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研究观察扎鲁特是否影响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方法23例成人哮喘患者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特(商品名:安可来)20mg,1d2次,连续治疗13wk。试验中记录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夜间憋醒次数、β受体兴备剂使用量、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总肺活量百分比(FEV2FVC)及呼气峰流速(PEF)。试验前后分别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记录气道炎症细胞数量及比例,对治疗前后BALF嗜酸粒细胞计数差值和FEV1治疗前后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夜间憋醒次数、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均显著减少,PEF明显改善,治疗前后BALF嗜酸粒细胞计数差值和FEV1治疗前后差值相关。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哮喘患者具有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抗炎作用,能减少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

  • 标签: 哮喘患者 气道炎症 扎鲁司特 连续治疗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支气管肺泡灌洗
  • 简介:支气管哮喘(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炎症细胞及其释放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参与此过程.新一代特异性强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特(商品名:顺尔宁,LTD4),对治疗哮喘有显著疗效,现将我院26例应用孟鲁特患者的疗效总结如下.

  • 标签: 孟鲁司特 哮喘 临床应用 治疗 细胞因子 炎症介质
  • 简介: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乌他丁治疗脓毒血症临床效果。方法218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必净组、乌他丁(UTI)组及血必净+UTI联合治疗组。测定纤支镜肺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监测血浆降钙素原(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评估免疫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纤支镜肺灌洗液IL-6、TNF-α及血浆PCT均明显下降(P〈0.05),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提高(P〈0.05),免疫功能改善。结论血必净联合UTI可更有效改善脓毒血症疗效,与强力抗感染、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 标签: 血必净 UTI 脓毒血症
  • 简介:目的观察乌他丁(UTI)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2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血必净组、UTI组及联合治疗组,脉搏指示心输出量连续监测(PiCCO)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血管阻力(SVR)等,测定血浆脑型利钠肽(BNP)、降钙素原(PCT)及IL-6浓度,评估心肺功能。结果四组患者BNP、CO、CI下降,SVR回升(P〈0.05),PCT、IL-6(P〈0.05),明显下降,心肺功能好转,联合治疗效果最好。结论联合治疗有效治疗感染性休克,与强效抗感染、改善心肺功能有关。

  • 标签: UTI 血必净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和治疗后(B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P>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COPD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58例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58例患者1例死亡,其余治疗结束时,全部稳定.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的警惕,对于一些不典型又高度疑似肺结核患者,可考虑试验抗痨治疗,早期诊断,规律抗痨,一般预后良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肺结核 老年 肺结核患者 抗痨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结核胸腔积液的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结核胸腔积液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当发生结核胸腔积液时,发绀和SPO2〈90%的呼衰发生率较高。结论老年结核胸腔积液患者病情相对复杂,病情重,在护理上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

  • 标签: 结核性胸腔积液 老年患者 护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 护理对策 基础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结核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结核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96例结核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87.5%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52例,好转25例,14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5例死亡。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脑膜炎的治愈率。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单纯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6例单纯支气管结核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以咳嗽、发热、不同程度咯血等为主要症状。电子支气管镜检查21.7%的病例有炎症浸润型病变,15.2%有增殖型病变,8.7%有狭窄闭塞型病变,54.4%有溃疡型病变。42例痰涂片抗酸染色者中7例阳性,46例电子支气管镜刷片检查41例阳性,12例活组织检查5例证实为结核。结论单纯支气管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和漏诊,确诊主要由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 标签: 单纯性支气管结核 临床分析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特异性临床表现 活组织检查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乌他丁(UTI)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心肺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重症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集束化治疗)及乌他丁组(30例,在常规集束化治疗基础上加用乌他丁30万U静脉滴注,每日3次).人组后持续监测心脏指数,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D-二聚体(D-dimer)和血氧等指标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调节T细胞(Treg)、辅助T细胞17(Th17)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乌他丁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乌他丁组心脏指数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D-dimer和cTnI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他丁组治疗后Treg和Th17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Treg/Th17比值降低趋于正常化(P〈0.01).结论乌他丁可提高脓毒血症患者心脏指数(+),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升高患者氧合指数,改善心肺功能,抑制微血栓形成,阻止继发性损伤;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Treg及TH17表达,逆转Treg/Th17失衡,改善细胞免疫,有益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脓毒症 乌司他丁 氧合指数 肌钙蛋白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特钠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茶碱缓释片、酮替芬口服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孟鲁特钠。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及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特钠明显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IL-4表达水平、升高IL-10表达水平,明显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咳嗽变异型哮喘 肺功能
  • 简介: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老年肺结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长期住院、广谱抗生素、激素的使用,肺部混合感染增加,导致诊断难、误诊率、病死率高、预后差.同时,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影响抗痨药物的使用剂量及疗效,导致复发率高、复治及菌阳病例增多.笔者对我院老年粟粒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1例分析如下.

  • 标签: 粟粒性肺结核 肺部曲霉菌感染 老年人 免疫功能降低 肺部混合感染 人口老龄化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糖尿病合并结核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结核胸膜炎24例患者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的结核胸膜炎26例作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非糖尿病的结核胸膜炎患者,糖尿病合并结核胸膜炎患者胸水吸收慢,结核中毒症状缓解时间长。糖尿病合并结核胸膜炎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的胸水吸收快。结论糖尿病合并结核胸膜炎应坚持两病同时治疗,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结核性胸膜炎 血糖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脓胸的内科治疗。方法统计我院2002-2005年45例结核脓胸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内科保守治疗的治愈率。结果基本治愈22例占48.9%,(其中完全治愈2例,膈角残留微量积液20例,)病情好转20例占44.4%(表现为胸水明显减少,细胞数降低,)无变化2例占4.4%,复发后手术1例占2.2%。结论对结核脓胸的治疗首先应采取内科治疗,对其中部分未治愈者再行手术治疗,这样能减少因手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

  • 标签: 结核性脓胸 内科 治愈率
  • 简介:高度浮肿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症状。因肾小球球管失衡,导致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并全身水肿,而四肢水肿更为明显,此外,因患者抵抗力差,多合并感染。肾病患者病情多次复发,反复入院,给静脉穿刺带来极大困难,为了配合治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我科从2006年就此类病人大力推广使用静脉留置针^[1],

  • 标签: 静脉留置针穿刺 水肿患者 肾性 肾病综合征 低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发现结核腹膜炎。方法回顾分析10例早期结核腹膜炎发现的过程。结果有活动肺结核或胸膜炎者随着肺部病变的治疗,会相应治愈,若无肺结核者,通过本文总结引起重视,使预后大为改观。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早期诊断 活动性肺结核 肺部病变 胸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早期肺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慢阻肺合并肺脑病患者给予S/T模式无创正压通气,总结治疗前后血气变化、临床转归。结果36例中1例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例放弃治疗,28例好转出院,有效率77.8%。结论S/T模式无创正压通气对部分合并肺脑病的患者仍然有效,临床可以谨慎扩大适应症。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COPD AECOPD 肺性脑病
  • 作者: 唐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6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300
  • 简介:目的:实验将针对呼吸内科中慢阻肺合并肺脑病患者实施治疗,针对应用后的实际效果做出统计分析。方法:针对64例慢阻肺合并肺脑病患者进行治疗,样本选自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患者,并按照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为基础治疗结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为无创正压通气结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81.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人机同步以及气管插管率上,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结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于慢阻肺合并肺脑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相关指标,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 标签: 呼吸内科;慢阻肺;肺性脑病;无创正压通气;诊断治疗
  • 简介:慢阻肺在缓解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降低呼吸效率,缓解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改善呼吸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存在依从性问题,严重影响呼吸锻炼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影响患者呼吸锻炼依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护理对策。

  • 标签: 呼吸功能锻炼 依从性 慢阻肺 患者 呼吸肌疲劳 缓解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