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应用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PCI术后出院前100例患者进行测评,并于网络医疗健康管理6个月后再次进行调查。结果:100例PCI术后患者经6个月的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后,生活质量5个维度较健康管理前显著提高(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病程、民族、家族史、文化程度、月收入、年龄对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B=16.005~-5.677,P〈0.05~〈0.01)。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网络医疗健康管理有益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民族、家族史、文化程度、月收入、年龄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健康教育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措施。方法从肝癌患者离开介入治疗室至病情稳定出院提供全程护理。结果本组28例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医护工作者的细致观察与加强护理,能让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尽快康复,提高其生存率,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术 护理
  • 简介:以腹股沟动脉的一个小孔为切入口进行操作的血管成形术,为患者提供了搭桥手术以外的另一个选择,为冠脉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用于治疗瓣膜功能障碍的类似方法,正在酝酿当中。全世界的医生,发明家和工程师都是研发测试不用开胸的方法来修复瓣膜。

  • 标签: 瓣膜修复 介入治疗 瓣膜功能障碍 血管成形术 搭桥手术 冠脉疾病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产科危急重症,处理不及时,出血量多者将并发休克、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产后出血还会导致产妇死亡,产妇休克严重持续时间长,经抢救后存活下来,将来也可能继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表现为产后无乳、闭经、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等。近年来,行髂内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10例,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痊愈出院。

  • 标签: 产后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PCI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冠心病的治疗状况。PCI在心血管病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等急症时更具优势。PCI能够解除狭窄,减轻症状,迅速缓解高危状态,降低A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因此,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全国每年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例数以几何倍数上升。针对当今这个热点,我们冷静分析和思考近年来发表的几项有关冠心病PCI的临床新证据,谨慎选择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自AndreasGruentzig进行第一例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段较长的路程.现在我们也应该再评估一下这种治疗模式对冠心病的患者带来的好处和我们今后的方向.毋庸质疑,球囊、支架的应用,以及抗血小板疗法如血小板GPⅡb/Ⅲa*#拮抗剂等,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里程碑.这些技术和发明亦使得介入治疗技术变得安全和相对简单,使成千上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受益.尽管如此,PTCA的软肋,再狭窄,还是困扰着我们.它也是使得我们的PTCA治疗冠心病不那么尽善尽美.假如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再狭窄率是零,那么,PCI肯定是冠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因此,PCI的未来很显然是在消除PCI带来的再狭窄.药物支架的出现再次给我们带来了零再狭窄率的希望.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支架 术后再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在空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支架植入术的13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一般临床资料调查表分别对术前24h、术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的变化,同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可能因素。结果135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SAQ各项得分较治疗前24h均显著提高(P〈0.01),提示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改善;影响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能因素为:冠心病类型(P=0.00),病变血管数目(P=0.005),高血压(P=0.01),糖尿病(P=0.037),高脂血症(P=0.033),吸烟(P=0.002),体质指数(P=0.006);不同文化程度术前、术后在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成功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冠心病类型、病变血管数目、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体质指数均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患者文化程度对其在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上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生活质量 双心治疗 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量表(SAQ)
  • 简介: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随访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内的3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随访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后的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服药依从性等均要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讨论针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服药依从性,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随访护理 生存质量 依从性
  • 简介:目的对介入治疗在肝血管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在肿瘤供血靶动脉送入导管超选择,并给予患者明胶海绵+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方式为静脉灌注,最后实施动脉栓塞治疗,手术之后的1-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肿瘤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并发症。结果在40例患者当中,实施介入治疗的为50人次,患者肿瘤一般的做1次,患者肿瘤较大的实施2次介入治疗,其中实施2次栓塞治疗的有11例患者,占27.5%。对患者在第一次手术之后进行1-6个月的随访,并做CT检查,其中19例显效,肝血管肿瘤缩小〉50%,显著减轻了疼痛以及上腹部不适,中断了肿瘤血供,缩小了瘤体。17例有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上,显著减轻了上腹部不适。有4例无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下。达到了90%的总有效率。结论在治疗肝血管肿瘤上,明胶海绵动脉栓塞+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的介入治疗方式能够起到显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血管肿瘤 介入治疗 明胶海绵动脉栓塞 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剂
  • 简介:本届长城会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历时2天,共设先心病现状与进展、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先心病心律失常与介入治疗并发症的管理、先心病相关介入治疗、少见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先心病与卒中、瓣膜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例讨论8个专题,包括35个专题讲座和10个病例报告。共邀请了45名国内外著名结构性心脏病方面的专家,其中包括7名外籍专家。

  • 标签: 心脏病介入治疗 先心病 论坛 学术 病例报告 专题讲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7例介入治疗的患者,以14项因素为自变量,采用生存时间作为因变量,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来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7项指标引入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碘油的沉积程度、血清总胆红素以及治疗的次数对于预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临床分析、碘油的沉积程度、血清总胆红素以及治疗的次数。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cox回归 预后
  • 简介:自200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ESC年会后,有关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特别是COURAGE试验对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病死率和晚期血栓事件增加的报道,使DES的临床应用前景蒙上阴影。但2007年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的ESC及2007年11月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年会上,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对DES长期安全性的疑虑得以消除。同时新型DES的上市,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 简介:房间隔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不少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在房间隔部位完成的,如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封堵术、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ovale,PFO)封堵术等。尽管目前房间隔部位的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但临床仍面临诸多难点,现提出一些热点问题与思考。

  • 标签: 介入治疗 间隔部位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焦点 卵圆孔未闭
  • 简介: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一种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异常所形成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病率为0.01%~0.5%,多表现为脑内出血、癫痢发作等,常发生于青少年。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癫痫 栓塞 治疗学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评分、简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评分比较存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先天性肌部室间隔缺损(室缺)采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6-16至2010-6-22,成功封堵肌部室缺21例(其中同时合并膜部室缺5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4~35岁(平均12岁)体重13~74kg,中位数38.8kg。均可于胸左缘3~4肋间闻及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左心室造影显示肌部缺损左心室面直径为(8.9±4.8)mm。结果21例均成功建立动静脉轨道,动脉进路选择右股动脉,静脉进路为19例穿刺右股静脉,2例采用右颈内静脉。选用的封堵器为美国AGA公司肌部室缺封堵器4枚,动脉导管未闭蘑茹伞2枚;德国pfm弹簧圈1枚;国产肌部室缺封堵器8枚;国产PDA封堵器6枚。一般选择封堵器直径>肌部室缺直径3~6mm,本组为(9.8±2.8)mm。3例有残余分流者均为多发缺损,分流束≤2mm,随访期间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和传导阻滞。结论肌部室缺发病率较低,仅占我院室缺介入治疗的2%,其特点是多发,且易低估缺损大小。经导管法堵闭肌部室缺成功率较高,疗效明确,操作安全,准确判断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及操作者的经验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介入治疗 封堵器 肌部室间隔缺损 直径 动脉导管未闭 成功率
  • 简介:目的观察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效果,并对其实施的护理模式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包括:护理满意度、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69.57%。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病情观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观察
  • 简介:介入神经放射在我国开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除神经外科医师外,还有放射科、神经内科、介入科医师。由于各专业医师的培养经历和临床理念不同,在工作中存在着经验的不足或培养理念的差异,如适应证选择的混乱,技术操作的粗糙、不规范,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若不及时纠正和引导将会使这一新的技术陷于滥用。2005年2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内治疗组邀请全国24名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介入放射科的神经放射学和脑血管病的临床专家,在海南三亚制定了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操作规范,并将其作为行业规范和法律参考,不定期进行修订。修订稿分三期连载。

  • 标签: 介入神经放射 诊断方法 放射造影术 脊髓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加速来临,心血管病及各种老年疾病日渐增多。心脏介入手术因其技术成熟,治疗效果明显,已成为与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并驾齐驱的治疗手段。我国心脏介入手术实施量已超过50万例/年[1]。尤其是近5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介入术后产生强烈的心理疾患,如焦虑、抑郁等问题高达55%,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加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2]。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焦虑抑郁症状 外科手术 老年疾病 心血管事件 心理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