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性大鼠在坐骨神经损伤后,移植嗅鞘细胞。通过观察神经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来研究嗅鞘细胞移植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对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培养的嗅鞘细胞应用到坐骨神经断端。观察神经损伤后3d、7d、14d和21d大鼠TUNEL标记阳性细胞百分比变化,利用免疫组化,观察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免疫组化呈现GAP-43的规律性表达,但实验组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差异;实验组凋亡细胞数量也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在本实验设计条件下,嗅鞘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有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嗅鞘细胞 细胞移植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 简介:近年来大量研究都揭示了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其检测价格低廉且易获得。NLR不仅与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不良预后相关,也与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NLR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 淋巴细胞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防石二号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76例住院患者按住院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测临床症状体征、中医临床症候、结石排出、双肾输尿管B超、腹部平片、尿常规、尿PH、尿酸等指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8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86%;对照组痊愈146例,显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9.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防石二号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防石二号 体外震波碎石 泌尿系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5例肝硬化合并血细胞减少病人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骨髓像分析、贫血三项检查。结果缺铁性贫血29例、脾功能亢进25例、巨幼细胞贫血19例、溶血性贫血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结论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

  • 标签: 肝硬化 血细胞减少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EnSite-Velocity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PS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PSVT患者随机分组为X线导航组及EnSiteVelocity导航组各30例,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及RFCA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射线量、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X线导航组相比,EnSiteVelocity导航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射线量时间显著降低(P〈0.01)。两组手术即刻成功率、随访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SiteVelocity导航RFCA治疗PSVT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可减少X线透视时间。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 ENSITE VELOCITY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注射方法应用于腋路臂丛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拟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评分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单针法高于双针法。结论腋路臂丛阻滞双针法和单针法均可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临床效果双针法明显优于单针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EH患者(EH组)不同等级间(其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按WHO/ISHⅣ高血压分级:1级35例,2级22例,3级7例)及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3水平及变化;以30名健康人(男、女各15名,均无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作对照.结果EH组血清IL-17及IL-23水平分别为(390±31)pg/ml和(501±6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0±34)pg/ml和(193±4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级高血压患者血清IL-17及IL-23水平较1级患者明显增高.治疗后血清IL-17及IL-23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3与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2=0.5841,P<0.01).结论血清IL-23和IL-17可能参与EH的发病及病理变化过程,监测血清IL-23和IL-17水平可作为判断EH病情的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内科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神经内科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满意度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85.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水平。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共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3个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临床护理当中,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脑卒中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B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提呈抗原,提供协同刺激信号及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在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现有证据表明,B淋巴细胞的成熟,活化,以及分泌抗体等作用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合近期的研究,对B淋巴细胞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B淋巴细胞 心血管疾病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昏迷鼻饲误吸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对52例昏迷鼻饲患者,采取调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外伤性视神经病(TO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5年2月~10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60例,采用三维重建CT技术和磁共振短时间翻转恢复序列扫描实施术前诊断,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①螺旋CT检出率为91.6%,MRI检出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减压术后经磁共振STIR序列扫描显示,XX%的患者视神经损伤明显改善。结论三维重建CT可清晰显示并定位视神经管骨折,STIR序列扫描可准确判断损伤情况,评价减压情况,两种技术结合应用可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学支持。

  • 标签: CT MRI 外伤性视神经病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变化的临床意义。评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NPE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NPE患者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3.2±10.5)岁。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比较治疗前后EVLWI、PVPI与氧合指数(OI)的差异,分析EVLWI、PVPI、OI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d后EVLWI差异。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第3d、第5d、第7dEVLWI明显下降(P〈0.05)、PVPI明显下降(P〈0.05),同时期OI显著升高(P〈0.05);EVLWI和PVPI分别与OI存在显著负相关(r=-0.509,P〈0.05;r=-0.541,P〈0.001);EVLWI和PVPI呈正相关(r=0.712,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治疗前EVLW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9.4±3.1vs.10.1±2.7,P〉0.05);治疗7d后,存活组患者EVLW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2±2.0vs.9.4±3.1,P〈0.01),亦低于死亡组(6.2±2.0vs.8.4±1.7,P〈0.05)。结论EVLW的高低能直接反映NPE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EVLW越高,则病情越重,OI越低;同时监测EVLWI能预测病死率。

  • 标签: 神经源性肺水肿 血管外肺水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方法晚期肿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通过视觉类比量表(VAS)和主诉分级进行疼痛强度评估,分为A组奥施康定组40例,B组奥施康定+加巴喷丁组40例,通过个体化用药,研究其治疗疼痛缓解度,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A组疼痛完全缓解9例,明显缓解17例,其有效率85%,显效率65%,B超疼痛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19例,有效率92.5%,显效率77.5%,结论奥施康定+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

  • 标签: [] 奥施康定 加巴喷丁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疗效
  • 简介:摘要肿瘤继发副肿瘤综合征为癌肿的远隔效应,是癌肿对患者机体远处组织、脏器非转移性损害的统称。医学上将神经或肌肉系统受其影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称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鉴于癌肿的远隔效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系统的不同部位,以及受累先后不一、症状单一或叠加等诸因素,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分类也难以精确。2016年4月,我院收治1例中上腹肿瘤继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本文将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旨在加深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和护理方面的思考。

  • 标签: 腹肿瘤 神经系统 副肿瘤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细胞移植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但是,移植后干细胞的低存活率、低分化率限制了其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为此,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预处理干细胞,改善其性能,从而提高干细胞移植后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ngⅡ并给予不同时间段的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甄选出最佳AngⅡ刺激浓度及刺激时间。将培养的心肌细胞给予最佳浓度及时间的AngⅡ刺激后收集,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检测GRP78、caspase-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ngⅡ诱导心肌细胞GRP78、Caspase-12表达升高。结论AngⅡ通过ERS相关的Caspase-12通路介导心肌细胞凋亡。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心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09年09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抽取74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37例。两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进行治疗。观察疗程结束后两组的具体疗效。结果干预组(94.6%)的治疗缓解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70.3%),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精神障碍改善、意识恢复时间及头痛、发热症状好转消失时间等方面均要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严重病毒性脑炎,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治疗能够显著减轻脑实质炎症,有效缩短疗程,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阻止病情发展和恶化。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醒脑静 重症病毒性脑炎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于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10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男性64例,女性45例,年龄37-68(48.57±8.32)岁.根据是否出现迷走神经异常反射分为2组对照组67例,异常反射组4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例、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酯血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异常反射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比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P均〈0.05).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 标签: 介入手术 心血管疾病 迷走神经 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