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心肌肥厚时,钙依赖的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在心肌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的分布规律,以探讨核钙信号与核反应在心肌肥厚发生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制备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心肌细胞,同位素32P掺入法测激酶活性,无机磷生成显色法测定蛋白磷酸酶活性.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大鼠心肌显著肥厚,伴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腹主动脉缩窄心肌肥厚组心肌细胞钙调素蛋白激酶(CaMK)活性增加1.011倍(p<0.001),膜升高40.16%(p<0.001),胞浆不变(p>0.05);心肌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活性增加43.57%(p<0.05),膜和胞浆增加无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腹主动脉缩窄心肌肥厚组心肌细胞CaMK和Calcineurin活性分布为核>膜>胞浆(p<0.01).结论:腹主动脉缩窄心肌肥厚时核内钙依赖的CaMK和Calcineurin活性增加,提示压力超负荷时细胞内钙调节的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水平增高,可能在介导心肌肥厚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心肌肥厚 细胞核 钙调素蛋白激酶 钙调神经磷酸酶
  • 简介:供者来源增加,特别是非血缘的骨髓/干细胞供者。更多的干细胞来源,包括脐带血。降低强度的预处理提高了老年和一般情况较差患者同种异基因移植的安全性。移植物处理可以(体外)选择并扩增细胞群来发挥特定功能(抗病毒或抗白血病作用)。

  • 标签: 骨髓 供者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来源 移植物 低强度
  • 简介:30例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分成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组各15例。预处理慢粒采用Bu/Cy方案,淋巴瘤用BEAC方案。在移植35日后,患者无感染、发热,白细胞数上升至1.5×10^9/L时进行骨髓穿刺。结果:两组骨髓增生良好各73%,增生不良各27%(均为P〉0.05);

  • 标签: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系统 EAC方案 骨髓穿刺 白细胞 骨髓增生
  • 简介: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disease,AI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系统性硬化(systemicsclerosis,SSc)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或)致死率。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负担和伤害,而且造成家庭和社会负担的明显增加。因此,近十年人们更趋于早期和更积极地给予治疗,以防止或延缓患者内脏器官出现明显的不可逆损伤。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并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AID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进展。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身免疫病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场革命,目的是建立供者型的正常造血与免疫功能,以取代受者原有异常的造血及免疫系统。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影响移植预后的诸多因素中,除了供、受者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吻合程度外,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cellimmunoglobuline-likereceptors/NKcellkillerinhibitoryreceptors,KIR)介导的异源反应活性亦起到很大作用。本文对近年来KIR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组织相容性抗原 CELL 影响的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移植前不同疾病状态的血液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移植中心自2007至2011年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48例,按照移植前疾病是否获得完全缓解分为标危组(n=101)和高危组(n=47),分别比较复发死亡比例、移植后非复发死亡比例以及移植后非复发死亡原因的构成比。结果:移植后总生存率、复发率和非复发病死率分别为57.8%±4.5%、42.1%±6.1%和21.7%±3.6%。标危组复发病死率及移植相关非复发病死率均显著低于高危组(P〈0.001,P=0.013)。标危组复发死亡占40.7%,移植相关非复发死亡占59.3%,其中感染50.0%,移植物抗宿主病31.3%,弥漫性肺泡出血25.0%,肝静脉闭塞病12.5%,植入不良12.5%,颅内出血6.3%;高危组复发死亡占51.7%,移植后非复发死亡占48.3%,其中感染50.0%,移植物抗宿主病35.7%,植入不良21.4%,肝静脉闭塞病14.3%,颅内出血14.3%。结论:移植前获得完全缓解患者移植后非复发死亡比例高于复发死亡比例,而非完全缓解患者相反。移植相关非复发死亡原因中,不论移植前疾病状态,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都是最主要的死因。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死亡 移植后非复发死亡 血液疾病
  • 简介:心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的疾病之一.其中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导致死亡占心血管病死亡的50%以上.心肌梗死造成大量心肌细胞的死亡.导致心肌斑痕组织的形成,心肌细胞的数目减少,功能低下。这种细胞功能的丧失是不可逆的。最近的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也有少量的心肌细胞分裂增生.不过这种增生数量非常有限.不能达到功能上的修复心肌组织。

  • 标签: 梗死心肌 移植修复 骨髓干细胞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肌细胞 心肌梗死
  • 简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由来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已提出数年[1-3]。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大剂量化学治疗(化疗)或结合全身放射治疗(放疗)进行预处理.以最大限度地清除体内自身反应性克隆.使患者达到过度的免疫抑制或免疫去除.然后回输经体外免疫净化处理或未处理的自体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1型糖尿病 非清髓免疫抑制
  • 简介: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指由相应机构负责收集多个移植单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和供者的信息,分析和报告移植结果及随访情况。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可以了解各个区域进行移植活动的现状,总结规律,有助于整体规划和指南产生;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的大宗病例结果分析,可以识别影响移植疗效的高危因素、识别合并症及其最佳治疗、决定移植的趋势、规范移植技术、评估和优化移植效果等。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登记
  • 简介:心肌梗死后造成的大面积心肌坏死或顿抑常使患者发生严重心功能不全,而自体细胞移植治疗坏死心肌技术的出现使其成为一项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此项治疗方法目前分两种方式:①骨髓干细胞活化或种植使心肌再生,②取包括自体心肌,骨骼肌,血管平滑肌等细胞在内的成熟活细胞扩增并种植到心肌坏死区域。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各国的医疗和研究人员对心肌移植的可行性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并成功的将骨骼肌种植存人体心脏,

  • 标签: 自体细胞移植 治疗 坏死心肌 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
  • 简介: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心衰的方法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其基础假设为:心衰的发生发展与心肌细胞不可逆的丢失有直接关系;可通过新的可收缩细胞来代替"死亡"的心肌细胞以提高心功能.出于试验的可行性,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被首先应用于临床试验,但其他细胞也同样受到重视,尤其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大量的动物试验证实心肌细胞移植技术可提高心功能,但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1)合适的供体细胞类型;(2)移植细胞提高心功能的机制;(3)细胞存活的最佳条件;(4)细胞移植在治疗非缺血性心衰方面的潜在益处等.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试验用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心肌细胞移植 心衰 骨骼肌成肌细胞
  • 简介:细胞移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的新技术。本研究拟比较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糖尿病足自体干细胞移植静脉麻醉的效果,探讨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糖尿病足 干细胞移植 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供体移植物CD4+CD25+CDl27-调节性T细胞(_rreg细胞)表达水平对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体淋巴细胞中CD4+CD25+CDl27-Treg细胞比例,回顾性分析83例allo—HSCT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移植后aGVHD.其中50例恶性疾病.33例良性疾病。结果:83例患儿allo.HSCT均获造血重建,其中51例发生O~Ⅰ度aGVHD,32例发生Ⅱ-Ⅳ度aGVHD。发生0~Ⅰ度aGVHD与Ⅱ-Ⅳ度aGVHD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比例有统计学差异(3.0%-+0.8%比2.5%±1.O%,P=0.030)。中位随访时间286(69~496)d,50例恶性疾病患儿中8例复发,复发与非复发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无显著差异(3.2%±0.8%比2.8%±0.8%,P=0.549)。结论:高水平供体移植物Treg细胞有助于降低儿童all0.HSCT后aGVHD发生率,且未增加移植后复发风险;移植物Treg细胞表达量对预测aGVHD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儿童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血病复发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成体骨髓中的一种非造血干细胞(HSC),是骨髓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作为滋养层支持HSC的生长,而且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相应组织的细胞。由于MSC具有易于分离、扩增及体外操作简便等特点,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和免疫调控能力,使其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HSC移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归巢 非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调节
  • 简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AA。临床上,绝大多数儿童AA属于后天获得、原因不明的原发性AA,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部分AA可最终演变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细胞移植给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干细胞移植后的安全问题、干细胞移植途径和移植细胞的选择问题等,本文就干细胞移植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研究进展 移植后的存在问题
  • 简介: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移植前的临床特征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接受allo-HSCT治疗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中位年龄34(15—55)岁。46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IA)相合亲缘供体移植、51例HLA相合非亲缘无关供体和3例半相合亲缘供体移植。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6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处于疾病早期患者78例,进展期患者2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供患者HIA相合、干细胞来源(骨髓、外周血)、供受者性别、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等因素与移植后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移植相关病死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mortality,TRM)和复发率(relapserate,RR)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随访24(1~84)个月,移植后5年预期OS率为(59.9±7.2)%,TRM为(24.9±6.5)%,RR为(22.4±5.9)%。单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移植后OS率、TRM、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移植后OS率、TRM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OS率、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TRM密切相关。结论: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对移植治疗的长期生存、复发和不良反应相关,早期移植是提高移植疗效关键。

  • 标签: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白血病
  • 简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由骨髓中的浆细胞单克隆性增生引起。典型临床表现为骨骼系统破坏,如病理性骨折、本.周蛋白尿、贫血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并伴随高钙血症、血沉增快及免疫球蛋白电泳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峰等。MM常规化学治疗(化疗)反应率低,其中位生存期多为2~3年。临床研究证明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反应率并延长生存期。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移植 血液系统疾病
  • 简介:病历摘要病例.男.44岁。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术后9个月,间断发热6个月.咳嗽、咳痰、气急2d于2005年2月中旬入院。患者于2003年12月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2004年5月曾入我科行同胞间全相合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BU/CY),以他克莫司加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术后多次骨髓细胞性染色体检测为完全供者型(FISH),但血象恢复欠佳.移植后6个月停用他克莫司。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特发性肺炎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恶性淋巴瘤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3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例;移植前状态CRl8例,CR26例,PR4例。外周血造血千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预处理采用司莫司汀、阿糖胞苷、依托泊苷以及马法兰联合治疗方式。结果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均采集到足够的干细胞。平均MNC为(5.97±1.24)×10^8/kg。平均CD34^+为(4.46±1.03)×10^6/kg。治疗18例患者,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移植治疗后随访6~66个月,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为66.7%。结论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中心的序贯疗法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较为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淋巴瘤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