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向Glenn手术治疗儿童功能单心室类型的复杂先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0月,共有15例患儿在我院接受双向Glenn手术,年龄1~13岁,平均(4.94±3.18)岁,体重10~29kg,平均(15.13±5.71)kg。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术确诊,结合手术中探查确认不宜一期生理矫治。SVC-RPA端-侧吻合10例;SVC与M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及RSVC-RPA端-侧吻合1例。同期1例行ASD扩大、1例行PDA结扎、1例合并TAPVC者行肺静脉回流口扩大。结果有1例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全组病死率为6.7%。术后SaO2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1例于术后6个半月死于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阻塞。结论双向Glenn手术效果良好,作为姑息手术为二期Fontan类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部分高危患儿的终结姑息手术

  • 标签: 双向腔肺分流术 功能性单心室 姑息手术 Glenn术 儿童
  • 简介:消融手术治疗房颤最有效的方法,与经典迷宫手术结合,超过90%的房颤患者的心律失常可以得到消除.这种手术方法虽然安全,但是较为复杂,只有为数较少的外科医生采用.然而,随着对房颤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消融技术的进步,外科医师不再采用肺静脉消融、左房切口及左心耳切除的方法(迷宫I手术).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肺静脉和纵膈组织损伤的风险.大多数消融手术与二尖瓣手术同时进行,进行二尖瓣瓣膜修复同时行房颤消融,可使患者摆脱终生抗凝的困境.胸腔镜手术设备的发展现在已经达到可以与直视手术相同的效果,利于扩大心外膜消融径线及对孤立房颤左心耳的切除,并且适用于无需进行其他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

  • 标签: 迷宫手术 房颤 消融
  • 简介:目的观察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以及防治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27例(29处)。29处狭窄中17处位于后循环,12处位于前循环。观察狭窄的部位、治疗前后的狭窄率、治疗成功率、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的状况,术后30d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狭窄程度为71.8%(56.0%-87.8%),术后残留狭窄率为24.9%(0—45%)。治疗成功率为100%。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为病变相关穿支动脉梗塞,1例为非病变相关梗塞,无出血性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8%,致残率为7.4%,严重致残率为3.7%,死亡率为0。术后30d内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新出现的脑缺血事件。结论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其围手术期临床效果较好,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支架 颅内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后患者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组53例患者,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CABG15例,非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CABG(0PCABG)38例.结果死亡2例,术后再发心绞痛1例,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结论介入治疗后能造成冠脉血管内膜损伤;降低CABG动脉血管材料使用率;增加外科需血管化的靶血管数目.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脉搭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和危险时间窗。方法前瞻性地观察入院时予以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80例,在受伤3天内每8~12小时行一次CT扫描,3天后12~24小时行一次CT扫描至伤后5天,同时若出现病情恶化表现时立即行CT扫描。从而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和危险时间窗。结果80例中发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共40例,15例转手术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对病情加重无明显影响,但合并的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是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危险时间窗为颅脑创伤后24小时内(24小时内与24小时后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建议至少在伤后24小时内复查一次头颅CT,同时对于合并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的患者适当地增加头颅CT扫描的频率以及早的发现可能的病情变化。

  • 标签: 急性硬膜下血肿 高危因素 时间窗
  • 简介:1984年4月-2004年2月我院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168例,经左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13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分娩后严重出血产妇3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盆腔血管结扎、子宫压迫法、盆腔动脉栓塞及子宫切除术,统计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给予单用宫缩剂止血2例,宫腔填塞术治疗23例,6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及1例子宫切除术,均成功止血。结论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应根据其个体差异选择治疗方法,综合患者生育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治疗方案。

  • 标签: 产后出血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生育要求
  • 简介:近年来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数量逐年增加,植入后并发症越来越多,其最严重并发症为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率达1.01%[1],大部分囊袋感染的处理较为棘手,根本方法是拔出电极,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我科成功保守处理3例起搏器囊袋感染坏死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植入后 临床分析 坏死感染 保守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医源性乳糜胸的可能机制和预防经验,以减少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5月至2012年6月4320例心脏外科手术中出现的37例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6个月至75岁,平均年龄22.3岁。患者在禁食基础上采用胸导管结扎术,胸腔闭式引流术,静脉高营养,强心、利尿,高糖溶液、滑石粉、红霉素等胸腔内注射,使胸膜固定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结果住院时间10-150d,胸腔引流4-35d。全组死亡2例,其中因肺部感染再次插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右心功能不全合并DIC死亡1例。随访30例,随访时间1-8年,失访5例,随访期间无乳糜胸复发。结论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可能与手术时损伤较小的淋巴侧支有关,采用禁食,胸腔闭式引流,胸导管结扎术,静脉高营养,高糖溶液、滑石粉、红霉素等胸腔内注射,胸膜固定等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心脏外科 医源性 乳糜胸
  • 简介: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传统内科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80%,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是否需同时行颅内减压术,切除前颞叶或坏死脑组织方面尚有争议.作者总结25例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形成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手术治疗 并发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减压术 致残率高
  • 简介:目的研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ICU接诊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90例,按照不同的出血时间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30例。其中,甲组的出血时间≤3h,乙组的出血时间≤6h,丙组的出血时间≤12h。该90例患者均直接由急诊收入外科ICU,根据出血部位、血肿情况和出血量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各组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比较。结果甲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乙、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实施手术,根据检验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显著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方式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再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选风湿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49例,扩张心肌病左室减容术同时行二、三尖瓣替换术后1例.人工瓣膜急性失功9例中,术后菌落样赘生物和心内膜炎2例,左室腔内残留腱索卡住碟片2例,破裂的左心室后壁卡住后瓣叶1例,碟片边缘缺损1例,碟瓣瓣钩断裂1例,陈旧及机化血栓形成2例,均急症行再次换瓣手术,其中4例急症手术行股动脉插管灌注.术后瓣周漏2例,限期手术,采用带垫片直接褥式缝合修补.生物瓣衰败39例中,二尖瓣位19只猪瓣及18只牛心包瓣多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钙化,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瓣叶撕裂、穿孔,择期行再次瓣膜替换术及附加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4例,晚期死亡1例.47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换瓣术后病人多是处于心功能已损害至严重程度或急症时期,手术死亡率高,掌握好再次换瓣手术指征、时机及方法,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 再次手术
  • 简介:长期给予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治疗的患者在行外科手术或行有创操作时面临着出血风险,而在围术期停用维生素K拮抗剂又可能增加血栓栓塞风险。使用治疗剂量肝素类药物的桥接抗凝治疗后可避免围术期暂时中断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所致的血栓栓塞事件。本文对此进行有关讨论。

  • 标签: 抗凝药 肝素 低分子量 维生素K
  • 简介:目的评价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总结采用Cox迷宫Ⅲ手术治疗风湿二尖瓣病变所致房颤的远期疗效。男20例,女14例,年龄(40.32±6.37)岁,风湿病史15年以上,心厉颤动(房颤)病史2~8年(4.21±1.75)年。术前心功能Ⅲ~Ⅳ级。同期均行二尖瓣置换术,附加三尖瓣成形术18例,清除左房血栓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5~64个月,平均39.4个月。术后房颤均消失,有1例为结心律。窦性心律占97.08%(33/34),在作最大体力活动时均无窦性迟钝现明,无一例需起搏器,均有心房收缩功能;术后1年心功能Ⅰ级占94.12%(32/34),Ⅱ级5.88%(2/34);无血栓栓塞并发症;晚期死亡1例,死于术后第三年。结论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风湿二尖瓣病变所致房颤安全有效,能消除房颤,恢复心房收缩,远期疗效确切。

  • 标签: Cox迷宫Ⅲ型手术 心房颤动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心房收缩
  • 简介:患者男,65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d",于2018年2月2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偏高,神经系统其他检查未见异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血压控制在125/70mmHg左右。既往多次发生短暂肢体麻木。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有呕血症状。头部CT平扫示,右侧颞叶占位(图1),肿瘤卒中可能。头部增强MRI示,右侧颞叶占位,血肿可能,右侧基底节区近期脑梗死(图2)。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血栓性巨大动脉瘤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病例资料,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35~72岁,平均(52.95±7.41)岁,体重43~85kg,病史6~4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手术,SF-36健康测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8~516(125.5±61.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37(81±33.97)min,住院天数20~95(32±5.3)d。手术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为(83.56±8.25)分、(68.42±9.64)分、(80.43±11.32)分、(67.31±9.52)分、(63.12±10.07)分、(79.26±14.34)分、(64.53±20.58)分、(60.73±11.39)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重症瓣膜病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手术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器治疗心衰的疗效。方法:21例心功能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符合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心电图QRS波宽度≥160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的CRT建议标准。评价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术前后的单次最远行走距离、6min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经左侧(n=20)和右侧锁骨下静脉(n=1)CRT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3.3±30.8)min和235min,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9.7±15.5)min和75min;CRT术后单次最远行走距离显著增加[(921.7±253.8)m:(675.8±172.1)m,P〈0.013,6min步行距离术后较术前显著增加[(409.8±43.6)m:(292.5±55.6)m,P〈0.01],而NYHA心功能Ⅳ级者所占的百分率术后比术前显著减少(23.8%:85.7%,P〈0.01)。结论:对左室射血分数〈35%、心电图QRS波宽度≥160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的心衰患者,行CRT可显著改善6min步行距离和NYHA心功能分级。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治疗 心脏起搏器 人工
  • 简介:目的对比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术后血压控制情况。方法回顾分析91例采取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进行分组;微创组占51.65%(47/91),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开放组占48.35%(44/91),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1个月、6个月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手术失血量少于开放组,血肿清除率大于开放组,术后再出血率小于开放组,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开放组,差异不显著(P>0.05);微创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血压达标率均大于开放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确切,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血肿清除效果良好等优势,显著改善预后,可能与稳定控制患者的血压有关,对于减少术后再出血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