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抑郁症目前已经上升到了常见心理疾病的首位,据估计,大约有25%的女性和10%的男性遭受过抑郁症的困扰,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会选择自杀……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 标签: 感冒 抑郁症 忧郁症 自卑 治疗 心理健康
  • 简介:“男女差别是先天就有的,男孩和女孩从生理到心理都是先天有差异的。”如果承认以下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也许会帮您更成功地养育您的宝宝。

  • 标签: 养育 女孩 男孩 先天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术等的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自身对照法,对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的检查效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病理检查不符合者27例(61.4%),完全符合者17例(38.6%);在因早期浸润而行宫颈锥切术27例中,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其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的仅11例(39.3%),在宫颈锥切术后,对发现的早期浸润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2例(4.5%);因CNⅡ级或Ⅲ及有微小浸润而行全子宫切术9例(20.5%);对行宫颈锥切术的3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保留了生育功能,且在18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有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结论: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阴道镜下的多点活检术不能将其取代。是临床值得推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尤其对于具CINⅢ级且想保留生育功能患者。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锥切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近年来,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首。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原发性乳腺癌无论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还是治疗敏感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因而,目前临床常用的组织形态学分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有诊治的全面需求。

  • 标签: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样
  • 简介:目的:开展优质护理,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方法: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实质,改革护士分工排班模式,落实责任护理,责任护士为病人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护理。结果:顺利推行责任护理,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责任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优质护理 护理服务 责任护士 病人为中心 排班模式
  • 简介:一、病例摘要例1:患者女,38岁,因“右下腹隐痛3年”于2006年8月入院。患者右下腹阵发性隐痛3年,无异常阴道出血,月经规律,孕1产1,既往体健。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B超提示子宫壁外不均囊实性肿物4.2cm。CT显示子宫右侧实性结节4cm,形态规则,增强可见明显强化,与子宫及右侧附件均无明显分界。术前诊断:子宫肌瘤变性?

  • 标签: 子宫壁 血管周上皮样 文献复习 细胞肿瘤 异常阴道出血 子宫肌瘤变性
  • 简介:目的分析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IGF-Ⅱ)及胰岛素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mRNAbindingprotein3,IMP3)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德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患者取活检或者手术切除后的宫颈组织标本85例,其中宫颈癌42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炎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期7例、Ⅱ-Ⅲ期11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IGF-Ⅱ及IMP3蛋白表达情况,对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GF-Ⅱ及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并分析IGF-Ⅱ及IMP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全相等(P〈0.05):CINⅡ-Ⅲ期组及宫颈癌组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宫颈癌组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宫颈炎组、CINⅠ期组及CINⅡ-Ⅲ期组(P〈0.05)。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全相等(P〈0.05):宫颈癌组的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宫颈炎组、CINⅠ期组及CINⅡ-Ⅲ期组(P〈0.05)。不同年龄、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否、肿瘤分化程度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患者的IGF-Ⅱ及IMP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Ⅱ及IMP3蛋白表达可为宫颈癌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可将其作为宫颈癌筛查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14例SSSS。结果:14例患者临床治愈(体温正常、皮疹脱屑消失)。结论:早期诊断SSSS是关键,经过局部护理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弥漫性红斑 触痛 口角放射状皲裂
  • 简介:目的:讨论胰岛素生长因子与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的100例早产儿,每名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第8、15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胰岛素生长因子,同时对胎儿的体重的增长速度,Kaup指数进行监测。结果:胰岛素生长因子低的早产儿的体重及Kaup指数要低于胰岛素生长因子高的早产儿(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胰岛素生长因子与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有密切联系。

  • 标签: 早产儿 宫外 生长迟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简介:Krüppel因子4(Krüppel-likefactor4,KLF4)属于KLF家族,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转录元件结合蛋白,通过羧基端3个连续锌指结构域结合靶基因启动子内GC富含序列以调控其转录[1].KLF4功能多样,与正常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凋亡有关;在肿瘤组织中,KLF4可以通过与不同靶基因的作用,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2].乳腺癌现已成为影响女性健康的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有关KLF4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目前仍存在争议.随着KLF4在乳腺癌中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其将来可能成为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及预后评价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Krüppel样因子4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与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的内在联系,为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于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125例绝经后妇女24腰椎(L2L4)处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全髋部BMD进行测定,并检测血清IGF-1、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VitD3)含量。其中65名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为研究组,其他60名绝经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前述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腰椎及髋部BMD、IGF-1、1,25-(OH)2-VitD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与BMD呈明显正相关(r=0.571,P<0.05)。结论血清IGF-1及1,25-(OH)2-VitD3含量降低可能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1 25-(OH)2-VitD3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内科实施责任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中医内科病房,在转变护理理念,提高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认识的基础上,实施了加强基础护理,建立能级护士管理构架,实行责任等措施。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护理模式后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责任护理模式后,能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更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内科 优质护理 整体护理
  • 简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的发生率为4%~7%,明显增加新生儿在围生期的死亡率(4~6倍)[1]。目前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近年来,胰岛素或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及其受体(IGF-R)分泌和功能的失调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2]。胰岛素生长因子在细胞的分化、增殖、个体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通路异常 胎盘组织 信号 发病机理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35岁,住院号10309,查体发现下腹部包块4年,月经期延长2年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T36.5°C,P90次/分,R23次/分,BP16//11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腹部扪及一约妊娠3+个月大小包块,质稍硬,活动可,无压痛。妇科检查:宫颈光滑,质稍硬,宫体平位,约妊娠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整,质地稍硬,活动可。B超示:子宫肌瘤。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拟行子宫全切术。

  • 标签: 脉管内平滑肌瘤 输卵管系膜 子宫肌层 水肿 入院查体 腹部包块
  • 简介:目的评价国产硝呋太尔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盲法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进口麦咪康帕阴道栓为对照药。结果有效病例为滴虫性阴道炎62例、细菌性阴道病65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65例,各适应证的试验组及对照组受试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妇科实验检查在用药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各适应证的总有效率为90.0%~96.8%,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似(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均无影响,仅个别患者有轻微的阴道局部的刺激症状。结论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国产硝呋太尔霉素阴道软胶囊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能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阴道局部药物。

  • 标签: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滴虫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斑块、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斑块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低脂饮食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共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及6个月时颈动脉粥斑块积分、血清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6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颈动脉粥斑块积分(4.13±3.25)明显低于治疗前(4.83±3.14)及(6.94±2.12)(均P〈0.05)(2).治疗2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血清CRP水平[(5.77±3.13)mg/L]明显低于治疗前[(24.37±7.79)mg/L]及对照组[(25.98±4.84)mg/L](均P〈0.05);(3)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2个月及6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稳定甚至缩小颈动脉粥斑块,降低CRP及血脂水平,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复发。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动脉粥样斑块 血脂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蛋白(angiopoietin-likeprotein,Angptl)3和Angptl4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07—2009年手术切除浸润性乳腺癌标本7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标本中Angptl3和Angptl4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蛋白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是否具有表达差异性,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种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ngptl3和Angptl4两种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并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Angptl3在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53/70)和46.7%(14/30)(χ^2=8.014,P=0.005),Angptl4在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48/70)和36.7%(11/30)(χ^2=8.837,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ngptl3的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ER表达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5.598、9.714、8.753,P〈0.050)。在7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Angptl4的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2、6.526、5.701,P〈0.050)。Angptl3和Angptl4表达呈正相关(P=0.005,r=0.334)。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Angptl3和Angptl4阴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均优于阳性表达的患者(χ-2=9.376、7.628,P=0.002、0.006)。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ER、P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79、0.033、66.678、0.014、0.094,P均〈0.050,95%CI:1.380-29.482、0.002-0.598、5.433-818.294、0.001-0.183、0.012-0.724),Angptl3和Angptl4蛋白表达不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血管生成素类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对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升主动脉结构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9例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其中高血压组34例,非高血压组35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升主动脉经胸超声扫描。分别测量舒张期和收缩期内径(Dd,Ds),以及内膜一中层厚度(IMT):计算弹性指数和僵硬弹性指数。结果:高血压组升主动脉收缩期内经和舒张期内径增加,扩张性减低,内膜一中层厚度和僵硬度增加,弹性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是升主动脉结构的促进因素,可使升主动脉内径增加,还可导致内膜一中层厚度和僵硬度增加。

  • 标签: 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升主动脉结构
  • 简介:目的应用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受体(typeI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IGF-1R)的表达,探讨IGF~1R对乳腺癌体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构建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IGF-1RshRNA质粒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MDAMB-231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体外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增殖实验结果的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RT—PCR定量结果和迁移实验结果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IGF-1RshRNA质粒载体,转染效率为55%~60%。IGF-1RshRNA转染MDA—MB-231细胞后,MDA—MB-231细胞IGF-1R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均〈O.05)。结论IGF-1RshRNA表达质粒可以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IGF-1R的表达,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 乳腺肿瘤 短发夹RNA RNA干扰
  • 简介: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Slug及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基底细胞乳腺癌(BLBC)、非基底细胞乳腺癌(non-BLBC)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对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95例BLBC及其癌旁乳腺组织和100例non-BLBC中FOXM1、Slug、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进行检测。计数资料的分析运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5例BLBC中,FOXM1、Slug和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84%(73/95)、67.36%(64/95)及52.63%(50/95),显著高于其在non-BLBC[57.00%(57/100)、47.00%(47/100)、31.00%(31/100)]及癌旁乳腺组织[25.26%(24/95)、26.31%(25/95)、9.47%(9/95)]中的表达(χ^2=51.673、32.146、41.337,P均=0.000)。BLBC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27.37%(26/95),显著低于其在non-BLBC[51.00%(51/100)]及癌旁乳腺组织[75.79%(72/95)]中的表达(χ^2=44.590,P=0.000)。FOXM1、Slug、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均与BLBC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4.669、18.387、21.287,P均〈0.050;χ^2=7.752、5.366、4.230、7.167,P均〈0.050)。BLBC中,FOXM1、Slug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9,P=0.006;r=0.284,P=0.00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503,P=0.000;r=-0.378,P=0.000),FOXM1与Slug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0,P=0.002)。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3,P=0.000)。结论FOXM1及Slug通过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从而促进了BLBC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可以作为BLBC预后评价的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样 叉头框转录因子M1 SLUG E-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