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H型内皮细胞(CD31hiEMCNhi)是一种特殊的血管内皮细胞亚型,主要分布于骨内膜及长骨干骺端。H型内皮细胞通过旁分泌等途径募集、激活骨祖细胞并促进软骨内骨的进程,从而发挥促成骨功能;破骨细胞群与成骨细胞群等调节H型内皮细胞的生物活动。同时,H型内皮细胞的自我调控也与血管骨过程密切相关。本文拟从H型内皮细胞的特性、细胞因子表达谱及其在血管-骨相互调节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为建立基于血管-骨偶联的骨再生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内皮细胞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骨再生
  • 简介:古丽米热·穆拉提 李春玲 朱耀光 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 848200血管纤维母细胞瘤( angiomyofibroblastoma,AMF) 是一种较罕见的发生于软组织的良性间叶细胞肿瘤 。临床较少见,误诊率较高。Fletcher等 于 1992 年首次报道并描述 10 例女 性外阴AMF。AMF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外阴、阴道、会阴和宫颈等浅表组织 ,也有报道发生在直肠凹陷、阔韧带、腹股沟等处。本文对1例女性外阴AMF患者的临床和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在胃癌辅助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并经病理确诊的6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1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差相富集技术(SE)与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i·FISH)整合成的SE-i·FISH技术检测患者的CTC和CTEC,分析CTC和CTEC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CTC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 P=0.009);胃癌组CTEC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48)。ROC曲线显示,当cut-off值定为9个细胞/6 ml血时,CTC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4%,特异性为82%(AUC=0.876,95% CI,0.792~0.963,P<0.01);当cut-off值定为6个细胞/6 ml血时,CTEC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50%,特异性为100%(AUC=0.727,95% CI,0.603~0.851,P=0.02)。CTC阳性与胃癌患者的肿瘤部位(χ2=4.292,P=0.038)、TNM分期(CTC≥10时χ2=4.848,P=0.028; CTC≥11时χ2=6.234,P=0.013)有关,CTEC阳性与胃癌患者的血清CA19-9(χ2=4.858,P=0.028)和血清CA724(χ2=4.108,P=0.043 )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E-i·FISH技术在胃癌CTC和CTEC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胃癌的辅助诊断和早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鼠细胞模型实验,检测木瓜酶在体外培养环境下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向分化的促进功能。方法采用P3代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将木瓜酶溶解于完全培养基内,按照10 μg/ml、50 μg/ml、100 μg/ml浓度配置含木瓜酶的完全培养基,与空白对照组共同培养0、7、14 d,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血管分化相关基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组细胞的增殖活力。统计学方法为方差分析。结果经14 d培养,添加木瓜酶的细胞VEGF、CD31表达水平及增殖能力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木瓜酶浓度达到50 μg/ml时VEGF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为空白对照组的3.28倍,CD31表达水平随着木瓜酶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达到空白对照组的3.66倍。结论适宜浓度的木瓜酶能够在体外促进内皮细胞血管分化及增殖,表明木瓜酶对血管组织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木瓜酶 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
  • 简介:目的研究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的血管周干细胞(humanperivascularstemcells,hPSCs)的特点,并探讨其骨、脂及软骨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流式荧光细胞分选技术(FACS)在12例行吸脂手术患者的脂肪标本中分选出人基质血管成分(humanstromalvascularfraction,hSVF)和由周皮细胞(CD34^-、CD146^+、CD45^-)与外膜细胞(CD34^+、CD146^-、CD45^-)组成的hPSCs进行培养,比较其克隆增殖能力,然后将2种细胞进行骨、脂和软骨诱导,诱导结束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并检测骨诱导后的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hSVF和hPSCs均以纺锤形成纤维样细胞生长,hPSCs呈现出更快的融合趋势,且细胞形态更均一。hPSCs细胞相比于hSVF具有更强的克隆增殖能力(P〈0.05)。hPSCs细胞骨及软骨方向比hSVF具有更强优势,而hSVF在脂方向比hPSCs具有更强优势。骨诱导后,hPSCs的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相对表达量要明显高于hSVF(P〈0.05)。结论hPSCs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多项分化潜能,且其在骨方向具有很强优势,可成为骨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人血管周干细胞 人基质血管成分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成软骨分化
  • 简介:目的:评价emdogain对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成骨样细胞和内皮细胞骨及血管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骨样细胞(MG63)按2∶1比例于12孔板内进行直接及间接共培养,并使用不同浓度(0、0.1、1、10、50μg/mL)的emdogain共培养细胞72h。采用细胞计数仪结合流式细胞仪评价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共培养细胞。对分选后的骨样细胞及内皮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蛋白(Col-1)及血管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2(KDR)、vonWillebrand因子(vWF)、内皮细胞C蛋白受体(EPCR)、E选择素(E-Selectin)、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Emdogain对MG63及HUVEC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emdogain浓度增加,细胞增殖率逐渐下降。50μg/mL浓度的emdogain对MG63及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随着emdogain浓度增加,MG63表面ALP和Col-1表达水平逐渐增加;50μg/mL浓度条件下,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其他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1)。同一emdogain浓度条件下,直接共培养MG63表面ALP及Col-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P<0.01)。除10μg/mL组外,直接共培养条件下,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P<0.01)。50μg/mL组直接共培养的HUVEC表面Flt-1、KDR、vWF、E-selecti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及直接共培养的其他各组(P<0.01)。间接共培养条件下,HUVEC表面EPCR及Ang-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直接共培养(P<0.05)。结论:Emdogain对共培养MG63和HUVEC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50μg/mL可能是emdogain作用的关键浓度。在直接共培养条件下,50μg/mLemdogain抑制MG63及

  • 标签: EMDOGAIN 成骨细胞 内皮细胞 直接共培养 间接共培养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细胞癌切除术的227例患者资料,术前通过Cyttel法检测患者的CTC。分析术前外周血CTC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V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MVI发生的效能,明确CTC与MVI的关系。结果根据ROC曲线,预测MVI的CTC、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肿瘤长径分界值分别为3个/3.2 ml、158 μg/L、178 AU/L及59 mm。以外周血CTC≥3个/3.2 ml为阳性组,<3个/3.2 ml为阴性组,两组分别有117、110例。术前CT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位AFP水平分别为123.0 μg/L(0~20 000.0 μg/L)、9.6 μg/L (0~18 676.0 μg/L),中位肿瘤长径分别为50.0 mm(5.0~200.0 mm)、36.0 mm(2.0~150.0 m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AFP≥158 μg/L(OR=3.551,95% CI 1.426~8.843,P=0.006)、PIVKA-Ⅱ≥178 AU/L(OR=12.250,95% CI 4.384~34.231,P<0.01)、外周血CTC≥3个/3.2 ml(OR=8.913,95% CI 3.561~22.306,P<0.01)及肿瘤长径≥59 mm(OR=3.250,95% CI 1.339~7.885,P=0.009)是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们预测M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77、0.857、0.743,CTC预测MVI的效能高于AFP、肿瘤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C预测MVI的效能略高于PIVKA-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可能是临床提示肝细胞癌MVI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细胞,循环 微血管侵犯 Cyttel检测法
  • 简介:背景:临床治疗由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先天性疾病导致的骨缺损仍然是一个挑战。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对治疗骨缺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回顾近年来间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增殖和骨活性、免疫特性、促血管化以及在体实验的骨效果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8年至2016年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免疫、血管化"和"mesencgymalstemcell,tissueengineering,osteogenesis,immuneproperty,angiogenesis"。纳入与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免疫及血管化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及陈旧文献。共检索到1772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1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在骨组织工程中,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脂肪间质干细胞应用较为广泛。研究认为骨髓间质干细胞骨活性高于脂肪间质干细胞。间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能力,可减少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加快组织修复。间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不只有免疫抑制作用,也有免疫促进作用,脂肪间质干细胞比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性。低氧培养下的脂肪间质干细胞能够分泌更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生成更多的血管结构。实验研究证实聚乳酸多孔纳米材料结合纳米碳生物材料可以明显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和骨。由于间质干细胞具有生物向性,可能成瘤分化,故间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一直持谨慎态度。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骨和骨组织 免疫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分型检测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1例,女31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9~80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肝癌患者CTC检出及微血管侵犯情况。(3)CTC分型检测结果与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最佳截断值。(4)影响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因素分析。(5)不同间质型循环肿瘤细胞(M-CTC)计数的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风险的最佳截断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情况:10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局部肝切除17例、肝段切除43例、肝叶切除22例、半肝切除13例、扩大半肝切除7例。10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35(147,293)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10,500)mL。(2)肝癌患者CTC检出及微血管侵犯情况:102例患者中,上皮型循环肿瘤细胞(E-CTC)、混合型循环肿瘤细胞(H-CTC)、M-CTC、3类循环肿瘤细胞总数(T-CTC)计数检出阳性例数分别为36、86、30、89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02例患者中,40例微血管侵犯阳性,62例微血管侵犯阴性。40例微血管侵犯阳性患者中,E-CTC、H-CTC、M-CTC、T-CTC计数分别为0(0,1)、4(2,5)、1(0,2)、5(3,8)个/5 mL,62例微血管侵犯阴性患者中,上述指标分别为0(0,1)、3(1,5)、0(0,0)、3(2,6)个/5 mL,两类患者M-CTC、T-CTC计数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3,-2.96,P<0.05)。(3)CTC分型检测结果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最佳截断值:采用ROC曲线确定M-CTC计数、T-CTC计数在肝癌微血管侵犯风险预测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个/5 mL、4个/5 m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5%可信区间(CI)为0.60~0.81,P<0.05]、0.67(95%CI为0.57~0.78,P<0.05),特异度分别为75.8%、60.0%,灵敏度分别为62.9%、72.5%。(4)影响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甲胎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肿瘤边缘、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M-CTC计数、T-CTC计数是影响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因素(优势比=3.13,0.43,4.92,5.65,2.54,2.93,8.25,4.47,95%CI为1.34~7.33,0.19~0.98,2.09~11.58,2.35~13.63,1.13~5.75,1.27~6.74,3.13~21.75,1.88~10.6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M-CTC计数≥1个/5 mL是影响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97,4.14,4.36,95%CI为1.01~8.70,1.14~15.02,1.36~13.97,P<0.05)。(5)不同M-CTC计数的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依据M-CTC计数的最佳截断值,将102例肝癌患者分为30例高M-CTC(M-CTC计数≥1个/5 mL)和72例低M-CTC(M-CTC计数<1个/5 mL)。30例高M-CTC患者肝炎、甲胎蛋白>400 μg/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5 U/L、肿瘤边缘不规则、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微血管侵犯阳性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2、17、13、21、18、16、22例;72例低M-CTC患者上述指标例数分别为35、18、48、26、25、21、18例,两类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5,9.42,4.80,9.79,5.55,5.35,20.75,P<0.05)。结论外周CTC上皮-间质亚型可用于术前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M-CTC计数≥1个/5 mL是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微血管侵犯 循环肿瘤细胞 预测 分型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肿瘤转移的"种子",在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免疫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对CTC了解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研究已经从细胞数量走向了分子分型和细胞测序时代。然而CTC检测的标准化尚处于初步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就CTC检测的现状及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作一论述,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肿瘤细胞,循环 液体活检 遗传异质性 参考标准 生物标记,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SDF-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chemokinereceptor4,CXCR4)共同构成了特异性的SDF-1/CXCR4。血管内皮尖端细胞(endothelialtipcell)在新生血管的数量、分支及导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DF-1/CXCR4

  • 标签: 内皮细胞 趋化因子 血管形成 血管芽 新生血管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 简介:摘要头颈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差,首诊多为中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差,复发、转移风险较高,故而亟待研发一种能够动态监测肿瘤进展的工具。液体活检作为一种肿瘤检测手段,以其非侵入性和灵活性受到极大关注。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液体活检标志物。随着检测方法的进步,该技术与多种恶性肿瘤临床诊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旨在介绍这两种标志物的相关概念、检测方法以及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鳞状细胞 肿瘤细胞,循环 液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栓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联合侧支循环Tan评分对急性前循环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在溶栓后9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6分定义为转归不良。比较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静脉溶栓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NLR、NIHSS评分、Tan评分及三者联合对静脉溶栓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118例急性前循环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年龄(67.73±11.91)岁,男性71例(60.2%)。转归良好组58例(49.2%),转归不良组60例(50.8%)。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良好组的NLR、侧支循环Tan评分和基线NIHSS评分与转归不良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优势比(odds ratio, OR)1.29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5~1.679;P=0.046]、基线NIHSS评分(OR 1.150,95% CI 1.037~1.275;P=0.008)、侧支循环Tan评分(OR 0.298,95% CI 0.0.160~0.556;P=0.000)与转归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NLR、基线NIHSS评分、Tan评分及三者联合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0.752、0.823和0.870。结论溶栓前外周血NLR、基线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Tan评分均可预测急性前循环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后转归,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侧支循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管以及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姜黄素分为0、20、40及80μmol/L四个实验组,分别用MTS法、划痕实验、管实验以及Hoechst33258与TUNEL双重荧光检测姜黄素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增殖、迁移、管以及凋亡的影响。结果MTS结果显示从姜黄素与HMVEC-Ls共同培养的第1d开始,(20-80)μmol/L三个浓度组均可抑制HMVEC-Ls增殖,与对照组(0μg/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80μmol/L组抑制HMVEC-Ls增殖能力最显著(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0-80)μmol/L四个姜黄素浓度组HMVEC-Ls迁移率分别为(92.33±5.01)%、(82.50±5.09)%、(63.00±5.73)%及(41.00±4.15)%,各实验组HMVEC-Ls迁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尤以80μmol/L组HMVEC-Ls迁移率最低。管实验。结果(0-80)μmol/L四个姜黄素浓度组HMVEC-Ls管长度分别为(2.76±0.14)、(1.76±0.09)、(0.90±0.16)、(0.34±0.07)mm/视野,各实验组HMVEC-Ls管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尤以80μmol/L组HMVEC-Ls管长度最小。Hoechst33258与TUNEL双重荧光染色。结果在姜黄素与HMVEC-Ls共同培养过程中HMVEC-Ls发生了凋亡。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管样形成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从而有效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一种非常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 标签: 姜黄素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性血管新生 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肝癌(HCC)细胞外泌体环状RNA(circRNA)-100338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纯化和鉴定上海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建立MHCC97H细胞来源外泌体,并共孵育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HUVEC细胞(37 ℃、5%CO2),外泌体示踪实验追踪外泌体能否被HUVEC细胞内化。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转染MHCC97H细胞,提取干扰circRNA-100338后的HCC细胞上清液外泌体(1 g/L);增殖实验用于检测HUVEC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测量波长450 nm);血管形成能力实验用于评估HUVEC细胞管(×100)。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MHCC97H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粒径分布峰值在120 nm,符合外泌体粒径特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标志蛋白。MHCC97H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被HUVEC细胞内化。肝癌circRNA-100338干扰组和对照组的外泌体分别共培养HUVEC细胞48、72、96 h后HUVEC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分别为0.358±0.005和0.436±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27, P<0.01)、0.661±0.052和0.888±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146, P<0.01)及1.191±0.084和1.542±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6, P<0.01),干扰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HUVEC管能力下降,管结节细小。结论肝癌外泌体circRNA-100338增强HUVEC细胞增殖能力,进而促进内皮细胞血管新生。

  • 标签: 癌,肝细胞 外泌体 环状RNA-100338 增殖 血管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窗变异及合并其他血管异常。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_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53例经头部CTA检查,并诊断为颅内动脉窗的3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颅内动脉窗的发生率、部位、形态及其他血管异常。结果(1)653例患者共检出39例(5.97%)41个窗动脉,其中基底动脉窗检出率3.37%(22个),椎动脉窗检出率0.31%(2个),大脑前动脉窗检出率1.22%(8个),前交通动脉窗检出率0.61%(4个),大脑中动脉窗检出率0.76%(5个)。后循环窗以凸透镜型为主(66.67%,16/24),前循环窗以裂隙型为主(76.47%,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1,P〈0.05)。(2)39例中22例窗患者合并其他血管异常,以单侧或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最多(10例),其次为颅内动脉瘤(5例)。5例动脉瘤部位均远离窗部位,位于颈内动脉交通段3例、基底动脉顶端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M2段1例。结论CTA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窗及合并其他血管异常,但血管窗与血管异常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障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动脉成窗
  • 简介:人们已经对牙体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便未来能应用于再生口腔医学。本研究从正常阻生的第三磨牙中分离人类牙髓干细胞(DPSC)。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DPSC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别用茜素红S和油红O染色进行评估),显示出其多能性。在正常培养条件下,DPSC造血干细胞标志(CD45、CD31、CD34、CD144)呈阴性,间充质细胞标志(CD29、CD90、CD105、CD166、CD146、STRO-1)呈阳性。在骨诱导液中培养3周,这些标志的表达均有所下降。

  • 标签: 成骨性分化 牙髓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干细胞增殖 体外研究 人类
  • 简介:<正>南纸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商之一,年产新闻纸30万吨。近年来,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实施节能减排、节支增效"战略,彻底摆脱了粗放型工业模式,走上了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如今南纸生产的"星光"牌新闻纸,92%靠的是废纸再生利用,每

  • 标签: 循环经济 新闻纸生产 制浆造纸工业 节能减排 废纸脱墨浆 原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