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即AIDS的病源病毒,1983年由法国Montanier,1984年美国Gallo和Levy从个别AIDS的患者中分离出来,曾被分别称作LAV,HTLV-Ⅲ,ARV。HIV是逆转病毒的一种,RNA是遗传物质,经病毒感染后的RNA转为DNA,其一部分作为

  • 标签: 结核病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抗结核药 抗体阳性 感染性
  • 简介:<正>人们从1985年于亚特兰大召开的首届世界艾滋大会上听到了一个可怕的隐喻:那种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艾滋,是个令人类永远摆脱不掉的恶梦。它实际上有两个梦魇相随,尤其是HIV,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疾病症候群,包括连带的痛苦和必死的结局;其二是叫人胆寒的流行性和一旦感染上便遭到的歧视。那种种使生活崩溃的力量,在某个有三位血友孩子家庭生活体验中被充分地证实。当这些孩子的父母自愿公开了他们的宝贝带有HIV抗

  • 标签: 艾滋病毒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社会震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青年人 流行性
  • 简介:2002年全球携带HIV/AIDS者共有4200万人,其中3860万是成人,1920万是妇女,320万是15岁以下的儿童。去年,共有500万是新的由HIV感染者,其中420

  • 标签: 2002年 艾滋病 流行病学 病毒携带者
  • 简介:HIV/AIDS的流行导致结核(TB)的重新出现,而TB是HIV/AIDS发病和死亡的首要诱因。AIDS和TB相互促进,共同消耗,TB可能加速HIV感染到发病,而HIV感染也会加速TB进展。文章就艾滋和结核的相关问题结合文献资料进行阐述,希望对艾滋和结核预防、治疗的深入研究有益。

  • 标签: 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病 双重感染 HIV/TB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手术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方法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与人员培训,落实隔离措施,为患者提供亲情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争取家属支持。结果本组27例艾滋手术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住院21~45d,平均35d;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结论加强对艾滋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与管理,是有效地控制艾滋手术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 标签: 艾滋病 手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确诊为艾滋合并马红球菌肺炎且资料完整的病例33例的临床资料,归纳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药物疗效等。结果33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发热者20例(60.6%),咳嗽、咳痰23例(69.7%),气促8例(24.2%),消瘦6例(18.2%),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局限性的团块状、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20例(61.1%),厚壁空洞伴液平8例(24.2%),标本培养结果显示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治疗6个月后痊愈3例(9.1%),好转24例(72.7%),恶化4例(12.1%),死亡2例(6.0%),基线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20.1±8.4)个/uL,治疗6个月后为(104.3±9.2)个/u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红球菌肺炎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与其他肺部疾病没有特殊差异,多表现为肺脓肿,容易误诊。宜选用具有良好细胞穿透能力的抗生素并长疗程、联合治疗,HAART可改善预后。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红球菌感染 诊疗
  • 简介: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巩固加深的过程,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艾滋科工作面对的不仅是艾滋病人,还有他们的家人,与普通病室相比,艾滋科护理工作难度大,具有高风险性,这给艾滋科护理临床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护生在艾滋科实习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必须根据护生实习个时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施教,做好实习带教工作。下面谈谈笔者的做法和体会。

  • 标签: 艾滋病 临床实习 护理 心理分析
  • 简介:目前在我国因性接触导致艾滋(AIDS)的感染较少,但在全球AIDS流行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性接触传播将会成为我国艾滋的主要传播方式。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FCSW)因其频繁交换性伴的职业特殊性,在性途径传播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HIV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闭,同时她们自身因社会经济及生理上的特点,HIV感染率也常常很高。因此,针对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开展AIDS干预活动是控制艾滋流行的关键性工作。现就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预防艾滋干预研究进展、策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预防艾滋病 服务小姐 娱乐场所 HIV感染率 接触传播 AIDS
  • 简介:1艾滋的定义和现状艾滋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为HIV亦称艾滋病毒。该病由HIV大量侵犯CD4^+T淋巴细胞后导致细胞功能损害和细胞大量损坏所致。从感染HIV到出现症状时间均为3~20年。这段时间可以将疾病传给其他人。AIDS从发现至今在全球肆虐,截止2003年底,估计已造成6900万人感染,其中2700万人已死亡。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CD4^+T淋巴细胞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防护
  • 简介: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PM)是双相菌条件性致病菌,95%以上竹鼠体内携带有马尔尼菲青霉菌[1],人一旦染上即可引起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orneffei,PSM).马尔尼菲青霉菌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如广西、广东、香港、台湾等,PM是HIV/AIDS患者的一种机会性致病菌,PSM仅次于结核的第二大机会性感染性疾病[2],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27例,经过及时诊断、治疗和精心的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 护理
  • 简介:Binswanger(BD),即皮质下动脉硬化性。1894年山Binswanger首先报告,随着对该病认识不断深入,特别是CT及MRI等榆查手段的推广应用,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但目前国内仍无统一诊断标准,临床上存在对该病诊断扩大化问题,在认识与诊断上与白质疏松症(LA)相混淆,成为目前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BD及LA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介绍,力求加深对两者的认识。1病因及发病机制

  • 标签: 疏松症 病脑白质 脑白质疏松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肝性大鼠脑部分区域及氨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讨论其病理发生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肝性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每组6只。用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性大鼠和体外氨中毒大鼠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肝性大鼠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尼氏体数量明显减少;可见凋亡各期表现。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器减少,黑质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较基底核略重。体外培养氨中毒神经元变化: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明显水肿,线粒体明显肿胀,尼氏体显著减少;可见不同时期的凋亡表现。结论肝性大鼠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氨中毒引起的神经元凋亡有关。

  • 标签: 肝性脑病 细胞培养 超微结构
  • 简介:毛霉菌可侵犯鼻腔、鼻窦、眼眶乃至颅内,且起较隐袭,早期易被忽视,一旦侵犯颅内,则预后不良,死亡率很高。如能及早确诊,给予手术清除及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治愈。本文报告了1例老年2型糖尿合并鼻毛霉菌,就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 标签: 老年人 鼻脑毛霉菌 糖尿病 卡泊芬净
  • 简介:目的探讨食醋保留灌肠综合治疗肝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性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食醋保留灌肠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清醒所需时间、血氨水平、肠内pH值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为7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清醒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血氨水平、肠内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AST与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醋保留灌肠综合治疗肝性病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清醒所需时间、降低血氨浓度与肠内pH值、改善肝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性脑病 治疗 食醋保留灌肠 血氨 肝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在磷脂酶A2诱导的胰性(PE)大鼠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AQP4与胰性的关系。方法25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对照组(10只)和PE组(10只),应用磷脂酶A2颈内动脉注射(0.1ml/100g体重)方法建立大鼠PE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空白组无任何处理。注射后1d处死大鼠,测湿/干重比值,常规行组织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对照组大鼠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PE组大鼠组织内神经元明显水肿,呈气球样变,炎细胞浸润、聚集,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空白组、对照组、PE组大鼠组织含水量分别为(61.44±0.36)%、(63.20±0.32)%和(78.33±0.24)%,PE组大鼠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组织AQP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0.27、0.49±0.13、0.98±0.21,PE组大鼠组织AQP4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AQP4可能参与胰性的发病机制。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胰性脑病 水通道蛋白4
  • 简介:患者,男性,28岁,因间断乏力、尿黄半年,加重1周,神志不清9小时于2003—9—3022:30入院,既往史:4月3日因“乏力、纳差、尿黄1月”住院以“病毒性肝炎戊型急性黄疸型”给予“强力宁、促肝、复方茵陈、思美泰等”静滴,期间检查T3、T4升高,诊断“甲

  • 标签: 重型肝炎 合并症 肝性脑病 甲状腺危象 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