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基于胎盘病理性炎症,探讨〈34孕周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孕27^+0~31^+6周住院并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孕27^+0~31^+6周和孕32^+0~33^+6周组,探讨〈34孕周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孕27^+0~31^+6周组和孕32^+0~33^+6周组分别纳入106和110例,两组在母亲年龄、剖宫产和产前使用激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1%(104/216)胎盘病理性炎症反应阳性(MIR+),其中51.0%(53/104)为仅母体炎症反应阳性(MIR+FIR-),49.0%(51/104)母体-胎儿炎症反应均阳性(Mitt+FIR+);51.9%(112/216)母体-胎儿炎症反应均阴性(MIR—FIR-),未见母体炎症阴性-胎儿炎症阳性(MIR—FIR+)的病理结果。②早产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早产胎膜早破(n=105)、临产(n=115)、妊娠高血压(n=52)、胎儿宫内窘迫(n=51)、产前出血(n=47)、前置胎盘(n=21)、流产史(n:108)、非正规产检(n=46)、妊娠合并内科疾病(n=23)和宫内生长迟缓(n=10)等。③在孕27^+0~31^+6周组中,MIR+FIR-亚组和MIR+FIR+亚组早产胎膜早破以及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Mill—FIR-亚组(64.3%、83.9%vs21.3%,P=0.000;78.6%、67.7%546.8%,P=0.016);母亲妊娠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MIR—Fill-亚组(0、6.5%vs40.4%,P=0.000);MIR+FIR+亚组产前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ill—Fill-和MIR+Fill-亚组(6.5%US29.8%,32.1%,P=0.027)。在孕32^+0~33^+6周组中,MIR+FItl-亚组和MIR+FIR+亚组早产胎膜早破、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MIR—FIR-亚组(52.O%、90.0%掷30.8%,P=0.000)。④当MIR—FIR-时,孕27^+0~31^+6周组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孕32^+0~33^+6周组(46.8%和20.0%,P=0.003�

  • 标签: 宫内炎症反应 母体炎症反应 胎儿炎症反应 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作者收治长骨病理性骨折患儿74例,其中60例采用手术治疗,在确诊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病灶彻底清除及植骨,并对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处理。患儿出现患肢疼痛等症状的时间为1d至2年,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时间为2h至15d。均为闭合性骨折。对并发的其他部位外伤骨折或肿瘤病灶,均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植骨吸收、骨缺损不愈合、再次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X线片提示肿瘤病灶及病理性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3例股骨骨囊肿、1例胫骨骨性纤维发育异常患儿术后1年局部病灶复发;1例股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7个月复发,再次行肿瘤病灶刮除、自体髂骨植骨手术,1年后复查愈合良好;其余49例术后未见复发。根据X线片及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疗效均为优秀。结论儿童长骨病理性骨折多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及植骨,对病理性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预后良好,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骨折 自发性/外科学 四肢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0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金双歧,观察黄疸消退的天数。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双歧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疗效明确。

  • 标签: 黄疸 新生儿 金双歧
  • 简介:1临床指南更新的必要性与现状制订严谨、透明和报告充分的临床实践指南(简称临床指南)能够直接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结局和节约医疗费用。2011年美国医学研究所更新了临床指南的定义:通过系统地评价和清晰地总结科学证据,并列举出不同干预方案的利与弊,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优方案。

  • 标签: 临床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 推荐意见 医疗水平 结局指标 医学研究所
  • 简介:总结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与护理核心能力,使儿科护士更加注重对心理和性格的培养,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增加对儿科护理事业的情感指数,为广大儿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研究 护士 心理学 儿科 儿童
  • 简介:日间手术是一种先进的手术管理模式,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住院难”和“手术难”的问题。湖南省儿童医院于2009年开始探索实施日问手术,采用分散与集中管理并行制模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一站式日间手术流程和职责,对过程的安全与质量进行把控。截止2017年5月底,共计实施日间手术11256例,涉及小儿普外、泌尿外科和骨科三个专科共计15个病种,在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医院服务效率、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 标签: 日间手术 管理模式 儿童医院
  • 简介:目的使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AGREEⅡ)评价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VD)临床实践指南(VD指南),反映目前儿童青少年补充VD的基本共识和存在的争议.方法制定VD指南的纳入标准和检索策略,检索PubMed、Webof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文库(NGC)、指南国际网络(G-I-N)等相关指南数据库,按纳入标准纳入有关儿童青少年VD指南,提取和描述VD指南AGREEⅡ评价信息,使用AGREEⅡ评价纳入指南质量,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评价员间一致性检验.分析比较不同VD指南推荐内容的共识和差异.结果共纳入9篇VD指南,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法国、波兰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发表年度从2006至2012年.3篇为循证指南,其中2篇采用GRADE证据分级系统,1篇采用AHRQ证据分级系统;其余6篇为非循证指南.①指南质量经AGREEⅡ评分显示:6大领域的评分中,范围和目的、清晰性和应用性的总体平均得分均〉50%,指南制定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和编辑的独立性有待加强(平均得分分别为48%、42%和28%);循证指南在指南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编辑的独立性方面优于非循证指南.②总体归纳不同VD指南之间在推荐内容上有5个方面的主要差异.VD预防建议:各指南基本认同的是0~1岁婴儿400IU·d-1的VD缺乏预防量是安全的;VD治疗建议:美国(ES)指南推荐2000IU·d-1(1~18岁),维持6周;阳光照射:美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指南持不同推荐意见;VD2或VD3:不同指南推荐意见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各指南基本认同25OHD水平〈30nmol·L-1时,佝偻病的患病率增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各指南推荐这一人群要注意及时补充VD,或维持适宜的25OHD水平.结论①纳入VD指南整体质量仍有待提高.循证指南质量在指南的参与人员�

  • 标签: 维生素D缺乏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 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