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脑组织发生缺血时.不论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所致的高血糖症均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并可使预后不良.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为此,作者对本院近二年来收治急性脑梗塞16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作如下分析。

  • 标签: 血糖水平 急性脑梗塞 患者 预后 高血糖症 非糖尿病
  • 简介:目的以传统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system,CGMS)为对照,评估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eal-time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system,RT—CGMS)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检出和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随机分人RT—CGMS组(试验组,n=84)和传统CGMS组(对照组,n=82)进行72h持续血糖监测。设备安装当天为设备调试日,随后连续观察2d。试验组每日3次根据实时显示血糖曲线调整降糖策略,并设定高低血糖报警界限;对照组每日3次根据指末血糖调整降糖策略。比较两组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平均每人每天低血糖发生次数、平均每次低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所占时间百分比以及时间分布规律。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8.3±1.8)mmol/Lvs(8.6土1.9)mmol/L,试验组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286,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29.8%vs50.0%(χ^2=7.096,P〈0.05);平均每人每天低血糖发生次数、夜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0(0~0,5)次/人/dvs0.25(0~O.5)次/人/d、0(0~0)次/人/晚vs0(0~0.5)次/人/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48、2.293,P均〈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每次低血糖持续时间20(15~35)minvs40(20—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30,P〈0.05)。血糖低于3.9mmol/L所占时间百分比为(1.2±2.7)%vs(3.9±6.7)%(t=3.452,P〈0.05)。结论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方面优于指末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老年 动态血糖监测 低血糖
  • 简介:目的对华北地区门诊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用药现状进行分析,为促进老年和中青年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华北地区15家三甲医院,通过门诊访谈、调查问卷、查体、实验室检查和回顾病历等方式,收集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门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老年和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延长,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来控制血糖,两组无论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双胍类均为最常用的药物(老年组45.7%、中青年组53.0%);在药物最大剂量、超剂量应用方面磺脲类药物所占比例均最大(老年组73.5%、中青年组81.2%);在联合用药方面:双胍类+磺脲类组合均是最常见组合(老年组22.8%、中青年组42.6%);在发生低血糖事件中服用磺脲类药物导致该事件发生的比例最高(老年组55.6%、中青年组64.3%)。结论华北地区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和单药治疗所占比例过大,开始用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时间偏晚,部分药物应用剂量偏大,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控制 用药方式 剂量
  • 简介:目的老年患者中常常存在餐后高血糖现象,近年来认为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对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在老年餐后高血糖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作初步探讨。方法30例经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的为餐后高血糖老年患者给予瑞格列奈(1.0mg三餐前口服),共16周,在用药前、后分别检测空腹(FPG)及餐后2h血糖(P2hG)、胰岛素(Ins)、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及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服用瑞格列奈后,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代谢,还降低餐后高血糖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从而可以延缓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标签: 饭后期间 血糖 C反应蛋白质 炎症 瑞格列奈
  • 简介: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09例明确诊断“H型”高血压患者,记录一般资料、血清Hcy、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Hcy水平组之间GLU、HbA1c、Cr、Ccr、BUN、HDL—C、LDL—C相比,组间存在差异(P〈0.05)。不同Hcy水平组之间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既往脑卒中、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体质指数(BMI)、TG、T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脂、血糖和肾功能方面,“H型”高血压患者Hcy水平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水平的差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system,CGMS)对43例正常人及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1±10)h的血糖监测,分析日内不同时段的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色对差(MODD);并用多普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将糖尿病者分为A组(IMT〈0.8mm)和B组(IMT≥0.8mm),与对照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1)糖尿病组的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降低(P〈0.01);B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的百分比、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lC、BMI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A组有增高(P〈0.05或P〈0.01);IMT与负2h血糖的相关性最强(r=0,88,P〈0.01),而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2)T2DM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IMT增加(P〈0.001);而CGMS显示的24hMBG、MAGE与IMT的相关性强(r=0.181,P〈0.01).(3)HbAlc与MBG呈正相关(r=0.82,P〈0.01),而与MAGE、NGE及MODD均不相关。(4)研究还证明:CGMS观测值与血浆葡萄糖值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均呈正相关(r=0.93,r=0.95,P均〈0.001)。结论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与血压、血糖、血脂、HbAlc及IMT有关,而且与血糖漂移水平的差异密切关联,相似的HbAlc水平其血糖漂移的程度可以不同,而血糖漂移幅度大的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高。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血管内膜 血糖
  • 简介: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社会劳动结构的改变,老年人的定义也在变化着。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以60岁及以上群体为老年人,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则以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其中80岁及以上者为高龄老人,90岁及以上者为长寿老人,百岁以上者为百岁老人。

  • 标签: 临床麻醉 高龄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 高龄老人 老年人 人均寿命
  • 简介: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RPF)是以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增生的腹膜后病灶常包绕输尿管和其他腹膜后器官,如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等[1-2]。RPF发病率极低,约0.2~0.5人/百万[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导致临床医师易忽略该病,故本文回顾分析经风湿免疫科会诊后确诊RPF的误诊原因。

  • 标签: 腹膜后纤维化 临床表现 误诊分析 纤维组织增生 慢性炎症性疾病 RPF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可能机制及趋势。警惕两病并存。方法通过3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胸片表现,痰结核菌及痰脱落细胞检查。根据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痰结核菌和痰癌细胞同时阳性确诊结果分析。结果2例痰结核菌和痰癌细胞同时阳性未作手术治疗,28例手术患者27例大体标本及镜检均见肺癌与干醋坏死性结核灶或结节灶并发于同一部位、同一肺或同一肺段。结论60岁以上老年肺癌与肺结核并存者有上升趋势。积极作痰结核菌及痰脱落细胞检查,必要时行纤支镜或CT检查。警惕老年患者肺癌与肺结核并存的可能性。

  • 标签: 肺癌 痰结核菌 老年肺结核 临床病理分析 痰脱落细胞 老年患者
  • 简介:老年肺炎在临床表现、部位、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特征.本文对1986年一1996年间本区基层护理院201例老年肺炎住院病例和同期中青年肺炎(对照组)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老年肺炎 老年人肺炎 并发症 临床分析 住院病例 对照组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参红饮强身作用。方法动物实验,选用120只小鼠进行游泳试验,耐缺氧试验和脑血流试验;临床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事62例。结果治疗组临床主实验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文提示复方参红饮能增强体质,防止衰老,提高中老年手生活质量。且无副作用

  • 标签: 衰老 复方参红饮 中药 小鼠
  • 简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危重变化较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急腹症。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进步,但还须继续努力,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本文报告经我院诊治、诊断明确、病史较完整的六例AHNP病例,并进行简要的讨论,以提高对AHNP的认识。

  • 标签: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临床表现 预后 AHNP 病情危重 高治愈率
  • 简介:目的明确老年人肺部感染患者并发胃潴留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胃潴留与患者疾病严重度、预后的火系,以利预防和及时处理,减少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方法用Logistic同归分析方法分析83例不同程度肺部感染患者并发胃潴留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感染的病情、脑血管意外、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MODS、机械通气等情况;分析并发MODS患者器官功能小全数与胃潴留存在是否相关;并分析胃潴留患者的预后。结果病情严重(APACHEⅡ评分高者)、尿毒症、代谢性酸中度、低钾血症、脑血管意外、MODS、机械通气等是老年人肺部感染继发胃潴留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肺部感染并发MODS患者,脏器功能衰竭的数量与胃潴留的发生成正相关;老年人肺部感染并发胃潴留者预后差,死亡率高。结论提示老年人肺部感染者发生胃潴留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并发MODS患者,听且病情越严重,胃潴留发生越多,预后差。

  • 标签: 老年人 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胃肌轻瘫
  • 简介:目的为探讨与绝经后取环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35例绝经后取环病例有关的取环年龄、绝经年数、术前雌激素应用以及取环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取环困难与年龄、绝经年数、取环原因及术前雌激素准备有关.结论绝经后取环以断经1年左右为好,绝经1年以上取环前应用少量雌激素,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绝经后 宫内节育器 取环 IUD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突发性聋的临床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5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3例老年人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时间越短,不伴高血压及耳鸣的老年患者预后较好。采用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抗凝血、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人突发性聋有效,早期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老年人突发性聋治疗效果与病程长短、治疗早晚及伴发病症有关。综合性治疗可提高疗效。

  • 标签: 老年 突发性聋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45~55岁为第1个高峰,65~75岁为第2个高峰。老年女性是乳腺癌患者中的特殊群体,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内科基础疾病多,对手术、放化疗甚至内分泌治疗不能耐受,因此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上已然成为一大难点。中医药治疗老年乳腺癌有着不良反应少、接受度高、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等优势,本文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临床特点 中医论治 乳腺癌患者 内分泌治疗 老年女性
  • 简介:目的评估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PT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至1999年3月427例PTCA患者,其中甲组(≥60岁)284例和乙组(《60岁)143例.记录术前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30%,TIMI血流3级及无严重并发症.结果与乙组比较,甲组女性比例显著增多(28.5%比11.7%,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P《0.05)和多支病变(P《0.005)增多.两组PTCA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甲组15例和乙组2例手术失败,除甲组1例术后残余狭窄》30%外,其余均因导引钢丝不能通过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阻塞病变所致.结论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PTCA的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与年轻患者相似.

  • 标签: 年龄 PTCA 冠状动脉造影 老年人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炎症特征,为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支气管扩张患者487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n=306)和非老年组(n=181),比较2组患者临床检验、肺功能及影像检查资料及诱导痰、外周血CRP、PCT及IL-17等水平。结果老年组相较非老年组病程长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发热、胸痛、气喘发生率及SGQR评分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肺过度充气、透光度增高、肺大疱和肺气肿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P<0.01),FEV1%pred值低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诱导痰IL-17及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可发生于各年龄,老年患者相比非老年患者临床症状重、炎症指标高、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差。

  • 标签: 老年 支气管扩张 临床特点 炎症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