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黏着斑是细胞与周围环境接触点,其组装和解聚周转过程通过机械信号传导驱动细胞迁移,这种信号传递分子机制对创伤愈合、肿瘤转移等生物进程至关重要。目前肿瘤治疗中较大难题是肿瘤细胞对传统治疗药物治疗抗性肿瘤转移,有关研究提示这与黏着斑分子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将就黏着斑结构功能及肿瘤转移中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黏着斑 肿瘤转移 细胞迁移 力传导
  • 简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是指胆管(或)胰管括约肌结构功能异常引起系列临床综合征,对于Ⅲ型SOD患者是否需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或括约肌切开治疗直持有争议。此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并发症风险高,尤其是ERCP术后胰腺炎。EPISOD研究更新了人们对Ⅲ型SOD认识。最新颁布罗马Ⅳ共识已摒弃Ⅲ型胆型SOD诊断,并重新制订了胆型SOD分类,目前不推荐此类患者行Oddi括约肌测压括约肌切开术。本文着重对SOD尤其是Ⅲ型SOD几个重要问题作阐述。

  • 标签: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测压法 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 罗马Ⅳ共识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效果肝储备功能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52例行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CGR15水平、心理能力、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肝癌介入治疗后所引起肝储备功能损害,缓解症状减少痛苦,改善心理状况及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肝癌 介入治疗 肝储备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临床及生化特征,以探讨NAFL可否成为代谢综合征组成部分.方法对85例NAFL患者测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43例非脂肪肝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1.在NAFL患者中,中心性肥胖占70.59%,高血压病占31.77%,高TG血症占62.35%,低HDL-C占36.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0.01),而DM/IGT/IPG患病率,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血清FINS水平和IR脂肪肝组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3.在128例研究对象中,有21例患者患有代谢综合征,其中脂肪肝者占85.71%,中心性肥胖者占90.48%,高血压者占76.19%,血脂紊乱者占100%,DM/IGT/IPG者占38.10%.结论NAFL患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组成部分.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诊断 血脂紊乱
  • 简介: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种消化系统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生物反馈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之。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FC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对78例符合FC罗马Ⅱ标准患者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表、结肠转运时间、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综合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治疗FC总有效率为79.5%。生物反馈治疗前,与中国常模相比,FC患者焦虑(39±8对31±13)抑郁(52±9对42±11)积分显著升高(P均〈0.01)。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焦虑(33±7对39±8)抑郁(46±8对52±9)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生物反馈不仅可改善FC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改善其异常心理状态。

  • 标签: 便秘 生物反馈(心理学)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Ghrelin能否调节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方法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DC;以TNF-α诱导DC成熟,然后以Ghrelin刺激DC;检测经Ghrelin刺激后DC表面B7-H1表达细胞因子表达,并进步检测该DC诱导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结果Ghrelin下调TNF-α诱导B7-H1表达,并进步增强其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抗B7-H1,抗体能增强该DC诱导T淋巴细胞增值活性;特异性PKC抑制剂能逆转Ghrelin对DC免疫功能调节。结论Ghrelin通过抑制B7-H1表达增强DC免疫功能,提示Ghrelin将可能在肿瘤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GHRELIN 树突状细胞 B7-H1 免疫功能
  • 简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是功能性胃肠病,由Oddi括约肌异常收缩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肝功能异常反复发作特发性急性胰腺炎等。近年SOD发病率正逐渐上升,临床上常因医师对其缺乏充分认识足够重视而延误诊治。本文就SOD诊治进展作综述。

  • 标签: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出院后延续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胃肠功能生存质量影响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骨科收治100例髋骨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出院后延续治疗,对比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Singh指数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出院月、三月后,干预组DPD/Cr水平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再骨折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干预组;干预组出院月、三月、半年后,术后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明显偏低,同时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早,差异对比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治疗有助于降低临床并发症,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加速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延续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生存质量
  • 简介:血清胃蛋白酶原(PG)是评价胃黏膜功能有效指标,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中亦成为研究热点。血清PG检测作为种无创、简便、廉价检查手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就血清PG检测在胃癌预警胃黏膜功能评价中价值作综述。

  • 标签: 胃蛋白酶原类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抑酸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背景:直肠前膨出(RC)是种多见于女性肛肠疾病,与功能性排便障碍(FDD)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感觉功能变化,探讨RC与FDD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FDD组伴中-重度RCFDD组,设不伴RC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与不伴RCFDD组相比,伴RC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与FDD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直肠前突 功能性排便障碍 测压法 感觉障碍
  • 简介:目的定量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心理状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35例FD病人和2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FD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除恐怖因子分P<0.005外,其余分值P<0.001)。结论FD病人存在明显心理障碍,因此治疗上应重视心理因素,给予必要心理治疗。

  • 标签: 病人 FD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状况 对照组 治疗
  • 简介:临床上,消化不良是指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胀症状.常在餐后加重,并伴有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这些症状主要是以胃为主组消化不良症状。按病因划分,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dyspepsia,OD)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前者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也包括系统性疾病引起消化功能异常,如糖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系统性疾病 餐后 恶性疾病 器质性 食欲不振
  • 简介:赵荣莱教授从医50余载,学贯中西,是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消化专家和名老中医之,在诊治中医脾胃病功能性胃肠病等方面颇有建树。余随赵老学习数年,悉心观察,仔细揣摩,体会颇深。现将赵老治疗中医脾胃病功能性胃肠病学术经验总结如下,以兹同道共勉。

  • 标签: 赵荣莱 治疗 中医 脾胃病 功能性胃肠疾病 学术经验
  • 简介:背景:目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重叠现象尚缺乏深入研究认识。目的:比较有无重叠症状FD患者在消化不良症状学发病机制方面的异同点。探讨FD患者产生重叠症状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罗马Ⅱ标准问卷调查结果将120例FD患者分为有重叠症状(食管、肠道肛门直肠症状)无重叠症状组。分别行消化不良症状学(严重程度、症状分型等)精神心理状态(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以及多导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法或不透X线标志物法固体胃排空测定、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测定心率变异性分析,分组比较检测结果。结果:62.5%FD患者有重叠症状。有无重叠症状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学、胃壁肌电活动、固体胃排空功能、胃敏感性容受性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重叠症状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比例显著高于无重叠症状者(P〈0.05)。结论:有无重叠症状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学病理生理机制相同.提示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诊治原则措施相似。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重叠症状产生原因之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重叠症状 症状学: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消化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外科进行腹腔切除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以及静吸复合麻醉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观察三组患者苏醒时间(以睁眼时间为准),术后1h,6h,12h,24h,48h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及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患者苏醒时间,静吸复合麻醉组均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MSE评分方面,24小时内静吸复合麻醉组均优于其他两组,然而24小时后,各组间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其余两组。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以减少老年腹腔镜切除术后昏迷时间,提高术后MMSE评分,具有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优势,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情况,尤其适用于老年腹腔镜切除术患者。

  • 标签: 腹腔镜切除术 静吸复合麻醉 MMSE得分
  • 简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较常见内分泌疾病,但由于部分病人表现不明显,而变异性地表现在心脏方面的改变,极易误诊或漏诊。为了进步提高对本病认识及提高确诊率,现将我们1998—08/2001—02共收治甲亢病人45例、误诊病人17例,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病人 误诊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常见 确诊率
  • 简介:1.1西医认识近年文献报道有10%~30%胸痛,临床酷似心绞痛,但缺乏心血管器质性病变客观证据,称为非心源性胸痛,其中胸痛直接原因为食管病变者称食管源性胸痛,是目前胸痛常见原因。功能性食管源性胸痛是指无病理性返流或病理基础食管动力或结构异常情况下,反复发作胸痛,为非烧灼性中线位置胸痛,因胸痛作冠脉造影,15%~30%在正常范围内,24h食管pH值监测,酸暴露正常者中,

  • 标签: 食管源性胸痛 功能性 中医证治 非心源性胸痛 器质性病变 病理性返流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15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术后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LCBDE后期缝合治疗后。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应激反应、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or、A、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观察Cor、A、CRP、IL-6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肠鸣音消失时间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流不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明显少于对照组21.33%(P〈0.05)。治疗前1天,两组GIQL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两组GIQL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GI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术后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促进其胃肠功能改善机体恢复,因此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肝外胆管结石 胃肠功能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