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超早产儿(胎龄〈28周)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出生胎龄〈28周的、于纠正胎龄足月时或出院前完成MRI检查的超早产儿,排除纠正胎龄或出院时MRI单纯脑出血的病例。根据头颅MRI影像学报告结果分为单纯EOP组、EOP+出血组和正常组,采集与发生EOP可能相关的母亲和新生儿影响因素,三组之间进行单因素比较。结果115例超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单纯EOP组20例,EOP+出血组15例,正常组80例。35例EOP患儿中,白质损伤31例(88.6%),灰质损伤4例(11.4%),小脑损伤3例(8.6%),多发广泛损伤1例(2.9%),白质合并小脑损伤2例(5.7%)。白质损伤中,脑室周围白质损伤17例,其中非囊损伤16例,囊PVL1例;皮层下白质损伤14例,其中额叶损伤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单纯EOP组、EOP+出血组、正常组3组比较,母亲因素和新生儿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早产儿EOP与早产儿一样最多见于白质损伤,影响超早产儿为非单一危险因素起作用。

  • 标签: 婴儿 早产 早产儿脑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评估极早产和/或极低出生体重对青少年时体积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万方和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0月20日,纳入暴露组为出生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重≤1500g、非暴露组为出生胎龄38~42周且出生体重≥2500g、队列终点(13~18岁)时使用MRI行体积测量的队列研究,排除出生时存在先天畸形或其他先天性疾病、随访期间存在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疾病及无法提取本文设定的测量指标(全、白质、灰质、小脑、海马和胼胝体的体积)的文献。采用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R3.4.0软件进行Meta分析,I2检验文献异质。结果13篇英文文献(n=1272)进入本文Meta分析,暴露组686例,非暴露组586例。13篇文献均随访不完整,9篇非暴露组与暴露组来源于同社区,3篇仅根据问卷回顾出生数据。13篇文献均描述采用1.5T场强的MRI、计算机软件自动测量体积,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队列终点年龄均一致。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相比,全(SMD=-0.66,95%CI=-0.81~-0.51)、白质(SMD=-0.51,95%CI=-0.64~-0.38)、灰质(SMD=-0.60,95%CI=-0.93~-0.28)、小脑(SMD=-0.45,95%CI=-0.64~-0.25)、海马(SMD=-0.48,95%CI=-0.73~-0.24)和胼胝体均(SMD=-0.43,95%CI=-0.63~-0.24)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和白质体积的Meta分析漏斗图检验未见发表偏倚。结论极早产和/或极低出生体重儿青少年岁时的整体体积和特定区域体积降低。

  • 标签: 极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脑体积 MRI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不典型川崎42例和典型川崎4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典型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中确诊前发热时间、皮疹、口唇皲裂、手足硬肿的发生率均高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各项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典型川崎病患儿心肌酶学值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出现改变在病程中出现的时间显著低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最终均完全康复,无明显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不典型川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川崎进行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及患儿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尽可能的避免漏诊、误诊或延误诊断,尽早对患儿进行药物综合治疗。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临床表现 诊断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清热祛湿解毒汤治疗手足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甘肃省皋兰县石洞卫生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湿解毒汤煎剂口服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发热、拒食、流涎、疱疹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87.7%(57/65),显著高于对照组67.7%(4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拒食、流涎、疱疹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祛湿解毒汤治疗手足口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清热祛湿解毒汤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本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362例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PDA患儿采用蘑菇伞封堵法、弹簧圈封堵法、国产ADOII封堵法,VSD、ASD患儿采用蘑菇伞封堵法,Ps患儿采用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单球囊法和双球囊法。结果352例患儿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7.24%,术中死亡病例为1例重度PS合并冠状窦间隙开放患儿;转外科治疗5例,包括术中行心导管检查发现PDA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畸形2例,PDA合并主动脉缩窄1例,ASD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中止手术4例,包括术中发现VSD已快愈合而不需手术的3例,VSD术中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而中止手术的1例。352例成功完成手术的患儿中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99%,3例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均消失;3例心律失常,术后6个月随访时1例VSD封堵术的患儿仍存在散在室性早搏,其余患儿心电图均恢复正常;1例股动脉血栓经溶栓治疗痊愈。结论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症,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术后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心脏病/先天性 介入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仙方承气汤治疗重症手足口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感染科收治重症手足口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药物、退热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采用仙方承气汤直肠滴入治疗。治疗2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两组胃肠功能障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抖动、易惊时间、血压异常时间、心率异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6.6%(45/52),显著髙于对照,42.35%(2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抖动、易惊时间,血压异常时间,心率异常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仙方承气汤直肠给药治疗重症手足口脑炎可抑制、阻断病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通腑泄热 仙方承气汤 儿童
  • 简介:1病例资料男,2岁,因“面色黄伴间断发热1月余,咳嗽,加重3d”于2015年4月9日收入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我院)。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kg,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生长发育正常。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白血病史。

  • 标签: 幼年型 间断性发热 窒息抢救 幼单核细胞 足月顺产 流鼻涕
  • 简介:目的腹型过敏紫癜是儿童常见的血管反应性疾病,常常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腹型过敏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也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丁撄教授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腹型过敏紫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黄连和紫草,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腹型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旋杆菌 黄连 紫草 儿童
  • 简介:为了提高中国儿童心脏特别是先天性心脏诊治水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上海慈善基会、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合作,于2008年在上海成立“如新中华儿童心脏基金会”,已帮助了数千名困难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此基础上设立“如新中华儿童心脏基金专科培训项目”,将向全国开放以培养更专业的儿童心脏学科人才。计划每年招收10名学员,并提供专项奖学金(含进修费、住宿费和生活津贴等)。

  • 标签: 专科培训 专项奖学金 心外科 心导管 新中华 学科人才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紫癜(HSP)肾炎的疗效及对尿蛋白、尿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90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指标、24h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水平及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4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两组患儿肾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肾损害发生率为28.9%(13/45),显著高于观察组11.4%(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紫癜肾炎效果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水平,改善患儿肾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 尿蛋白 尿红细胞 儿童
  • 简介:1病例资料患儿,女,6岁,以“反复腹痛1月余,黏液便10d”为主诉,于2016年11月10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消化科。患儿3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为40℃,热型无规律,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标签: 假膜性肠炎 艰难梭菌感染 消化科 黏液便 血常规检查 热型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腹壁切口完全裂开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11例新生儿开腹手术临床资料,其中5例发生腹壁切口完全裂开,日龄2~28d,体重1.9~3.5kg,男性4例,女性1例,足月儿3例,早产儿2例,横切口2例,纵切口33例。5例均为消化道疾病的手术,其中小肠造瘘术2例,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肠修补术1例,ladd及阑尾切除术1例。结果211例新生儿开腹手术患儿中,发生切口完全裂开5例,切口裂开率为2.4%,且均为消化道疾病。1例肠造瘘及肠吻合、修补术患儿第1次手术中有肠内容物污染腹腔;1例行ladd及阑尾切除术患儿再次缝合切口时腹腔探查见结扎阑尾的线头脱落,腹腔内可见脓分泌物,但未见阑尾残端瘘。5例患儿经扩创再缝合后全部治愈,无再裂开现象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切口疝,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新生儿腹壁切口完全裂开是剖腹手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后需紧急处理。避免新生儿腹壁切口完全裂开主要在于提高认识,积极预防,减少诱发因素。

  • 标签: 腹部 外科伤VI裂开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诊断1例COG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DG),为CDG患儿的的早期诊断、制定干预措施和结局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例携带有COG6复合杂合突变的CDG患儿的临床表型、家系sanger验证信息、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随访信息,对COG6及其他Golgi复合体(COG)基因突变所致CDG的疾病表型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因早产、生后反复气促吐沫1月余就诊,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反复高热伴肝酶异常,皮肤少汗,异常面容,并存在心、肺、肾、凝血和神经系统异常。行核心家系全外显子组检测发现COG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11C〉T(p.R171X)和c.540G〉A(p.E180E),c.511C〉T来源于母亲,是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已报道的CDGⅡ型的致病突变;c.540G〉A来源于父亲,为新发突变。汇总专业版HGMD已报道的COG6-CDG患儿9例加本文1例共10例表型(CDGⅡ型),异常面容,可表现为肝、皮肤、心脏、肾脏、骨骼、关节、凝血、免疫、神经系、听力和视觉异常或其他畸形等,多数患儿生长发育迟缓,预后不良,5例病死,存活者均进展为严重肝功能障碍伴反复感染。比COG-CDG其他亚型,临床表现更丰富、病情偏重且预后差。结论新生儿期表现为不明原因高热伴肝酶异常,皮肤少汗,肌张力异常,或存在心、肾、免疫和凝血等多器官和系统功能异常的患儿,应高度怀疑COG6-CDG,此类患儿多数生长发育迟缓,预后不良,新生儿期通过基因测序可早期诊断。

  • 标签: COG6基因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 突变 高尔基复合体
  • 简介: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小儿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对49例患儿的62个因机械外伤、烫伤或感染等所导致的深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VSD技术进行前期清创治疗,待创面的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予以植皮等方法修复。结果49例患儿62个创面使用VSD治疗7~15d后,创面肉芽组织均能生长良好,植皮成活率在90%左右。未发现贫血、脓毒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VSD技术应用于小儿大面积感染创面的修复,能够有效快速去除创面坏死组织,控制感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病程,减少换药痛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感染 修复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发热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统计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间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所有诊断为脓毒症的病例资料,筛选出符合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根据其入院48h内最高体温将其分为5组:〈36.5℃组,36.5℃-组(正常对照),37.5℃-组,38.5℃-组和39.5℃-组,比较5组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符合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共213例,其中〈36.5℃组5例,36.5℃-组44例,37.5℃-组73例,38.5℃-组69例,39.5℃-组22例。213例患儿中,死亡48例。5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6.5℃组及39.5℃-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两组(37.5℃-组和38.5℃-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最高体温低于36.5℃或高于39.5℃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

  • 标签: 发热 血流感染 病死率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AAD)中艰难梭菌感染(CDI)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抗生素相关CDI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CD毒素A/B检测和CD厌氧培养且符合AAD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排除<1月龄、粪便常规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等临床信息不完整的病例,重复病例仅纳入首次诊断AAD时的临床信息。毒素A/B检测阳性或结肠镜检查提示假膜肠炎者CDI组;余为非CDI组。单人从志中采集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出现AAD相关腹泻症状前2个月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1个月内的治疗和药物使用情况,实验室指标等。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AAD患儿150例,年龄40d至15岁2月,中位年龄1.4岁,男103例(68.7%)。CDI组24例(16.0%),非CDI组126例。①CDI组急性腹泻22例(中位腹泻天数8d),因克罗恩导致的慢性腹泻急性加重1例;因结肠息肉导致的迁延性腹泻急性加重1例,发热11例(45.8%),呕吐8例(33.3%),腹痛2例(8.3%),腹胀1例(4.2%);1例(1/5,20%)结肠镜显示为伪膜肠炎。②CDI组和非CDI组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腹泻前2个月内抗生素应用情况,腹泻前1个月内手术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抑酸药应用情况,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DI和非CDI临床表现和常规实验室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AD的主要治疗措施为停用广谱抗生素,益生菌辅助治疗,CDI患儿症状无好转时加用甲硝唑(应用5~7d后未见明显好转改口服万古霉素)。CDI组腹泻均好转或痊愈,非CDI组117例(94.4%)腹泻症状好转,9例死于腹泻外的其他原因。结论儿童AAD中CDI发生率为16.0%,发热、呕吐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后预后良好,仅凭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指标不能区

  • 标签: 儿童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艰难梭菌 临床特点
  • 简介:闭塞细支气管炎是与小气道炎症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阻塞肺疾病.赵坤教授认为,本多为阳虚为本、痰瘀为标之本虚标实证;治疗上强调分期论治初期,首倡先期论治;中期,化痰祛瘀为法;后期,扶阳固本为要,临证多能验效.

  • 标签: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麻黄附子细辛汤 扶阳固本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儿童急性血源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间诊断为急性血源骨髓炎,并且病原学培养阳性的22例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VSD组)7例和对照组(传统手术组)15例,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体温恢复正常天数、换药次数、手术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6(21~28)d,对照组为29(25—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8,P=0.047)。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中位数为11(9~13)d,对照组为15(13~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4,P=0.003)。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中位数为1(0~1)次,对照组为4(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56,P〈0.0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次数中位数为1(1~2)次,对照组为2(2~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2,P=0.003)。结论持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儿童急性血源骨髓炎效果理想,可以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换药及手术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治疗小儿紫癜肾炎血尿和蛋白尿的疗效及其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小儿紫癜肾炎合并血尿和蛋白尿患儿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抗过敏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44/56),高于对照组607%(3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4%(11/56),显著低于对照组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紫癜肾炎伴有血尿和蛋白尿患儿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肾炎康复片 血尿 蛋白尿 安全性 儿童
  • 简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结合临床从“热、瘀、虚”3个方面着手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进行探讨及辨证论治。翟文生教授认为热邪是诱发和加重ITP的始发因素,瘀血贯穿于ITP的始末,虚是ITP的根本原因,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临床治疗上应虚实并重,祛邪为标,治病求本,同时灵活运用中药的药性,辨证施治,经笔者多年临床观察,疗效确切。

  • 标签: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 辨证论治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