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肾功能评估方法的相对准确性,寻求更为简便、快捷的肾功能评估方法。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CKD)患者80例,分别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检测患者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根据SCr分别用Cock-croft-Gault(C-G)方程和简化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eGFR1、eGFR2)。按GFR值将患者分为4组,即A组:CKD1期;B组:CKD2期;C组:CKD3期;D组:CKD4期;排除CKD5期的患者。观察所有和各组患者eGFR1、eGFR2、SCr、CysC与GFR的相关性。结果总样本中,eGFR1、eGFR2与GFR呈正相关,SCr、CysC与GFR呈负相关(P〈0.01)。在各组中,A组:eGFR1、eGFR2、SCr与GFR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B、C、D组中eGFR1、eGFR2与GFR呈正相关(P〈0.01),SCr与GFR呈负相关(P〈0.05);CysC在A、B、C、D各组中均与GFR呈负相关(P〈0.01)。结论CKD2、3、4期患者eGFR1、eGFR2、SCr与GFR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论何期CKD患者,CysC均能准确反映其肾功能状况,且更加简便、快捷。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同位素 肾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水化途径补充生理盐水防治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效果,为临床寻找最佳水化治疗途径,提高水化治疗CIN的效果。方法150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外周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经口、外周静脉、中心静脉途径3组,各组50例,术前、术后均补充生理盐水2000ml,观察3组患者术前、术后1~5d尿量、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变化,同时行床边心脏超声评价充分水化治疗对心功能影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血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和尿胆-微球蛋白较术前均有轻度升高。随时间推移,所有患者尿量增加,血肌酐水平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降低至手术前水平。经中心静脉途径水化治疗,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尿β2-微球蛋白3d恢复,外周静脉途径5d。肾功能恢复,经口途径肾功能恢复最晚。3组充分水化治疗不影响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结论3种不同水化途径补充生理盐水均可有效预防和治疗CIN,且不影响心功能,但中心静脉途径患者尿量、肾功能恢复更快,方法简单,创伤小,效果最好,疗效可靠。

  • 标签: 对比剂 水化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后3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手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做参考。方法针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3种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241例),根据其自身血管条件、原有内瘘情况、血管彩超等检查结果,施行以下3种之其中一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原有内瘘近心端重新吻合血管(92例)、使用取栓管球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87例),另选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62例)。随访2年,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通畅率、平均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5%、94.2%、96.8oA,2年通畅率分别为80.4%、82.70、80.6%,2年平均内瘘血流量分别为(250±24)ml/min、(240±21)ml/min、(230±16)ml/min,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窃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血液透析患者,应依据血管条件选择手术方式来重建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血管资源,可予临床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CHD)和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对尿毒症中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作用,探讨HFD治疗的临床必要性。方法将CHD患者4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F60透析器进行HFD,对照组采用F6透析器进行CHD,透析时间为4h,透析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尿素氮(BNU),肌酐(SCr)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将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FD组和CHD组透析前,后血BUN,SCr的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FD组和CHD组血iPTH,下降率分别为(72.07±13.40)%,(12.12±5.16)%,HFD组iPTH下降率极显著大于CHD组(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对中,大分子尿毒症毒素的的清除作用优于常规透析,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两者无明显差别。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常规血液透析 尿毒症毒素
  • 简介:血钾紊乱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简称M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时甚至危及生命。MH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病率约为10%,高钾血症相关死亡率大约为每年3.1/1000,约1/4患者因高钾血症需要紧急救治。而MHD患者也常并发低钾血症,但却很少得到关注。低钾M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长期影响也少见报道。研究发现钾缺乏对高血压发病及相关死亡有重要影响。还有研究发现钾的摄取量与患者收缩期及舒张期血压都呈负相关,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钾水平 临床分析 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 舒张期血压
  • 简介:目的研究无尿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对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159例无尿CAPD患者,根据腹膜平衡试验将患者分为2组:低转运特性组87例,高转运特性组72例。检测两组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生化指标,测定腹膜尿素清除指数(KT/V)及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低转运特性患者相比,高转运特性患者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偏低,而KT/V、CCr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Cr与血钙、血磷呈负相关(P〈0.05),Kt/V与血钙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D/Pcr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低腹膜转运特性患者易出现高磷血症和高甲状旁腺激素;腹摸转运特性能影响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但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转运特性 血磷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尿毒症规律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高通量透析(HFD组)、普通血液透析(HD组)进行治疗。观察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血清甲状旁腺素等指标变化。结果HP/HD组、HDF组、HFD组治疗前后,血清PTH水平下降,皮肤瘙痒明显缓解;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较普通血液透析能更有效的清除PTH,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 标签: 尿毒症 瘙痒症 血液透析滤过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NS)的不同病理改变特点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表现为NS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IgA肾病伴发NS的比例为10.01%,在14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与非NS表现的IgA肾病患者比较,病理分级(Lee分级)I级,Ⅳ级,Ⅴ级,的比例增加,Ⅱ级,Ⅲ级的比例减少,其中Ⅱ级以下患者较Ⅲ级以上患者年龄小,血压,血肌酐水平低,补体C3的沉积少见,治疗后缓解的多;与同时期表现为NS而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MCD)的患者比较,二者在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上均无差异。Ⅲ级以上的IgA肾病患者,NS组较非NS组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IgA,IgM的沉积多见,球囊粘体,新月体,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水平明显加重。结论同样表现为NS,病理改变程度不同,其临床指标,免疫荧光沉积形式及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临档上应区别对待。

  • 标签: IGA肾病 肾病综合征 病理特点 预后
  •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困扰中老年患者的泌尿外科疾病,绿激光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已有二十余年,期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需要,多种功率的绿激光得以开发和应用。本文回顾了不同功率绿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历史与进展,对绿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绿激光 功率
  • 简介:自1998年元月至今,我们在医疗操作中共发生6例尿道假道,5例发生于尿道狭窄尿道扩张术后,1例发生于前列腺增生病人膀胱镜检查中。6例患者均出现较前加重的排尿困难,尿道出血,导尿管无法下入,1例患者伴有腹胀、腹痛。5例行尿道内切开术,1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 标签: 尿道假道 医源性 患者 尿道出血 尿道扩张术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查体的普及,肾脏占位的检出率逐年增高。这其中直径≤4cm的小体积肾占位(smallrenalmasses,SRMs)检出率增速最快,据一项在美国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发现,1983年至2002年这20年间,肾癌的发病率从7.1/10万增长至10.8/10万,其中直径〈2cm和2-4cm的肾癌分别增长了285%和244%。

  • 标签: 肾占位 体积 影像学技术 健康查体 肾脏占位 检出率
  • 简介: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TURBt)后膀胱内化疗是治疗浅表膀胱癌(SBC)的一项重要措施。最近研究认为TUR后立即膀胱内化疗效果最好,并且对各种类型的SBC均有效。另外,化疗药有一个治疗的阈剂量,达到这一剂量即有治疗效果,超过这一剂量只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而不能提高疗效。

  • 标签: 浅表膀胱癌 治疗 BCG 膀胱灌注
  • 简介:目的观察凋亡素联合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及多西紫杉醇的体外抗膀胱癌效果,评价该蛋白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pBV220/Apoptin中的Apoptin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后,转染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EJ,利用RT-PCR观察基因表达情况,MTT法和流式细胞仪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Apoptin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EJ,并于转染后不同时段观察到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与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凋亡素与吉西他滨或多西紫杉醇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膀胱癌效应,凋亡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膀胱肿瘤 凋亡素 吉西他滨 多西紫杉醇 治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膀胱不同部位注射A型肉毒素(BTA)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5.2)、CochraneLibrary(1996~2015.2)、Embase(1974~2015.2)、CNKI(1994~2015.2)、万方数据库(1989~2015.2)、CBM(1978~2015.2)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248例患者,注射部位有三种: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膀胱三角。Meta分析结果显示:膀胱三角+膀胱体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1.57,95%CI(0.79,3.12),P=0.20]、尿失禁减少次数[WMD=-6.47,95%CI(-14.21,1.27),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尿动力学参数中第一排尿感时膀胱容量(VFDV)变化前者效果优于后者[WMD=33.80,95%CI(3.27,64.340),P=0.03],但其余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三角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0.52,95%CI(0.07,3.75),P=0.52]、尿失禁减少次数[WMD=1.03,95%CI(-0.35,5.11),P=0.62]、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纳入5篇文献中均未报道膀胱三角区注射导致新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病例。结论肉毒素A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和膀胱三角三种注射方式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肉毒素A META分析 荟萃分析 膀胱三角区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nephropathy,IM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肾病科住院,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MN患者89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5.2±13.1)岁,病程7d~84个月,平均病程(12.4±18.2)个月,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组,年龄小于20岁(小于20岁组)4例,年龄20-39岁(20-39岁组)22例,年龄40-59岁(40-59岁组)52例,年龄60岁以上(60岁以上组)11例。比较各组间的临床指标,病理分期、免疫荧光检查等。结果89例IMN患者发病年龄以40-59岁组为最高峰(52例,占58.4%);临床表现中以肾病综合征最多见(66例,占74.2%),其次浮肿(63例,占70.8%)。不同年龄组的IMN患者临床指标显示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血肌酐、尿酸、24h尿蛋白定量与年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尤其是40~59岁组和60岁以上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明显高于小于20岁组和20-39岁组。病理资料显示,40~59岁组及60岁以上组患者肾脏病理指标中肾小管一间质损害程度及动脉壁增厚变性较小于20岁组和20-39岁组严重,病理分期以Ⅲ期最常见(34例,占38.2%)、其次Ⅱ期(20例,占22.5%);免疫荧光以IgG沉积最多见(86例,占96.6%)、其次为C3沉积(55例,占61.8%)。结论IMN患者以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多见,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40岁以上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血肌酐、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及动脉壁增厚变性较严重,故对IMN患者应早期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疾病进展情况,对实施治疗方案及延缓疾病进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活检 年龄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CO2介导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传统水介导TURBT对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以CO2气体为介质行TURBT;B组(24例):行传统TURBT,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用水量、[JP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肿瘤复发率等。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8~35)min、术中微量出血(未精确计算)、[JP]术中平均用水量807.7(500~1000)ml、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4~7)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6例,乳头状肿瘤2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3例。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15~40)min、术中少量出血(未精确计算)、术中平均用水量13500(6000~18000)ml、术中1例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膀胱穿孔(轻微,未更改手术方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4~10)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2例,乳头状肿瘤1例,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1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与传统TURBT相比,CO2为介质的TURBT在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明显优势,但视野清晰,用水量少,可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二氧化碳 气膀胱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应用不同血液净化对其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120例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HD+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lysisfiltration,HDF)+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化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睡眠、食欲、高血压、皮肤瘙痒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8.79%(26/33)、80.00%(28/35)、60.98%(25/41)、95.00%(57/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6%(18/31)、63.64%(21/33)、48.89%(22/45)、80.00%(48/60)(P〈0.05);同时两组在治疗后生化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血磷、血甲状旁腺素、血β2-微球蛋白)均发生显著改善[研究组分别为(234.7±58.9)μmol/L、(10.3±3.1)mmol/L、(1.1±0.8)mmol/L、(98.5±59.1)pmol/L、(15.4±6.5)mg/L],对照组分别为(461.5±184.7)μmol/L、(18.1±7.3)mmol/L、(2.8±1.0)mmol/L、(275.8±138.7)pmol/L、(28.0±7.1)mg/L],研究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更大,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指标[生命质量量表(QualityofLife,QO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WHOQOL)、生活质量评价量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评分分别为(63.8±5.3)分、(64.7±4.7)分、(65.1±5.4)分,对照组分别为(59.8±6.1)分、(58.7±4.1)分、(59.1±4.2)分,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或P〈0.01)。结论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应用HD+HP+HDF

  • 标签: 尿毒症性皮肤瘙痒 血液净化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3种手术体位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的影响,选择最佳手术体位标准。方法将60例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俯卧位、仰卧位、45°斜仰卧位3组,每组各20例。观察改变不同体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对3种体位下建立通道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清石率进行对比。结果3种体位均能顺利完成手术,45°斜仰卧位和仰卧位安置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较俯卧位更稳定,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清石率等指标优于俯卧位及仰卧位。结论45°斜仰卧位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安全、高效、微创的特点,患者体位舒适,便于术中麻醉检测,术中碎石易排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碎石术 体位
  • 作者: 罗炽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 机构:隆昌市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2150
  • 简介:李女士今年30岁,在两个月前没有明显的诱因从而出现了腰酸痛,同时在尿液当中也伴有较多泡沫,前往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肾炎疾病。当患者患有肾炎疾病后要采取怎样的治疗措施呢?同时对于肾炎疾病的分类都有哪些?

  • 标签: 肾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