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生物材料医用装置民族工业近2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高新技术医用装置(MedicalDevice,或称医疗器材、卫生装备、医疗器械)工业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1997年全世界医用装置产值达到1370亿美元,按目前10%增长率,医用装置不久将来会达到药品总产值(目前药品总产值约2000亿美元)。1997年美国医用装置产值为577亿美元(占世界42.1%,230美元/人年),欧共体为370亿美元(占世界27.0%,240美元/人年),日本为198亿美元(占世界14.5%,80美元/人年),加拿大为28亿美元(占世界2.0%,130美元/人年),澳大利亚为11亿美元(占世界0.8%,80美元/人年),中国约为25亿美元(占世界1.82%,2.08美元/人年)。

  • 标签: 生物材料 医用装置 医疗器材 监督管理 临床研究申请 提高产品质量
  • 简介: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大学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四川I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江苏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标签: 医学工程学科 生物 华中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 简介:设计一个液面高度稳定装置。用以减少液体添加过程,液面高度变化导致夹管阀两端压力差变化,液体添加量造成影响。借助于弹簧抗力补偿液面高度变化,使得液面高度维持一个固定位置。由此,使得夹管阀入口侧压力恒定,从而稳定夹管阀两端压力差,保证液体添加量准确。此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液面高度变化液体添加量造成影响,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较强实用性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液面高度 弹簧抗力 夹管阀 液体添加 准确度
  • 简介:作为最古老海洋生物——蓝藻,除了富含蛋白质外,还能有效抵抗癌细胞生长!记者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悉,自从美国科学家发现海洋生物蓝藻中含有强抗癌分子后,经过5年努力,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科学家不仅找到了人工"复制"该天然分子方法,还率先其结构作了"减肥变身"手术,

  • 标签: 美国科学家 人工合成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分子 抗癌 蓝藻
  • 简介:生物光子辐射,又称为超微弱发光,是生命体普遍存在现象,来自生命物质从高能态到低能级跃迁,跟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携带着丰富生命系统信息。生物光子辐射对内部信息外部环境变化有高度敏感性,已经成为研究生命体信息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光子辐射发现九十多年来,生物光子辐射在细胞、植物、人体等领域研究成果颇丰,我们主要综述生物光子发展历史、特点以及生物光子食品检测、医疗诊断、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研究。

  • 标签: 生物光子 相干性 超微弱发光 食品检测 种子筛选 环境检测
  • 简介:目的改良设计股骨带锁髓内钉钉尾扩孔器,降低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方法本课题组于2007年逐步改进股骨带锁髓内钉钉尾扩孔器设计,于2008年申请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间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21例,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术应用获得专利带有限深套管髓内钉钉尾扩孔器,所有21例手术都顺利完成,手术时间缩短至45~55min,平均为48min。随访5~22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患者均达到临床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7个月,平均6个月。无一例及随访期间发生因钉尾扩孔不理想及髓内钉位置偏移而导致术中医源性骨折、髓内钉钉插入困难、术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新型股骨带锁髓内钉钉尾扩孔器装置改良可以提高手术效率,使手术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交锁髓内钉 髓内钉 扩孔器 实用新型专利
  • 简介:探索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心肌组织神经支配研究模型可行性。用含0.04%EDTA0.25%胰酶分离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然后与NGF诱导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液态Ι型胶原中共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等其进行评价。在三维共培养模型,NGF诱导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长出神经突起,突起及其上膨体能够到达跳动心肌细胞表面,神经突起随心肌细胞一起跳动。说明采用神经元样PC12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心肌神经支配模型是可行,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可能有支配关系。

  • 标签: 组织工程 心肌细胞 PC12细胞 共培养 神经支配 神经生长因子
  • 简介:为改善、提高因直肠癌而行肛门切除患者患严重肛门失禁患者生存能力生活质量,我们设计一种模拟人体肛门功能机械装置——植入式人造肛门(implantedartificialanus,IAA)。该装置由人工肛垫、连接盘、微型液泵组成,能够通过手术植入盆腔肛门部位。人工肛垫由钛合金支架医用硅胶液囊组成,微型液压泵体积适于植入体内。微型泵安装了体外无线遥控装置。经测试,IAA制作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遥控微型泵,使人工肛垫能够自如闭合、开放,从而达到控制排便,治疗失禁目的,再现自然肛门功能。

  • 标签: 植入式 人造肛门 人工肛垫 微型泵 肛门失禁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采用表面水解法处理纤维连接蛋白表面修饰增进新型PET材料人工韧带生物相容性有效性。方法采用碱性水解法表面处理后再与纤维连接蛋白反应修饰该新型人工韧带,使用红外透射光谱分析X线衍射分析技术测定材料表面蛋白结合含量,采用大鼠成纤维细胞与聚脂纤维人工韧带材料体外共培养方法,观察细胞粘附、增殖以及分化情况,对比采用纤维连接蛋白表面修饰材料未处理材料生物相容性差别。结果红外透射光谱分析X线衍射分析技术证实通过纤维连接蛋白表面修饰后该新型聚脂纤维人工韧带表面蛋白含量明显提高,采用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聚脂材料上细胞能够早期粘附,附着生长情况更好,数量更多。结论采用碱性水解表面处理纤维连接蛋白修饰方法简便、有效,能够增进新型PET材料人工韧带生物相容性。

  • 标签: 人工韧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脂) 生物相容性 表面修饰 体外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比较局部应用复方骨肽超声经皮导入与静脉使用复方骨肽对于骨折愈合影响。方法制备6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双侧桡骨骨折模型,分为超声电导局部给药组、静脉给药组、对照组3组。术后4个时间点﹙按第2、4、6、8周﹚通过X片,光镜下观察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结果X片半定量、光镜下组织学观察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表明通过超声组和静脉组骨折愈合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有统计学意义﹙〈0.05﹚。超声组结果稍优于静脉组,但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复方骨肽超声经皮导入与静脉使用对于骨折愈合全过程有相似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复方骨肽 超声经皮导入技术 骨折愈合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 简介:目的观察正交设计热致分相法(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应用。方法采用热致分相法(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并以正交设计法优化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制备条件。结果用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孔隙率为68%-86%、相对密度为0.58-0.76g/cm3,弯曲强度弹性模量分别为2.3MPa51MPa以上。通过正交试验并综合分析优化实验结果为:影响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成型主要因素顺序是成型温度〉浓度〉冷冻时间;最佳成型条件为:体积(1,4-二氧六环)/质量(PDLLA/Col)比为10、成型温度为-70℃及冷冻时间为0.5小时。结论使用热致分相法制备储存式载体材料过程,通过正交试验予以优化,可使材料性能更加稳定,成型效率更高。

  • 标签: 正交试验法 储存式载体 热致分相
  • 简介:目的以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肠系膜淋巴结在薄层螺旋CT图像上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55岁。用SiemensDefinitionASl28层螺旋CT进行腹部扫描,成像参数:120kV,280mA,128iX0.6mm,0.5s/r,螺距0.6,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8mm。由3名放射学工作者应用同一图像贮存传输系统(PACS)32作站阅读所有CT图像.记录所有短轴大于3mm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数目及位置(肠系膜根部、周边肠系膜或右下腹肠系膜区)。结果有54例检测到短轴直径大于3mm肠系膜淋巴结,其中12例(22.2%)检测到10个以上淋巴结.31例(57.4%)检测到5个以上淋巴结.其余11例(20.4%)检测到5个以下淋巴结。同时所有体检者都检测到多个短轴直径小于3mm肠系膜淋巴结.短轴直径多为2mm左右。在所有检测到淋巴结,最大淋巴结直径范围为5.4-9.2mm,平均直径范围为3.5。6.5mm。54例。肠系膜根部发现较多淋巴结者25例(46-3%),右下腹肠系膜区22例(40.7%),肠系膜周边部7例(13.0%)。结论128层螺旋CT能检出更多、更小肠系膜淋巴结。这些淋巴结直径可小于3mm。健康人群中发现这些淋巴结,无临床意义.不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治疗。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诊断
  • 简介:为了从微观角度分析左心室射血能力,建立了仿真的动态左心室运动模型,通过估算左心室室壁微面元做功量来分析左心室功能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正常人MRI切片作比较,利用微面元思想,计算出心动周期内做功量为0.52J,与其他方法得到结果近似,证明了微面元思想可行性。

  • 标签: 左心室 射血能力 MRI 微面积功 响应分析
  • 简介:目的骨科常用钛植入材料进行表面处理,赋予其高生物活性。方法利用酸碱腐蚀法钛基体进行粗与活化处理,并通过模拟体液浸泡样品,钛表面制备含钙、磷生物活性无机涂层。通过腐蚀率测定、静滴接触角、SEM等方法研究及活化处理钛合金样品表面能、润湿性、粗糙度、表面形貌等理化性能影响;通过MG63细胞培养实验观察不同表面处理方法细胞粘附、分化增殖情况影响;并通过SEM、XRD等检测方法不同方法处理样品模拟体液浸泡3天后表面形成含钙磷沉积层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浸泡后样品表面形成无机沉积层成分为羟基磷灰石(HA),而且采用HCl/H2SO4混合酸于60℃下处理30分钟、5MNaOH60℃腐蚀24小时并在600℃下保温1小时酸碱热处理工艺所得到钛表面粗糙度高,润湿性好,细胞在其上粘附、分化、增殖情况最佳,且其表面沉积HA层更为致密均匀。结论通过钛基体表面酸碱热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筛选,为后期生物学评价提供初步实验依据前期基础。

  • 标签: 钛基体 酸碱腐蚀法 表面活化 羟基磷灰石
  • 简介:针对传统医护监测设备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医护监测系统,从物联网三层架构出发,设计系统四层架构,旨在实现患者家属医护人员通过web方式异地访问患者生理参数目的。方法:采用ZigBee簇树型无线网络进行多点数据传输方法、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底层控制、采用B/S架构应用层数据访问。该系统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准确度不大于±0.01,显示数据具有动态实时性;并能实现患者异常参数智能预警提示。突出设备小型,将其内嵌于病号服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智能监测系统,能动态实时远程监测患者信息,明显减轻医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远程医疗系统奠定基础。

  • 标签: 物联网 智能医护系统 无线传感网络 PSOC ZIGBEE协议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促进腱一骨愈合效应。方法实验采用比格犬48只建立动物模型,双侧后肢切取趾长屈肌腱进行前十字韧带重建。重建方式模拟临床:肌腱两端采用悬吊式固定,肌腱只充填骨隧道靠近关节腔一部分。。。侧作为实验侧,肌腱移植物两端隧道内注入磷酸三钙骨填充物;另一侧作为对照侧,不作类似处理。术后2、4、6、8、10、12周,各取8只犬,其中3只作组织学检查,了解腱一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另外5只作生物力学检查,了解腱.骨愈合强度。通过对比,了解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促进腱一骨愈合效应。结果实验侧,术后2周组织学显示腱.骨界面充满磷酸三钙骨填充物,并被少量成骨细胞分割成小岛;4周磷酸三钙骨填充物内形成许多骨岛,腱.骨界面出现不规排列Sharpey纤维;6周时腱-骨之间充满新生骨,出现大量排列规则Sharpey纤维;8周时腱-骨间Sharpey纤维集结成束:10周时腱.骨问出现纤维软骨,未见钙化软骨;12周时腱.骨间纤维软骨钙化软骨问出现潮线,类似正常ACL止点。对照侧,8周时新生骨明显,腱-骨间隙出现稀疏Sharpey纤维,与实验侧4周时类似;12周时腱-骨界面出现Sharpey纤维和实验侧6周时相仿。生物力学检测发现,术后6周内,实验侧腱-骨结合部抗拉脱强度高于对照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肌腱移植物两端骨隧道内填充可以促进并增强腱-骨愈合。

  • 标签: 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 前十字韧带 腱-骨愈合
  • 简介:目的制作具有升降调节功能床边屏蔽辅助板,防范等高散射线,增加近台操作安全防护系数,使腹部以下透射剂量率下降至最小程度.方法制作带有内铅层空腔竖立直板,内层铅板可在竖立直板空腔内上﹑下移动,满足不同床边屏蔽高度.结果屏蔽床边位屏蔽辐射实验测定值与市防站实际测定值分别为2.50×10-8μGy/h2.58×10-8μGy/h,符合最优化设计国家标准要求.结论本研究研制床边屏蔽辅助板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床边屏蔽辅助板 设计 防护结构 X线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α子宫内膜腺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人子宫内膜腺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其患者年龄44~67岁,位年龄57.5岁。子宫内膜腺癌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19例(其中肌层浸润≤1/2为11例,〉1/2为8例),Ⅱ期9例,Ⅲ、Ⅳ期8例。组织学分级按2000年FIGO子宫内膜腺癌3级分类法:Ⅰ级11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标本其癌旁正常组织CK2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K2α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结果CK2αmRNA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CK2α蛋白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CK2α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结论CK2α表达或活性增加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密切相关,CK2α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腺癌潜在分子靶点。

  • 标签: CK2α 子宫内膜腺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牙体组织破坏修复是口腔临床最常见重要工作之一。目前,临床应用主要有复合树脂、金属、陶瓷等三大类材料,但一直存在着边缘微漏、材料老化、金属腐蚀性、断裂韧性不足等难以解决问题,同时修复时可能切割大量牙体组织,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因此牙体组织破坏部位能原位再生出新牙体组织成为口腔学界梦想。目前,牙体组织再生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应用仿生学理论,通过设计有机基质调控生物矿途径实现牙体再生;其二则通过组织工程方法,

  • 标签: 硬组织修复 牙体组织 生物矿化 原位再生 口腔临床 复合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