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验证善得、善得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经胃镜证实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善得和善得联用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组)治疗,通过鼻胃管抽吸胃内容物观察出血情况,进行对照研究。并记录病人输血量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善得6、24、48h完全止血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善得组12h完全止血率显著低于联合用药组(78.9%,P<0.025)。善得组24h内完全止血平均所需时间为11.04±6.96h,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6.81±4.05h,(P<0.05);善得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7d再出血率和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善得组和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2例和1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善得定能有效、安全控制肝硬化PHG出血,但善得联用奥美拉唑,则控制出血比单用善得更为快速、效果更佳。

  • 标签: 善得定 药组 治疗 联合用药 奥美拉唑 止血
  • 简介:目的比较苦参素联合拉米夫与单用拉米夫治疗拉米夫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52例HBeAg阳性拉米夫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对照组单用拉米夫,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停药半年后ALT复常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6%).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63.3%)明显高于对照组(22.7%);治疗组停药半年后HBeAg阴转率(53.3%)明显高于对照组(9.0%).治疗组血清HB以g血清转换率(4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停药半年后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组(36.7%)明显高于对照组(4.5%).治疗组血清HBVDNA阴转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3%);治疗组停药半年后血清HBVDNA持续阴转率(7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9%).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拉米夫治疗,对拉米夫撤药性肝炎有疗效.

  • 标签: 拉米夫定 联合 苦参素 治疗 拉米夫定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 简介:1.前言据估计,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1.2亿[1].慢性感染者中约50%~75%有活跃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主要疾病死亡因素之[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病程漫长,可持续30~50年,并且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期间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残留期(低复制或无复制期)或终末肝病期.

  • 标签: 临床应用 拉米夫定 肝脏炎症 自然病程 感染者 病期
  • 简介:乙型肝炎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主要因素。乙型肝炎发病机理复杂,但病毒复制肝损伤起动因素。干扰素(IFN)作为抗HBV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经过近20年研究证明,α-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有效药物。但IFN疗效仅30%~40%,由于IFN疗效、毒副反应、价格以及使用不便因素使其应用受限。目前,对HBV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药物拉米夫(Lamivudin,3TC)作为新核苷类抗病毒药已受到关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证明有很强抗HBV复制作用。临床实验也证明3TC可迅速降低HBVDNA浓度,改善肝组织学病变。但3TC停药后易复

  • 标签: 拉米夫定 抗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性 YMDD变异 蛋氨酸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评价妊娠早期给予替比夫口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高载量孕妇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80例HBV高载量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受试者孕12周口服替比夫600mg,1次,d,服药至产后12周,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对照组受试者只接受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IU和乙肝疫苗20μg。比较两组孕妇受试者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2w血清HBVDNA水平。评估两组新生儿在出生时和6月龄时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率,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胎龄、身长、头围、体质量和Apgar评分。同时,密切观察两组孕妇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2W,试验组受试者血清HBVDNA水平为(3.58±0.56)lgcopies/ml和(2.98±0.32)lg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7.93±0.47)lgcopies/ml和7.46±0.43)lgcopies/ml(P〈0.01);新生儿出生时,试验组HBs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和2.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和17.5%(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胎龄(P=0.64)、身长(P=0.44)、头围(P=O.93)、体质量(P=0.46)、Apgar评分(P=0.45)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孕12周开始应用替比夫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孕妇血清HBV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未见孕妇和新生儿有不良反应。

  • 标签: 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母婴传播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23例,随机分成两组,拉米夫组口服拉米夫(100mg/d),其它综合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其临床、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1)拉米夫组TBIL、PTA、Child-Pugh计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ALT、AST、ALB下降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拉米夫组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9%对37.5%,P<0.05).(3)拉米夫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8.2%对33.3%,P>0.05).结论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缓解病情,改善肝功能,抑制HBV复制,但对病死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拉米夫定 治疗 对照组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近期疗效观察 病死率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方法36例患者,采取拉米夫治疗,分别于12月和24个月时观察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及HE;eAg转阴率,同时检测YMDD变异情况。结果拉米夫治疗1年HBVDNA、HBeAg转阴率为别为54.5%、24.2%,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2.1%,ALT复常率78.8%,YMDD变异宰5.6%。停药半年后血清HBVDNA复阳率为22.2%,YMDD变异率18.2%,ALT再次升高率33.3%,死亡1例。结论拉米夫定能够有效降低HBVDNA水平.随着用药时间延长,YMDD变异发生率逐渐升高,部份病例停药后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病毒变异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活动性肝硬化患者57例,其中2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28例使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100mg/日,口服,治疗8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肝功能、Child-Pugh积分、肝纤维化指标以及HBVDNA、e系统血清转换.结果治疗8个月时,临床症状改善、HBVDNA阴转、肝功能改善,以及有无合并症出现,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病情,改善预后.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在拉米夫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62例和34例健康人,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常规检测患者HBVDNA和血生化指标。结果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比率为31.4±10.6%,明显低于对照组(47.3±16.5%,P﹤0.05),CD8+T细胞和NK细胞则相对较高(分别为33.4±18.2%和16.6±13.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9.8±16.4%和13.7±9.4%,P﹤0.05);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为74.7±18.9%,CD8+T淋巴细胞比率为37.2±19.7%,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抑制HBVDNA复制,调节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率,促进疾病恢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T淋巴细胞亚群
  • 作者: 范良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成都市成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 简介:相关调查显示,作为临床过程中较为常见传染性疾病之,肝炎往往会对患者肝脏组织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合理干预,则该病极易出现传染,继而对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然而,由于缺乏系统医疗健康知识储备,部分人对于该病致病因素、传播方式以及预防方法内容缺乏足够了解,不利于人们合理实现对于肝炎充分预防。本文中,笔者对于肝炎防治要点进行了系统说明与介绍,希望帮助读者进步实现对于有关知识充分了解。

  • 标签: 肝炎;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YMDD变异影响。方法4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给予口服拉米夫100mg/d,同时予以αlb-干扰素5MU/d,肌肉注射,两周后改为隔日次,疗程1年;对照组20例,单用拉米夫100mg/d,疗程1年。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HBVYMDD变异率分别为15.0%和30.0%(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35.0%(P〉0.05)。治疗组发生YMDD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但可降低YMDD变异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干扰素 YMDD变异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由于病毒持续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病情迁延不愈,治疗非常困难.当前,虽有多种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用于临床,但疗效不甚理想.公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有效药物为干扰素及拉米.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可能有较好协同作用.我们对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拉米夫联合α1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干扰素治疗 拉米夫定 疗效观察 联合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ISIwebofknowledge、EMbase、CochraneLibrary、BIOSISPreviews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1241例孕妇,其中应用替比夫602例,对照组6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6~12月龄婴儿,替比夫组HBsAg和HBV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5,95%CI(0.08,0.28),P<0.00001;RR=0.12,95%CI(0.05,0.32),P<0.0001];替比夫组孕妇分娩前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替比夫组肌酸激酶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应用替比夫孕妇产新生儿无畸形并发症发生。结论替比夫定能阻断HBV宫内感染,其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宫内感染 孕妇 META分析
  • 简介:乙型肝炎病程中或治疗后,部分病人出现HBeAg/抗HBe转换后,HBV-DNA阳性,可能由于HBV-DNA出现前C区(1896位核苷G-A变异)或C区启动区突变(1762位核苷A—T变异、1764位核苷G—A变异)不能形成HBeAg,但病毒仍能复制及装配,病情不断进展,可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现将我们用中药健脾益气汤联合拉米夫治疗HBeAg阴性乙型肝炎

  • 标签: 中药 健脾益气汤 拉米夫定 治疗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效果.方法采用拉米夫联合胸腺肽治疗60例CHB患者并与单用拉米夫治疗35例CHB对照.结果6个月、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生化应答率和病毒学应答率均优于拉米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者联用比单用拉米夫效果明显.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胸腺肽 拉米夫定治疗 联合 病毒学应答率
  • 简介: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拉米夫耐药患者44例,其中(A组)21例接受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合用3个月后,停用拉米夫,单用阿德福韦酯1年,B组23例给予阿德福韦酯加拉米夫治疗1年。结果A、B两组治疗12月时,患者ALT复常率分别是61.9%,82.6%;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2.8%,78.2%,HBeAg阴转率分别是11.1%,26.3%。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有效,长期联合拉米夫定能提高HBVDNA阴转率。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比较替比夫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替比夫组(85例)和阿德福韦酯组(9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48周时疗效。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替比夫治疗患者HBVDNA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0.01),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24周和36周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也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48周,替比夫组有2例,阿德福韦酯组有1例出现病毒学反弹;两组均有良好安全性。结论替比夫较阿德福韦酯有更强抑制HBV作用,其治疗可提高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用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将6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100mg/d口服,疗程1年。结果治疗组1年治疗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EV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8.57%,对照组为16.67%。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预后。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