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合并及病因对预后影响。方法对91例IHS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HS合并多种多样,感染性疾病中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其次是肠道感染和皮肤黏膜感染。非感染性疾病以各种出血、营养不良、贫血多见。CMV和HBV感染是IHS的主要病原。91例中治愈好转80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3例。结论IHS合并多种多样,预后情况悬殊,但大多良好。CMV和HBV是IHS的主要病原。

  • 标签: 婴儿肝炎综合征 合并症 病原 肠道感染
  • 简介:贲门失弛缓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累及食管平滑肌和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LES松弛障碍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和胸痛等。本病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内镜、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动力学检查等确诊。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的流行病学现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食管失迟缓 食管括约肌 下段 定时食管钡餐造影 高分辨率测压
  • 简介:柿石是最常见的植物性类石,多形成于胃内,并可进入十二指肠和空肠。而食管柿石较少见,我院在胃镜检查中发现2例,并成功地经胃镜取出,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78岁,因吞咽困难10天于1996年3月4日入院。入院前15天患者食柿子2个后逐渐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当地地区医院拟诊“食道癌”遂来我院。体检无阳性发现。纤维胃镜插入35cm见4.0cm×3.5cm×3.5cm大小褐

  • 标签: 柿石 食管中段 吞咽困难 地区医院 经胃镜 胃镜检查
  • 简介:一、病史与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绝大多数由各种肝硬变引起,血吸虫肝硬变有疫水接触史,肝炎后肝硬变多数有肝炎病史,有些病人有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史。主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贫血、腹胀和牙龈出血等。体检时可见脾肿大,肝肿大或萎缩,部分病人有腹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血流 门脉高压 肝静脉 血液动力学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门静脉高压所致的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几十年来,在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面经历了明显的时代变化,五、六十年代以降低门静脉压的手术方式为主,七、八十年代以非降低门静脉压的手术方式为主,近几年则是多科多元化的综合治疗阶段。现就以下几个有关外科治疗问题加以介绍。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分流术 外科治疗 胃底食道静脉曲张 选择性 门静脉压
  • 简介:贲门失弛缓(AC)是由于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失弛缓而致压力增高,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所导致的。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存在争议,主要认为是食管壁间神经丛的节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可累及整个胸段食管,但以食管中下部最为明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段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门脉高压药物治疗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明显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近来认为最理想的药物是降低肝内血管阻力,其次为扩张肝内血管,再次是降低门脉血流量;评估降低门脉压力药物的疗效如何,主要依据看其能否降低肝静脉楔入压与肝静脉压梯度(Hepaticvenousgradient,HVPG),若降低<10%为低效,<20%为有效,30~40%为良效。现就降低门脉压力药物进展概况如下。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药物治疗 肝硬变门脉高压 心得安 垂体后叶素 降低门脉压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官能患者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的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对257例临床确诊的神经官能患者于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前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发现有胃部病变的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后行胃镜复诊。结果首检发现浅表性胃炎51例,占19.8%,未见其他严重胃、十二指肠病变;在浅表性胃炎中抑郁性神经、焦虑性神经、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癔症依次为41.18%、27.45%、23.53%、3.92%、3.92%;51例病理组织切片查Hp仅发现2例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药物及心理治疗,但未给予胃炎对症治疗,疗后有49例复查胃镜显示41例胃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神经官能患者胃镜检查仅显示浅表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抑郁及焦虑性神经,Hp感染率极低;神经经系统性抗神经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而无需胃炎对症治疗,大部分胃部病变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神经官能症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
  • 简介:一、正常门静脉血流及门静脉压门静脉是指脾静脉与肠系膜静脉汇合处起到肝门一段形成的总干,长约6~8cm。正常门静脉压力约0.8~1.33kPa,平均1.07kPa。门静脉压力虽然随着饮食或运动有一些差异,但都不超过1.33kPa。如果门静脉血流受阻,门脉压力升高到1.33kPa以上时,即成为门脉高压(portalhypertension,PH),门脉高压时压力可高达2.7~4.0kPa。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肝外门静脉 门静脉压力 门静脉血流 侧支循环 门脉高压
  • 简介:胆石是临床常见疾病。胆石的化学组成对探讨结石形成的原因,对胆石的治疗、预防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分析了我院近3年外科手术的129例胆石病人所获得的近千枚胆石的构成,并结合其临床表现、生活环境分析如下。

  • 标签: 胆石症 临床研究 发病机理 病例分析 化学组成 手术治疗
  • 简介:本文介绍了传统胆囊切除和新兴保胆取石的理念对垒,肝(胆)总管结石术式的选择,及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策略和微创理念,对胆石的外科治疗很有意义。

  • 标签: 胆石症 外科治疗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1cP)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14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产检和分娩的孕妇,首次人院体检时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详细记录分娩结局。结果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孕妇1569例,发生ICP者146(9.3%),其中孕中期42例(28.8%),孕晚期104例(71.2%),正常孕妇1423名;ICP组早产、胎儿窘迫、羊水粪染、低体质量儿、巨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是16.4%、13.0%、23.3%、8.2%、7.5%和25.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9%、5.8%、12.9%、1.8%、4.3%和16.9%(P〈0.05)。结论孕期ICP是发生多种不良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了胎儿早产和发生新生儿并发的风险,做好早期尤其是孕中期ICP诊断,并积极的处理,可能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分娩结局 防治
  • 简介:一、定义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syndrome,HRS)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以国际腹水协作组1996年的共识为准[1]:HRS是合并门脉高压慢性肝病的肝衰晚期的功能性肾损害,急性肝衰也出现HRS.诊断的基本标准是血清肌酐>1.5mg/dl(132.6μmol/L)、肌酐清除率<40ml/min、尿蛋白<500mg/日且无超声学的阻塞性肾病或肾实质疾病、停用利尿剂和扩张血容量(1.5L等渗盐水)后肾功能无改善;其它标准为:尿量<500ml/日、尿钠<10mmol/L、尿肾渗透压高于血浆,尿红细胞每高倍视野<50个、血清钠<130mmol/L.必需排除休克、感染、肾毒性药物或低血容量.

  • 标签: 肝肾综合征 诊断标准 肝功能 发病机制 循环障碍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 简介:20余年来,由于抗溃疡约物,如H2受体拮抗剂(H2RA)、质子泵抑制剂(PPI)和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消化性溃疡(PU)的治愈率大为提高.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根除治疗又降低了溃疡的复发率,使需要外科治疗的PU患者明显减少,仅限于一些消化道大出血、溃疡穿孔和瘢痕性幽门梗阻等并发患者.对于接受非根治性溃疡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抗溃疡治疗和后继的H.pylori根除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并发症 外科 诊断 治疗 消化道出血
  • 简介:病例:患者男,65岁,因“间断腹胀、腹泻2年余,皮肤瘙痒1年余”于2009年8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泻,大便4—5次/d,黄色不成形,症状时轻时重,自行服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商品名:整肠生)、蒙脱石散(商品名:思密达)后缓解,此后间断发作;

  • 标签: 肠息肉病 腹泻 皮肤色素沉着 秃发 诊断 治疗
  • 简介:肝肾综合征的特点是一种功能性的肾功能障碍,肾脏组织学上并无显著性变化。其基本发病过程是外周及内脏动脉系统舒张,从而造成动脉血压和系统血管阻力的下降。作为代偿,机体动用各种机制来纠正这种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以及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而肾脏血管对这种代偿机制尤为敏感,从而引起肾血管的广泛收缩和钠水潴留,导致肝肾综合征。多种血管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另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输出量的下降在肝肾综合征病理生理学机制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肾综合征 血管因子 发病机制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