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42例ASAⅠ-Ⅱ级凝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H组)和对照组(R组)。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H组:于切皮前输毕6%海脉素1000ml,按50ml/min输入。R组:输注复方氯化钠液,方法同H组。持续监测MAP、HR、CVP、CL、TEI、SpO2和PetCO2;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7天测定HCT、PT、APTT和FIB的变化。记录术中输血量和输液量;计算出血量。结果:术中两组病人出血量和输液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量及输血病人敷以H组明显低于R组(P<0.05)。H组MAP的变化明显低于R组(P<0.05)。稀释后,H组CI显著高于基础值及R组,但HR明显降低(P<0.05)。CVP升高更显著(P<0.01)。但尚在正常生理范围。H组的HCT在稀释后及术中明显低于基础值及R组(P<0.05)。但在术前和术后第1天及第7天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T、APTT及FIB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EI在稀释前后也无明显变化。结论:硬膜外麻醉上腹部手术病人可安全施行AHH,可有效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 标签: 高容量血液稀释 硬膜外麻醉 上腹部手术 心功能 血液动力学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应用布诺芬、吗啡控释片预先镇痛的价值。方法:选70例腹部手术病人,其中上腹部手术40例,分为二组:上腹对照组(Ⅰ组,10例),仅给常规术前用药;观察组(Ⅱ组,30例),除给常规术前用药外,术前晚口服布诺芬600mg,术前90min口服吗啡控释片30mg。另30例为下腹部手术,设为下腹对照组(Ⅲ组),术前用药与Ⅱ组完全相同。观测三组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儿茶酚胺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镇痛药应用情况。结果:三组各时点的儿茶酚胺变化不尽一致(以Ⅰ组较高,但P>0.05)。三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有较大差异(P<0.05),Ⅲ组比Ⅱ组好,Ⅱ组比Ⅰ组好,镇痛药的应用时间也相应延后。结论:布诺芬、吗啡控释片预先镇痛对加强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有限,似不可取。

  • 标签: 上腹部手术 控释片 吗啡 预先镇痛 术前用药 术后镇痛
  • 简介:众所周知,围术期液体治疗策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新近,Nisanevich等(NisanevichV,Felsenstein1,AlmogyG,eta1.Effectofintraoperationfluidmanagementonoutcomeafterintraabdominalsurgery.Anesthesiology2005;103:25—32)观察了术中采纳不同液体治疗方案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他们选择了152例JASAⅠ-Ⅲ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一项前瞻性分析研究。根据术中乳酸林格氏液的输注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标签: 腹部手术患者 术中 康复 SURGERY EFFECT 乳酸林格氏液
  • 简介:目的:研究围术期多途径给药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2例硬膜外腔阻滞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多途径镇痛组(M)、硬膜外镇痛组(E)和封照组(C)。在麻醉前、手术切皮后60min及术后第1、3、5天分别取血,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及血糖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M组、E组和C组的ACTH和Col值均于手术60min时显著升高(P

  • 标签: 围手术期 给药途径 镇痛 上腹部手术 应激反应 硬膜外腔阻滞
  • 简介:由于高龄老人好发多种器官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差,因此风险较高。探讨不同年龄老年人适宜的麻醉方法、药物及监测处理,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将低位硬膜外腔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手术,今报告观察结果如下。

  • 标签: 高龄患者 下腹部 手术 低位硬膜外腔麻醉 麻醉效果 麻醉药物
  • 简介:目的:按l:10等效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腹部手衍后病人施行切口镇痛,观察比较两者对呼吸与镇静的影响。方法:对30例择期腹部手衍后病人在麻醉恢复室中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15)与芬太尼组(F组,n=15),分别给以单剂量舒芬太尼10μg或芬太尼100μg静脉注射,观测用药前、用药后5min、10min、15min及20min各时点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镇静评分。结果:S组VT在给药后5min比给药前显著性减少(P<0.01),在给药后15min、20min却比给药前增大(P<0.01);F组VT在给药后5min、10min较给药前显著性减少(P<0.01),但在给药后各时点S组的VT均比同时点的F组VT大(P<0.01)。给药后各个时点的RR在S和F组均比给药前减少(P<0.01),而S组RR在给药后5、10min明显低于F组的RR(P<0.01)。S和F组的PETCO2在给药后5、10、15min均比给药前增高(P<0.0l或P<0.05),而F组的PETCO2在给药后20min也高于给药前(P<0.01),但S组的P盯C02在给药后各时点均低于F组(P<0.01)。S组的镇静评分在给药后各时点均高于给药前(P<0.01),而F组在给药后10、15min高于给药前(P<0.01),但S组的镇静评分在给药后5、10min明显高于F组(P<0.01)。结论:按1:10等效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注射用于腹部手术后病人切口镇痛,舒芬太尼的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而呼吸抑制比芬太尼者弱。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腹部手衍 术后 呼吸 镇静
  • 简介: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局部切口浸润对患者在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甲状腺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每组各20例.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结束.术中使用Bls监测麻醉深度,维持在50~60之间.切皮前10分钟分别用05%罗哌卡因10ml和09%生理盐水10ml进行切口局部皮下浸润,两组溶液均未加入肾上腺素。记录手术前、切口浸润即刻.切皮即刻及其后1分钟.2分钟、5分钟、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罗哌卡因组切皮后1分钟,2分钟、5分钟、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的MAP、HR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有效地预防了早状腺手术患者在全麻手术时切皮、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血压和心率的升高。

  • 标签: 罗哌卡因 全麻 甲状腺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尽管瓣膜手术的最佳时间仍有争议,绝大多数专家均认为应在心室扩张发生前进行瓣膜手术,有时甚至在出现症状前就进行手术。本文概述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手术围术期麻醉处理的原则,并简要讨论本领域两个有争议的问题:微创手术和Ross手术

  • 标签: 麻醉 心脏瓣膜病 外科手术 围术期 麻醉
  • 简介:我国产科手术以剖宫产为主,而宫内操作如内倒转术、产钳、毁胎术、脐带脱垂复位术等已很少施行。剖宫产手术期间可能构成猝死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病情因素,主要有羊水肺栓塞;栓子脱落肺栓塞;产前”饱胃”呕吐误吸致窒息或ARDS;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致大出血、低血容量、严重休克、循环衰竭;死胎滞留;多胎妊娠等;

  • 标签: 产科手术 麻醉期间 猝死 胎盘早期剥离 内倒转术 脐带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