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如果你的医生想要更好的了解心脏的健康.应当进行一个新的高科技成像试验。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电脑断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T扫描。最近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现在有部分人认为.通过CT扫描对冠状动脉进行评分.

  • 标签: 胸部CT扫描 心脏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检测 美国医学会 电脑断层
  • 简介: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分支所致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及致死率,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是关键。肺栓塞的发病率为0.06%~0.11%,在心血管疾病中仅低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位于第三位,病死率约占住院患者的10%,急性肺栓塞患者30d内的致死率超过15%。

  • 标签: 肺动脉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标记物^18F-FDDNP在脑断层扫描(PET)显像中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价值。方法分别对7例AD患者(AD组)、6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VaD组)及6例智能正常老年对照者(NC,NC组)进行^18F-FDDNP脑PET,显像,受试者分别在药物注射后5min、25min和45min采集图像。结果AD患者3个时段放射性清除情况与其他2组图像有明显的不同。药物注射45ndn后脑内放射性清除率较VaD组、NC组明显减低。结论^18F-FDDNP脑PET显像是诊断AD的一个有效的影像学指标。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痴呆 血管性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面(computedtomography,CT)在永存动脉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永存动脉干患者,年龄7d-8岁,中位年龄3.4岁。采用双源CT,心电门控下对比增强完成心脏检查,并在图像工作站完成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漫游(VR)处理。其中有4例进行心导管检查。结果双源CT对7例永存动脉干均作出定性诊断和分型诊断,共发现合并畸形28处。超声心动图共显示24处。结论双源CT可以对永存动脉干患者作出准确诊断及分型,并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与完善。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干
  • 简介:为什么要限制你看电子屏幕的时间?这存在很多理由。举例来说,长时间坐着使用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就意味着身体活动减少了,在夜里盯着计算机屏幕看会刺激大脑,导致难以入睡。要限制看电子屏幕时间的另一个原因是计算机视觉综合症,这是一个涵盖性术语,意思是指长时间看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屏幕导致的症状。"该症状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比较普遍,

  • 标签: 电子屏幕 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屏幕 手机屏幕 涵盖性 盯着
  • 简介:生活中,当我们使用电脑、听MP3、看电视、接打手机时,电磁辐射无处不在,如影随形。不仅如此,甚至连霓虹灯都可能发出干扰信号,从而产生头痛、精神紧张和压力等症状。电子产品产生的过量电磁辐射可对人体造成影响,被称为“电子病”。

  • 标签: 电子病 电磁波 电磁辐射 干扰信号 精神紧张 电子产品
  • 简介:目的研究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均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将体重指数正常的120例患者按照参数不同分为A组(120kV、362mAs)、B组(100kV、362mAs)、C组(80kV、362mAs)。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结果三组的图像质量、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相互比较差异较小(P〉0.05);三组间对比图像噪声、平均CT值、辐射剂量差距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可获取到较好的图像质量,而80kV、100kV能够使辐射剂量降低。

  • 标签: 双源CT 低剂量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成像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应广大作者要求,为更有效地缩短出版时间,本刊对电子版投稿规定如下:1.稿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本刊编辑部邮箱syxd5033816@yahoo.com.cn;

  • 标签: 电子版 投稿 电子邮件 编辑部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和危险时间窗。方法前瞻性地观察入院时予以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80例,在受伤3天内每8~12小时行一次CT扫描,3天后12~24小时行一次CT扫描至伤后5天,同时若出现病情恶化表现时立即行CT扫描。从而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和危险时间窗。结果80例中发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共40例,15例转手术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对病情加重无明显影响,但合并的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是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危险时间窗为颅脑创伤后24小时内(24小时内与24小时后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建议至少在伤后24小时内复查一次头颅CT,同时对于合并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的患者适当地增加头颅CT扫描的频率以及早的发现可能的病情变化。

  • 标签: 急性硬膜下血肿 高危因素 时间窗
  • 简介:1通用格式作者名(前3名,等或etal).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请注意,电子期刊需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获取和访问路径”。2电子文献载体和文献类型标志请参照GB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的要求,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如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文献类型标志如下: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其中会议录包括座谈会、研讨会、学术年会等会议的文集;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著录为[A],其他未说明文献类型的著录为[Z]。

  • 标签: 电子文献 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 文献类型 电子期刊 学位论文
  • 简介:1通用格式作者名(前3名,etal).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请注意,电子期刊需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获取和访问的路径”。

  • 标签: 著录格式 电子文献 参考文献 文献载体 文献类型 电子期刊
  • 简介:目的探讨、制定和完善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icscanning,CT)成像时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840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及婴儿行256层螺旋CT检查的护理要点:抢救物品的配备及正确使用,检查前患儿得到有效镇静,保持正确的扫描体位及对比剂有效正确的注射等。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所取得的图像质量好,诊断准确率高。结论认真做好护理工作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层螺旋CT检查成功和取得优质影像的关键环节之一。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婴儿 护理
  • 简介:《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月刊,国内刊号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以电子版、纸版导读同时面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美国化学文摘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科技论文 临床医师 核心期刊 电子版 中国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对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价值.方法229例老年患者行电子束CT检测CAC并计算每例的CAC总积分,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有无及其程度.结果(1)229例患者中,CAC检测阳性220例,总阳性率96.07%;造影显示有2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其中168例确诊为冠心病.(2)全组CAC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13%、76%和89%,诊断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应指标则分别为97%、19%、94%和33%.(3)老年男性组CAC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老年女性则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综合考虑敏感性及特异性,对于老年男性,以CAC积分为20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分值较好,而对于老年女性则以50作为诊断分值较佳.结论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诊断老年人冠心病具有一定价值,但应结合性别和钙化分值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钙质沉着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老年人
  • 简介: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ACC联合论坛是在长城会举办的第10年,在会议上隆重呈现双方改善心血管保健及全球心脏健康方面的良好合作。联合论坛涵盖心血管预防、心衰的团队合作管理策略及心血管医疗团队服务的内容。今年将再次举办FIT颁证仪式,ACCEL也吸引了众多愿意成就心脏病学家理想的医学工作者加盟,不断提升临床技能并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 标签: 心脏病学家 电子健康 会议 服务 国际 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