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匹尼对尿毒症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血液透析的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联合匹尼(0.25mg/d)口服,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每周3次,每次4h,联合匹尼(0.25mg/d)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精神卫生相关指标(包括不宁腿严重程度评分,抑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检验指标(血清中全段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宁腿严重程度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透析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透析后血清中全段甲状旁腺素及β2-微球蛋白含量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透析前后2组血肌酐和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匹尼对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明显。

  • 标签: 罗匹尼罗 血液透析滤过 不宁腿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坦索辛对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排石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单纯肾结石行ESWL术患者,结石直径8—22mm,随机分成2组,坦索辛组60例,给予氟沙星、排石冲剂及坦索辛(哈乐),对照组60例,给予氟沙星、排石冲剂,治疗时间4周,比较2组之间结石排净率、石街的形成、疼痛评分(VAS)、膀胱刺激症状。结果坦索辛组的结石排净率(88.3%)高于对照组(71.7%)(P=0.022),坦索辛组石街形成率(6.7%)低于对照组(16.7%)(P=0.040),坦索辛组疼痛VAS评分[2(0-7)分]低于对照组[4(0-8)分(P〈0.01)],坦索辛组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1.7%)(P=0.024)。治疗期间2组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ESWL术后坦索辛能够促进ESWL术后结石排出,预防石街形成,缓解疼痛及膀胱刺激症状,可以作为肾结石ESWL术后排石的辅助用药。

  • 标签: 坦索罗辛 肾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 简介:目的观察醛固酮(ALD)灌注对大鼠肾小球细胞凋亡的影响和ALD特异性拮抗剂依普酮(Eplerenone)的干预作用。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ALD灌注组(B组)和Eplerenone治疗组(C组),分别皮下埋置渗透性微泵(osmoticminipumps),B、C组均以1.5μgh的浓度持续灌注ALD,同时C组用Eplerenone(100mg·kg^-1·d^-1)灌胃,A、B组用生理盐水代替。隔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收集24h尿液测定尿蛋白排泄率(UAER),于第28天心脏取血检测血肌酐(SCr),取肾脏,光镜观察其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B组大鼠血压和UAER从第14天起均较同期A组显著增高(P〈0.05),C组血压和UAER较同期B组显著降低(P〈0.05)。PAS染色发现B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外基质增多,轻度系膜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发现B组大鼠肾小球细胞凋亡明显增加,C组凋亡率较B组显著减少[(16.36±1.84)%vs(49.55±5.67)%,P〈0.05]。结论ALD灌注大鼠可导致肾小球病理损伤和细胞凋亡,Eplerenone可减轻ALD诱导的肾小球损伤。

  • 标签: 醛固酮 肾小球 凋亡 依普利酮
  • 简介:目的探讨依折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口服依折麦(10mg/d)联合阿托伐他汀钙(10mg/d)治疗12周,检测用药前、后患者血脂、肝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phosphokinase,CPK)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进行腹膜透析前,34例患者中有21例(占61.8%)存在高脂血症,其中高胆固醇血症6例(占17.6%),高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血症5例(占14.7%),混合型高脂血症10例(占29.4%),而高胆固醇血症在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为14例(占41.2%);②经过12周联合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in,LDL-C)、hs-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虽然TG水平较前有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in,HDL-C)水平较前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CPK水平较前并无明显变化;③34例患者经过12周联合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尿量、腹膜透析超滤量、家庭自测血压的变化情况发现SCr有下降趋势,尿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依折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治疗CAPD患者高胆固醇血症,且能降低hs—CRP水平,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对患者的腹�

  • 标签: 腹膜透析 胆固醇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坦索辛与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1例确诊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年龄18~57岁,结石4~10mm,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坦索辛(0.2mg,1次/d)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服用坦索辛和双氯芬酸钠)。3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镇痛剂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坦索辛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90.0%、6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均〈0.05);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20±1.56)d、20.0%、3.3%和(9.21±1.59)d、44.8%、20.7%,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0±1.73)d、64.0%和48.0%(P均〈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明显高于坦索辛组,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药使用率也均低于后者。3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坦索辛联合双氯芬酸钠可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药物疗法。

  • 标签: 输尿管下段结石 坦索罗辛 双氯芬酸钠 药物排石治疗
  • 简介:目的体外探讨EGFR抑制剂埃替尼(Erlotinib)对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MTT试验观察埃替尼对SW1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其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埃替尼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埃替尼呈剂量-时间相关地抑制SW13细胞增殖,药物作用24h时IC50为20.51μmol/L;埃替尼可以诱导SW13细胞凋亡,处理24h后,空白组早期凋亡率为(1.62±0.21)%,20μmol/L埃替尼治疗组为(13.49±0.4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埃替尼对SW13细胞周期分布无影响。埃替尼下调p-ERK蛋白表达水平,但不影响p-mTOR表达水平。结论埃替尼可以抑制SW13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凋亡、抑制ERK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埃罗替尼 肾上腺皮质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Zn^2+依赖性内肽酶,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转运、组织重塑,MMP-9是MMPs家族中最大的成员,主要降解Ⅳ型胶原,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对细胞的迁移、侵袭、活化及动脉硬化的形成,血管重塑起重要作用。特别是MMPs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的平衡状态(MMPs/TIMPs)决定了人体的生理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MMP-9 TIMP-1表达 鼠肾组织 苯那普利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ZO-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足细胞数目的关系,以及贝那普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贝那普进行干预,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观察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ZO-1的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以及应用WT-1来标记足细胞核,观察足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8周时,糖尿病组ZO-1染色强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12周时变化更为明显(P〈0.01),足细胞数目在两个时间点较正常组均明显减少。8周时贝那普干预组ZO-1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周时贝那普干预组ZO-1表达较糖尿病组增加,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干预组足细胞数目在两个时间点均较糖尿病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细胞数目与ZO-1表达呈正相关(r=0.923,P〈0.01),而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9508,P〈0.01)。结论:ZO-1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表达减低,并与足细胞数目兰正相关,ZO-1的表达减低与足细胞数目减少、尿蛋白的发生密切相关。贝那普能改善ZO-1的表达,减少尿蛋白从而起到肾保护作用。

  • 标签: ZO-1 足细胞数目 贝那普利 相关性
  • 简介:Austoni和Egydio开创的治疗佩尼氏症的手术方法主要基于几何学原理。本文主要报道我们对Austoni方法进行的改进以及我们的多中心经验,同时提供一些技巧和要决,使得该方法操作起来更容易。手术在意大利的三个研究所分别进行。我们用牛围心胶原基质片(Hydrix)植入了小的轻型轴向假休(VIRILlSI,Ф7Fr.)以遮盖白膜上的损伤。行此手术的患者为2005年9月到2010年1月间的60名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范围:44—76岁)。术后,轴平均伸长了2cm(range1.2-2_3cm),阴茎的反屈畸形完全被修复了。39名患者的性功能存60天后恢复.14名在90天后,7名在120天后。IIEF分值术前为15.5,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后,升高到23。与自然性交(80%以上的夫妇)和阴茎自然长发和围长有关的VAS分值结果也非常好。这种轻型移植物主要是植入自然勃起时的海绵体组织的少量空间。这种方法简单易学易操作,心包膜的使用也加快了手术速度,因复杂的反心畸形而引起的包膜损伤也被修复了。

  • 标签: 移植物 阴茎 心包移植 佩罗尼氏症 假体
  • 简介:左氧氟沙星和a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是目前治疗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联合用药时,a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将96只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坦索辛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组),每组48只,分别在给药后o.125、0.25、0.5、1、2、4、85n12h每个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采集两组动物的血液、肝脏、肾脏和前列腺制作组织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血浆、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peak)、清除率(CL)、最大药物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0-12),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前列腺组织中,坦索辛明显提高了左氧氟沙星的最大药物浓度(Cmax)、延长了药物半衰期(t1/2),且降低了药物清除率(CL)(P〈0.05)。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时坦索辛可能增强左氧氟沙星在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时的疗效,而对其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大鼠 前列腺炎 抗生素药代动力学 a1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2型糖尿病性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苯那普对其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M)患者119例(男56例,女63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抽取静脉血测NO和ET-1水平。结果:2型DM患者血浆NO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血浆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2型DN组血浆NO明显低于2型DM组(P<0.01),血ET-1和AngⅡ明显高于2型DM组(P<0.01)。2型DN组NO与-1,NGⅡ,尿蛋白排泄率(UAER)呈负相关,ET-1与AngⅡ,UAER呈正相关。苯那普治疗后血浆NO明显升高(P<0.05),而ET-1和AngⅡ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NO与ET-1失衡在DN原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苯那普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性肾病 一氧化氮 内皮素 苯那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