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透析失衡综合征(dialysisdisequilibriumsyndrome,DDS)是由Kennedy等在1962年首次提出的概念[1]。它是一种在透析时发生的由于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或急性低钠血症引起的神经系统以及类神经系统症状,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2]。极高水平的血尿素氮(175mg/dl)是首次透析时发生DDS的高危因素。老年人、儿童、或有已存在的神经系统病变、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 标签: 透析失衡综合征 急性低钠血症 DIALYSIS 透析液 代谢性酸中毒 脑水肿
  • 简介:肾细胞癌(简称肾癌)为泌尿系三大肿瘤之一,2015年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肾癌的发病率在所有被调查的癌症患者中约为1.6%,排名第15位,男女间差异不大[1]。肾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预后息息相关。随着超声、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在临床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日渐提高,肾癌在健康体检中往往就能得以早期筛查,使无症状肾癌病例的检出率明显增高[2]。

  • 标签: 肾单位 肾细胞癌 早期筛查 流行病学调查 影像学检查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脓毒症是化脓性细菌或致病菌毒素自局部感染部位侵入血液循环,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患者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引发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脓毒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并伴有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和多脏器衰竭。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诊疗 血液循环 化脓性细菌 感染性疾病
  • 简介: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是一类具有独特病理特征和重要临床意义的病变。其概念已提出多年,但人们对其认识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近年研究显示前列腺导管内癌是前列腺浸润性癌发展的晚期阶段,具有预后意义。本文回顾IDC-P的研究历史、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分子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并提出在穿刺活检标本中报告IDC-P的推荐模式。

  • 标签: 前列腺导管内癌 诊断 预后
  • 简介: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两大类。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现已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5%~9.9%。一直以来,对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及蛋白尿的产生认识主要来源于动物模型——Heymann肾炎的研究。

  • 标签: 膜性肾病 足细胞损伤 终末期肾脏病 MEMBRANOUS NEPHRITIS 肾小球上皮
  • 简介:近年来,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慢性肾脏病为进行性进展疾病,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不可逆丧失导致代谢产物及毒物蓄积,引起以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其病理特点为肾脏硬化,因此,如何有效缓解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成为延缓肾脏病进展的关键。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属于血瘀证范畴,以气虚为主,血瘀为标,

  • 标签: 水蛭素 肾脏病进展 医药治疗 终末期肾脏病 血瘀证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成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及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在香港、台湾及上海等地区,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经超过膀胱癌成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标签: 转移性前列腺癌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 治疗 男性肿瘤 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 简介:急性肾损伤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在普通住院患者中AKI的患病率为3%~5%;而重症监护病房中更是高达30%~50%,引起长期或短期死亡率增加,并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1,2]。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主要依赖于优化血流动力学和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但在过去几十年中,特殊的预防措施、治疗策略或者药物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成效[3]。ICU中重症患者AKI诊断的延迟,对于死亡率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增加[4,5],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毒性药物 重症监护 血流动力学 生物标记物 预防措施
  • 简介: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中每日2/3的尿酸通过肾脏排泄,剩余尿酸可通过胃肠道排泄,超过90%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是由于肾脏排泄受损。尿酸水平的升高与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是平行的[1],甚至在CKD的早期阶段,GFR在90~100ml/min时,即可能出现血尿酸的升高。

  • 标签: 氧化应激 高尿酸血症 肾损害 实验研究进展 生理条件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cellcarcinoma,UCC)具有多中心、多发、复发的特点,可以发生在被覆尿路上皮的肾集合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UCC可分为上尿路上皮癌(uppertracturothelialcarcinoma,UTUC)和下尿路上皮癌,前者主要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MICRORNA 肾盂癌 肾集合管 miRNAs 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近年来,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HUA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之一。HUA不仅是痛风的主要原因,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也不仅仅是肾功能减退的指标,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代谢性疾病 血尿酸水平 血清尿酸 肾功能损害 肾脏功能
  • 简介:随着近年来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临床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临床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得到治疗。同时,部分高危患者也可施行此手术。手术入路以经腹膜外途径为多。术中需注意处理好前列腺尖部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避免出血。保留尿道及相关肌肉结构,保持控尿功能。仔细操作以保留NVB。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可进行盆腔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而低危患者则不必要。

  • 标签: 腹腔镜 前列腺癌根治术 适应证 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 盆腔淋巴结清扫
  • 简介: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1]。在我国,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健康体检的普及,其检出率也逐年增加。癌症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常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2]。有研究表明,前列腺癌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明显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 标签: 患者心理因素 焦虑水平 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TURBT
  • 简介: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kidneydiseaserelated-mineralbonedisorder,CKD-MBD)是由于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导致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chronickidneydisease,CKD)导致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上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表现:①钙、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iodhormone,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碱性磷酸酶 骨代谢异常 代谢异常综合征 甲状旁腺素 矿物质
  • 简介:膀胱癌是世界范围内的第十一大肿瘤,约75%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ele-invasivebladderearei-noma,NMIBC)。NMIBC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后需行膀胱灌注来预防肿瘤复发和进展,灌注卡介苗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疗法。虽然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已应用于临床多年,但是迄今为止,此疗法的原理仍不明确,灌注方案仍有很多争议,目前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予以完善。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治疗 卡介苗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世界范围 肿瘤复发
  • 简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全球引起慢性肾脏病发生最主要的病因,也是导致糖尿病(diabeticmellitus,DM)患者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人群研究中,大约有45%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有DKD。大量临床资料表明,DKD会出现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是人体中调节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主要作用靶器官为骨、肾脏和肝脏,最近有研究表明其与心血管系统也有关。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2型糖尿病 甲状旁腺素 相关性 钙磷代谢紊乱 终末期肾脏病
  • 简介:为提高下尿路疾病和外生殖器修复重建的诊治水平,由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和男科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下尿路修复与重建新进展学习班暨中华男科学分会男科手术学组成立仪式"将于2016年3月24~26日在上海举办。会议将邀请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孙颖浩教授、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姜辉教授等国内外著名泌尿外科和男科专家,就前列腺癌、前列腺剜除、尿道与外生殖器修复重建、尿控等领域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会议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以手术演示为主,包括前列腺癌根治、前列腺解剖剜除、外生殖器修复与功能重建、尿控等,结合授课和录像教学。我们真诚地欢迎全国各地的泌尿外科和男科同道来上海参会。

  • 标签: 男科学分会 手术学 中华医学会 孙颖浩 下尿路疾病 分会主任委员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肾嫌色细胞癌(RC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提高RCCC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并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复发、生存情况。结果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4、35、39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其中1例为脑、肺转移、2例为腹腔内多发转移。复习该3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显示2例在诊断时即有肾静脉癌栓形成,1例伴有肉瘤样变,镜下观察到癌组织广泛坏死、出现肉瘤样分化、浸润性生长显著、瘤细胞核仁明显、核分裂像较多。结论RCCC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预后相对较好,通过病理及免疫组化能有效鉴别诊断,当出现静脉癌栓或肉瘤样变时提示预后不佳。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预后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