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线粒体在生理情况下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支持细胞存活;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则中介细胞凋亡和坏死,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在此过程扮演了关键角色.抑制MPTP的开放是心肌保护最有前途的药物作用靶点之一,该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 标签: 心肌 缺血 再灌注 线粒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栓塞质24h,组,栓塞后1周组,每组8只;以明胶海绵溶液经颈静脉注入制备大鼠肺栓塞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大鼠分别于1周(对照组)、栓塞后24h、栓塞后1周时处死。经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取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活性测定,取肺组织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镜下现察肺动脉栓塞情况。结果对照组,栓塞24h组,栓塞1周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分别为(14.2±4.1)mmHg(1mmHg=0.133kPa)、(26.1±7.5)mmHg、(26.1±6.8)mmHg(P〈0.05);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94.1±8.8)mmHg、(80.5±5.8)mmHg、(80.4±13.8)mmHg(P〈0.05);3组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分别为(30.5±7.2)U/L、(53.5±15.9)U/L、(45.8±17.4)U/L(P〈0.05)。光镜下观察,栓塞后24h组肺组织切片均可见多个肺动脉管腔内海绵明胶栓塞,有继发红血栓形成,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栓塞后1周组大鼠部分肺动脉管腔内海绵明胶溶解。结论急性肺栓塞大鼠肺动脉压升高的同时,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明显升高,其程度可能与肺血管床阻塞的范围或程度有关。

  • 标签: 肺栓塞 肽基二肽酶A 大鼠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不良反应特征。方法选取高邮中医医院心内科于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应用ACEI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12例,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69例,年龄18~75岁,平均(52.5±4.9)岁。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30岁和30~39岁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卡托普利致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77.91%;其次为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分别为8.74%、7.04%;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致不良反应比例较低,分别为2.91%、1.46%、1.46%和0.49%。ACEI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喘憋、咳嗽、咽部不适为主,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占65.05%;7.77%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皮肤,临床表现为皮疹、水肿、炎症、溃疡等;7.77%累及泌尿生殖系统,有尿频、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另外还有7.04%累及心血管系统,4.85%累及血液系统,4.85%累及消化系统,2.18%累及关节肌肉。412例患者中,26例在用药当天即出现不良反应,占6.31%,386例在用药第2d后出现不良反应,占93.69%,不良反应的平均出现时间为(16.9±10.4)d。患者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处理后,绝大多数症状明显缓解并逐渐消失,其中30例患者复用药物后再次发生相同不良反应。结论应用ACEI发生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多数需对症治疗或停药才可消失,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内科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EH0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1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缺失纯合子(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男女两性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组男性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收缩压水平亦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伴性关系。

  • 标签: 高血压 肽基二肽酶A 基因多态性 EH 聚合酶链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54例进行分析,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周、12周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其中咳嗽4例,低血压反应2例,肾脏损害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结论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预后
  • 简介:当病人有某种疼痛.或某种症状.或某种不良的习惯(如吸烟等)的话.要想清除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影响.或痛苦.那么医生办公室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而且不错的地方。然而.当医生们面对的是肥胖病人时.这样的效果就不是那么非常理想的地方了.

  • 标签: 心理 减肥 医患 肥胖病人 办公室 医生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索转换酶(ACE)D/Ⅰ基因多态性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185例左室收缩功能心衰患者(EF〈0.45)进行ACE基因多态性检测,前瞻性随26.43±18.19月,随访终点是死亡,分析ACED/Ⅰ基因多态性对心衰预后的影响。结果:ACEⅠ/D基因型分布频率:纯合子DD基因型34.0%.纯合子Ⅱ基因型18.4%,杂合子ID基因型47.6%。这三型患者在年龄、性别、种族、病因、皿压、心率、NYHA心功能、LVEF和药物治疗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CED等位基因患者的生存率比II基因型明显降低(1年生存率Ⅰ/ID/DD=53/43/34,2年=21/8.2/2.9,P=0.016)。结论: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CE基因多态性中DD型及D等位基因与心衰预后密切相关,是其预后预测因素之一。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 心力衰竭 充血性
  • 简介:目的:分析部队退休人员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为部队退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2013年间的部队退休人员2359人及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地方退休人员(非部队退休人员)1023人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地方退休人员比较,部队退休人员在SCL-90的强迫[(1.98±0.64)分比(1.36±0.58)分]、人际关系敏感[(1.98±0.74)分比(1.13±0.58)分]、恐怖[(1.46±0.53)分比(1.03±0.49)分]和精神病性[(1.63±0.54)分比(1.01±0.48)分]上的得分显著降低(P〈0.05或〈0.01),在其余因子上的得分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部队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地方退休人员好。

  • 标签: 军事人员 退休 精神卫生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在生存环境中包括生活事件在内的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一些研究证实,许多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与社会心理应激有相当密切关系[1,2].我们对嘉兴地区30例首发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1年的生活事件做一调查,并与同性别,同年龄和相同心血管易患因素的冠心病患者相比较,结果如下.

  • 标签: 预后 转归 心理应激因素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并分析两者是否有协同致脑出血的效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8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9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ACE和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致脑出血的效应。结果脑出血组ACEDD基因型频率为35.0%,D等位基因频率为51.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6%和38.9%,均P〈0.05;AT1RAC基因型频率为32.5%,C等位基因频率为16.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1%和5.6%,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170例入组者中,携带AT1RAC基因型(OR:3.852,95%CI:1.719~8.632;P〈0.01)、ACE基因DD型(OR:2.923;95%CI:1.406~6.079;P〈0.01)及同时携带有AT1RAC基因型和ACEDD基因型(OR:4.250;95%CI:1.479~12.209;P〈0.01)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和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遗传因素;且两者间具有协同致脑出血的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肽基二肽酶A 多态现象 遗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 简介:国际油价颠簸得像过山车,楼市股市变幻莫测。经济全球化使得每一个人都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我们都免不了或多或少地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无论你是不是从事金融行业。美国金融风暴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经济萧条的阴影就在我们的头上。你的钱包当然会受到一些影响,而且,你的心理也应该深受重压。而长期的压力对谁都没有好处,压力跟抑郁症、心脏病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心理危机 经济环境 过山车 抑郁症 心脏病
  • 简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加重,合并存在情绪障碍的患者逐年增多。临床常出现因情绪障碍和躯体疾病的交互作用,导致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交织,治疗效果欠佳。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在我国医学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倍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24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评价其对焦虑和抑郁情况的改善作用。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理护理 干预作用 术后 情绪障碍 躯体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ICU心肌梗塞患者重视心理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8月于我院ICU病房就诊的心肌梗塞患者共6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2周的心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在接受上述心理护理之后,其中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ICU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并且促进了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应该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心肌梗塞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每月约有10,000名美国人接受心脏除颤器(ICD)植入治疗,以帮助建立健康的心脏节律并预防心源性猝死。但美国心脏协会提出,装置心脏除颤器患者,同时应植入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支持。

  • 标签: 心理 使用者 ICD 心脏除颤器 教育 美国心脏协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1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结果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率,减少阴道助产、剖宫产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