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血液作为拯救生命特殊物质,是一种宝贵资源。血液只能来自人体,再生需要一定时间,一定时间内血液数量是有限。血站在制定全年供血计划时,必须对以往供血量和影响供血趋势因素有一个科学评估~([1])。红细胞是临床最常用血液成分,其有效期根据添加液不同而不同,国内红细胞保存期多为35d。面对临床大量血液需求和红细胞时效性,决定了采供血机构既要保持一定量红细胞库存而又不能大量采集制备。

  • 标签: 供血计划 数据分析 应用
  • 简介:随着输血医学迅速发展,人们对血液质量、输注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一直以来,我国血液供应短缺,但每年过期报废血液却高达十几吨,这主要是血液库存管理不善导致。要实现安全输血,即血液从“血管”到“血管”全过安全管理,血液库存安全必不可少。本文就血液在库存时标签、性质、入库信息、

  • 标签: 血液库存 标准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 实施过程
  • 简介: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影响因素,以便监测和控制,使能更好地为献血者服务。方法:对我站2013年3月330例献血者整个机采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献血者采前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等血液参数,以及性别,体重,血管,环境温湿度,采血技术等与机采采集过程和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结论:加强采前宣教,认真筛选合适献血者;创造适宜环境;提高采血人员操作技术,提高全程服务质量。能使机采过程顺利进行,缩短机采时间,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巩固和扩大机采献血者队伍。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采集 影响 因素
  • 简介:供血科是血站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血站所采血液通过供血科发放给用血单位,是关乎血站发出血产品质量和用血单位患者用血安全大问题,也是保证血液质量最后一个关口。经过这些年工作中实践,我们找出了工作中容易疏忽一些漏洞和缺陷,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我们工作质量和效率,

  • 标签: 供血科 血液发放 备血 盘库 出库 用血单位
  • 简介: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在输血机构质量管理项目中提出输血机构应建立一个覆盖生产和服务所有过程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血管到血管整个输血链条过程控制,即建立在过程方法模式上。

  • 标签: 新法规 采供血 关键质量控制点
  • 简介: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变化发展规律,阐明中性粒细胞变化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影响。方法:选取23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48周,随访24周。分别于2周,4周,12周,24周,36周,48周,60周,72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HBV-DNA定量等检测。结果:治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病率为51.71%(12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出现在治疗开始4~12周。治疗2周内中性粒细胞开始下降,4周时下降明显,至第12周时同时降到最低值。中性粒细胞4周下降幅度超过0.4×109/L对SVR率有预测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4~12周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此阶段应加强随访、干预,避免不良反应发生。4周时中性粒细胞下降幅度对SVR率有一定预测意义。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性粒细胞 干扰素
  • 简介:在血站检验工作中,自动化设备已应用在血液标本离心、加样、酶免实验、转氨酶实验、血型实验等各个环节中。检验设备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准确性。因此,血液检验设备正常运行是血液安全重要保障,检验设备完善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前提。

  • 标签: 检验 设备 管理 血站
  • 简介:血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更多关注。血液安全管理焦点应当包括安全要素、处理过程以及结果监测等几个方面,需要全面审视和评估从血管到血管采供血及输血过程。在国家制定保障血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约束下,尝试采取以下策略:全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 标签: 输血 安全 管理 焦点 策略
  • 简介:按照卫生部卫办发[2002]116号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通知,医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为采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患者医疗信息及相关管理信息而建立的人机系统。数据管理是医院信息系统成功关键。

  • 标签: 信息 输血 管理 质量管理
  • 简介:如今大型医院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为干预越来越少,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计算机管理替代人工管理也就成了必然趋势。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住院或门诊患者输注血液总量和次数也是与日俱增。

  • 标签: 输血科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 信息化管理 安全用血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合理用血状况,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法,对临床合理用血状况及管理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有74篇论文提到了临床用血存在不合理现象,研究地区覆盖我国东中西24个省市。有17篇定量研究,表明了我国临床用血合理性在不同医院、科室、成分血之间存在差异。在16篇临床用血管理论文中,加强临床用血制度建设被提及次数最多。结论: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加强医院输血管理重点在于提升临床医生自身专业素养,及医院管理重视。

  • 标签: 临床用血 合理性 文献计量法
  • 简介:医疗废物管理是血站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血站在开展采血、供血等业务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医疗废物,诸如采血针头、血袋等,倘若这些医疗废物未被妥善处置,将增加站内及站外人员感染风险,同时也易引发医疗废物环境污染。

  • 标签: 医疗废物 血站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房输血环节质量管理,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方法:细化血液病房输血管理组织和制度,制定血液品种输注流程,加强薄弱环节风险控制。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输血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安全、有效。结论:要重视输血过程每一环节安全管理,加强输血流程中风险控制,有助于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液病房 输血安全 环节控制
  • 简介: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说起血液安全、血液质量来,似乎觉得只要不输上什么传染病血液就是安全、高质量。不可否认输血检验是保障血液质量,安全输血核心,而采供血过程中所使用物料也是输血安全最基本保证,大家在献血时一句“所用材料是一次性吗?”表达了献血者对物料安全关心。

  • 标签: 关键物料 安全输血 质量管理
  • 简介: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风险是"effectofuncertaintyonobjectives",即作用于目标的不确定性效应。由于风险存在,我们很多行动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结果,有时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在采供血工作中,由于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是

  • 标签: 采供组 风险管理 策略
  • 简介: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以来,卫生部对全国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2003年卫生部开始了对全国血站系统行政及质量管理人员大规模培训,如QMP、AQMP、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培训。本中心同全国各采供血机构一样,也非常重视采供血全过质量管理,继2005年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坚持科学管理,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全过管理方法,较好地保持了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质量管理
  • 简介:2006年随着新《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及实施,我站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主框架,将两个规范要素和条款整合融汇到体系内,完善血站ISO9000质量体系文件;并建立以常态核查、内

  • 标签: 血站 质量管理体系 常态核查
  • 简介:医院评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重要措施。输血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重要前提。输血安全除了考虑血液安全外,还要严密监管实施输血各个环节和步骤,包括制度建立、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输血相容性检测、血液妒夺与发放、输注过程监护及输血后疗效评估等,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就医院评审中输血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 标签: 医院评审 输血 质量管理
  • 简介:随着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快速推广应用以及各类医疗保险完善与普及[1],近年来我国机采血小板制品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满足机采血小板制品临床供给,同时减少不合理过期报废,在国内许多地区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采供血机构实施机采血小板有效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构建一个有效库存管理保障体系,来达到供给与需求平衡是有效库存管理基础。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库存管理 初探
  • 简介:临床输血管理是连接医院、患者、血站纽带和桥梁,建立先进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临床输血全过和输血科日常工作式已成为输血科现代化管理需要。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准确临床输血全过和输血科日常工作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保证。网络平台不仅加快了实验数据传送速度,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同时也明确了各部门责任,为避免发生争议提供了记录和科学依据。在医院业务迅猛发展背景下,手工记录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求。本院自2010-01-2013-08利用该软件管理临床输血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计算机软件 输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