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有位70岁的患者咨询,他称自己每天运动30分钟,听说肌酸补充剂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有这必要吗?肌酸是一种天然物质,那种出售的增补剂主要在肌肉中发现。有一些证据表明,它可以帮助年轻的运动员强壮肌肉,可在如短跑等需要短时间肌肉活动中提高运动成绩。出于这个原因,它被一些但不是所有体育组织禁止。

  • 标签: 肌肉力量 肌酸 天然物质 运动成绩 肌肉活动 运动员
  • 简介:运动本来是维持健康的日常部分。但是,如果你并没有获得让心跳加速的动力,麻烦就来了,体重增加、慢性疾病以及更早死亡的风险增加。幸运的是,你可以进行许多有效运动,通过参与娱乐或家务活动来锻炼你的心脏的肌肉。“投入自己喜欢的活动真的会有回报,例如游泳或与孙子女玩耍。

  • 标签: 自由活动 心脏 肌肉 锻炼 体重增加 慢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运用。方法:选择8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每组43例。单纯训练组接受吞咽训练,联合训练组接受吞咽训练的同时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两组患者其他康复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均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频荧光成像法(VFG)和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Q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训练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训练组(95.35%比69.77%,P=0.006)。与单纯训练组比较,联合训练组治疗后VFG评分[(5.74±1.86)分比(6.88±2.32)分]明显提高,SWAL-QOL[(762.66±27.22)分比(648.22±29.62)分]评分明显减少(P=0.025,0.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比单独的吞咽训练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电刺激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合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和甭开灵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预后等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合清开灵注射液在急性脑出急性脑出血早期应用能使血肿吸收更完全,并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 血肿吸收 脑出血
  • 简介:肌肉包裹是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一种治疗方法。意大利的Policlinico等医师回顾性分析了9例不适合夹闭和栓塞的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资料。他们对8例进行自体肌肉包裹治疗,对术后再出血率、死残率、动脉瘤大小和形态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评估。

  • 标签: 肌肉包裹 颅内破裂动脉瘤 治疗方法 死残率
  • 简介:目的探讨关于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心肌缺血的效果体会。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07年12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治疗疗效。治疗共分4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15天,每个阶段均采用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每个阶段彼此间隔2-3天。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心电图检测,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复查,其治疗结果为:各个治疗阶段,改善情况不同,随着治疗过程的深入,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总体治疗有效率高达88.5%。其中治疗结果中显效患者41例,占总体的42.7%,有效患者45,占总体患者46.9%。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 标签: 老年心肌缺血 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
  • 简介:胰岛素是控制血糖当之无愧的最佳武器,无论是疗效还是适应性均是其他降糖药物不能比拟的。但也确有部分患者反映胰岛素治疗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如果排除患者的生活因素(如不控制饮食及体重等等),人们往往把问题归之于胰岛素剂型选择不当和/或剂量设定不合理,

  • 标签: 注射胰岛素 治疗效果 控制血糖 降糖药物 控制饮食 生活因素
  • 简介:目的探究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占据40例。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措施,对实验组患者给予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77.5%,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给予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血塞通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纳络酮穴位注射对中风治疗的效果.方法:经颅脑CT检查证实中风患者43例,均给予纳络酮0.8mg,分别注射于曲池、内关、足三里、肩.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结果:经治疗11例意识有不同程度障碍的患者中10例清醒,头痛的12例中有10例症状消失,呕吐的7例症状完全消失.43例患者的神经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纳络酮穴位注射治疗中风效果显著.

  • 标签: 疗效 纳络酮 中风 穴位
  • 简介: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0例,分成红花、丹参两组,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红花组95%,丹参组73.3%(P〈0.0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红花组75%.丹参组45%(P〈0.05);红花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丹参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

  • 标签: 心绞痛 红花 丹参
  • 简介: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发6例。27例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2个分支吻合,1例行双侧手术。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CTA、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并采用TCD、CT灌注评价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①吻合口通畅情况:27例患者吻合口全部通畅。7例DSA复查显示,与间接手术相关的脑膜动脉和颞中深动脉均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新生血管吻合。②脑血流改善情况:26例术后1周内复查CT灌注成像,显示吻合侧血流量、血容量及血流峰值时间明显优于对侧。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缺血患者术后TIA未再发作,原有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6例出血患者随访至今,未再有出血。④并发症:1例Ⅳ型患者术后第3天CT复查显示,距吻合口约3~4cm的前方左侧额叶出现新发小片梗死灶。全部患者未出现由于破坏原有自发血管吻合、颞肌占位效应及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对脑烟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被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疗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33%,对照组愈显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疗程内治愈20例,对照组治愈11例,经统计学处理,X2=5.41,p=0.02(<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较之传统的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刺 穴位注射 阿是穴 偏头痛
  • 简介: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对AMI患者心肌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AMI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不加用任何中成药物;参附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0ml~3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疗程为14d。治疗前后采血测定各组SOD、MDA、CRP、NT-proBNP水平;同时测定心功能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参附组MDA[(56.4±9.5)nmol/ml∶(45.6±9.8)nmol/ml]、CRP[(9.5±4.3)mg/L∶(7.3±3.7)mg/L]、NT-proBNP[(987±42.3)pg/ml∶(784±37.6)pg/m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而SOD含量[(46.7±9.7)U/L∶(58.1±10.7)U/L],CO[(4.8±1.1)L/min∶(5.5±1.2)L/min]、CI[(2.8±0.8)L/m2.min∶(3.6±0.7)L/m2.min]、LVEF[(55±2.1)%∶(57±2.0)%]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增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从而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心肌梗塞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可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肾脏起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各45例,均给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钙离子拮抗剂(CCB)降压治疗,黄芪注射液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1/日,疗程4周。监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在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68.67±14.28)mg/24hvs.(80.87±14.77)mg/24h,P〈0.05]、尿β2-微球蛋白(β2-MG)[(2.21±0.55)mg/Lvs.(3.42±0.67)mg/L,P〈0.05]明显降低。黄芪注射液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69±0.62)mmol/Lvs.(5.23±0.61)mmol/L,P〈0.05]、三酰甘油[(1.47±0.09)mmol/Lvs.(1.54±0.10)mmol/L,P〈0.05]、LDL-C[(2.95±0.12)mmol/Lvs.(3.02±0.12)mmol/L,P〈0.05]明显降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组UAER、尿β2-MG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下降,证明黄芪注射液结合常规降压治疗可进一步降低高血压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提示黄芪在肾脏保护方面与常规西药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病 黄芪注射液 肾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辅治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开展治疗工作,实验组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通过心电图检测,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有效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绞痛 血栓通注射液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为93.3%,死亡率为23.3%;治疗组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为63.3%,死亡率为3.3%。治疗组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状况,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物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物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昏迷、恶心、呕吐等)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脑血管疾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流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冠脉CTA患者56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对比剂速率3.0ml/s和4.0ml/s进行16层MSCT冠状静脉CTA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显示评分及CT值。结果4.0ml/s组CT值优于3.0ml/s,两组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但显示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流速4.0ml/s显示冠状静脉总体优于3.0ml/s,但两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对比剂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冠状静脉 注射速率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下/后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即时效应及其安全性。方法:24例下/后壁AMI并发AVB(1°AVB5例)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静注氨茶碱0.25~0.5g(5mg/kg,5~10分钟注完),30分钟后无效者重复一剂或半剂,连续观察2小时。结果:首剂2小时后Ⅰ°AVB9例中有7例恢复,Ⅱ°AVB7例中有4例恢复,Ⅱ°AVB5例中有2例恢复,2例变为2:1房室传导,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下/后壁AMI并发AVB具有较好的即时效应,且较为安全。

  • 标签: 氨茶碱 急性心肌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AMI
  • 简介: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缓解及消除时间[分别为(2.01±0.94)min和(7.58±1.98)min]与对照组[分别为(3.87±1.40)min和(10.57±3.01)min]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在治疗后[(10.02±1.12)mPa/s]与对照组治疗后[(11.04±0.93)mPa/s]相比,P〈0.01,治疗组血浆黏度在治疗后[(1.68±0.75)mPa/s]与对照组治疗后[(1.81±0.73)mPa/s]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银杏达莫注射液I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