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本刊经PhilipM.Meyers博士代表写作组授权,将“Reportingstandardsforangioplastyandstent-assistedangioplastyforintracranialatherosclerosis”译为中文在本刊刊登。标准中对患者的选择、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最佳内科治疗、围手术期处理、血管内治疗、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规范化总结,拟为今后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的规范化确定标准,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对神经介入医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解剖学 脑血管造影术 放射学 血管成形术 规范 指南
  • 简介:此前有一些数据统计显示,血管成形术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效果不如男性患者。接受血管成形术后的女性患者生存率低于男性。这也引发争论,是不是女性患者在选择治疗的时候应拥有一套跟男性不同的标准呢?但近来的一些研究结果澄清了这些疑问。长期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实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预后相似,

  • 标签: 血管成形术后 相似 预后 女患者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 简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应用于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已有10余年。Wholey等统计了涉及欧、美、亚洲53个医疗中心的资料,显示11243例患者接受了12392枚支架治疗,但颈内动脉狭窄长度超过40mm且伴有夹层的患者并不多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内动脉狭窄 动脉夹层 临床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颈动脉狭窄
  • 简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每年会批准好几十个药物上市。其中的很多都不值得注意,例如跟现有药物差不多的仿制品、配方调整或者现有药物的复合制剂。但读者们未来应该会听说下面这两种在2009年7月获得批准上市的药物。决奈达龙Dronedarone(Multaq)药物的作用:决奈达龙,商品名Multaq,是自1999年以来第一只获批准上市的用于治疗心律问题的新药。决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心房颤动 药物费用 奈达 上市 胺碘酮
  • 简介:颈动脉分叉处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决定了该处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发生的部位,造成管径的狭窄而导致脑组织远端血流动力学性梗死。另外,沿颈动脉球内侧壁的血流保持层流,有着很高的流速和很强的剪切力,而其外侧壁处血流的分离、停滞、湍流和复杂震荡的剪切力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脱落。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卒中发生的10%~20%),对其治疗是多年来受全球关注的热点。

  • 标签: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流动力学特征 颈动脉分叉 剪切力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46例的资料。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包括:二尖瓣脱垂18例,二尖瓣缺血性9例、感染性7例、退行性6倒、风湿性3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17%),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9例,随访时间6~48月。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Ⅰ级29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无反流24倒,轻度反流10倒,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3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对二尖瓣脱垂及退行性者疗效较好;扩张性心肌病,不宜成形术。

  • 标签: 老年人 二尖瓣 二尖瓣关闭不全
  • 简介:有研究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占81.8%,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为12%,5年发生率为30%~35%,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使在药物干预下,其发生率仍为15%~20%。现将我科采用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患者 内支架成形术 预防 年发生率 药物干预
  • 简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高达10%~17%,而无症状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也可达2%。提示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治对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金标准” 外科治疗 支架成形 内膜切除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伊贝沙坦洗脱支架预防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方法把雄性新西兰白兔40只分为4组,裸支架组于腹主动脉植入裸金属支架,低剂量组植入200μg伊贝沙坦洗脱支架,中剂量组植入400μg伊贝沙坦洗脱支架,高剂量组植入600μg伊贝沙坦洗脱支架,均随访56日后取出支架作病理检查,测量血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平均内膜厚度、狭窄程度.结果裸支架组血管腔面积小于3个药物支架组(P<0.05),低剂量组小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裸支架组内膜面积、内膜厚度、狭窄程度高于药物支架组(P<0.05);而低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贝沙坦洗脱支架预防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有量效关系.

  • 标签: 白兔 动脉成形术 伊贝沙坦 药物洗脱支架 再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少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技巧。方法给5例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率〉98%的患昔行CAS治疗,对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斑块碎裂1例,保护伞导致的病变血管急性闭塞2例,保护伞撤出困难1例,支架到位困难1例。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和术后卒中发作或死亡。结论正确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避免术中致残、致死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模型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5只,5只作为产生MSCs的种兔,60只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术后7、14、28天处死免,取颈动脉血管标本通过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形态学分析、内皮化程度分析、归巢MSCs的鉴定和分化跟踪等。结果MSCs移植组术后7、11、28天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内皮化程度兮析显示.MSCs移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MSCs移植组术后7、14、28天血管组织中有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分布,且部分细胞同时为GFP和CD31阳性,但在未损伤血管及对照组则无。结论静脉移值外周血MSCs能促进模型免颈动咏球囊成形术后损伤血管的快速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和减少术后再狭窄;这一有益作用可能与MSCs归巢到损伤血管局部并部分分化为内皮细胞有关。

  • 标签: 间质干细胞移植 血管威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颈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治疗肾血管性高压血的近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2例不同病因(大动脉炎9例,纤维肌发育不良7例,动脉粥样硬化6例)的肾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PFRA术。术后造影观察即时技术成功指标并复查血压,血清肌酐水平判断PTRA的临床疗效。结果即时造影的技术成功率达95%(21/22)。术后100%的病人高血压得到改善,8例(36%)血压降至正常,14例(64%)血压状况得到改善。9例病人肾功能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以上资料提示PTRA术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 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
  • 简介:目的降低老年患者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并发症。方法对57例老年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将患者分为:A组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60~72(66±5)岁,采用传统的PBMV技术;B组30倒.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60~70(64±5)岁,采用改进的PBMV技术,主要包括:4种方法监控定位行房间隔穿刺;根据左心房大小调整二尖瓣导向探务前段的J形弧度;3种方法监控球囊导管是否已进入左心室并判断其未卡在腱索内;微级递增球囊直径扩张二尖瓣口等.结果A组并发症为26%(7/27),其中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2例,心包填塞1例;B组仅3%(1/30)发生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云雾状改变不是PBMV的禁忌证。结论PBMV操作技术的改进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PBMV手术的并发症。

  • 标签: 老年人 二尖瓣狭窄 球囊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疗效.方法行PTCA的心绞痛患者204例,分组比较UA与S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TCA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结果①分组:204例病人中,UA组112例(55%),SA组92例(45%).其中UA组心绞痛分级高于SA组(P<0.05).②UA组复杂病变血管支数为74(33%),SA组复杂病变血管43支(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S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较UA组为多(P<0.05).③支架植入情况:UA组有114支血管共植入支架143枚,占病变血管数的51%;SA组54支血管共67枚,占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共156例病人接受支架术.④术后30d内无重大并发症发生,UA组复发胸痛较SA组高(9%vs3%,P<0.05).⑤随访3~9个月,发生心肌梗死3例,其中UA患者2例.复发胸痛两组分别为12例和16例,占13%和14%;临床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0%和22%,均无显著差别.结论PTCA/支架术对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相似,即刻成功率高,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再狭窄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均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并即刻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结果本组18例中16例一次性手术实施成功。1例术中监测发现反流2级后再次实施成形后成功,1例术中监测发现反流3级后改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疾病 关闭不全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的经验,评价该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2000年1月-2010年9月,行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的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疗效、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在动脉溶栓后行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血管再通率达100%;②围手术期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内血肿9例,动脉夹层8例,急性/亚急性再闭塞4例,前、后循环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患者术前NIHSS评分为16.1±3.8,术后90dNIHSS评分为6.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90d预后良好者有60例,预后中等者有18例,预后差者有20例,其中死亡12例.后循环患者预后差的比例高于前循环患者(46.7%对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循环患者的病死率高于前循环患者(26.7%对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行的,可以提高早期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卒中 脑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单纯动脉溶栓后(尿激酶)再通不良的16例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中位数(NIHSS)18(14~21)分;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4(3~5)分]患者行血管成形术治疗。对其中6例行球囊扩张术,3例行支架置入术,7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结果①16例患者术前血流灌注(TIMI)分级0级14例(87.5%),1级2例(12.5%)。术后14例血管再通,总再通率为87.5%。其中11例(68.8%)完全再通,3例(12.5%)部分再通。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的7例,均为完全再通;单纯支架置入术的3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单纯球囊扩张术的6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未再通(TIMI分级由0级变为1级)2例。②术后2例(12.5%)死亡,1例于术后第5天死于小脑及脑干出血,另1例于术后第6天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③生存的14例患者,术后2周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NIHSS和mRS评分较术后2周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采用超声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19.5(3~46)个月,仅行球囊扩张术后的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结论单纯动脉溶栓后再通不良的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联合血管成形术可能会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其中联合支架置入术可能较单纯联合球囊扩张术具有更高的再通率。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急性 血管成形术 动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