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肠套叠空气灌肠通常是以Folly氏尿管作为灌肠管,为了避免灌肠过程中尿管脱出,常常往尿管侧气囊内注水或注气30mL。但在实际操作中,当灌肠压力超过12Kpa时,常有气体经气囊周围漏出,以致灌肠压力难以上升,压力不足,无法将套叠肠管冲开。为了避免有气体自气囊周围漏出,

  • 标签: 空气灌肠治疗 导尿管 肠套叠 改装 压力 肠管
  • 简介:由中国医师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净化学组、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支持,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童血液净化中心将于2012年5月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儿科血液净化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儿科血液净化学习班。此次大会暂定主题:血液净化的时机与模式的选择。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学习班 儿科 论坛 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医学会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儿42例,随机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和常规治疗+CBP治疗(CBP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动态测定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CBP组患儿P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CPB组28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PB组治疗后3d和7d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PCI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治疗后3d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PC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PCI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BP治疗可以提高严重脓毒症患儿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连续血液净化 脓毒症 T淋巴细胞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儿童
  • 简介:我科每年夏秋季均会收治到蜂蜇伤患儿,近年来,特别在8~10月份,其发病率明显增加。蜂螫伤以蜂毒致病,蜂螫伤后轻者只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重者尤其是马蜂(也称牛角蜂)和黄蜂蜇伤后可引起蜂毒吸收性发热、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出血、溶血、休克、昏迷、抽搐及心肝。肾功能衰竭,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以前未开展儿童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有限、难度大,死亡率极高,2006年开始我们开展儿童血液净化技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措施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蜂蜇伤患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多器官功能障碍 血液净化治疗 黄蜂蜇伤 儿童 血液净化技术 激素冲击治疗
  • 简介: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能够引发小儿呕吐、血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肠坏死,出现中毒性休克,影响患儿健康。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其中非手术治疗是应用最为广泛且优先选用的方法。非手术治疗主要是指在超声或透视引导下进行的灌肠复位。目前针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主要集中于空气灌肠复位和水压灌肠复位(钡剂、盐水)。

  • 标签: 空气灌肠复位 水压灌肠复位 小儿肠套叠 复位治疗 小儿急性肠套叠 非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低压空气灌肠辅助定位在小儿异位阑尾炎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58例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等检查符合急性阑尾炎诊断,但右下腹疼痛不明显的患儿(可疑阑尾炎)常规应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低压空气灌肠进行术前辅助定位。结果经过辅助定位发现低位(盆腔左侧位)阑尾炎38例,高位(肝下位)阑尾炎18例,左腹部阑尾炎2例。手术时间25~53min,平均40min。预后和并发症与非异位阑尾炎元明显差异。结论经术前辅助定位后可做到有目的选择腹部手术切口,避免术中盲目延长切口,这将减轻对患儿身体的创伤,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低压空气灌肠术前辅助定位在小儿异位阑尾炎的诊治中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实用的方法。

  • 标签: 阑尾炎 灌肠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PVH—IVH)是早产儿常见颅内病变,是导致早产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往认为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发生于重度颅内出血患者,而轻度出血则预后良好。但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即便是那些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轻度(Ⅰ~Ⅱ级)出血患儿,不但在校正胎龄20月龄时的神经行为发育落后,其在学龄期的表现也很不理想心。本文对有关早产儿PVH—IVH的病因与诱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早产儿PVH—IVH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从而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 标签: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 HEMORRHAGE 神经系统后遗症 颅内病变 PVH
  • 简介: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对早产儿危害严重,是早产儿死亡和存活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发生率高达65%[1].约有25%~50%的IVH早期无临床症状而被忽视,而对于严重影响早产儿IVH预后的并发症(出血后脑室扩张、脑积水),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IVH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采用影像学的方法(床旁头颅B超)诊断早产儿生后早期IVH,观察苯巴比妥对不同胎龄、不同体重早产儿IVH发病的影响,探讨苯巴比妥对早产儿IVH发病的干预作用.

  • 标签: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 苯巴比妥 早期诊断 预后不良 IVH 无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