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Ⅲa期、Ⅲb期手术+化疗±放疗组1、3、5年生存率与化疗+放疗组无明显差异。Ⅳ期联合化疗±减症放疗可延长生存期。结论: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序贯化放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综合治疗 生存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Ⅰ期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定期复查的251例Ⅰ期肺癌患者病历资料,对术后复发转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1例患者中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47例,复发转移率18.7%;中位随访时间43.1(9.5~97.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化疗、肿瘤最大径、胸膜侵犯及脉管癌栓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清扫淋巴结个数(≤15个和>15个)以及不同的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和≤5ng/ml)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分析显示,清扫淋巴结≤15个及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为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结论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及清扫淋巴结≤15个患者,术后应积极随访。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早期 手术 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射频消融和常规化疗对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生存期影响,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结果两组间主因素构成均衡,具有可比性。常规组与治疗组经干预治疗后总生存质量及EORQLQ-LCl3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EORQLQ-LCl3评分及总生存质量、生存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其与放化疗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射频消融 肺癌 治疗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进行总结.方法采用本中心自1995年至2001年问手术切除的9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后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8/96).术后1年、3年、5年、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4%、62.5%、47.9%及38.2%,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术后1年、3年、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3%、39.6%、33.3%,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8个月.TNM分期是患者总生存及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术中出血是影响行治愈性切除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治愈性局部肝切除是非肝硬化肝癌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对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建议采取积极的局部治疗以延长生存.

  • 标签: 肝细胞癌 非肝硬化 肝切除 预后
  • 简介:香菇脆炒荷兰豆主料:鲜香菇5朵(于香菇也可以),荷兰豆100克,马蹄6只,胡萝卜少量。配料:蒜2瓣(剁成蒜蓉),色拉油、盐适量。制法:①香菇洗净切片,荷兰豆去老筋撕成小片洗净,马蹄洗净去皮切片,胡萝卜切几片即可(完全是配色用)。②把香菇和荷兰豆下开水中焯一下(水中放进几滴油和盐,可让青菜保持翠绿)。

  • 标签: 健康 菌类 多食 荷兰豆 胡萝卜 香菇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同时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HIF-1α与NSCLC关系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14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HIF-1α在NSCLC组中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丁对照纽(OR=35.55,95%CI:18.79~67.25,P=0.000)。(2)HIF—1α在NSCLCT3、T4期与T1、T2)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50,95%CI:0.89~6.97,P=0.081)。HIF-1α在NSCLC低分化与中、高分化(OR=1.81,95%CI:1.11~2.98),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OR=2.97,95%CI=1.84—4.80),临床分期Ⅲ、Ⅳ期与I、Ⅱ期(OR=2.56,95%CI=1.58—4.15)的表达蔗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NSCLC中呈高表达,并增加了NSCLC发生恶性行为的危险。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乏氧诱导因子-1Α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特点,对化疗的耐受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接受一线化疗的年龄≥70岁的晚期NSCLC(ⅢB或Ⅳ期)患者105例。结果:10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32.4%(34/105),中位生存期10.0个月(95%置信区间:6.6~13.4个月),35.2%(37/105)患者出现化疗相关的3~4级骨髓抑制,8.6%(9/105)患者出现3~4级消化道反应,全组患者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化疗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疗效好,毒性反应能耐受,对于有较好体力状态和器官功能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标准含铂联合方案化疗。

  • 标签: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毒性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查健康教育,更好地预防乳腺癌。方法对10254名妇女进行了乳腺癌普查:填写调查表、乳腺临床检查、钼靶X线检查、超声检查、普查知识健康教育。结果年龄、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史、生育哺乳史、饮食习惯等和乳腺癌发生有关。通过健康教育,第二次普查体检妇女中查出1例早期乳腺癌。结论开展乳腺病知识的健康教育、40岁以上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定期进行乳腺癌普查有利于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普查 高危因素 乳房保健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探讨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胃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和保护因素。结果腹腔镜下胃癌手术810例(全胃切除术560例,远端胃切除术250例),开腹胃癌手术1260例(全胃切除术840例,远端胃切除420例)。术后吻合口漏总体发生率2.80%(58/2070),腹腔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5%(11/810),开腹术后发生率为3.73%(47/1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院联合脏器切除(B=3.549>0,OR=34.773>1,P=0.000)、糖尿病(B=1.338>0,OR=3.812>1,P=0.000)、术前低蛋白血症(B=0.654>0,OR=1.922>1,P=0.049)、术前新辅助化疗(B=0.694>0,OR=1.530>1,P=0.043)均为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腔镜(B=-1.459<0,OR=0.233<1,P=0.000)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胃癌手术,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联合脏器切除、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新辅助化疗是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而腹腔镜手术为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保护性因素,合理应用腹腔镜及恰当处理有助于降低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和进展。

  • 标签: 腹腔镜胃切除术 胃癌 吻合口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