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苦参素联合拉米夫与单用拉米夫治疗拉米夫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52例HBeAg阳性拉米夫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对照组单用拉米夫,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停药半年后ALT复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6%).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63.3%)明显高于对照组(22.7%);治疗组停药半年后HBeAg阴转率(53.3%)明显高于对照组(9.0%).治疗组血清HB以g血清转换率(4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停药半年后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组(36.7%)明显高于对照组(4.5%).治疗组血清HBVDNA阴转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3%);治疗组停药半年后血清HBVDNA持续阴转率(7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9%).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拉米夫治疗,对拉米夫撤药性肝炎有一的疗效.

  • 标签: 拉米夫定 联合 苦参素 治疗 拉米夫定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验证善得、善得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经胃镜证实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善得和善得联用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组)治疗,通过鼻胃管抽吸胃内容物观察出血情况,进行对照研究。并记录病人输血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善得6、24、48h完全止血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善得组12h完全止血率显著低于联合用药组(78.9%,P<0.025)。善得组24h内完全止血平均所需时间为11.04±6.96h,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6.81±4.05h,(P<0.05);善得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7d的再出血率和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善得组和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2例和1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善得定能有效、安全控制肝硬化PHG出血,但善得联用奥美拉唑,则控制出血比单用善得更为快速、效果更佳。

  • 标签: 善得定 药组 治疗 联合用药 奥美拉唑 止血
  • 简介:1.前言据估计,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1.2亿[1].慢性感染者中约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是主要的疾病死亡因素之一[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可持续30~50年,并且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期间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残留期(低复制或无复制期)或终末肝病期.

  • 标签: 临床应用 拉米夫定 肝脏炎症 自然病程 感染者 病期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23例,随机分成两组,拉米夫组口服拉米夫(100mg/d),其它综合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其临床、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1)拉米夫组TBIL、PTA、Child-Pugh计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ALT、AST、ALB下降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拉米夫组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9%对37.5%,P<0.05).(3)拉米夫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8.2%对33.3%,P>0.05).结论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缓解病情,改善肝功能,抑制HBV复制,但对病死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拉米夫定 治疗 对照组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近期疗效观察 病死率
  • 简介: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和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方法,因而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全球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本文就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础治疗中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介绍。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基础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36例患者,采取拉米夫治疗,分别于12月和24个月时观察ALT复率,HBVDNA转阴率及HE;eAg转阴率,同时检测YMDD变异的情况。结果拉米夫治疗1年的HBVDNA、HBeAg转阴率为别为54.5%、24.2%,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2.1%,ALT复率78.8%,YMDD变异宰5.6%。停药半年后血清HBVDNA复阳率为22.2%,YMDD变异率18.2%,ALT再次升高率33.3%,死亡1例。结论拉米夫定能够有效降低HBVDNA水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部份病例停药后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病毒变异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活动性肝硬化患者57例,其中2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28例使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100mg/日,口服,治疗8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肝功能、Child-Pugh积分、肝纤维化指标以及HBVDNA、e系统血清转换等.结果治疗8个月时,临床症状改善、HBVDNA阴转、肝功能改善,以及有无合并症的出现,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病情,改善预后.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 简介:乙型肝炎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因素。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复杂,但病毒复制是肝损伤的起动因素。干扰素(IFN)作为抗HBV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经过近20年的研究证明,α-IFN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药物。但IFN疗效仅30%~40%,由于IFN的疗效、毒副反应、价格以及使用不便等因素使其应用受限。目前,对HBV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拉米夫(Lamivudin,3TC)作为新核苷类抗病毒药已受到关注。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证明有很强的抗HBV复制作用。临床实验也证明3TC可迅速降低HBVDNA的浓度,改善肝组织学的病变。但3TC停药后易复

  • 标签: 拉米夫定 抗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性 YMDD变异 蛋氨酸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乙型肝炎在病程中或治疗后,部分病人出现HBeAg/抗HBe转换后,HBV-DNA阳性,可能是由于HBV-DNA出现前C区(1896位核苷G-A变异)或C区启动区突变(1762位核苷A—T变异、1764位核苷G—A变异)不能形成HBeAg,但病毒仍能复制及装配,病情不断进展,可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现将我们用中药健脾益气汤联合拉米夫治疗HBeAg阴性乙型肝炎

  • 标签: 中药 健脾益气汤 拉米夫定 治疗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方法采用拉米夫联合胸腺肽治疗60例CHB患者并与单用拉米夫治疗的35例CHB对照.结果6个月、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的生化应答率和病毒学应答率均优于拉米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者联用比单用拉米夫效果明显.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胸腺肽 拉米夫定治疗 联合 病毒学应答率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用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100mg/d口服,疗程1年。结果治疗组在1年治疗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EV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8.57%,对照组为16.67%。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治疗30例HBeAg、HBVDNA均阳性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口服拉米夫100mg,每日一次,18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疗程结束时,24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9例血清白蛋白上升为正常,24例HBVDNA阴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减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有一的作用.结论拉米夫治疗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拉米夫定 治疗 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 疗效分析
  • 简介: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是新一代抗乙型肝炎病毒药,欧美等国已用于乙型肝炎治疗,我国目前也已进入临床观察阶段.拉米夫的临床应用已有数年.现将两药在作用机理、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药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比较,供读者参考.

  • 标签: 治疗 抗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临床应用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与拉米夫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比夫60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拉米夫100mg/d口服,观察72周。结果两组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计分降低;替比夫组治疗24周、48周和72周时,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及治疗72周时ALT和Child-Pugh计分下降均优于拉米夫组(P〈0.05或P〈0.01);两组ALT复、HBVDNA阴转和HBeAg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和拉米夫均可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的HBV复制,改善肝功能。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PVH)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因及与年龄、门脉高压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经内镜证实肝硬化门脉高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97例,纪录内镜检查结果、静脉曲张程度、胃粘膜损害情况,并取病理活检、Hp检查,评定肝功能情况。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占58.76%,溃疡病占39.18%,其中胃溃疡19.50%,十二指肠疡16.5%,复合性溃疡3.09%,不明原因2.06%,Hp感染率37.11%,随年龄增大,门脉高压程度增加,曲张静脉性出血递增,出血量可以很大,以PHG居多,其产生机理认为主要与胃粘膜淤血、动静脉短路建立与开放、粘膜缺氧及PGE降低等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大。讨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时主要因PHG或溃疡导致出血,以PHG居多,其产生机现认为主要与门脉高压、胃粘膜淤血、动静脉短路建立与开放、粘膜缺氧、PGE2降低等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大。

  • 标签: 肝硬化门脉高压 PHG 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HP感染 胃粘膜 缺氧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性肝病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日益增加,趋于超过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1~3].NAFLD已成为大多数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如能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肝脏病变则可能逆转,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病因治疗 行为治疗 饮食治疗 运动疗法 药物治疗
  • 简介: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fattyliver,NAFL)、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

  • 标签: 脂肪肝 诊断 治疗 指南 代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