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红岭医院创伤骨科,重庆 400042
  • 简介:思维,即理性认识或者指理性认识事物过程。而表达思想主要工具则是语言;思考基本形式是概述、判断推论等;思考基本方式则是抽象、概括、描述、分类综合等。顾名思义,外科临床研究思考方法就是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所进行对疾病诊断管理、科学研究,以及教育训练认识步骤方式

  • 标签: 外科临床;思维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疗效差异.方法:30例肱骨踝间粉碎性骨折中,18例内固定采用钢板加螺钉;12例中采用骨螺钉或克氏针.所有病例获随访,平均13个月(3~36个月).结果:用改良G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评定,采用钢板加螺钉组优良率达89%,显著优于其它内固定方式(骨螺钉或克氏针).结论:认为对于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式以钢板加螺钉为首选.

  • 标签: 固定方式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钢板螺钉
  • 简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连续性颈椎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在大多数病例中取得了满意疗效。而对于跳跃型多节段颈椎病,由于其累及节段多、范围广、呈跳跃性,前路术式合理选择就更为重要,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总结2001年9月~2005年5月收治17例跳跃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不同颈前路术式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气性坏疽患者紧急处理方法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气性坏疽患者5例,采取积极有效救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迅速明确诊断;实施急诊清创探查术;给予完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5例患者中,1例保全了肢体,4例实施了截肢术。患者均脱离了生命危险,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及其他护理并发症。结论正确及时治疗方法及周密完善护理措施是确保气性坏疽患者康复重要保证。

  • 标签: 气性坏疽 紧急处理 护理
  • 简介: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assistednavigationsystem,CANS)[1]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外科医师所熟悉认可。本院骨科2007年引入导航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导航技术关键是以医学图像配准(注册)技术为核心立体定位技术,

  • 标签: 颈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探查在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再植术后48~96h)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时意义。方法将拇指近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在超敏期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171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探查组(治疗组)87例保守治疗组(对照组)84例。治疗组在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后积极予急诊手术探查,术中找出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段、予切除后行动脉端端吻合或取前臂静脉移植修复指动脉。对照组予罂粟碱30mg肌注;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2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半小时后如无缓解重复推注;安定镇静及镇痛药止痛等保守处理。观察再植指体成活情况。结果治疗组成活78例,成活率89.7%;对照组成活41例,成活率48.8%,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时,手术探查有重要意义,不能轻易放弃。

  • 标签: 手术探查 断指再植 动脉危象
  • 简介: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指由于腰椎不稳、小关节突退变增生、椎间盘退变等下腰部退行性病变导致腰椎滑脱,其峡部一般完整,因此又称假性滑脱,其发生率为各种病因所致腰椎滑脱60%以上。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于腰椎退变基础之上,绝大多数合并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后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是目前被普遍接受术式。在融合方法上主要有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lumbarfusionPLF)与椎间植骨融合,椎间植骨融合分为前路与后路融合。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IL-6、NF-κβ骨形成标志物(BALPBGP)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表达水平和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特征。方法将6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在术后第2、、4、5、6月,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检测BMD、IL-6、BALPBGP。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骨组织中IL-6NF-κ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4、5、6月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密度(P〈0.01)与假手术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在术后第2至6月明显升高(P〈001),血清BALPBGP于术后4、5、6月显著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卵巢切除组大鼠IL-6NF-κβ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增加,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Ib-6NF-κβ为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大鼠IL-6、NF-κβ骨形成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这些分子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 骨形成标志物
  • 简介: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疗效。方法对40例保守治疗无效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依植骨方式不同分为Cage植骨融合组(A组)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手术前后JOA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16例,良2例,可2例;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两组优良率均为90%。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所丢失,A组丢失量少于B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所有手术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环形植骨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良好方式,临床疗效相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失稳 植骨融合
  • 作者: 胡晓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500
  • 简介:韧带损伤情况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很多人在韧带损伤后并不知道怎么处理,影响后期恢复。那么,韧带损伤后,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希望本文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 标签: 韧带损伤;骨科
  •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入路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及结果。方法本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8例施行前路椎体及病灶切除减压+髂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30例行后路全椎板减压+Axis侧块钢板固定+关节突植骨。前后路联合手术8例,3例后路术后一期联合前路手术,5例为后路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症状有加重,二期行前路手术。所有病例随访2年以上,采用JOA评分,观察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3种手术入路减压效果。结果随访56例,颈前路患者手术改善率69.69%;颈后路患者手术改善率65.04%;前后路联合患者手术改善率75.25%。3种术式存在显著差别。并发症发生率以颈后路手术者最低。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虽然以前后路联合手术为最好,但并发症发生率也最高,而颈后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因此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以及影像学表现仔细分析,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外科减压术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方式与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疗效差异。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67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EKPREVAIL系统组35例(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治疗)、传统组32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EKPREVAIL系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PEEKPREVAIL系统组与传统组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JOA、NDI、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患者Odom优良率为91.43%,低于传统组患者9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到100%,而传统组融合率为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低于传统组患者46.8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较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优点,且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 标签: PEEK PREVAIL系统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单节段 颈椎病
  • 简介:迟发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随着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渐增多.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实施3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其中26例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现将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迟发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术后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脱位
  • 简介:目的比较测试寰枢椎不稳Brooks法钛缆内固定术中不同操作方式对稳定性影响。方法在WD-5力学实验机上,分别测量正常寰枢椎复合体(N组)、寰枢椎不稳(M组)以及不同操作方式Brooks法固定后各钛缆组A组、B组、C组在屈、伸、侧屈、旋转等情况下应变、位移、强度、刚度、扭矩、扭角等大小。结果新型双向锁定式钛缆A组固定强度最高,应变、载荷位移最小,间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同时锁定效果好于单侧轮流锁定(P〈0.05),经休息后再次固定强度高于单纯双侧同时锁定强度(P〈0.05)。结论Brooks法钛缆固定时,双侧同时锁定后经休息再次锁定固定效果最好。新型钛缆因为锁紧方式改变达到了比进口钛缆更好固定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骨固定钢丝 内固定器 关节稳定性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不同剂量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骨量、成骨细胞影响.方法12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生理盐水)、小剂量组(地塞米松1mg/kg)、中剂量组(地塞米松2.5mg/kg)、高剂量组(地塞米松5mg/kg),每组30只,2次/周肌内注射,分别干预4w、9w、12w.给药前及干预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大鼠全身骨密度(BMD),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组织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从新生SD大鼠颅骨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5×10^-8mol/LDex组、5×10^-7mol/LDex组、5×10^-6mol/LDex组、5×10^-5mol/LDex组,分别培养12h、24h、48h后,采用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采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ALPmRNA、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1)干预4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低于小剂量组(P〈0.05);干预12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剂量增加,大鼠骨密度逐渐降低.(2)干预4w,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中剂量高剂量组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组大鼠骨组织ALP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w,大鼠骨组织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ex剂量增加,大鼠骨组织ALP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逐渐降低.(3)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干预12h,5×10^-6mol/LDex5×10^-5mol/LDex均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5×10^-5mol/LDex组成骨细胞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P〈0.05);干预24h及48h,不同浓度Dex均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

  • 标签: 地塞米松 骨密度 成骨细胞 骨形成
  • 简介:脊柱椎体隐匿性感染属脊柱亚急性骨髓炎范畴,由于其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误治,从而导致不良后果.1999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7例低毒菌感染引起下颈椎亚急性骨髓炎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下颈椎 脊柱炎 骨髓炎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对于长段神经干缺损修复目前自体神经移植是最基本手术方式,但自体神经材料来源有限,常无法满足较大神经缺损或较广泛神经缺损修复需要,且增加了手术创伤,造成该神经支配区功能障碍.因而近年来一些学者研究重点已转向同种异体移植,异体神经来源广、容易获得,有着广阔临床应用前景.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成功,主要取决于如何降低神经移植体抗原性,从而减轻宿主排斥反应.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在抗免疫排斥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预处理供体神经成为研究焦点.目前在此领域已取得良好进展.

  • 标签: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预处理 神经原位预变性 冷冻法 冷冻干燥法 冻融法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广州地区成人年龄、性别骨密度关系。方法本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了188名女性122名男性,年龄为17~88岁广州地区居民。采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IN-terminalpropeptide,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血清25(OH)D水平分为四个亚组:严重缺乏(〈10ng/mL),缺少(10~20ng/mL),不足(20~30ng/mL),充分(≥30ng/mL)。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7.39±19.32)岁。女性血清25(OH)D水平(25.35±6.59)ng/mL明显低于男性(27.25±7.94)ng/mL,P〈0.05。男性25(OH)D严重缺乏(10ng/mL)比例为1.6%,女性为0;男性25(OH)D缺少(10~20ng/mL)比例为22.9%,女性为20.5%;男性25(OH)D不足(20~30ng/mL)比例为65.6%,女性为73.4%。男性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9,P〈0.01),而在女性中二者没有相关性(r=0.130,P〉0.05)。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分别为r=0.382,P〈0.01;r=0.384,P〈0.01)、青年男性(分别为r=0.332,P〈0.05;r=0.260,P〈0.05)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当校正年龄因素后,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腰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仍存在相关性(分别为r=0.325,P〈0.05;r=0.323,P〈0.05)。但年龄校正后血清25(OH)D水平与年轻男性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278,P〈0.05),与股骨颈骨密度没有相关性(r=0.165,P〉0.05)。校正年龄后血清25(OH)D水平与中青年妇女中老年男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无论是否校正年龄,血清PTH水平和其他骨代谢指标均与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有超过2/3广州居民存在维生素D不足。血清25(OH�

  • 标签: 25(OH)D 年龄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