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阳痿一证,医者根据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的理论,多以阳虚功能不足论治,但验之临床,有时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在男科工作中,我们逐步认识到,除阳虚之外,还可因郁气滞、血脉瘀阻等引起,从而改变思路,阳痿从论治,每能收到较好疗效,一同试就阳痿与的关系、阳痿从论治的基本情况作一些初步探析,谬误之处,请各位师长斧正。

  • 标签: 从肝论治 阳痿 肝郁气滞 血脉瘀阻 肾藏精 阳虚
  • 简介:目的:探讨从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肾阴虚挟火证)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丹栀逍遥散加味煎剂口服治疗,并设常规西药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常规红细胞数、24h尿红细胞计数,尿血的疗效情况,各主要中医证候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减少尿常规红细胞数、24h尿红细胞计数,血尿综合疗效,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味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肾阴虚挟火证)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明显改善证候。

  • 标签: 丹栀逍遥散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肝肾阴虚挟火 血尿
  • 简介: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的长狭窄或缺损目前尚无理想的手术方法。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利用自体腹膜治疗2例输尿管长狭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8岁,因右侧腰痛7月入院。患者曾因右侧输尿管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狭窄接受输尿管镜下狭窄扩张及留置输尿管双J管治疗,拔除双J管后病情加重,复查CT提示右侧输尿管上段狭窄段长约6cm。患者接受输尿管成形手术治疗,术中纵行剖开狭窄(未切除狭窄),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将输尿管缺损侧以临近自体腹膜包裹形成新的管腔。狭窄取少许组织,病理结果为炎性组织。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重建 肾盂输尿管积水 腹膜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治疗肾癌合并后下腔静脉瘤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2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16例肾癌合并后下腔静脉瘤栓患者,15例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显露下腔静脉,完整切除瘤栓和根治性肾切除.结果手术中无一例发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30~320min,术中失血约200~1000ml,所有瘤栓均被完全切除,术中无栓塞发生.结论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可以充分显露后的下腔静脉,对于后下腔静脉瘤栓以及部分膈上下腔静脉瘤栓可以运用肝脏游离技术经腹完全切除,避免经胸手术和心肺分流.

  • 标签: 肾癌 下腔静脉瘤栓 肝脏游离技术 根治性肾切除
  • 简介:目的对散发性或家族性局灶节性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进行FSGS致病基因热点突变进行筛查,了解这些热点突变在我国FSGS患者的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经肾脏活检确诊的40例FSGS散发病例及一个22人的FSGS家系LF-01。收集散发病例的外周血,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对LF-01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并留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40例散发病例及所有家系成员进行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通过PCR扩增外显子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LF-01家系共9人为患病或可能患病状态,该家系表现为不完全外显遗传模型。40例散发FSG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7岁,男女比例为26:14,其中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我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均未发现有已知的基因突变。结论国外报道的FSGS致病基因的热点突变ACTN4、TRPC6和INF2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FSGS的致病基因。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家族性 基因
  • 简介:患者:女,11岁,因“浮肿2年余”入院。初次起病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面部浮肿,以后浮肿逐渐波及全身,呈凹陷性。无肉眼血尿,时有尿痛。于当地医院以“急性肾炎”住院治疗1周,全身浮肿减轻出院。出院后1个月余入本院。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首发表现 长期误诊 肾损伤 面部浮肿 全身浮肿
  • 简介:局灶节性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arsclerosis,FSGS)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较为常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其病理是局灶性节性系膜基质增多并取代相应的毛细血管袢,临床上少见合并新月体形成。新月体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损伤和断裂,常见于新月体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甚至膜性肾病中亦有报道,但是在FSGS中鲜有报道。其对FSGS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就伴有新月体形成的FSGS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

  • 标签: 新月体 系膜基质 肾病综合征 狼疮性肾炎 膜性肾病 SEGMENTAL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节性切除术在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而行下腔静脉节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合并MayoⅡ级者5例,Ⅲ级者4例,Ⅳ级者1例。男9例,女1例。年龄31~73岁,平均(53.9±10.9)岁。肿瘤位于右侧者6例,左侧者4例。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病例。7例患者行开放途径下的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下腔静脉节性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手术;1例患者先采用经后腹腔途径联合经腹腔途径下手术,术中探查肾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遂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88~556min,平均(399.2±91.5)min。术中出血量300~4000mL,平均(1450.0±1136.5)mL。术后住院时间8~39d,平均(16.7±9.6)d。本组10例患者中,6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ClavienⅡ级并发症4例。ClavienⅣa级并发症2例。10例患者随访时间2~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0例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1例,为骨转移合并肺转移。1例(10%)出现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下腔静脉节性切除术使肿瘤切除更彻底,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下腔静脉节性切除术在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较为安全有效。

  • 标签: 肾癌 癌栓 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