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科协于2002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一项旨在调查公众对算命、看风水等看法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0%的人行为倾向完全受算命结果支配,超过40%的人尽管不会因算命结果改变日常生活,但表示会适当加以注意。

  • 标签: 算命结果 行为倾向 心理健康 心理学
  • 简介:颗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GC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临床上以卵巢、头颈部、胃肠道多见,原发于乳腺者不多,容易发生误诊、误治。笔者报道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并结合既往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能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乳腺肿瘤 颗粒细胞瘤
  • 简介:美国的医学专家们指出,坚持锻炼身体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要误以为,身体哪个部位有多余的脂肪,就只锻炼那个部位,并希望在那个部位很快看到锻炼的效果。

  • 标签: 锻炼身体 医学专家 系统工程 身体部位
  • 简介:有关专家指出,减掉脂肪最关键的时间是饭后30分钟。要想不让脂肪上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做有氧运动,不让饭后的血糖浓度升高,因此,这就需要饭后动一动。因为,小肠开始吸收是在吃完饭后30分钟左右,血糖浓度上升是小肠开始吸收后的30分钟。

  • 标签: 饭后 减脂 血糖浓度 有氧运动 吸收后 脂肪
  • 简介:目的研究多胎妊娠早期选择性胎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对妊娠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的16例多胎妊娠(A组)孕早期在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采用氯化钾心腔内注射或单纯胚芽穿刺抽吸法行胎术,并与同期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的64例双胎妊娠(B组)相比较。结果16例胎术均一次成功。其中3例流产,13例患者已分娩(其中早产5例),24个新生儿平均孕周(37.2±1.4)周,出生体重(2660.0±417.5)g,均健康无畸形。B组64例患者中4例孕早期流产,3例孕晚期流产,57例(其中早产24例)分娩109个新生儿,其中2个重度窒息死亡,2个先天畸形,平均孕周(37.0±2.0)周,出生体重(2603.3±459.7)g。两组的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平均孕周、平均出生体重等均无明显差别。结论在B超引导下,多胎妊娠早期胎术是安全、有效治疗多胎妊娠的方法。

  • 标签: 减胎术 多胎妊娠 超声检查 临床分析
  • 简介: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妊娠中期的胎的目的除了减少胎儿的数目之外,更多的是旨在灭异常胎儿、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以及改善多胎妊娠结局。在该视频中,王谢桐教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妊娠中期胎术的方法、指证、胎时机、目标胎儿的选择等广大医生感兴趣的内容,值得大家学习探讨。

  • 标签: 减胎术 妊娠中期 王谢桐 妊娠期并发症 辅助生殖技术 多胎妊娠
  • 简介:在过去的25年用胎术来降低过度应用不孕症治疗技术所致的高数量的多胎妊娠的风险。近几十年多胎妊娠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已经发生了如下变化:由于反对诱导排卵,导致IVF的比例增加;患者年龄偏大;使用捐赠卵子的比例增加。在行胎术之前进行基因诊断越来越普遍,由有经验的医师来做又非常安全。对包括双胎妊娠在内的所有多胎妊娠的患者来说,减少胎儿数可以降低流产率、早产率、及胎儿死亡率和发病率。

  • 标签: 多胎妊娠 双胎 减胎术 伦理问题
  • 简介:目的研究顺铂(cisplatin,CDDP)对正常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及金雀黄素(genistein,GEN)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颗粒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的CDDP及GEN和CDDP的培养基中孵育不同时间,用MTT法测定细胞的抑制率。结果CDDP浓度≥μg/ml可抑制颗粒细胞的生长,低浓度GEN的对这种抑制无明显影响,高浓度的GEN可减轻顺铂对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CDDP对大鼠颗粒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GEN对其引起的细胞毒性有保护作用,呈时间一剂量效应。

  • 标签: GEN CDDP 颗粒细胞 MTT法
  • 作者: 徐光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卫生院,重庆长寿401223
  • 简介:目的:研究黄体酮联合益宫颗粒对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院内收治的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通过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联合益宫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患者通过黄体酮联合益宫颗粒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控制阴道出血,值得推广。

  • 标签: 黄体酮;益宫颗粒;药物流产;阴道出血;临床效果
  • 简介:一、最便宜重法,不需要花很多钱,但是效果?1、喝水重法:人不能不喝水,只要活着就是在重2、刮痧重法:手边零钱或陶盘就可以派上用场3、喝醋重法:厨房的醋随手可得4、胶带重法:固定伤口的胶带,缠绕在身体相应穴位5、苹果重法:一个苹果才几元钱

  • 标签: 减重法 减肥法 喝水 喝醋 胶带 苹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宫内节育(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的放置更为普遍。随着IUD的广泛应用,异位妊娠发生率增高。IUD本身并不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但若RiD避孕失败而受孕时,则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较大。现将笔者曾诊治的4例带器官内宫外同时妊娠(hetemtopicpregnancy,HP)的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宫内妊娠 宫外妊娠
  • 简介:肥胖已经成为全世界流行的慢性疾病。全球约有35%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其中女性所占比例比男性更高。许多研究都表明肥胖与女性生育力降低有关,比如自然受孕率降低,流产率、出生缺陷、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代谢重手术是短时间内解决病理性肥胖最有效的方法,选择代谢重手术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为育龄期女性。

  • 标签: 代谢减重手术 肥胖 女性生育力
  • 简介: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剖宫产术后宫内节育(IUD)放置困难者增多,为减轻受术者的痛苦,提高剖宫产术后置率,本中心在努力提高技术人员放置技术的同时,一直探寻在放置过程中能减少创伤,减轻痛苦的IUD。自2010年本中心对剖宫产术后妇女使用宫乐以来,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宫内节育器 VCu 应用 放置技术 剖宫产率
  • 简介:目的总结双胎妊娠中有产前诊断指征的病例92例,介入性产前诊断后发现双胎之一异常行胎术的分析,进一步规范术前准备与术中操作,分析术后并发症,研究双胎产前诊断后再行胎术的安全性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医学遗传中心行产前诊断后双胎之一异常后再行胎术的双胎病例60例,同期双胎妊娠行产前诊断而无需行胎术的病例32例,比较两组穿刺术后流产、早产发生率。结果胎组与非减胎组两组平均产前诊断时间为孕18~(+5)周(11~(+5)~32~(+2)周)与孕21~(+3)周(12~(+2)~29周),胎的平均孕周中,自然受孕组为孕20~(+3)周(13~(+2)~28周),辅助生育技术组为孕24~(+5)周(13~(+4)~35~(+6)周),术后1个月内流产率分别5.0%(3/60)与6.25%(2/32),无统计学差异;双胎之一异常胎行心腔内注射10%氯化钾溶液胎术后存活胎早产率是6.67%(4/60),非减胎组的双胎早产率28.1%(9/32),有统计学差异;所有胎术一次完成,成功率100%。结论双胎妊娠对母体与胎儿都有较高的并发症,对产前诊断后双胎之一异常胎儿行胎术是安全的操作。二次介入性产前诊断操作不增加流产的风险,同时有效降低双胎早产的风险。

  • 标签: 多胎妊娠 产前诊断 选择性减胎术
  • 简介:目的对新生化颗粒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14-26周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2010-2013年间甘肃省人民医院240例孕14~26周要求终止妊娠妇女的资料,按不同的引产和给药方式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6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100mg×2d,第3天阴道放置及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各200μg,1次/3h,期间冲服新生化颗粒2袋/次,3次/d至产后3d;B组:首日顿服米非司酮200mg,其余同A组;C组:首日顿服米非司酮200mg,第3天晨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随后每隔3h口服400μg,最多4次;D组:常规依沙丫啶羊膜腔穿刺注射引产术。比较4组引产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引产时间、阴道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等指标。结果4组引产方式总成功率分别为98.3%、96.7%、96.7%、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7%)低于B组(11.7%),D组疼痛率最高(45%)(P〈0.05)。A、B组米索前列醇用量、引产时间、阴道出血量低于C组(P〈0.05),D组引产时间最长,阴道出血量最多(P〈0.05)。结论米非司酮分次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舌下、阴道联合给药,同时辅以新生化颗粒冲服的引产方法,引产时间更短,米索前列醇用量、阴道出血、疼痛率及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新生化颗粒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中期引产
  •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MCuII功能性宫内节育(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在梅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自愿放置IUD的已婚育龄妇女,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0例,分别放置McuⅡIUD和TCu220CIUD,并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结果McuⅡIUD组与TCu220CIUD组比较,24个月累计续用率分别为96.00%、82.67%;脱落率分别为1.00%、7.33%;带妊娠率分别为O.67%、3.67%;因症取出率分别为2.33%、6.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uⅡIUD是一种避孕效果好,续用率高的新型IUD,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 临床效果 续用率
  • 简介:宫内节育(intrauterinedevice,IUD)避孕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广大妇女易于接受的避孕方式,目前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1]。但可能因多种原因致放置的IUD穿透子宫而到达子宫以外,即IUD异位[2]。IUD穿透子宫肌层是IUD异位的第一次损伤,如果IUD异位后长期未取出可能进一步移位,损伤其他脏器导致严重后果,称IUD异位的二次损伤。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IUD异位 二次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与开发一种新型静脉尿路造影腹部压迫,以弥补原"压迫"的不足。方法:对103例不同性别及年龄患者的输尿管压迫部位及输尿管行径进行研究、测量与分析。结果:在静脉尿路造影中,压迫对输尿管压迫的部位,只局限于第一骶椎上缘至骶髂关节下缘水平区间的骶骨与部分髂骨间行经的那部分输尿管,其长度在44.0mm~80.0mm间;行经在该区间的输尿管,以围绕人体正中矢状线,左右侧基本对称分布,且呈")("状,上水平线输尿管行径的间距为≦132.0mm~≧40.0mm,中间水平线输尿管行径的间距为≦93.0mm~≧40.0mm,下水平线输尿管行径的间距为≦113.0mm~≧52.0mm。开发了一个152.00cm×82.00cm×69.98cm的长方体压迫,其上半部为实心体、下半部为多组压迫片组成。结论:一种新型静脉尿路造影压迫优于传统压迫,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静脉尿路造影 新型压迫器 输尿管 骶髂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波检测在放取宫内节育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放取宫内节育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B超检测下进行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放取环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检测在放取宫内节育手术中的价值非常高,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波检测 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宫铜300宫内节育(intrauterinedevice,IUD)与其它含铜IUD的妊娠率,对宫铜300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等9种数据库和WHO/FDA/IUD生产企业/临床试验注册相关网站,使用OpenMeta-analyst和RevMan5.3.3进行数据分析与合并。结果初检文献6062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或准RCT。分析结果显示:(1)宫铜300放置后第1月、6月及1年、2年、3年、5年、10年合并累计妊娠率分别为0.1%、0.2%、1.0%、2.6%、3.6%、3.5%、3.4%。(2)宫铜300放置1年和2年时累计妊娠率显著高于MCu功能型IUD(P〈0.05),2年累计妊娠率显著高于元宫220(P〈0.05)。结论宫铜300放置3年后累计妊娠率稳定在约3.5%;2年妊娠率高于MCu功能型和元宫220,未见与其他类型IUD妊娠率有差异。

  • 标签: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妊娠率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