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夹层动脉瘤多为动脉壁中层囊性坏死或动脉内膜粥样硬化。常并发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手术有较大难度。夹层从内膜分离开始,进入中层,表现为壁内出血,顺主动脉向近端或远端延伸,造成广泛的血肿,主动脉腔变窄,累及分支开口时,使分支闭塞,造成脏器缺血或坏死。血肿也可重新穿入腔内而缓解。大多夹层起始部位在左或右冠状动脉开口上方2~3cm处,另一常见部位在降主动脉峡部。夹层也可起于主动脉弓部,延降主动脉,但很少起于腹主动脉,因此,腹主动脉瘤穿孔或破裂不应误诊为腹部的夹层动脉瘤。

  • 标签: 手术治疗 适应证 并发症 夹层动脉瘤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世界各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步升高,其慢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终身残疾,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积极预防糖尿病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突出性的医学问题。本文就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治疗进展、主要临床应用的糖尿病药物作一阐述。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为了探讨脑血管病发病机制,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大脑动脉环(Wilis)的发生学、形态学、组织学、显微解剖学影像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现将国内外有关Wilis环动脉形态量化及其变异的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动脉 大脑 影像学研究 治疗 WILLIS环 显微解剖学
  • 简介: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以及对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内的冠心病治疗水平升高,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逐渐增加。同时,随着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认识的深入,不仅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也较以往明显升高。另外,引起动脉硬化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等已成为CHF和CKD的共享病因,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发病机制 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度肾功能不全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自发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情况下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自发性破裂引起的脑内出血。每年全球200万~300万人发生脑出血,占所有新发脑卒中的10%~15%,脑出血全球总发病率为24.6/(10万人·年)。在我国,脑出血发病率为60~80/(10万人·年),患病率为112/10万人,该数据远高于西方国家和其他亚洲国家[1]。有报道,脑出血后1个月的死亡率为40%,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脑淀粉样血管病 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脉瘤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 简介:J波是心电图上介于QRS波与sT段之间的J点抬高≥0.1mV,时限≥20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电位变化,又称为Osborn波。自1938年Tomashewski首次发现并报告低温性J波至今已经整整70年,Et前已发现约十多种明确的病因可引起J波。1994年Bierregarrd和Aizawa分别报告了心电图伴有J波者可发生特发性室颤后,J波开始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随后,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相继问世,现将J波的形成机制、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临床意义 OSBORN波 波形 特发性室颤 QRS波 电位变化
  • 简介:冠心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而且其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其诊治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就其相关新的诊疗方式做一综述,以便为临床诊疗冠心病提供参考。

  • 标签: 冠心病 磁共振成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其主要类型为1型自发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其主要类型为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两者主要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糖尿病伴AMIACI对比借鉴分析的研究尚缺乏,具体预后机制尚未完全研究透彻,就目前的研究结果看,两者在诸多方面有着异同,本研究从流行病学、预后异同、具体影响机制治疗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针对性评估与诊治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 标签: 心肌梗死 脑梗死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流行病学 预后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肝病的终末阶段,肝脏的储备功能已接近耗竭,肝功能不全的症状开始出现,并发生一系列的合并症,如门脉高压、肝性脑病、出血倾向、持续性黄疸等。多年来肝硬化的治疗一直是对症治疗为主,即保护残存的肝细胞的功能,缓解门脉高压.肝硬化的病理基础是持续性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和改建,伴广泛而严重的纤维组织增生。一般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但近年来对于肝纤维化的深入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通过适当的治疗,肝内的纤维组织是可以减少、消退的。虽然目前的抗纤维化治疗距离肝硬化的彻底治愈还相差甚远,但已经打破了肝硬化不可逆转的规律。外科肝移植技术的进展,更为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性。

  • 标签: 肝硬化 进展 代偿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后常伴有靶器官的损害,其中肾脏是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一旦发生肾损害后则称之谓高血压性肾病.临床上将高血压性肾病常分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和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两种.

  • 标签: 高血压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研究显示,至2030年卒中将成为全球死亡第二大原因,伤残调整生命损失第六大原因[1].世界上每年超过600万人因卒中死亡,约90%的卒中患者死于低中等收入国家[2].近20年世界卒中负担已经从第5位上升至第3位[3].根据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1位死亡原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我国造成每年400亿元的经济负担[4].

  • 标签: 社会经济地位 卒中 综述
  • 简介:第九届国际脑血管痉挛(CVS,cerebralvasospasm)大会于2006年6月28日~3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来自全世界200多位专家就近年CvS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监测的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CVS广泛存在于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外伤、手术等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是造成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料显示在SAH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因为CVS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功能损害,但CVS还未受到临床医生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脑血管痉挛在基础研究、诊断、监护以及治疗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在药物治疗方面,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具有坚实循证医学证据的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仍然是脑血管痉挛防治的基本用药。

  • 标签: 脑血管痉挛 CEREBRAL 动脉瘤破裂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损伤 钙离子拮抗剂
  • 简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位列第一,患病率仍在迅速上升,与此相对,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仍处于较差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基因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PPARΓ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治疗进展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高。目前房颤治疗包括以下几种手段:(1)控制心室率;(2)恢复和维持正常的窦性心率;(3)房颤危险因素的管理;(4)预防血栓栓塞;(5)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房颤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率 血栓栓塞
  • 简介: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其重要病理基础,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相关研究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intraplaqueneovascularization,IPN)与斑块的进展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并且是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haemorrhage,IPH)的主要来源[1]。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可以用来检测并定量评价IPN。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超声造影 新生血管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其中脑卒中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1].据美国心脏协会报道,在美国,每19个死亡案例中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患脑卒中[2].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达87%的患者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 标签: 血栓素A2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 THROMBOXANE A2
  • 简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由于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继续存在,术后冠脉再狭窄率依然很高。因此,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本文就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PCI术后康复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