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口服液对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缓解期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FVC、FEV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口服液可明显抑制哮喘缓解期患儿气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功能,且效果相当于激素类药物。

  • 标签: 哮喘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肺功能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3种方法治疗发育不良的临床利弊。方法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作者共收治31例发育不良患儿,采用后腹腔镜、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3种方式治疗,比较3种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别。结果3组手术均获成功,经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49±14)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45±13)min,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03±1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7±1.1)mL、(16.2±1.6)mL、(21.1±1.4)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0.8)d、(6±0.9)d、(10±1.2)d。3组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小儿发育不良在腹腔镜和后腹腔镜下手术,其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但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长。

  • 标签: 肾疾病 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损伤小鼠组织定植并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C57BL/6J小鼠作为BMSCs移植供体,同种野生型小鼠为移植受体。气道滴入LPS诱导损伤。受体分为以下几组:(1)PBS+BMSCs移植(CM);(2)LPS+BMSCs移植(LM);(3)PBS+全身放射+BMSCs移植(CIM);(4)LPS+全身放射+BMSCs移植(LIM)。移植14d后,以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BMSCs在受体组织的定植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培养的肺泡II型上皮细胞(AECII)GFP阳性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SP-C和水通道蛋白(AQP)-5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后14d,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可见CIM和LIM组有少量肺泡上皮细胞呈GFP和角蛋白双染阳性,而且LIM组较CIM组有较多阳性细胞。与CM和LM组(分别为2.82±1.03%和3.81±0.93%)比较,CIM和LIM组的AECIIGFP阳性率更高(分别为11.10±3.19%和14.40±2.40%;P〈0.05)。LIM组SP-CmRNA表达较CM组增高(2.09±0.18vs1.38±0.30;P〈0.05)。结论供体来源的BMSCs能在LPS诱导的受损组织定植分化,提示静脉输注BMSCs可能有助于损伤的修复。

  • 标签: 定植 脂多糖 骨髓基质细胞 小鼠
  • 简介:通过长期临床研究认为,多动症实证病位主要在心肝,虚证病位主要在脾,其中情志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可贯穿疾病始终。发病原因主要是家长期望甚高,学业负担过重,缺乏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身心得不到放松,积怨在心,久郁于肝,以致肝失调达,疏泄失常,疾病由生。加之患儿饮食多喜荤厌蔬,挑食偏食,致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郁而化热,痰热胶结,扰动心肝,久之则肝之阴阳失调,疾病乃生。

  • 标签: 轻微脑损伤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风盛 痰盛 火盛 热盛 中医辨证
  • 简介:患儿,男性,6岁,因长期间歇性咳嗽、咳痰、喘息来我院就诊。2岁时因感冒、发热、喘息在当地医院常规X线拍片检查示:左侧野透亮度异常增强,其内无纹理,左组织压缩约80%,诊断为左侧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但胸片及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好转。2~6岁期间,常有喘憋症状发生。体查:胸廓呈桶状,呼吸频率较快,32次/min;听诊左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减弱;X线胸片检查:正位片示左侧野透亮度增高,内部无纹理,左组织被压缩至内下带,右肺中野可见略呈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与左肺病灶相延续,右下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较光滑,纵隔及气管右移,侧位片示前纵膈区可见类椭圆形透亮影,内部无纹理,印象

  • 标签: 肺大泡 肺组织 肺纹理 气胸 局限性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近年来发现的高效抗氧化剂褪黑素(MT)对高氧致新生鼠慢性疾病(CLD)组织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氧暴露(FiO2=0.85)致新生鼠CLD模型,足月新生鼠共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空气对照组、高氧对照组、MT治疗组。空气对照组置于空气中,高氧对照组、MT治疗组(连同母鼠)置于玻璃氧箱中,维持FiO2为0.85;MT治疗组于生后0d高氧暴露前30min和生后每天给予MT4mg/kg腹腔注射直至实验结束。每组分别于实验后3,7,14d随机选取10只处死,观察组织形态改变,分别测定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过氧化氢酶(CAT)、NO水平(以NO2^-/NO3^-衡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改变。结果MT治疗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空气对照组、高氧对照组、MT治疗组T-AOC,SOD,GSH-Px及CAT活性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升高,但空气对照组、高氧对照组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T治疗组各项指标在实验各时点与空气对照组、高氧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高氧对照组NO2^-/NO3^-,MDA水平以及MPO含量在3,7,14d均高于空气对照组(P〈0.05或0.01)。MT治疗组NO2^-/NO3^-,MDA水平以及MPO含量则明显降低,与高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MT通过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逆转了高氧致新生鼠CLD组织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

  • 标签: 自由基 抗氧化酶 肺损伤 褪黑素 高氧 大鼠 新生
  • 简介: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类以自身免疫性多脏器损害为特点的伴有自身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疾病,是CTD的常见受累器官之一。常见的可引起儿童损害的CTD包括幼年类特发性关节炎(JIA)、幼年多发性肌炎/幼年皮肌炎(JPM/JDM)、系统性硬化(SSc)、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 标签: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肺损害 儿童 系统性红斑狼疮 特发性关节炎 系统性疾病
  • 简介:目的 对比研究反映窒息新生儿损伤的指标差异。方法 测定48例窒息新生儿(重度25例、轻度23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γ-谷胺酰转肽酶(GGT)、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常规的变化。结果 重度窒息组各项指标的异常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轻度窒息组内尿NAG,GGT,β2-MG的异常发生率(83.3%和50.0%,83.3%和50.0%,83.3%和70.0%)高于血清BUN,Cr,Ua异常发生率(33.3%和15.0%,57.1%和40.0%,50.0%和33.3%)。结论 窒息新生儿普遍存在肾功能损害,以肾小管损伤为主为重。早期诊断用尿酶、β2-MG和尿常规反映更为有价值。

  • 标签: 肾损伤 肾功能 新生儿窒息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窒息新生儿中急性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其诊断标准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重度窒息新生儿。根据2005年急性损伤协作网提出的AKI诊断标准(包括尿量标准和SCr标准),将入选患儿分为AKI组和无AKI组。采集患儿一般资料、围生期资料、肾脏损伤情况、治疗和近期预后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儿30例,AKI组17例,无AKI组13例。①AKI组10/17例仅符合尿量标准,而不符合SCr升高标准,按AKI分期标准分为1期4例、2期5例、3期1例;7/17例同时符合尿量标准和SCr标准,其中3例按照SCr标准和尿量标准分期相同(均为1期),1例按照SCr标准分期为2期的患儿符合尿量标准1期,余3例按尿量标准分期高于SCr标准。7/17例有SCr一过性升高(SCr〉133μmol.L-1),达到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②AKI组和无AKI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7±13.9)和(13.7±9.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AKI组预后不良5/17例(29.4%),包括死亡1例(同时符合尿量标准和SCr标准),放弃治疗4例(3例同时符合尿量标准和SCr标准,1例仅符合尿量标准);无AKI组预后不良2/13例(15.4%),均为死亡病例(均仅符合尿量标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8)。按照SCr升高标准,符合AKI诊断的4/7例(57.1%)患儿预后不良,不符合SCr升高标准的3/23例(13.0%)患儿预后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在重度窒息新生儿中存在AKI的病例。SCr升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但由于样本量小,无长期随访资料,目前尚不能评价SCr和尿量是否为诊断新生儿AKI的最适宜指标。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 重度窒息 新生儿 血清肌酐 尿量
  • 简介:目的:研究板层蛋白在肾小球疾病时质或量的改变,探讨它们在肾脏中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学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板蛋白α1,α2,β1,β2,γ结构链为观察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他们在48例肾小球疾病病理人组织的表达和分布是否发生质或量的改变。结果:LNα1,α2,β1和γ的mRNA在伴系膜增生的肾小球内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生的系膜细胞是主要的细胞来源,在肾小球系膜增殖节段和硬化病灶附近伴有LNα1和γ1的蛋白增多和α2,β1蛋白的异常表达,而LNβ2链在相应节段的系膜区和GBM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在系膜增生的肾小球疾病中,增生的系膜细胞是小内板层蛋白量的积聚和异常合成的重要细胞来源,在肾小球疾病中,板层蛋白的合成出现量和质的变化,这可能是肾小球疾病进展和恶化的物质基础。

  • 标签: 板层蛋白 肾脏 表达 儿童 MRNA
  • 简介:患儿,男,1个月。因咳嗽1个月,加重伴呼吸困难3d入院。患儿1个月前吃奶时出现呛咳,伴气促,偶有发绀,予暂停吃奶及拍背后可缓解。无发热、气喘、声嘶、流涕。3d前咳嗽加重伴呼吸困难,遂到当地医院就诊。

  • 标签: 先天性左肺不发育 呼吸困难 医院就诊 患儿 咳嗽
  • 简介:隔离症(Bronchopulmonarysequestration,BP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属于先天性前肠发育畸形范畴,其定义是由一条或多条来源于体循环的动脉供血且隔离于正常气管支气管树之外的异常组织。目前尚无BPS发病率的确切统计学数据,约为0.15%~1.8%;是仅次于先天性囊腺瘤(congenitalcysticadenomatoidmalformation,CCAM)的常见先天性畸形。

  • 标签: 肺隔离症 婴幼儿 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肺囊腺瘤 治疗 支气管树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远端脾静脉静脉分流手术治疗肝外型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本组手术患儿15例,术前经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呈海绵窦样改变.术中首先经小肠系膜Ⅲ级静脉和脾静脉分支行静脉压力测定及造影.然后将胰腺上下缘及背侧游离;将胰腺内走行的脾静脉游离,结扎切断与胰腺之间的细小分支,远端至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下静脉汇合处,近端至脾门;最后将脾静脉距肠系膜上或下静脉0.5cm处切断,闭合肠系膜上静脉侧断端,将脾静脉与左静脉端一侧吻合;同时结扎胃冠状静脉、胃左静脉和胃网膜左静脉而保留胃短血管.结果15例患儿实施远端脾-分流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5h,手术失血10~30ml;无需输血者.分流前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压力平均值分别为28.4cmH2O和28.1cmH2O,分流后平均值分别为24.7cmH2O和12.6cmH2O,脾静脉压力明显降低(P<0.01).分流后脾脏缩小,被膜皱缩.2例手术后患儿出现乳糜腹,保守治疗1个月后自然消失.患儿随诊6个月~2年无再发消化道出血者,脾脏大小均回缩.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在正常水平.超声多普勒检查,脾静脉吻合口通畅.结论远端脾静脉-静脉分流术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保留脾脏,贲门胃底血液可通过胃短动脉流向脾静脉使该区域保持低压状态,预防再发消化道出血,不降低肠系膜上静脉压力等优点.

  • 标签: 高血压 门静脉 外科学 脾肾分流术 外科
  • 简介:患儿,男,4个月,因腹胀、腹部包块5d,门诊以“腹胀待查,先天性巨结肠?”收住院。体查:发热,腹部膨隆(图1),腹肌稍紧张,压痛和反跳痛不明显,左侧腹部扪及明显包块,边界不清;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出血点,直肠指检无明显裹指感,直肠前壁可触及包块,触痛明显,挤压包块见脓液自尿道口流出。

  • 标签: 婴幼儿 输尿管 腹部包块 重肾 积脓 先天性巨结肠
  • 简介:目的观察清热祛湿解毒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甘肃省皋兰县石洞卫生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湿解毒煎剂口服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发热、拒食、流涎、疱疹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87.7%(57/65),显著高于对照组67.7%(4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拒食、流涎、疱疹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祛湿解毒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清热祛湿解毒汤 儿童
  • 简介:目前损害的实验室诊断多以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肌酐作为主要指标,然而这些项目难以发现早期损害和更有效监测药物性损害及肾病患者的转归.本文联合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尿免疫球蛋白G(IgG)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亮氨酸氨肽酶(LAP)、尿酸(UA)试图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尿酶 检测 早期肾损害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小儿隔离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隔离症的优势。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入住本院小儿外科并实施手术治疗的26例隔离症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胸腔镜手术组(118.36±7.61)min,传统开胸手术组(119.60±7.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5,P=0.674)。平均术中出血量:胸腔镜手术组(2.18±0.40)mL,开胸手术组(4.47±0.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5,P=0.000)。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胸腔镜手术组(3.54±0.69)d,开胸手术组(6.67±0.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4,P=0.0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胸腔镜手术组(7.54±0.82)d,开胸手术组(8.80±0.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1,P=0.001)。术后并发症:胸腔镜手术组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不张1例;开胸手术组6例,其中肺部感染4例,不张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4例失访以外,其余22例随访1~2年,其中2例发生肺炎,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隔离症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胸腔镜 传统开胸手术 不同手术方式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自制缝针腹膜内片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脐部置镜、脐水平左侧腹直肌外缘置操作钳,疝内环口的体表投影作为缝针进针的标识。在腹腔镜下运用自制带线针及针钩,对32例36侧术后复发腹股沟疝内环口进行高位结扎术、腹膜内加补片固定。结果32例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后恢复快,手术后次日即能下床活动,无明显并发症。随访全部病例1~2年,无疝复发、无腹痛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自制缝针腹膜内片治疗儿童术后复发腹股沟疝,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特别适合巨大疝的修补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复发 再手术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