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初诊女性狼疮性肾炎(1upusnephritis,LN)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35例女性健康者为对照组(A组),68例女性初诊LN患者按B超所测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分成两组,即B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LN35例)、C组(颈动脉粥样硬化LN33例),用SPSS13.0进行三组间资料比较分析。结果:女性初诊LN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达48.53%,而在正常女性健康者未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患者CCA—IMT值与肾小球滤过率(CFR)呈负相关(P〈0.01),与24h尿蛋白总量(UTP)血尿酸(UA)呈正相关(P〈0.01P〈0.05);A、B、C三组,CCA—IMT值呈渐进性增高,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女性LN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GFR、UTP、UA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防治冠心病。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esnephropathy,DN)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情况,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早期DN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单纯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120例做为对照组。观察2组AS情况,同时将观察组分为非AS组(56例)、合并AS组(64例),2组患者禁食12h后抽血送检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三酰甘油(threeacids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proteinexcretionrate,UAER)、尿酸(uricacid,uA)水平,并测定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患者动脉内-膜厚度(intimalmediathickness,IMT)、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S组血UA、BMI、FBG、TG、LDL-C、收缩压水平与非A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患者较单纯T2DM更容易发生AS,合并AS危险因素可能为FBG、血压、TG、LDL-C、BMI、UAER、UA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水平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3例健康对照组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hepcidin、IL-6及TNF-α水平,高分辨二维超声侧颈总动脉内膜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进行测量,分析hepcidin水平与颈动脉病变及炎症因子之间关系。结果:MHD组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139.04±77,91)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1.13±22.01)μg/L;MHD组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MHD组IMT值为(1.15±0.21)mm、斑块形成率(59.2%)、颈动脉硬化患病率(77.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78±0.28)mm2.5%与10%(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HD组血清hepcidin水平与CRP、1L-6、TNF-α、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患病率均呈正相关;与SBP、DBP、年龄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epcidin、CRP、SBP年龄MHD颈动脉病变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通过促进CRP、IL-6等炎症因子产生,参与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 标签: 血液透析 铁调素 微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观察调整腹透液钙浓度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㈣)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方法规律性腹膜透析随访患者中选择3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先予患者继续使用标准钙腹透液6个月后改用低钙腹透液(BaxterPD4:Ca^2+1.25mmol/L,其余成分不变),同时增加碳酸钙用量,继续观察12个月,回顾分析患者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1)、颈动脉斑块数量超声分型变化。同时观察使用低钙腹透液不适症状。结果在继续使用标准钙腹透液6个月中,患者血钙水平逐渐增加,颈动脉IMT增厚,RI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换用低钙腹透液治疗3个月后,颈动脉IMT变薄,RI较前明显下降(P〈0.05),血钙、磷及钙磷乘积明显下降(P〈0.01),iPTH明显增加(P〈0.01)。患者碳酸钙每日口服剂量也由(2.27±0.41)g增加至(3.35±0.22)g(P(0.05)。随后9个月中,血钙、钙磷乘积均稳定在正常范围,血磷降至正常,iPTH150ng/L左右;颈动脉IMT变薄(P〈0.01)、RI下降(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分型及数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1例死亡,2例自行退出,其余患者均未有明显低钙抽搐、低血压发生。结论低钙透析能显著减轻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血管毒性作用,有助于尿毒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转归。

  • 标签: 低钙透析 尿毒症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钙 血磷
  • 简介:目的通过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peritonealdialysiscombinedwithhemodialysis,PHD)后与联合治疗前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探讨联合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血管病变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14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治疗不充分ESRD患者,改用PHD治疗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患者状况、临床表现、营养状态,收集其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甲状旁腺素、陆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CIMT)、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进行分析。结果经过PHD治疗患者饮食好转,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消失,曾反复心力衰竭3例患者行PHD治疗后未再出现,皮肤瘙痒及不宁腿症状明显减轻。PHD前与PHD治疗后比较,血磷:(1.76±0.41)mmol/L与(1.48±0.28)mmol/L,P〉0.05;甲状旁腺素:(367.93±166.66)ng/L与(237.07±76.21)ng/L,P〈0.05;BNP:(1521.7±701.0)μg/L与(712.1±535.0)μg/L,P〈0.01;左室射血分数:(49.7±3.1)%与(52.2±1.8)%,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65±0.36)mm与(1.72±0.33)m,P〉0.05,PHD治疗后较PHD前无明显改变。结论PHD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血磷,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可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模式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脏疾病 心血管并发症
  • 简介: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替代方法之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并发为低血压。反复发作血压不但可引起严重脑血管并发,而且会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降低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率[1]。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程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其发生率为20%~40%。IDH直接影响到透析充分性患者生存质量,增加透析患者病死率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低血压 发生率 心脑血管并发症 品管圈 应用
  • 简介:1994年以来,报刊就不断报道国外医学家研究认为“50岁以上男子阳痿,可能动脉粥样硬化标志或心脏病早期信号之某些人来说,可能预示着严重心血管病或可能发生中风。”

  • 标签: 老年性 阳瘘 心脑血管疾病 痰浊壅滞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氯沙坦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钠素(BN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伴有高血压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安慰剂组氯沙坦组,安慰剂组每位患者每日口服安慰剂,氯沙坦组每位患者口服氯沙坦50~10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3个月分别测定BNP水平.结果: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1个月氯沙坦组BNP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92.4±238.9)pg/mlVS(618.5±243.6)pg/ml,P〈0.01],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978.3±226.5)pg/mlVS(989.7±235.1)pg/ml,P〉0.05].结论:氯沙坦可降低MHD患者BNP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步研究.

  • 标签: 氯沙坦 维持性血液透析 脑钠素
  • 简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危害全球公共健康主要疾病美国,CKD发病人数260万,占总人口8%。中国,CKD发病率为13%,而在日本,约有20%成人患有3~5CKD。心血管疾病导致CKD患者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甚至控制了传统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后,仍发现CKD患者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随着肾衰竭进展增高。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 患者 铁代谢 疾病危险因素 CKD
  • 简介:目的:评估螺内酯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安全性。方法:经2月观察后,29例维持性腹膜透析及31例肾功能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入选并完成研究。基线前观察给予包括ACEI、ARB等基础用药。治疗开始所有入组病人均予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治疗6月。测定基线、治疗后1周及此后每月血钾浓度,测定基线、治疗后3月、6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B型钠尿肽(BNP)血醛固酮(ALD)浓度。结果:(1)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治疗6月后腹膜透析组LVEF、LVMI、BN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基线值比较,腹膜透析组治疗6月后LVEF明显提高[(52.42±4.71)%vs(40.12±5.11)%,P〈0.01],LVMI明显降低[(120.42±19.72)g/m^2vs(135.93±22.75)g/m^2,P〈0.05]。BNP明显降低[(3898.2±1052.7)pg/mlvs(1535.4±1044.2)pg/ml,P〈0.05]。(3)与治疗前比较,腹膜透析患者治疗后血醛固酮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所有腹膜透析患者治疗期间血钾浓度均未超过6.0mmol/L,但与基线值比较,治疗后1周时血钾水平升高[(4.78±0.75)mmol/Lvs(4.35±0.54)mmol/L,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应用于腹膜透析并心力衰竭患者与肾功能正常患者同样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且血钾影响小,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螺内酯 腹膜透析 心力衰竭 高钾血症
  • 简介:研究表明,维持性血透患者低浓度血红蛋白(Hb)与患者再入院发生率具有相关性。Hb每下降lg/L,患者因心血管并发疾病再入院相对危险性就增加5%。自从1985年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于临床以来,肾性贫血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改善了肾衰竭患者状况,甚至被誉为贫血治疗“里程碑”。血透患者使用rHuEPO时,方面可以纠正贫血改善其食欲,使营养物质摄入增加,另方面可部分纠正血透患者异常氨基酸代谢,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 标签: 维持性血透患者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肾衰竭 治疗期 相关性 发生情况
  • 简介:有极少关于服用西地那非或其他PDE5抑制剂治疗ED患者出现动脉缺血视神经病变报道。本文中,GorkinL等使用全球临床试验欧洲观察研究安全性方面的数据资源评估非动脉缺血视神经病变发生率(IntJClinPract,2006,60(4):500~503)。从有超过13000名患者参加临床试验数据不少于每年35000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出使用西地那非后非动脉缺血视神经病变发病率约为每年100000患者动脉缺血视神经病变发生率约为2.8例,与已报道美国普通人群样本估算值相似(为2.52例11.8例/100000患者/年;年龄≥50岁)。这些数据并不能提示使用西地那非会提高非动脉缺血视神经病变发生率。

  • 标签: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西地那非 动脉性 发生率 临床试验数据 PDE5抑制剂
  • 简介:目的比较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治疗对生活质量状况影响。方法选择60例首次进行PDHD治疗住院患者(PD组30例,HD组30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方式,运用肾脏疾病相关生活质量1.3量表(kidneydiseasequalityoflifeshortform,KDQOL_SFml.3量表)进行相关调查。每月发放1次,连续发放8个月。共发放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100%。结果症状因子(symptom/problemlist,SPL)明显随治疗时间变化持续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HD组SPL持续增高后第6、7个月时达到2组最大值,以后基本持平;PD组SPL趋于平稳增高过程第8个月达到PD组最大值。肾病影响因子(effectsofkidneydisease,EKD)随治疗时间变化变化,其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PD组EKD增高后第3、5个月时达到2组最大值后基本持平;HD组EKD增高过程趋于平稳,第8个月时达到了HD组最大值。睡眠状况随治疗时间变化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HD组睡眠状况持续增高后第6个月时达到2组最大值后趋于平稳;PD组睡眠状况第3个月时达到了PD组最大值后趋于平稳。躯体功能因子(physicalfunction,PF)明显随治疗时间变化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HD组PF明显持续增高后第6、8个月时达到2组最大值;PD组PF也明显持续增高后第6、78个月时达到了PD组最大值。活力、精力因子(vitality,VT)明显随治疗时间变化而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均在明显持续增高,第3个月达到最大值后明显持续下降,呈先增加后减少现象。结论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初期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家庭社会情况,正确指导帮助患者,为患者选择更加�

  • 标签: 终末期.肾脏疾病 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 简介:目的本研究探讨桡动脉内膜膜厚度(IMT)、内膜厚度(IT)、膜厚度(MT)以及膜内膜厚度比值(MITR)与慢性肾脏病5(CKD5患者动脉钙化关系。方法40例CKD5患者为试验组,于行首次动静脉内瘘术时取桡动脉修剪为试验组标本;38例单纯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对照组,取其脾小梁动脉为对照组标本。用钙盐特异性染色法(vonKossa法)动脉进行钙化染色;应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IPP6.0)组织切片进行半定量化图像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试验组40例患者有12例(30%)有明显钙盐染色阳性,位于平滑肌细胞层,而对照组无明显钙盐染色。试验组MITR与钙盐染色程度呈正相关,试验组IT与钙盐染色程度呈负相关。试验组MT、IMT与钙盐染色程度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MITR可以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型动脉钙化早期标志,IMT不能准确反应动脉钙化程度。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管钙化 中膜 内膜
  • 简介:营养不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常见临床并发。据报道,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低于35ml·minl·(1.73m2)叫CK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45%~64%。营养不良影响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率,与预后密切相关,需要重视并积极管理防治。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营养管理 营养不良 患者 非透析期 中西医
  • 简介:循环血管细胞数(CACs)与来源于循环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CFUs)实验室检测中代表内皮细胞修复能力。具有血管危险因素(VRF)ED男性血清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标志物水平增加以及来源于健康男性循环血管细胞数集落形成单位数减少。我们研究了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他拉非能否改善有VRFED男性内皮细胞修复能力以及减少血清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标志物水平。36例ED患者20%血清培养健康男性单核细胞以检测循环血管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检测JED患者服用他拉非(隔日20毫克)及安慰剂前及用药4周后血清标志物。他拉非治疗改善勃起功能(P=0.0028),但不能减轻ED患者血清健康男性CACsCFUs抑制。与基线及安慰剂比较,治疗后内皮素.1水平(P=0.01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0.005)均减少,E-选择素水平无变化。有血管危险因素ED患者经他拉非治疗后实验室检测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能力显示只有轻微影响。PDE5抑制剂血管稳态可能益处尚需进步研究。

  • 标签: 心血管风险 循环成血管细胞 内皮细胞 勃起功能障碍 他达拉非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及氨基末端钠肽前体(M-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评价慢性肾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120例,测定患者血清肌酐、BNP、NT-proBNP浓度,按照我国改良肾脏病膳食改善试验(modificationofdietinrenaldisease,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依据2003版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DiseaseOutcomesQualityInitiative,K/DOOI)指南标准将120例患者分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3、4、5(未透析)三组进行比较;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制定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NYHAⅠ、Ⅱ、Ⅲ、Ⅳ四组进行比较。比较同肾功能水平下不同心功能水平患者BNP及NT-proBNP浓度差异,同心功能水平下不同肾功能水平患者BNP及NT-proBNP浓度差异。结果同肾功能分期血BNP及NT-proBNP浓度随着NYHA分级升高逐渐升高,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NYHA分级、不同CKD分期BN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NYHA分级,NYHAⅠ、Ⅱ、Ⅲ级时CKD4与CKD3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5与CKD4、CKD3比较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P〈0.05);NYHAIV级时,NT-proBNP浓度CKD3、4、5浓度分别为(25540.00±4537.30)μg/L、(25820.00±3636.18)μg/L、(26208.00±3920.68)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可作为CKD3、CKD4及CKD5(未透析)患者判断心功能不全诊断指标。NT-proBNP受肾功能影响较大,CKD3及CKD4患者考虑肾功能前提下可评价心功能状态,但对于CKD5患者不建议使用。

  • 标签: 脑钠肽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慢性肾衰竭 心功能不全
  • 简介:近来,慢性肾脏疾病(CKD)脑血管问题开始受到比较普遍重视,但现有的研究主要将目光投向尿毒症接受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DN)患者,而对于CKD本身存在引起脑血管问题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鲜有阐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 发病机制 DN 尿毒症
  • 简介:目的探讨淋巴结外侵犯(extranodalextension,ENE)阴茎癌患者生存影响,并可能影响ENE患者生存预后因子进行分析。方法回顾31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且病理证实ENE阴茎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未行辅助治疗,术后均给予辅助放疗。应用显徽标尺测量淋巴结包膜至肿瘤外侵最大距离,如果肿瘤破坏淋巴结包膜≥1/3,则认为该患者ENE距离不可测量。研究终点为总体生存期,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比较,进有意义因子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ENE发生率为51.8%。ENE患者位总体生存期为18个月(95%CI14.4~21.6个月),5年生存率为23%。ENE淋巴结数目≥3、ENE不可测量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对此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仅ENE不可测量(HR:4.24)总体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茎癌伴有腹股沟ENE时5年生存率较差,ENE距离影响此类患者总体生存期重要因子,当ENE距离不可测量时,患者位生存期仅为7.5个月。

  • 标签: 阴茎肿瘤 淋巴结外侵犯 预后
  • 作者: 吴洪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 机构:四川省南充市身心医院,四川 南充637700
  • 简介:结石泌尿外科医生最常面对疾病,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南方地区,结石病发作率非常高,占到泌尿外科疾病三成以上,甚至将近五成。我国既然有着如此大基数结石患者,那么做好结石病防治工作确实是泌尿外科医生职责所在,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防治这令人闻风丧胆肾结石,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了解下什么肾结石,以及肾结石如何形成

  • 标签: 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