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於肥胖病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肥胖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BIS反镇组Ⅱ组),每组20例。工组根据MAP和HR以及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作为调节麻醉深度的依据.Ⅱ组采用“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调节异氟醚输注泵注入闭式呼吸环路的量,以控制麻醉深度。组病人均在入室后、诱导期、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术中及停吸异氟醚后的意识恢复时间,随访术中是否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术中组病人的BIS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BIS高于60的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BIS低于40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无显着性差异。术毕唤醒时间以Ⅱ组早于工组(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镇调控吸入麻醉於肥胖病人是可行的.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反馈 麻醉 异氟醚 肥胖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酚辅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人工流产孕妇46例,ASAⅠ-Ⅱ级。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2-0.3μg/kg,1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观察术中镇痛效果、术后30min腹痛情况及患者苏醒时间和安全离院时间。结果:术中镇痛效果以VRS疼痛4点法为标准,镇痛效果达1级者占94%;术后30min无痛者达90%;苏醒时间为6.13±0.7min;安全离院时间为10.0±3.2min。结论:人工流产术应用异丙酚辅芬太尼静脉麻醉具有以下特点:①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完善;②术后苏醒快,安全离院时间短;③对呼吸、循环系统无不良反应;④民丙本分辅以芬太尼能较好控制手术应激反应。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异丙酚 芬太尼 静脉麻醉法 镇痛效果
  • 简介:目的:在神经外科全麻手术中病人保留自主呼吸期间,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变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种通气方式,比较种通气法对诱导期镇静药和镇痛药用药量与术后脱离呼吸机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ASAI~Ⅲ级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组;A组16例,术中采用IPPV通气方式;B组21例,术中采用BIPAPA通气方式。记录组病人诱导插管期咪唑安定和哌替啶的用药量,以及术后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病人咪唑安定和哌替啶的用药量高于B组,P<0.05;A组病人术后脱离呼吸机的时间长于B组,P<0.05。结论:在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BIPAP能维持较好的通气/血流分布和通气效率,较适宜用于神经外科全麻手术病人。

  • 标签: 神经外科 全麻手术 呼吸机 间歇正压通气 变相气道正压通气 镇静药
  • 简介:医用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微创方法,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注射部位包括盘内、椎旁以及椎间孔内外等。目前的研究表明,臭氧对正常的椎间盘组织和细胞可产生氧化作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对髓核的直接氧化作用、调节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反应、激活镇痛系统和增加氧供使炎症介质减少等。其中,有些作用机制的具体作用途径尚未完全阐明,而大量的临床证据以及明确臭氧的作用途径为其临床应用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量要的作用。

  • 标签: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本研究比较种不同浓度(1.25mg·ml^-1和2.0mg·ml^-1)的罗哌卡因用于术后腰段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时,镇痛效果及运动阻滞程度的差异。方法:30例行下腹部手术或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术后用Baxter微电脑镇痛装置罗哌卡因PCEA,组I浓度为1.25mg·ml^-1,组Ⅱ为2.0mg·ml^-1。PCEA设定参数均为单次剂量6ml,锁定时间60min,背景剂量1ml,限量7ml·hr^-1。结果和结论:种浓度都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对运动阻滞的程度都很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但浓度为2.0mg·ml^-1的罗派卡因在术后镇痛效果上优于浓度为1.25mg·ml^-1的罗哌卡因。

  • 标签: 罗哌卡因 术后 腰段硬膜外自控镇痛 运动阻滞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芬太尼分别伍咪达唑仑或氟哌利多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40例ASAI~Ⅱ级的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年龄20~60岁,拟行硬膜外麻醉10例,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30例,入室后随分为组,每组20例,硬膜外穿刺均采用L2-3间隙,于麻醉平面稳定后,A组静注咪达仑0.05mg/kg和芬太尼2ug/kg;B组静注氟哌利多0.05mg/kg和芬太尼2ug/kg,于注药后1、15、30、45和60min参照Ramsay改良分级法(Berggren方法)分别进行镇静程度分级。同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注药后1minA组19例达I级,B组仅6例达I级,注药后45min组镇静程度基本相同,注药后60minA组7例达Ⅱ级,B组仍有12例达Ⅱ级,A组给药后血压脉率与给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血压较注药前有明显下降(P<0.05),脉率变化不大(P>0.05),术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安全范围。结论:咪达唑仑伍芬太尼较氟芬太尼较氟芬合剂具有起效迅速,镇静效果好,持续时间短,无蓄积的优点,且对心血管抑制较轻。

  • 标签: 咪达唑仑 氟哌利多 芬太尼 辅助椎管内麻醉 镇静效果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研究PCT和CRP种检测指标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个评分系统的关系,比较PCT和CRP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入院24h内行PCT、CRP检测、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脓毒症患者的资料,分析不同预后患者PCT、CRP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关系以及不同水平APACHEⅡ及SOFA评分时与PCT、CRP的关系。结果:PCT与APACHEⅡ、SOFA评分系统较CRP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不同水平APACHEⅡ、SOFA评分时PCT水平差异较CRP具有显著性(p〈0.05),PCT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较CRP评价预后的ROC线下面积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CT较CRP与个临床评分系统具有更明显的相关性,同时PCT较CRP能更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APACHE Ⅱ评分 SOFA评分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