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呼吸道管理对老年胃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呼吸道管理,对比两组术后肺部及其他并发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干预组术后肺部及其他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呼吸道管理可减少或预防老年胃癌术后肺部并发及其他并发的发生,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呼吸道管理 胃癌 肺部并发症
  • 简介:[概述]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普遍被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大大超过世界各国水平,据人口普查,上世纪末80年代以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从八千多万上升到1999年的一亿贰仟陆百万,占全国人口的10%.本文仅就老年保健问题谈点个人学习体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对老龄问题非常重视.

  • 标签: 老年保健 老年病 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并发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预见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干预组成立预见小组:首先找出常规组存在的主要并发即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管、过敏性皮炎及血栓并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其次针对性对小组成员进行有关PICC的系统化培训,理论和操作均合格者方可入选小组成员,干预组对置管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后,笔者对两组患者置管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预见干预组患者并发发生率为8.33%,低于常规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导管并发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 PICC置管
  • 简介:贲门失弛缓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累及食管平滑肌和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LES松弛障碍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和胸痛等。本病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内镜、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动力学检查等确诊。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的流行病学现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食管失迟缓 食管括约肌 下段 定时食管钡餐造影 高分辨率测压
  • 简介:柿石是最常见的植物性类石,多形成于胃内,并可进入十二指肠和空肠。而食管柿石较少见,我院在胃镜检查中发现2例,并成功地经胃镜取出,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78岁,因吞咽困难10天于1996年3月4日入院。入院前15天患者食柿子2个后逐渐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当地地区医院拟诊“食道癌”遂来我院。体检无阳性发现。纤维胃镜插入35cm见4.0cm×3.5cm×3.5cm大小褐

  • 标签: 柿石 食管中段 吞咽困难 地区医院 经胃镜 胃镜检查
  • 简介:一、病史与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绝大多数由各种肝硬变引起,血吸虫肝硬变有疫水接触史,肝炎后肝硬变多数有肝炎病史,有些病人有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史。主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贫血、腹胀和牙龈出血等。体检时可见脾肿大,肝肿大或萎缩,部分病人有腹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血流 门脉高压 肝静脉 血液动力学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人的生理机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全身各器官组织发生变化,老年人个体差异性大,病情复杂,应特别注意掌握用药原则及用药注意事项,以取得好的疗效。服用药物是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机体正常功能,用药合理可以治疗疾病,用药不当可造成疾病,老年病人对药物敏感性和耐受性也相应发生改变。临床医生给老年病人用药时,应权衡利弊,

  • 标签: 老年人 合理用药 用药原则 注意事项
  • 简介:门静脉高压所致的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几十年来,在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面经历了明显的时代变化,五、六十年代以降低门静脉压的手术方式为主,七、八十年代以非降低门静脉压的手术方式为主,近几年则是多科多元化的综合治疗阶段。现就以下几个有关外科治疗问题加以介绍。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分流术 外科治疗 胃底食道静脉曲张 选择性 门静脉压
  • 简介:贲门失弛缓(AC)是由于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失弛缓而致压力增高,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所导致的。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存在争议,主要认为是食管壁间神经丛的节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可累及整个胸段食管,但以食管中下部最为明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段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门脉高压药物治疗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明显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近来认为最理想的药物是降低肝内血管阻力,其次为扩张肝内血管,再次是降低门脉血流量;评估降低门脉压力药物的疗效如何,主要依据看其能否降低肝静脉楔入压与肝静脉压梯度(Hepaticvenousgradient,HVPG),若降低<10%为低效,<20%为有效,30~40%为良效。现就降低门脉压力药物进展概况如下。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药物治疗 肝硬变门脉高压 心得安 垂体后叶素 降低门脉压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官能患者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的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对257例临床确诊的神经官能患者于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前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发现有胃部病变的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后行胃镜复诊。结果首检发现浅表性胃炎51例,占19.8%,未见其他严重胃、十二指肠病变;在浅表性胃炎中抑郁性神经、焦虑性神经、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癔症依次为41.18%、27.45%、23.53%、3.92%、3.92%;51例病理组织切片查Hp仅发现2例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药物及心理治疗,但未给予胃炎对症治疗,疗后有49例复查胃镜显示41例胃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神经官能患者胃镜检查仅显示浅表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抑郁及焦虑性神经,Hp感染率极低;神经经系统性抗神经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而无需胃炎对症治疗,大部分胃部病变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神经官能症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本组153例中男71例,女82例,年龄50~92岁,平均年龄68.2岁,患者从发病到超声检查时间为0.5h~10天,多数在3天以内,仪器使用德国西门子Prima超声诊断仪和美国惠普HPImagePoint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多数患者不需特殊准备,随到随查。部分需要空腹或膀胱充盈的患者嘱其下午或次展做好准备再查。检查时根据腹痛情况对其腹部相应脏器进行多方位扫查,尤以疼痛部位为重点扫查区域。

  • 标签: 老年人 患者 急诊 超声诊断仪 准备 膀胱充盈
  • 简介:在临床工作多年,常遇到老年肺心病,这些病人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加上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每次住院后多数病人表现情绪低落且心情烦躁不安,对治疗没有信心,极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为此,临床护士除了做好必要的病情观察和常规护理外,要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 标签: 病人 老年肺心病 治疗 心理护理 康复 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病人临床表现特点及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5~2000年收治的年龄70岁以上238例胃癌病人的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老年胃癌发病较隐匿,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消瘦、食欲下降、贫血等。多数病人合并有重要器官的慢性病变。手术证实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手术切除166例,切除率为69.7%,其中根治性切除107例,64.5%;姑息性切除59例,35.5%。切除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32.6%,根治性切除达53.7%。姑息性切除平均生存期10.8个月。手术后并发发生率20.8%。结论老年胃癌由于发病隐匿多为晚期,应提高早期诊断率。要做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积极的术后处理,大多能耐受手术。

  • 标签: 老年 胃癌 外科治疗
  • 简介:一、正常门静脉血流及门静脉压门静脉是指脾静脉与肠系膜静脉汇合处起到肝门一段形成的总干,长约6~8cm。正常门静脉压力约0.8~1.33kPa,平均1.07kPa。门静脉压力虽然随着饮食或运动有一些差异,但都不超过1.33kPa。如果门静脉血流受阻,门脉压力升高到1.33kPa以上时,即成为门脉高压(portalhypertension,PH),门脉高压时压力可高达2.7~4.0kPa。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肝外门静脉 门静脉压力 门静脉血流 侧支循环 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