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吸入麻醉作为现代麻醉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优越性,但是只有熟悉其相关的理论操作,才能充分体现吸入麻醉的优点,利用计算模型进行临床的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特点,本文对建立吸入麻醉的计算模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吸入麻醉 计算机模型 麻醉方法 安全性 优越性 辅助教学
  • 简介:临床麻醉工作中,手工记录保存存在着记录繁杂、统计查询费时费力、保存困难。计算的存贮量大,查询方便,非常适用于麻醉科工作的日常工作以及行政管理。但是,由于适合于麻醉科的专用软件比较少,许多医院的麻醉科仅仅是部分地应用了计算,一方面计算成了打字机,另一方面仍有许多工作靠手工来完成,使计算的功能不能充分利用。本文介绍我们采用几种常见的软件协助完成科室无纸化日常临床、管理、教学工作的体会。

  • 标签: 电子计算机 麻醉科 无纸化办公 应用
  • 简介:目的:比较心输出量对血气分配系数不同的两种吸入麻醉药安氟醚,笑气摄取的影响。方法:应用吸入麻醉药计算模型-吸入麻醉执行者,固定VT700ml/min,Vf10bpm,新鲜气体流量2L/min情况下,模拟1.6%安氟醚、50%笑气对年龄40岁、身高175cm,体重70kg的标准男子实施麻醉。1组模拟麻醉诱导期心输出量变化对摄取量的影响,记录不同心输出量(正常心输出量及心输出量分别下降或升高30%)状态下,吸入麻醉开始后1、3、5、10、15、20、45、75min环路气麻醉药浓度(Fi),呼气末麻醉药浓度(Fa);2组模拟正常心输出量下麻醉45min后,上述心输出量改变对摄取的影响,记录心输出量改变后1、3、5、10、15、20、45、60、75min的Fa、Fi,并计算Fa/Fi、1-Fa/Fi。结果:随着心输出量增加,安氟醚和笑气的Fa/Fi与时间关系曲线均表现为下移,而1-Fa/Fi与时间关系曲线上移。与笑气比较,不同心输出量情况下安氟醚各曲线间较为离散,而笑气各曲线相对集中。结论:心输出量对麻醉气体的摄取有直接的影响,心输出量增加,摄取增加,反之亦然,使用计算模型模拟能直观地反映心输出量对麻醉药物摄取的影响。临床麻醉过程中,应注意麻醉药物对心肌的抑制和不同病理状态下心输出量的变化对吸入麻醉深度的影响。

  • 标签: 安氟醚 笑气 吸入麻醉药 心输出量 计算机模拟
  • 简介:目的:模拟中国人氟化吸入麻醉药诱导过程。方法:应用GasMan(R)Version2.1forWindows(TM)软件完成模拟。模拟参数设为:体重60kg;人体分为肺泡、血液、血流丰富组织(VRG)、肌肉和脂肪组织;每分肺泡通气量为4L,心输出量为5L,肺泡功能残气量为2.5L;吸入麻醉以半紧闭回路(回路容积为8L);模拟地氟烷、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氟烷在新鲜气体流量为3L/min,挥发罐输出浓度(FD)以6%地氟烷、2%七氟烷、1.15%异氟烷、1.68%安氟烷条件下麻醉药吸入浓度(F1)和肺泡麻醉药浓度(FA),计算FA/F1比值。模拟采用的血/气及组织/气分配系数分别取自文献报道的中国人和西方白种人的结果。数据采集时间为开启挥发罐后的1min、2min、3min、5min、10min、15min、25min、45min和75min。比较吸入麻醉药的FA/F1升高速度在中国人和白种人之间的差异。结果:地氟烷FA/F1在45min之前为中国人低于白种人。对于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指烷,中国人的FA/F1在15min之后高于白种人。结论:吸入麻醉药的分配系数是导致FA/F1在15min之前明显低于白种人,15min后逐渐趋于相同。而对于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氟烷来说,两个人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人的肌肉/气分配系数较低。模拟结果提示在诱导开始15min之后,这三种麻醉药在中国人的FA/F1明显高于白种人。

  • 标签: 吸入麻醉药 麻醉诱导 肺泡浓度升高速度 计算机模拟 地氟烷 七氟烷
  • 简介:一、综述。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的兴起是整个卫生事业(HealthcareIndustry)的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直接促成的。HIS是指利用计算和网络通讯设备收集、存储、传统、分析和处理包括临床和管理的所有信息,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任何及时、准确的信息)。HIS具备建筑、人员、设备、管理和信息五大要素,是现代化医疗行为和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医院信息系统 建设 卫生资源 合理配置 医院管理
  • 简介: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受体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参与到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对萁代谢和功能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研究不仅能阐明一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还有助于新药研发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内源性大麻素 大麻素受体 FAAH MAGL
  • 简介: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min之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同时经颈静脉分别注入EGF100μg/Kg或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2、6、12和24h检测血浆D-乳酸浓度,取水肠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磷酸化p44/42MAPK、SAPK和p38的表达,设置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结果:EGF显著降低D-乳酸水平升高的幅度(P<0.05),明显改善I/R引起的病理损害,使p44/42MAPK和p38的表达增强和提前,前减弱SAPK的表达。结论:肠道I/R激活磷酸化MAPK系统,EGF通过调节MAPK的表达参与细胞的应激反应和增殖与分化。

  • 标签: EGF 大鼠 小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MAPK系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目的:应用心率变异功能频谱分析(HRV-PSA),观察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成年女性患者,分为硬膜外组(EA组,n=16)和全麻组(GA组,n=16),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15min(T2)、切皮后1min(T3)、牵拉子宫(T4)、子宫切下后(T5)及术毕时(T6)的HRV、MAP及HR的变化。结果:EA组:与T1比较,LF/HF在T4时显著性升高;低频(LF)和高频(HF)在T5、T6时显著性下降;其余各时点的LF、HF、LF/HF无明显改变。GA组:与T1比较,LF、HF均显著性下降;LF/HF除T6时显著性升高外,其余各时点均显著性下降。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HRV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以硬膜外麻醉的影响较小,其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呈交感占优势的方向转移;全身麻醉对LF、HF的抑制较强,使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呈副交感占优势的方向转移,而术后LF/HF又急剧升高,提示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功能频谱分析
  • 简介:目的:在异丙酚诱导前分别采取预先注射小剂量麻黄碱、或氯胺酮,或力月西与异丙酚联合诱导三种措施,观察比较与评估其预防低血压的功效。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麻黄碱组(E组)、氯胺酮组(K组)、力月西异丙酚联合诱导组(MP组)和对照组(单纯异丙酚诱导组,P组),四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无显着性差异。分别记录异丙酚诱导前(T1)、异丙酚注入3min(T2)、8min(T3)及18min(T4)时点的HR、SBP、DBP、SpO2、PETCO2数值。结果:P组、MP组于T2时点的SP、MP均显着下降(P<0.01),PETCO2也较T1有显着陛下降(P<0.01)。E组和K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MP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T3时点SBP、DBP,T4时间点SBP有显着性下降(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预注麻黄碱(0.15mg/kg)或氯胺酮(1mg/kg)可明显减轻异丙酚诱导期的血压下降程度,但尚不能完全避免血压下降;采用力月西和异丙酚联合诱导,术中心血管系反应反趋平稳,术后苏醒期较安静,但苏醒时间比单纯用药者稍有延迟。

  • 标签: 异丙酚 诱导麻醉 心血管系统抑制 低血压 力月西 临床表现
  • 简介:从20世纪70年代起,信息技术被逐步系统化地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架构下的高效与广泛,可更好的实现患者临床医疗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帮助医生积累和挖掘临床知识,提供有效的临床咨询、辅助诊疗及临床决策等,因此近年来,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在原有的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上,也逐步加大了对临床信息系统的关注力度。其中,与临床诊疗服务最为直接相关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显示出了较以往更为突出的重要性。

  • 标签: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化建设 临床信息系统 医疗卫生行业 价值 监护
  • 简介:为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办公室、文秘工作能更好地为管理者及医务工作者服务,同时交流各地的先进经验。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定于2009年6月中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8月中旬在陕西西安市召开“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办公室行政管理与文秘工作学术会议暨办公室主任、文秘骨干学习班”。

  • 标签: 办公室工作人员 医疗卫生系统 文秘工作 学术研讨会 医务工作者 呼和浩特市
  • 简介: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主要为急进性肾炎和其他系统病变,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发生肺部大出血,常常因为顽固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科自2007年03月起连续收治2例诊断为抗中性粒细胞胸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引起的患者。以甲强龙加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后患者肺部出血继续加重,并发呼吸衰竭,

  • 标签: 系统性血管炎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血浆置换 并发 抗中性粒细胞胸浆抗体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二氧化碳气腹对于老年病人和年轻病人呼吸系统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80例,依据患者年龄分为年龄〉65岁的老年病人组(A组)与年龄〈50岁的年轻病人组(B组).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3min、平卧位气腹后5mh体位改变后5min、平卧位放气后5min的气道压及PETCO,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气腹前相比,气腹后两组患者的气道压及PETCO均增高,而A组病例气腹后,气道压,PETCO2值均显著高于相应时点的B组(P〈0.05);改变体位后,A组病例的气道压也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CO2气腹对呼吸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老年病人而言,这种影响更明显。

  • 标签: 腹腔镜 气腹 呼吸功能 老年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