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二零零年初,一场突如其来SARS疫情极短时间冲击中国整个社会,几十月后,全国SARS疫情得到了控制,但SARS产生冲击效应将长期存在,从各个方面.各个行业影响着中国社会,尤其是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行业。

  • 标签: SARS 监护仪产业 产业发展 中国
  • 简介:从20世纪70年代起,信息技术被逐步系统地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架构下高效与广泛,可更好实现患者临床医疗信息收集处理,帮助医生积累挖掘临床知识,提供有效临床咨询、辅助诊疗及临床决策等,因此近年来,中国医疗信息建设在原有的医院管理信息建设基础上,也逐步加大临床信息系统关注力度。其中,与临床诊疗服务最为直接相关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显示出了较以往更为突出重要性。

  • 标签: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化建设 临床信息系统 医疗卫生行业 价值 监护
  • 简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地震作为一种严重突发性自然灾害,是由于剧烈地壳运动,造成地层表面建筑物破坏,从而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此次罕见特大地震,造成了继唐山地震以来,伤亡人数最多一次自然灾害。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害具有其显著特点。

  • 标签: 自然灾害 地震救援 麻醉 财产损失 唐山地震 突发性
  • 简介: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兴起,为在华外籍人士先富起来国人提供高标准就医环境,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医疗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这些医院收费较高,但在由局,诊治和服务方面,更加注重人性考量,以促进人类健康为根本,所聘请中外专家和护士提供国际标准医疗及服务,亦更体现价值,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应注重投资有效性,公平竞争取胜。

  • 标签: 中外合资 合作医院 发展 医疗管理体制 经营模式 服务理念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温度肿瘤病人术回收血液癌细胞红细胞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SGC-170胃癌、LOVO大肠癌细胞分别加入浓缩红细胞,采用水浴加温法,随机分为7组:37℃(对照组)、42℃、43℃、45℃、47℃组,均40min,以及42℃20min组42℃60min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细胞红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活性细胞,观察并记录肿瘤钿胞活细胞计数、克隆形成情况,计算克隆形成率;Brdu标记、免疫组检测癌细胞DNA代谢物;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热处理后各组14天后均有肿瘤克隆形成。与对照组相比除42℃、20mln组外各组肿瘤细胞计数、Brdu标记率、集落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42℃20min42℃40rain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热处理肿瘤细胞细胞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温度升高加重,42℃、40min热处理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热处理 离体血液 肿瘤细胞 红细胞 酶活性 输血
  • 简介:危重病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是当今医学最富有活力并居于医学发展前沿学科,危重病人救治水平,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体现。作者认为要建立高水平危重病人救治体系,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必须有规范ICU。ICU规范主要包括:1、ICU组织构成;2、ICU管理模式;3、ICU病人收治转出标准;4、医疗质量管理体系;5、护理水平要求;6、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

  • 标签: 规范管理 危重病 救治 危重病医学 ICU
  • 简介:机体正常情况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保持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可使体温恒定在37±0.2℃。但在麻醉状态下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改变,当术中体温降低至36℃时,称为低体温。文献报道约有50%手术病人体温低于36℃,33%病人低于35℃;肝移植术无肝期间体温尤易显著降低,新肝期间体温可降低达32.3—33℃。目前,临床围术期低体温危害性尚认识不足,除心血管等大手术外,一般都不常规监测体温。重视围术期体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预防发生低体温,提高麻醉质量减少麻醉并发症。

  • 标签: 低体温 围术期 预防 体温调节中枢 手术病人 麻醉状态下
  • 简介:肌松药是现代全麻重要组成成分,几乎所有麻醉医生来观是“必不可少”药物。似乎,它为麻醉医生提供“安全舒适”麻醉条件,但不见得其必然为外科医生带来更优越手术条件,同时也肯定为手术患者带来隐患。不用肌松药实施全麻是天方夜谭吗?常规需要永远延续下去?打破常规利弊如何权衡?

  • 标签: 肌松药 黄金 麻醉医生 手术条件 组成成分 外科医生
  • 简介:正常情况下,上呼吸道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过滤。这些功能主要在鼻腔完成。成人鼻腔有两侧上、、下三个鼻甲,曲折粘膜使表面积增加。由于鼻甲呈不规则形状,吸入气在鼻腔内产生湍流,大大增加了气体与粘膜表面接触机会。粘膜下丰富毛细血管粘液分泌,使鼻腔具有加温和湿功能。口腔传导气道尽管也有同样功能,但由于不具备鼻腔特殊结构,加温和湿效果不好。在呼气过程

  • 标签: 湿化不足病人 毛细血管 粘液分泌 加温 湿化 水分丢失
  • 简介:1973年,Forbes发表文章评价不同相对湿度插管后犬气道内粘液移动速度影响。将石松粉放入气管内,用支气管镜观察粉末运动情况。实验时间5小时,吸入气温度为37℃,相对湿度分别为100%,75%,50%25%。实验开始15分钟后,37℃,相对湿度25%一组,粉末运动停止。20分钟后,相对湿度50%一组,粉末运动停止。相对湿度75%100%

  • 标签: 湿化不足 病人 影响 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期持续气道内正压能否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CPAP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后患者均不进行辅助或控制通气,诱导前2min开始面罩吸入纯氧,CPAP组采用CPAP6cmH2O,C组为0cmH2O。诱导插管,记者无通气安全时限(呼吸停止至SpO2降至90%)后再机械通气。记录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SpO2降至90%时(T90)血压(mmHg),心率(b/m);分别于吸氧2min时(Tx)、SpO2降至90%时(T90)抽血行血气分析,术中观察胃胀气情况。结果:CPAP组无通气安全时限为(561.1±142.3)s,C组为(462.0±136.1)s(P〈0.05)。动脉血气两组吸氧2min时CPAP组PaO2显着高于C组(505.7±73.8vs448.1±79.5mmHg,P〈0.05);两组SpO2降至90%时(T90)PaCO2CPAP组显着高于C组(67.1±7.5vs61.5±6.8mmHg,P〈0.05)。两组心率,血压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两组胃胀气无差异。结论:全麻诱导期应用CPAP,可以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

  • 标签: 持续正压通气 无通气安全时限
  • 简介:我国麻醉学科1989年列入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临床一级科室,十余年来学科发展已有长足进步,尤其进入21世纪后,随着医学科学飞速发展,麻醉学科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挑战。当前,人类年龄结构、环境生活模式等因素都已有较大变通,威胁着人们疾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是威胁人们生命最大杀手。

  • 标签: 麻醉学 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医学 医学科学 科室
  • 简介: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急症,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通常需要定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来判断病情发展及溶栓等治疗方法疗效,有时一天要做十几份心电图或更多。12导联心电图当然是最理想监测ST段变化方法,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做到连续监测,且对于隐匿发病病人难以及时发现并记录其心电图。

  • 标签: ST段变化 重症监护 12导联心电图 MAP 心电图检查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物理特性如反射、散射、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等与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或其他数据等,借此进行疾病诊断成像方法。目前,临床应用超声波,其频率通常会设置2.0-50.0MHz之间。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性越低,反之亦然。频率不断提升,声波分辨率也会逐渐提升,那么就具有更高图像清晰度,穿透性也就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声波穿透性分辨率之间是呈反比。因为超声波传播过程,能量随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少,产生超声衰减,同一介质,频率越高,衰减越多。因此通过超声检查患者外周神经时,需要以患者神经解剖结构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超声波频率,通过针对性设置,提升超声波传递效果。比如:对于浅表神经多位置,就需要使用具有更高频率超声波,对于深处神经,则需要选择更低频率超声波。

  • 标签: 超声技术;临床麻醉
  • 简介:随着医学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如何提高我国医院管理水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临床科室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科室管理影响着医院整体管理。如何运用先进管理思想,提高科室管理水平是当前临床科室管理干部所面临重要课题。科室文化建设在科室管理同样占着非常重要地位。

  • 标签: 科室文化建设 科室管理 医院管理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 医学科技进步 临床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