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主动脉腔内修复主要依靠放射显像技术进行术前监测、术中处理和术后随访.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血管造影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通常一种成像方式通过提供补充信息来支持另一种成像方式.多种影像学检查的数据必须综合成一个连贯的计划才能对主动脉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本文拟对目前主动脉影像检查方面已经确定和正在更新的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主动脉瘤 血管 腔内手术
  • 简介:定义和流行病学无菌性脑膜炎这一概念被提出是由于它似乎代表了一组特殊的病原体,即病人有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但细菌培养是阴性的。现在知道几乎所有这些病例都是病毒感染所致。很多病毒都能引起脑膜炎(表1),大部分病例由肠病毒(70%~90%)、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或腮腺炎病毒引起。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脑炎 肠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病毒性脑炎
  • 简介:定义和流行病学“无菌性脑膜炎”这一术语是缘于其代表特殊的病因学而命名。这些患者有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但细菌培养阴性。目前,已知这些无菌性脑膜炎几乎均由病毒所致。导致脑膜炎的病毒谱很宽(表1),大部分由肠病毒(70%~90%)、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或腮腺炎病毒引起。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细菌性脑膜炎的年发病率约为2/10万~3/10万,以婴幼儿和青少年发病率为高。在英国,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免疫接种项目和近来C组脑膜炎球菌疫苗的应用,使这两种细菌性脑膜炎的病例数明显下降,且使细菌性脑膜炎总发病率也显著下降。

  • 标签: 细菌性脑膜炎 脑脓肿 B型流感嗜血杆菌 脑膜炎球菌疫苗 年发病率 微生物学
  • 简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亚急性或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发热、脑膜刺激征、视力、听力障碍、精神症状、大汗等。其病程较长,疗程缓慢,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我科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护理
  • 简介:垂体腺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15%。据报道,垂体腺瘤年发病率约为O.2~2.8/10万,患病率约为8.9/10万。在尸检中,在1.5%~27%生前未被疑诊为有垂体疾病的个体中意外地发现了垂体腺瘤。这可能是由于肿瘤体积较小和/或没有明显的激素作用,故患者没有临床表现。

  • 标签: 垂体瘤 肿瘤 诊断 手术切除 肢端肥大症
  • 简介: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感染了世界上90%以上的人群。人体初次感染EBV后将成为病毒的终生携带者。在正常人体内,感染EBV的B细胞能被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s)控制[1]。最初的CTLs细胞免疫反应并不能清除EBV感染的B细胞,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瘤 EB病毒相关淋巴瘤 发病机制
  • 简介:嗜铬细胞(pheochromocytoma,PHEO)/副神经节(paraganglioma,PGL)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常分泌儿茶酚胺等物质,临床较少见。2004年WHO内分泌肿瘤分类定义PHEO为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肿瘤,恶性约占10%;肾上腺外或异位嗜铬细胞统称为PGL,约占PHEO/PGL的9%~24%,30%~40%的PGL为恶性。

  • 标签: 异位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分子遗传学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肿瘤分类 PHEO
  • 简介:WHO分类是一个全面的体系,使得全世界NHL的诊断有共同的标准。随机试验表明:标准的CHOP方案加上利妥昔单抗可改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的反应率和生存期。非清髓(降低强度)同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可能对NHL某些亚型患者有益,治疗相关毒性低于常规剂量同种异基因移植方案。对结合或非结合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正在进行前瞻性评估

  • 标签: 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常规剂量 WHO分类
  • 简介:多年以来即已注意到某些白血病在“着火之前已冒烟多时”。还发现一些不明原因的贫血,对常规的补血治疗无反应,并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然而,直至法、美、英三国(FAB)协作组(表1)国际分类标准的推出,血液学家们才开始正式诊断此综合征,并认识到其较为常见。

  • 标签: 多发性骨髓肿瘤 恶性疾病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分子 血清 尿 肾衰竭
  • 简介:反应停是作用明确的治疗手段;无致畸作用的反应停类似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应用强度降低的预处理意味着目前同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也是可用于老年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对RANKL—OPG系统在骨髓骨病中作用的理解使治疗干预具有了新的靶点。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反应停 治疗手段 OPG 骨病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 简介:乳腺淋巴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乳腺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乳腺癌或其他乳腺肿瘤,其治疗与乳腺癌有很大不同,因此治疗前的正确诊断十分重要。为了提高乳腺淋巴的超声诊断正确率.本文复习并总结了乳腺淋巴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并对超声新技术在乳腺淋巴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超声表现 超声新技术
  • 简介:多发性内分泌病(MEN)的特点是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2种或2种以上的内分泌腺体肿瘤。此病以往被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病”或“多腺性综合征”,现在命名为MEN。MEN有2种主要形式,1型(MEN1型,Wermer's综合征)和2型(MEN2型,Sipple’s综合征);两型各自有其特异的内分泌腺体肿瘤生成(表1)。ME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及其分泌产物有关。对每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与非MEN患者的相类似。

  • 标签: 多发性内分泌瘤病 MEN2型 多发性内分泌腺病 内分泌腺体 肿瘤生成 综合征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发病基础,是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病理过程,主要病理机制是慢性血管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细胞凋亡及新血管形成等,许多与炎症相关的标志物已被作为监测AS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靶点,其中抑素M(OSM)在AS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现已证实OSM除了在黑色素、肝脏再生和慢性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肺和皮肤炎性疾病中具有生物效应,在AS疾病中也发挥作用,本文对OSM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抑瘤素M 平滑肌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17例CT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等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中位于右后上纵膈2例,右后中上纵膈3例,右后中下纵膈3例,右后下纵膈1例,左后中纵膈3例,左后中下纵膈3例,左后下纵膈1例,双侧后中下纵膈1例。肿块平均大小6.3cnm×4.3cm(2.3cm×2.0cm~12.6cm×4.0cm),CT平扫显示肿块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楚9例;肿块密度不均匀13例,密度均匀4例,肿块内见砂粒状或条片状钙化8例;邻近胸膜增厚10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邻近气管及主支气管受压6例,心脏受压4例,肺动脉受压7例,降主动脉受压1例;肿瘤越过中线6例,肿瘤向椎间孔生长5例,包绕主动脉3例,肋骨侵袭破坏3例,肋骨受压变形2例,胸椎受侵破坏2例,沿脊柱旁突入上腹部1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0例,骨转移1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CT增强扫描14例,不均匀强化11例,均匀强化3例;轻度强化3例,平均CT值36(20—56)HU;中度强化8例,平均CT值53(36~74)HU;明显强化3例,平均CT值70(56—88)HU。肿块内见点状血管影7例,肿块内见多囊状改变6例。结论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 标签: 纵膈 神经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IPMN)是胰管内来源的肿瘤,由日本Ohhashi等于1982年首先报道,随后陆续有一些文献出现,但命名上未统一,较常用的有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导管高分泌黏液肿瘤、导管产黏液肿瘤、导管扩展型黏液性囊腺瘤等。1996年WHO将胰腺囊性产粘蛋白肿瘤分为两类: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tumor,IPMT)和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cystictumor)。2000年,WHO将IPMT修正为IPMN。

  • 标签: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胰腺囊性 黏液瘤 NEOPLASM 黏液性囊腺瘤 产粘蛋白肿瘤
  • 简介:1临床资料男,65岁,因“持续咽部异物感2周,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周”于2011年11月28日入武汉中心医院。既往无手术史。

  • 标签: 神经鞘瘤 咽旁间隙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15前发表的中国异位垂体腺瘤(ectopicpituitaryadenomas,EPAs)进行检索、汇总和分析,以了解我国该疾病的发生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对主要中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会议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检索,限定对中国作者报道(英文或汉文)且发生在中国的异位垂体腺瘤进行统计、汇总、归类和分析。结果①在查找到的直接相关中文文献86篇和英文文献27篇中,去除内容互有重叠的病例,共检索出73例异位垂体腺瘤。资料完整的70例中,男31例,44.29%;女39例,55.71%,男:女比例1∶1.3。按发生部位出现的频度,由高及低依次为蝶窦(31例,42.47%)、鼻咽部(7例,9.59%)、鞍上(7例,9.59%)、斜坡(5例,6.85%),其次为第三脑室、蝶窦/斜坡、鼻腔、大脑颞叶各4.11%。按肿瘤的功能性质分类,其发生比率由高低顺序排列依次为泌乳素(prolactinadenoma,PRL-ma)(21例,28.77%)、无功能(nonfunctionadenoma,NF-ma)(21例,28.7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denoma,ACTH-ma)(15例,20.55%)、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adenoma,GH-ma)(10例,13.70%)、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producingadenoma,TSH-ma)(2例,2.74%)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adenoma,FSH-ma)(1例,1.37%)。另有因资料欠缺,性质不明者3例。发生率最高者为PRL和无功能,此与国外报道的以ACTH发生率为最高有所不同。另有松果体区和咽旁间隙各1例尚未见报道。②除外3例资料不全者,70例EPA中,伴发空泡蝶鞍者15例,占21.43%。其中由蝶窦伴发者11例,达73.33%;斜坡3例,占20%;2者合计占93.33%。③69例EPAs在论文中对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有描述,有明显侵袭性者29例,占42.03%,其中包括1例垂体腺癌,占1.45%。④全部病例均以手术作为首选,部分病例接受了放疗或药物治疗。结论EPA是极其罕见的,到2015年末中国报道的总例数仅73例,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位于中线区域的�

  • 标签: 异位垂体腺瘤 异位垂体腺癌 异位侵袭性垂体腺瘤 空泡蝶鞍
  • 简介:颗粒细胞(granularcelltumor,GCT)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常见于卵巢、头颈部,极少发生于乳腺。本文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既往文献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的病理特征、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颗粒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