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固固定在下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38例下颌骨单发或多发骨折先用钢丝做颌间固定再行切开复位小型钛板坚固固定术,对患者术后的咬关系、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及伤口愈合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38例患者手术伤口一期愈合,32例术后面形及咬合关系均恢复达到满意,6例经颌间牵引、调颌术后一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咬颌,术后张口度≥37mm,全部病例3个月后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良好。结论:下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坚固固定效果可靠,对颞颌关节的功能影响较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愈合良好等优点,是一种优于传统颌面骨折治疗的理想治疗方法。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术 小型钛板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实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34例和实验组1(实行单纯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回。定术)34例、实验组2(实行后路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固定术)34例,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评估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神经功能优良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术后随访1~3个月,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对照组较两实验组显著(均P〈0.05)。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外固定法对导尿管固定效果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满选择妇科子宫脱垂及癌症手术患者200例,按留置导尿的固定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工”字型敷料贴,将导尿管固定于大腿上1/3处,再常规固定于床旁。对照组直接将导尿管固定于床旁。比较两组导尿管固定的效果与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导尿管折叠率,滑脱率分别为1.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4%,观察组患者感到变化体位不适率、担心引流管脱出率分别为6.6%。1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31.5%(均P〈0.05)。结论:用“工”字型敷料贴,将导尿管固定于大腿上1/3处,再常规固定于床旁明显优于直接将导尿管固定于床旁。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固定效果 舒适度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1aparoscopicsacralcolpopexy,LSC)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d,POP)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对16例中重度POP患者进行了LSC治疗,其中4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urinarystressincontinence,SUI)同时行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vaginaltape—obturator,TvT—O),7例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发热、膀胱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以了解手术安全性。比较手术前后POP分度评价POP的解剖学改善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thepelvicfloorimpactquestionnaire,PFIQ一7)和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thepelvicfloordistressinventory,PFDI一20)评分及POP一尿失禁性生活问卷(thepelvicorganprolapse/urinaryincontinencesexualfunctionquestionnaire,PISQ)评分,评价手术对患者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25.36±38.40)min,术中出血量(385.354-240.30)ml,术后体温均未超过38.5℃,住院时间(7.5±2.3)d,留置尿管时间(4.2±1.6)d。术后POP—Q分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FIQ-7和PFDI-20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ISQ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24个月,平均(14.8±6.2)个月,有3例出现性交不适及性交痛,未见网片侵蚀、暴露、感染等并发症,无新发SUI。客观治愈率100.0%,主观治愈率81.3%。结论LSC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通过了解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高危因素和转归,确定早期诊断治疗方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对CIN各种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对高危人群的临床表现及局部症状、实验室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的诊断标准以及各种手术的方法、切除病变范围,CIN治疗方法转归进行详细介绍。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妇女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是提高妇女生存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 标签: 宫颈上内瘤变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外阴上皮瘤变(vulv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IN)是一种由不典型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的外阴癌前病变。近20年来,VIN的发病率从1.1/lO万上升至7/10万,尤其是在35-40岁的女性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呈年轻化的趋势[1]。VIN有一定的恶变潜能,据统计,VIN进展为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的几率约为15%~25%[2]。由于VIN和SCC的发病率较低,国内尚无常规的筛查策略。本文就ⅥN的诊断、治疗、发病机制及预后进展等方面综述如下。

  • 标签: 外阴上皮内瘤变 CARCINOMA 鳞状细胞癌 外阴癌前病变 不典型增生 发病率
  • 简介:动脉瘤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保证术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文主要从体位护理、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脑室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介绍颅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的经验。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生型子宫瘢痕妊娠(CSP)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确诊为生型CSP患者41例,治疗方式分为三组:药物(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宫腔镜清宫术组13例;介入组1: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宫腔镜清宫术组18例;介入组2: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组10例。比较各组首次治疗的治愈率、出血量、住院时间、血hCG转阴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1例(51.2%)有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8例(43.9%)患者超声提示胚胎停育,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7%;介入组首次治疗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53.8%)(P〈0.05);并且介入组出血量明显少于药物组(P〈0.05)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药物组(P〈0.05);介入组1与介入组2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费用介入组1明显少于介入组2(P〈0.05);血hCG转阴时间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后宫腔镜+清宫术是治疗生型CSP的一种有效、安全、快速,能够防止严重出血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内生型 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宫腔镜 清宫术
  • 简介:1853年法国医生Desomeaux应用早期的内窥镜观察了"子宫内口",首次报道了"宫腔检查".1869年,爱尔兰的Pantaleoni为一位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发现了子宫内膜息肉.并提出了宫腔镜(Hysteroscopy)或子宫镜(Metroscopy或Uteroscopy)的概念.近20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宫腔镜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内病变 诊断 治疗 子宫内膜癌 宫腔电切术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术等的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自身对照法,对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的检查效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病理检查不符合者27例(61.4%),完全符合者17例(38.6%);在因早期浸润而行宫颈锥切术27例中,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其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的仅11例(39.3%),在宫颈锥切术后,对发现的早期浸润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2例(4.5%);因CNⅡ级或Ⅲ及有微小浸润而行全子宫切术9例(20.5%);对行宫颈锥切术的3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保留了生育功能,且在18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有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结论: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阴道镜下的多点活检术不能将其取代。是临床值得推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尤其对于具CINⅢ级且想保留生育功能患者。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锥切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无鼻症状的鼻源性慢性咽炎的诊断要点和鼻镜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53例无鼻症状的慢性咽炎患者进行CT、鼻镜检查明确诊断,实行相应的手术方式,解除鼻-鼻窦病变。结果:53例患者随访1年,治愈为28例,治愈率为52.8%,好转13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8.7%。6例无效。结论:对确诊为鼻源性慢性咽炎的患者,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将病因真正地解除,使患者咽部症状得到控制。

  • 标签: 鼻源性 慢性咽炎 鼻窦炎 鼻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上皮瘤变(CIN)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院924例宫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LEEP治疗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LEEP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LEEP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5.50%,其中14.50%(134/924)LEEP术后病理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程度重,43.83%(405/924)病理程度较阴道镜活检轻。LEEP术后,发现早期浸润癌4例(o.43%);CINⅢ级累腺19例(2.06%)。随诊6~3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LEEP在治疗CIN中具有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切术 阴道镜
  • 简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是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增加了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影响患侧上肢的早期功能锻炼,给化疗、放射治疗等后续处理带来一定影响。不仅增加住院费用,加重患者精神负担,也增加医师的工作量。为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本院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施行了术中皮瓣钉缝固定,并与未行皮瓣钉缝者的术后积液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皮下积液 皮瓣钉缝固定
  • 简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是临床分期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腋窝淋巴结。乳淋巴结因其部位的特殊性,没有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临床对其研究较少。本文针对内乳淋巴结的问题综述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乳淋巴结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上皮瘤变采用环形电切术(LEEP)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分析在北京市密云县妇幼保健院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瘤变CIN2/3且行LEEP术的192例患者,对比分析LEEP和阴道镜活检的病理结果、HPV感染、切缘阳性及预后的有关因素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LEEP术前与阴道镜活检病理符合率108/192(56.25%),CIN级别上升35/192(18.23),CIN级别下降49/192(25.52%);切缘阳性26例,其中CIN21/78(1.28%),CIN323/108(21.30%),宫颈癌早浸2/6(33.33%);192例患者HPV感染180/192(93.75%),对180例患者术后随访中7例病变持续或进展,其中2例切缘阴性,5例切缘阳性均是同HR-HPV持续感染。结论LEEP术后切缘阳性与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残留有关,术后同一HR-HPV持续感染应警惕CIN病变持续存在或进展为宫颈浸润癌。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切缘阳性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宫腔造影对宫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子宫内膜病变的100例患者进行常规阴道超声(two-dimensionatransvaginalultrasound,2D-TVS)、二维超声宫腔声学造影(two-dimensionalsalineinfusionsonohysterography,2D-SIS)及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以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共检查出内膜息肉63例,粘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3例,宫腔肌化血凝块4例,正常内膜8例。2D-TVS对宫腔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69.2%;2D-SIS对宫腔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88.7%。造影前、后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SIS检查准确率高,是诊断宫腔病变的可靠方法。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宫腔造影 宫腔内病变
  • 简介:目的 探讨鞘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名接受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C组鞘注射1 mL生理盐水,D组鞘注射5 µg 右美托咪定,S组鞘注射5 µg舒芬太尼。所有产妇随后硬膜外连接 0.1% 罗哌卡因和 0.2 µg/mL 舒芬太尼的镇痛泵,镇痛泵使用标准设置的患者自控模式。记录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起效时间、鞘注射持续时间、局麻药用量和副作用。结果 D、S组分娩镇痛效果优于C组。D组、S组与C组相比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鞘注射持续时间延长,局麻药用量减少。D组低于S组。结论 鞘注射 5 µg右美托咪定可提高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鞘内注射;罗哌卡因
  • 简介:目的探讨2013年WHO关于宫颈鳞状上皮瘤变二级命名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Ki-67蛋白在111例宫颈良性反应性病变(良性病变组)、81例CIN1、39例CIN2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低级别及高级别鳞状上皮瘤变二级命名法中,不同级别病变与p16、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p16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92%、41.98%和64.10%,良性病变组与CIN1、C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43%、32.10%和69.23%,CIN2组与CIN1组、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和Ki-67蛋白联合检测:在良性病变、CIN1、CIN2组中,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11.71%、9.88%和43.59%,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7.21%、32.10%和20.51%;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20.72%、22.22%和25.64%;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60.36%、35.80%和10.26%。三组中p16阴性着色特点不同,Ki-67的阳性着色特点不同。结论p16蛋白联合Ki-67可以很好地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瘤变,但其有赖于免疫组化判读标准的严格执行;同一级别不同的染色特点可能代表组织的不同生物学特性,但尚需大量的临床验证。

  • 标签: P16 KI-67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二级命名法
  • 简介:世界第16届妇产科协会年会于2000年9月3~8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有关妇科镜文章共142篇,分别以论文宣读、播放录像和墙报等形式发表,同时还展出了大量最新手术器械和影像设备,体现了近几年来妇科镜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 标签: 临床应用 会议纪要妇科 内镜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32例孕产妇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表现为头痛30例,伴呕吐23例,精神异常3例,视物模糊12例,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7例,痫性发作6例,意识障碍10例,感觉障碍5例,病理征阳性17例,视乳头水肿22例,合并发热5例,均经头颅CT、MRI/MRV及DSA检查确诊。19例患者采用单纯全身抗凝治疗,痊愈16例,存留功能障碍2例,1例颅静脉窦广泛血栓合并脑内出血、脑疝形成重症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3例重症患者行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治疗,痊愈8例,存留功能障碍5例;3例妊娠早期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6例妊娠晚期患者评估胎儿产后有存活可能,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5例新生儿存活,1例早产儿死亡。结论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当孕产妇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时,应高度警惕CVST的可能,尽早行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及时行抗凝、多途径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孕产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 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