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妇女产后大出的发病特点。方法:专人收集对我院2002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280例产后大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280例中,初产妇78例,占27.9%,经产妇202例,占72.1%,其中年龄大于35岁的高龄产妇89例,占31.8%。"120"出车抢救261例,占93.2%。在我院分娩发生者19例,占6.8%。病史中有一次以上人流者233例,占83%;合并妊娠高血压病92例,占32.9%;合并ICP66例,占23.8%,均为足月妊娠。产后24小时内出血者36例,占12.9%。治愈275例,死亡5例(占1.8%)。结论:①胎盘因素和宫缩不良仍是产后大出的主要原因;②加强对高龄产妇的管理;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高龄产妇 住院分娩
  • 简介:消化道大出是消化系统中常严重疾病。病人24小时内或一次性出血量大于1000ml,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及不同程度周围循环衰竭。病人的情绪状态对消化道大出的转归有着密切的关联。故及时掌握病人的情绪状态,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同时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相当重要。我对本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32例消化道大出病人的情绪状况做了分析,并采取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消化道 大出血 情绪分析 疏导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大出发病因素及采用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3年西电集团医院与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栓塞治疗的产后大出产妇120例,产科分娩、未发生产后大出的产妇200例为对照,分析产后大出的发病因素及栓塞治疗的预后情况。结果120例产后大出产妇中,58例为阴道动脉出血,42例为子宫动脉出血,20例为阴部内动脉出血。不同动脉出血产妇的止血成功率、栓塞时间、输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新生儿体重、孕次≥3次、二次剖宫产、胎盘前置、胎盘植入、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大出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产后大出的因素是多样化的,应积极进行综合预防。产后大出产妇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效果肯定且可保留子宫等优点。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动脉栓塞 发病因素 止血效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36岁,住院号20080729,以"孕39+5周,下腹酸胀一周"之主诉,于2008年9月11日13:00入院。末次月经2007年12月6日,预产期2008年9月13日。停经40余天有轻度早孕反应,持续一月自愈。孕5月感胎动,孕期顺利。于入院前一周出现下腹部酸胀,无明显腹痛及阴道流液、流血。平素体健。5年前曾于外院顺产一男婴,产后出现大出,具体诊治不详。之后流产4次,

  • 标签: 大出血 剖腹产术 治疗 胎盘 临床资料 末次月经
  • 简介: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我国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近几年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剖宫产术中大出在产后出血中又占了较大比例,及时有效地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十分关键。因此选择一种快捷、简便、有效、适当的止血方法,一直为广大妇产科医生所关注。本文总结了应用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方法,控制剖宫产术中大出106例,取得了止血迅速、有效、操作简便,同时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 水囊压迫 疗效观察 孕产妇死亡率 妇产科医生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当孕妇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类胎儿异常时对终止妊娠的态度。方法对前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检的孕20~24周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孕妇需要回答如果检查发现胎儿患致死性疾病,或生长发育受限,或存在明显功能障碍的结构异常,或仅有轻微甚至无功能障碍的结构异常时,是否选择终止妊娠。结果总计493名孕妇完成了问卷调查,其中493(100%)人表示将在发现胎儿存在致死性异常后终止妊娠,而在胎儿生长受限、有明显功能障碍的结构缺异常和无或有轻微功能障碍的结构缺异常等方面,分别有243(49.3%)、371(75.3%)和290(58.8%)人要求终止妊娠。影响孕妇决定是否终止妊娠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是本孕为珍贵儿(P<0.05)。结论多数孕妇在发现胎儿疾病后倾向于终止妊娠,即使胎儿疾病为非致死性的。

  • 标签: 胎儿异常 畸形 产前诊断 终止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分布、特点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60例妊娠合并肝功异常患者入院24h肝功、孕周和妊娠结局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0例患者中,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HV)86例(33.08%),按血清病毒学标志物分类: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78例,丙型肝炎5例,甲型肝炎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各1例(0.3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1例(27.31%),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42例(16.15%),妊娠剧吐(hyperemesisgravidarum,HG)15例(5.77%),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fattyliverofpregnancy,AFLP)13例(5.00%),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7例(2.6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5例(1.92%);原因不明19例(7.31%);妊娠合并HV可出现在任何孕期,但以晚期妊娠为主;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CP、AFLP患者均集中于中、晚期妊娠,尤以晚期妊娠显著;HG患者只发生于妊娠早、中期;孕16~18W及34~36W为发生肝功异常的高峰期;分析各病因肝功指标发现,ICP以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TBA)增高为主,其它病因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为主,CHB转氨酶增高最显著。CHB、AFLP及ICP的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和TBA增高,发生黄疸;妊娠肝功能异常患者胎儿早产、宫内窘迫、死胎和产后出血率高于健康孕妇(P〈0.05)。结论妊娠期肝功能异常主要病因是HV、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ICP,且以晚期妊娠为主。孕16~18W与34~36W是发生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两个主要孕期。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可增加孕妇和胎儿的危险性。

  • 标签: 妊娠 肝功能异常 妊娠合并症
  • 简介:目的: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材料与方法:经腹部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观察子宫腔内病变并在超声监测下诊断性刮宫。结果:75例患者中,子宫内膜厚度〉16mm者55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合并粘膜下肌瘤43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增生7例;子宫内膜〈16mm者20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3例,宫颈息肉7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病因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宫腔镜检查 子宫异常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妊娠晚期D-二聚体异常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1月-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正规产检并分娩的694名健康单胎孕妇的分娩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孕晚期(≥34周)检查的D-D值超过第95百分位点定义为异常升高,比较D-D值异常升高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第95百分位点的D-D值为908.25ng/ml,是非孕期正常女性D-D值的4~5倍,异常升高的孕妇的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0)。结论妊娠晚期妇女的D-D值应有其特定的参考范围,且D-D值异常升高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增加,应加以重视。

  • 标签: D-二聚体 不良妊娠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简介:报告1例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产后出血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出血护理、感染预防、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急性脂肪肝 产后出血 护理
  • 作者: 郎晓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吴兴区人民医院&吴兴区妇幼保健院,浙江 湖州 313008
  • 简介:目的:分析口服黄体酮胶囊联合雌激素注射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1月份至2022年6月份期间所收治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50例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为:对照组患者25例、观察组患者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雌激素注射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口服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干预。分析对比组间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各项指标,指标主要包含: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PBAC)、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止血时间等。结果:组间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组间患者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经过口服黄体酮胶囊联合雌激素注射实施治疗干预,可以获得更为显著临床治疗效果,使得患者身体各项指标都可以达到更优,获得良好预后,因此在临床治疗当中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黄体酮胶囊;雌激素注射;子宫异常出血;治疗有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36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的病理诊断中,器质性病变50例(13.66%),功能性病变145例(39.62%),正常子宫内膜171例(46.72%)。40~〈45岁及45~〈5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0.49%。40~〈45岁组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和分泌期内膜;45~〈50岁、50~〈55岁组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单纯型增生、增生期内膜和萎缩型内膜;55~〈60岁、≥60岁常见病理类型依次是萎缩型内膜、子宫内膜癌。随着年龄增大,功能性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在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比逐渐减小,器质性病变在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比逐渐增大(χ2=8.38,P﹤0.05)。结论无排卵性功血是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癌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围绝经期 绝经后 异常子宫出血 病理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血糖异常点的数量与孕妇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GDM孕妇150例,依据75gOGTT异常点数量分组,1项时点异常为GDMA,2项时点异常为GDMB,3项时点均异常为GDMC。对三组临床表现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①GDMC孕前BMI和肥胖率高于GDMB和GDMA(P〈0.05);②GDMC胰岛素使用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GDMB组和GDMA组(P〈0.05);③GDMC巨大儿发生率高于GDMB和GDMA(P〈0.05)。结论OGTT异常点数量多的孕妇孕前BMI高或肥胖、胰岛素使用率高、胰岛素抵抗强、巨大儿发生率高,且异常点越多,以上情况越显著。此类GDM孕妇需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干预。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异常 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