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负压封闭引流(vaccumsealingdrainage,VSD)由于持续高负压引流,可及时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内的渗液,从而使创面保持洁净,避免了交叉感染,促进组织修复,在骨科临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我科2006~2010年间对56例复杂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临床 应用 高负压引流 交叉感染 组织修复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慢性腰腿疼的病例逐年上升,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日趋增多。对于一些定位困难的腰椎疾病患者,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神经根封闭术帮助定位诊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疾病 封闭术 神经根 诊断作用 北京积水潭医院 生活方式
  • 简介: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临床上常见。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局部以醋酸氢化泼尼松封闭,但效果欠佳,为了探讨应用利美达松封闭治疗网球肘的效果,我们自1997年~1998年对50例网球肘患者分别应用利美达松和醋酸氢化泼尼松封闭治疗并随访,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利美达松 封闭治疗 网球肘 疼痛
  • 简介:局部封闭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运动系统慢性疼痛的方法,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特别受到基层医生的欢迎,而局部封闭治疗导致肢体末端坏死病例临床上更为罕见。笔者于2010年3月遇到1例踝关节前方注射强的松龙致足趾坏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58岁,乡村医生。于2010年2月因右踝关节疼痛,自行用强的松龙2mL行踝关节前方封闭注射,注射后出现右足明显疼痛,于次日出现疼痛加重、苍白,继而肿胀、患足青紫。到多家医院就诊,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治疗,效果欠佳。治疗后2周左右出现5个足趾发黑、干瘪,于跖趾关节处界限逐渐明确,建议行小腿部截肢,但截肢位置患者不能接受。3周后来我院就诊,【关键词】封闭注射;踝关节;坏死;强的松龙;局部封闭治疗;足趾;局部注射;治疗后;慢性疼痛;前方;

  • 标签: 局部封闭注射 足趾坏死 踝关节 前方 局部封闭治疗 慢性疼痛
  • 简介:凝肩即肩周炎发展到晚期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所致,我们从1996年用改良小针刀剥、挑并局部封闭治疗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45~66岁,左肩6例,右肩2例,病史均在半年以上,最长为2年,8例都发展至Ⅱ期(僵硬期),肩关节活动范围很小,屈伸,收展,旋转均在0°~20°之间。二、治疗方法与结果;作者采用自己改进的小针刀即将直径为1.2mm的针刀的刀锋改制成斜刃,钩状刃,

  • 标签: 小针刀 局部封闭治疗 肩周炎 内蒙古医学院 肩关节活动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58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64岁;病程1~11年。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3岁,平均45岁;病程1~8年。以上患者均有下肢疼痛不适症状。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明确责任节段。结果32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中25例行〉2个节段的减压术;26例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行单节段髓核切除,另14例行双节段髓核切除。责任间隙准确,患者疗效良好。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中,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是一种准确而有效的确认责任间隙的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神经根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神经传导阻滞
  • 简介: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究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拓展临床医师对于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思路,为科学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56例跟骨新鲜骨折分为A、B两组:A组即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组(撬拨组,28例),B组即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切开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项影像学参数、术后并发症及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按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而后对各项观察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a=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6例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Bolher角及Gissane角及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参数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撬拨组足部功能评分及优良率稍高于切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Ⅱ、Ⅲ)同样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而且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是治疗跟骨骨折可靠、有效、实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跟骨骨折 微创 经皮撬拨复位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喷鼻治疗老年骨性疼痛的疗效。方法老年骨性疼痛60例,其中:骨质疏松症40例,癌性骨痛20例。应用鲑鱼降钙素喷鼻,每日1次,每次100IU,用药前后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酸性磷酸酶(ACP)。结果用药后血清ALP、BGP、ACP显著下降,骨痛改善,总有效率87.7%。结论鲑鱼降钙素喷鼻是治疗老年骨性疼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鲑鱼降钙素 老年人 骨性疼痛
  • 简介:本实验给大鼠肌肉流向地塞米松(0.1mg/100g体重),分别喂食低钙饲料和高钙饲料,观察大鼠骨灰重,骨密度,骨组织学形态及体内雌二醇,PGE3、1,25-(OH)2-D2和cAMP的变化。结果表明,低钙组大鼠骨盐丢失明显,且血中雌二醇,1,25-(OH)2-D3下降,而PGE2和cAMP则升高,高钙组大鼠则无上述变化,接近正常大鼠水平,说明钙可对抗地塞米松对骨代谢的影响。

  • 标签: 正常大鼠 钙剂 骨质疏松 地塞米松 实验性 雌二醇
  • 简介:目的探讨围产期妇女补充钙对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6名围产期妇女,根据补充钙不同分为补钙组和未补钙组,分别测量并比较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钙/肌酐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补钙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均优于未补钙组。结论围产期予以钙有益于围产期妇女健康。

  • 标签: 围产期 骨密度 钙剂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圆锥脂肪瘤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分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圆锥脂肪瘤TC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个月-48岁。并按Arai法分。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椎管内脂肪瘤切除手术,对于皮下脂肪瘤酌情作部分切除。平均随访3.2年。结果术中所见与术前MRI表现相同。脊髓尾侧及脊髓背侧16例,混合2例患者完全松解栓系;5例混合及2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脂肪瘤者行大部分切除。术后6例患者Hoffman分级明显改善。1例混合脂肪瘤患者症状加重。4例肢体乏力明显改善,其中3例为脊髓尾侧患者,1例为复合患者;2例为小便失禁明显改善,1例为脊髓尾侧,1例为混合患者,小便失禁的病程均〈6个月。术后2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混合及1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脂肪瘤患者发生再栓系。结论合理的分有助于预测手术难度及患者预后;保留部分皮下脂肪瘤有利于防治脑脊液漏;病理类型复杂者容易发生再栓系,但可通过扩大硬膜囊、高分子材料修补防治;术后症状改善因病理类型不同而异,病理类型简单,病程短的患者括约肌功能障碍恢复良好。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脂肪瘤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例背侧隐蔽颈椎间盘突出患者,本例患者是一位72岁的老人,在打高尔夫球后突然出现双下肢肢体远端无力,症状呈进行性进展,进而出现无力,在没有助行器帮助下不能行走。MRI发现椎管的左背侧有一卵圆形块状病灶,压迫C7水平硬膜囊。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背侧 肢体远端 双下肢 进行性 助行器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袢钢板治疗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及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袢钢板技术治疗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25例,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2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21~75岁,平均(37.12±13.21)岁。交通意外伤30例,摔伤16例,另2例为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肩锁关节疼痛较术前明显好转,肩关节功能评估时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伤前活动能力。术后Constant-Muley评分,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组术后6个月总分平均为(93.8±1.9)分,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组术后12个月总分平均为(92.3±2.0)分。结论用带袢钢板治疗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及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近期及中期疗效较好。

  • 标签: 带袢钢板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 简介:高血压和骨质疏松是与年龄相关的老年人群常见共发病,两者具有一定的共同病因。高血压能够使患者的骨密度降低,从而增加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β受体阻滞是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骨密度,从而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风险。本文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高血压增加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及β受体阻滞通过影响骨代谢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血压 骨质疏松骨折 Β受体阻滞剂 骨密度
  • 简介:随着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者的增加,在青年人群中,因腰椎弓崩裂引发症状性下腰痛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在年青运动员中达到15%~47%.对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患者需手术治疗,脊柱跨节段融合、固定是传统的有效手术方式。但有学者认为青年患者由手邻近节段椎间盘完整,特别是今后生活、职业等对腰部活动度要求的预期高,因此主张对这类患者治疗时要有别于传统的跨节段固定融合,尽量保留腰椎的活动度,减小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本文就近年青年腰椎椎弓崩裂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腰椎椎弓崩裂 手术治疗 青年型 青年患者 体育运动 青年人群
  • 简介:目的介绍后路内固定治疗Ⅱ齿状突骨折的方法.方法28例Ⅱ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经后路Apofix及C1,2经关节螺钉治疗.结果共放置经关节螺钉55枚,其中1例因椎动脉损伤仅进行了单侧放置.术后并发感染2例,经清创治疗后愈合,无内固定失败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6~34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技术联合Apofix技术是治疗Ⅱ齿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 标签: 治疗后 齿状突骨折 联合 并发症 放置 关节
  • 简介:胸腰段(T11~L2)脊椎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而使其容易发生损伤:①胸椎较为固定,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折点,躯干活动应力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凸,腰椎生理前凸,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的应力集中部位。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以上3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按BO原则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腓骨干A、B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BO原则的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植入LC-DCP钢板治疗8例胫腓骨干骨折。根据术后弪腓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进行评价。结果随访8例.时间4~13个月.平均6.3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结论按照BO原则的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技术,对软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可有效预防骨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发生。

  • 标签: 胫骨骨折 微创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技术辅助下,采用改良的跗骨窦切口微创治疗SandersⅡ、Ⅲ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借助数字技术微创治疗的SandersⅡ、Ⅲ跟骨骨折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3-45岁,平均35.3岁;左侧27例,右侧16例;高处坠落伤34例,其它9例。借助术前薄层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3D打印、模拟手术,最终根据模拟手术效果选择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方式,并对照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高度、宽度差异,依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3个月,平均12.3个月;均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5-5.2个月,平均4.1个月。未出现皮瓣坏死、内固定外露、神经损伤、腓骨肌腱激惹等常见并发症。术后和末次随访时B9hler、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21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3%。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结合数字技术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跟骨骨折具有操作迅速、固定牢固、复位丢失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跗骨窦切口 微创 Sanders型 跟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