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研究比较种不同浓度(1.25mg·ml^-1和2.0mg·ml^-1)的罗哌卡因用于术后腰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时,镇痛效果及运动阻滞程度的差异。方法:30例行下腹部手术或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术后用Baxter微电脑镇痛装置罗哌卡因PCEA,组I浓度为1.25mg·ml^-1,组Ⅱ为2.0mg·ml^-1。PCEA设定参数均为单次剂量6ml,锁定时间60min,背景剂量1ml,限量7ml·hr^-1。结果和结论:种浓度都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对运动阻滞的程度都很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但浓度为2.0mg·ml^-1的罗派卡因在术后镇痛效果上优于浓度为1.25mg·ml^-1的罗哌卡因。

  • 标签: 罗哌卡因 术后 腰段硬膜外自控镇痛 运动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颈胸硬膜外阻滞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3例ASAⅠ-Ⅱ级、在颈胸硬膜外阻滞下施行乳腺手术的成年病人,连续监测阻滞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心率、血压及潮气量变化。结果:硬膜外阻滞后,HF、TP及MAP无显著变化;LF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LF占总功率的比较明显下降(P<0.05);LF/HF和VT减少;HR明显下降。HRV的改变与MAP、HR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颈胸硬膜外阻滞可改变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均衡性,以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

  • 标签: 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 心率变异性 血压 潮气量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在神经外科全麻手术中病人保留自主呼吸期间,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变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种通气方式,比较种通气法对诱导期镇静药和镇痛药用药量与术后脱离呼吸机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ASAI~Ⅲ级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组;A组16例,术中采用IPPV通气方式;B组21例,术中采用BIPAPA通气方式。记录组病人诱导插管期咪唑安定和哌替啶的用药量,以及术后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病人咪唑安定和哌替啶的用药量高于B组,P<0.05;A组病人术后脱离呼吸机的时间长于B组,P<0.05。结论:在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BIPAP能维持较好的通气/血流分布和通气效率,较适宜用于神经外科全麻手术病人。

  • 标签: 神经外科 全麻手术 呼吸机 间歇正压通气 变相气道正压通气 镇静药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胸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腔镇痛对胸部手术围术期糖代谢的影响。方法:20例肺叶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即全麻(GA)组和全麻-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GEA)组,分别测定全麻诱导前、手术1h、手术3h、术后第1天的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C-肽水平。结果:血糖:GA组在术中术后血糖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GEA组血糖在术中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恢复基础值,胰岛素:GA组在手术中1h时显著降低(P<0.05),而GEA组在手术中1h、3h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组间比较在术中1h有显著差异(P<0.05)。C-肽:GA组在术中没有变化,而术后显著升高(P<0.01)。GEA组在术中1h显著增高并显著高于GA组(P<0.05),术中3h及术后恢复至基础值,胰高血糖素:GA组在术中和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GEA组在术中显著降低(P<0.01),术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胸硬膜外腔阻滞在手术中能够抑制胸科手术应激反应应引起的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合成,有利于改善糖代谢。术后硬膜外腔镇痛与静脉镇痛比较对于应激代谢反应无显著抑制作用。

  • 标签: 术中 硬膜外腔阻滞 术后恢复 胸段 全麻 术前
  • 简介:目的:探讨双臂丛阻滞与颈硬膜外麻醉在双上肢显微手术中实施效果及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40例双上肢断指(肢)再植病人,随机分为组,每组20例。Ⅰ组为C7、Tl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双臂浓阻滞组(一侧为腋路臂丛阻滞,另一侧为肌间沟臂丛阻滞),分别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实施疗效。结果:Ⅰ组对呼吸及循环影响较Ⅱ组显著。呼吸循环功能降低明显。结论:双臂丛阻滞较颈硬膜外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 标签: 臂丛阻滞 颈段硬膜外麻醉 再植手术 断指 断肢 呼吸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PCT和CRP种检测指标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个评分系统的关系,比较PCT和CRP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入院24h内行PCT、CRP检测、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脓毒症患者的资料,分析不同预后患者PCT、CRP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关系以及不同水平APACHEⅡ及SOFA评分时与PCT、CRP的关系。结果:PCT与APACHEⅡ、SOFA评分系统较CRP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不同水平APACHEⅡ、SOFA评分时PCT水平差异较CRP具有显著性(p〈0.05),PCT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较CRP评价预后的ROC线下面积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CT较CRP与个临床评分系统具有更明显的相关性,同时PCT较CRP能更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APACHE Ⅱ评分 SOFA评分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