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夫利西单抗(IFX)广泛用于克罗恩病(CD)的治疗,部分患者对IFX治疗失应答,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抗夫利西单抗抗体(ATI)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无ATI阳性率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血清夫利西单抗谷浓度(IFX-TLs)、ATI水平监测在IFX维持治疗CD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76例。检测血清IFX-TLs和ATI水平。根据C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比较血清IFX-TLs、ATI、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76例CD患者中,2例(2.6%)ATI阳性,45例(59.2%)患者处于缓解期,31例(40.8%)为活动期。缓解期组IFX-TLs[2.84(1.30,4.96)μg/mL对4.08(1.29,6.72)μg/mL]、ATI[8.00(5.27,14.89)ng/mL对7.00(4.40,25.00)ng/mL]与活动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484,P=0.454),而活动期组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38,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活动性与CRP相关(OR=6.082,95%CI:1.348~27.436,P=0.019),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P>0.05)。结论:CD活动性可能与CRP相关,而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

  • 标签: CROHN病 英夫利西单抗 谷浓度 抗体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 简介:背景:30%~40%的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SUC)患者存在激素抵抗,面临转换药物拯救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夫利西单抗(IFX)可作为有效拯救治疗方案之一。目的:初步探讨IFX在我国ASUC拯救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6月—2016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以IFX作为拯救治疗方案的ASUC患者共10例,采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IFX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12、30周改良Mayo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IFX治疗第2周,有效率为90.0%(9/10),缓解率为20.0%(2/10),1例患者为原发性无应答;第12周有效率为90.0%(9/10),缓解率为30.0%(3/10);第30周2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失应答,有效率为71.4%(5/7),缓解率为28.6%(2/7)。7例患者完成38周的随访,共2例患者行结肠切除术。治疗开始后平均(9.6±7.0)个月,50.0%(5/10)的患者内镜下表现改善,其中1例达到黏膜愈合。IFX治疗过程中出现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各1例。结论:IFX拯救治疗对中国ASUC患者短期疗效显著,可降低结肠切除率,促进黏膜愈合,但继发性失应答率高。在IFX治疗过程中,需警惕病毒感染发生。

  • 标签: 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英夫利西单抗 拯救治疗 诱导缓解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 简介:背景: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复燃危害重大。合并HVB感染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HBV复燃。目的:研究我国合并HBV感染IBD患者在使用夫利西单抗(IFX)治疗时的HBV复燃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仁济医院诊断为IBD、HBcAb阳性并接受IFX治疗的住院患者,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观察病毒复制和肝功能变化。结果:194例接受IFX治疗的IBD患者中28例合并HBV现症或既往感染,总体感染率为14.4%,现症感染率为4.6%。28例患者平均IFX疗程(6.96±3.47)次,平均随访时间(15.32±10.47)个月。15例(53.6%)患者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1例使用拉米夫定,14例使用恩替卡韦。10例(35.7%)患者采用IFX与免疫抑制剂协同治疗,其中1例(10.0%)HBV现症感染患者(HBsAg阳性,HBV-DNA阴性)治疗过程中出现HBV复燃。该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将抗病毒药物更换为恩替卡韦后HBV-DNA降至检测下限。结论:使用IFX治疗的IBD患者应筛查HBV感染状态。合并HBV感染者在IFX与免疫抑制剂协同治疗的情况下可选用低耐药率的抗病毒药物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从而降低病毒复燃率。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炎症性肠病 英夫利西单抗 免疫抑制剂 抗病毒治疗 安全
  • 简介:护士培训是护理人才资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毕业护士培训是整个培训的基础,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近5年来开展对第1年新护士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护士培训 护理技能 综合素质 专业知识 临床实践 护理人才
  • 简介:常用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诊断方法包括侵入性试验,如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组织学检测、培养等和非侵入性试验,如血清学试验、13C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一.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诊断 因素 尿素酶活性 组织学检测
  • 简介:本文简介了内镜下早期胃癌的形态特点、可疑病灶识别、规范观察和电子染色、色素喷洒及共聚焦筛检技术,对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识别能力很有帮助。

  • 标签: 早期胃癌 形态特点 内镜 电子染色
  • 简介: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对胃癌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非常重要。基层医院对早期胃癌的筛查方法有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隐血珠检测、硫糖蛋白检测、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胃肠X线钡餐检测等方法,有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对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重视内镜医生的专业技术规范化培训,尤其提高他们对早期胃癌的识别能力,积极采用各种内镜辅助诊断技术,可建立多学科合作的早期胃癌协作组模式,共同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基层医院 早期胃癌 筛查 内镜诊断 早期胃癌协作组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下置空肠管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导丝置管法,B组患者采用经胃镜导管推入法,C组患者采用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并比较三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A组、C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C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C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经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可以作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鼻空肠管置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胃镜引导 鼻空肠管 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应用食管断端及胃舌形切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将中、下段食管切除,然后把胃提入胸腔并把胃固定干食管的后方,在胃顶下方3cm处的前壁以及食管断端后壁作舌形切除造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吻合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进食通畅,远期吻合口无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结论管形胃悬吊于食管吻合口的上方,可避免张力性吻合口瘘。舌形切除单层宽边吻合口的形态与传统吻合手法不同,能够减少环形狭窄,且在胃顶下方前壁处吻合具有很好的抗返流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术 技术改进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严重狭窄支架植入术支架上移位的产生原因及避免方法方法选择近6年食管严重狭窄(吞咽困难2、3级)行食管支架植入术患者共81例,前期38例采用常规植入方法,作为对照组,后期43例,采用改进的"边放边退"方法释放支架,作为实验组;每组每例术后均评价定位效果,有否上移位。所有患者均在胃肠机透视下进行植入支架。结果对照组38例多数出现支架释放后输送器难以退出状况,其中15例出现支架向上移位;实验组4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定位良好,支架释放时未出现输送器难以退出和支架向上移位状况,患者术后明显改善了吞咽困难的症状。结论对于食管严重狭窄患者植入支架时,采用"边放边退"方法植入支架,能避免输送器难以退出和支架向上移位状况。

  • 标签: 食管癌 狭窄 食管支架 移位
  • 简介:2002-12/2003-12我们给65例胃肠减压病人进行适量饮水,并以常规方法护理的45例作对照,在防治口唇干裂、口咽部感染、早期呃逆,促进胃肠蠕动恢复,稀释胃容物易于吸出等方面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胃肠减压 适量饮水 护理方法 口唇干裂 口腔炎 胃肠道手术
  • 简介: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应注明所采用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在P值前标注统计量,如t值、F值、x2值等。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标签: 统计学方法 医学论文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临床试验 统计学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饭后口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organicphosphoruspoisoning,A0PP)适宜的洗胃方法.方法42例饭后口服AOP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立即给予剖腹洗胃,对照组立即给予插管洗胃.结果观察组平均每人阿托品用量600mg,对照组平均每人阿托品用量893.6mg,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愈率:观察组86.4%,对照组6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8.8%,对照组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饭后口服AOPP患者剖腹洗有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饭后 口服 有机磷农药中毒 洗胃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I.不要吃后悔药:预防消化疾病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