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寻乳腺增生病的较佳疗法。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乳腺增生病患者136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68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谷维素、乳癖消片。观察组口服中药联合做微波理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微波理疗,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不易反复,副作用小,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乳腺增生症 西药 中药 微波理疗
  • 简介:胃脘又称胃痛,是上腹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并伴有痞闷不舒,不思饮食,时有恶心,嗳气,反酸等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足阳明胃经属于胃,足厥阴肝经属于肝,肝胃两者关系密切,从古至今的医疗实践证明,针灸胃经确能治疗许多胃肠疾患。以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本病33例,收效良好。

  • 标签: 针灸 中药 胃脘痛 肝郁气滞型胃痛
  • 简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为一种综合性疾病,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国内外及各地之间对其命名十分混乱,分类均不统一。鉴于本病实质是腺体的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故称为乳腺增生症较为合适。由于乳腺增生症的命名和分类均未得到国际公认,目前的分类是国内为便于临床诊疗而提出的分类。根据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和病理表现,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乳腺增生症的新分类。

  • 标签: 乳腺增生症 分类 诊断 治疗
  • 简介:作者用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52例,年龄5~87岁.用药方法;急性期如骨折,绝经后腰背周身疼痛;X片示骨质疏松Ⅰ~Ⅱ度;BMC丢失40%以上,降钙素50iu1,2周后递减。持3个月.巩固期:经上法治疗症缓解,半年后重复300~400iu,每周肌注50iu儿童最初总量600~700iu,50iu隔日肌注持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临床分析 降钙素治疗 急性期 周身疼痛 绝经后
  • 简介:乳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75%),患者生存时间短,仅为2年。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骨并发症和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乳腺癌骨转移中存在着“邪恶循环”:肿瘤细胞释放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等促进破骨细胞活性,从而造成骨质破坏;而骨质吸收破坏后可释放出生长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只有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破骨细胞活性才能有效抑制骨转移发生。紫杉醇类是目前治疗乳腺癌转移最常用的药物,但存在耐药性高、有效率低(0%~30%)等诸多不足。

  • 标签: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乳腺癌骨转移 骨质破坏 骨质吸收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破骨细胞活性
  • 简介:目的:评价我院实施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后有关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方法:比较临床路径实施前、后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平均术前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检查费、药费、总住院费用。结果:应用临床路径可以缩短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15.49%,平均住院日减少16.70%,降低患者的总住院费用8.05%、检查费用12.81%及药费11.91%。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成本,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控制医疗费用,减轻看病负担。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临床路径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亚型α和β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7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ERα和ERβ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组ERβ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0.01);②ERαmRNA和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单纯型和复合型增生组织(P<0.05),ERβmRNA和蛋白在这三种类型的子宫内膜增生组织间没有差异.结论ERβmRNA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ERα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降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RNA 蛋白 异常表达 ERΒ 雌激素受体亚型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加味逍遥散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加味逍遥散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结果:治愈3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加味逍遥散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乳腺增生能收到满意疗效。

  • 标签: 乳腺增生 联合口服 中医治疗
  • 简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hyperplasiaofendometrium,EAH)癌变率高,其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癌变率可高达30%~50%[1]。我们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caresectionofendometrium,TCRE)联合术后辅助高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 激素治疗 癌变率
  • 简介:目的探讨工作压力对北京地区成年女性慢性盆腔发病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12月北京所辖主要15个城区居住时间6个月及以上、18~60岁5045例成年工作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和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一对一调查工作压力程度和慢性盆腔情况。结果在5045例被调查者中,60.7%(3061/5045)的女性有工作压力,其中20.3%(621/3061)的女性伴慢性盆腔;39.3%(1984/5045)的女性无工作压力,其中17.6%(349/1984)的女性伴慢性盆腔。相对于无工作压力,有工作压力引起慢性盆腔的OR值为1.202,95%CI为1.031~1.402。结论工作压力是引起慢性盆腔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盆腔痛 危险因素 工作压力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探究妇科千金胶囊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慢性盆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同时使用妇科千金胶囊与康妇消炎栓;对照组只用康妇消炎栓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妇科千金胶囊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慢性盆腔有良好的效果,值得继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妇科千金胶囊 康妇消炎栓 慢性盆腔痛 疗效
  • 简介:乳腺癌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herapy—relatedmyelodysplasticsyndrome,t-MDS)病例较少见,不易早期发现,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不良。现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的内在联系,为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于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125例绝经后妇女24腰椎(L2L4)处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全髋部BMD进行测定,并检测血清IGF-1、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VitD3)含量。其中65名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为研究组,其他60名绝经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前述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腰椎及髋部BMD、IGF-1、1,25-(OH)2-VitD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与BMD呈明显正相关(r=0.571,P<0.05)。结论血清IGF-1及1,25-(OH)2-VitD3含量降低可能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1 25-(OH)2-VitD3
  • 简介: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9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前者的异位内膜及其在位内膜、后者的正常内膜中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VEGF蛋白及MVD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且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VEGF在子宫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P〈0.05);HIF-1α与MVD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1,0.683,P〈0.05)。结论HIF-1α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增生期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均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的生成。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