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简述了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又称为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保存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并比较了其与血功能低下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低下心力衰竭)的预后。概述了其病因与病理生理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 标签: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 心室主动松弛能力受损 超声心动图
  • 简介: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心力衰竭逐渐成为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很多患者通过规范化诊治,血分数得以恢复。近期多项研究发现这类血分数恢复的心衰患者的病理生理、临床特征、预后等与持续性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或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不同,提示这群患者可能是一类独特的人群,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主要针对血分数恢复的心衰的定义、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征、治疗管理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射血分数恢复 心力衰竭 逆重构 心肌康复
  • 简介:左心室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保存的心力衰竭(心衰)(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HFpEF)是一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心衰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目前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之处.为当下心衰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左室血分数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75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左室血分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左室血分数的关系。结果左室血分数(LVEF)≥50%组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LVEF<50%的患者[(1.76±1.15mmol/Lvs.(1.52±1.08)mmol/L,P=0.03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0.11,P=0.021)、甘油三酯水平(B=0.11,P=0.013)与LVEF呈正相关,而心率(B=-0.27,P<0.001)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随着左室血分数的降低而降低,未来仍需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评估中国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

  • 标签: 冠心病 甘油三酯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生殖疣(尖锐湿疣)通常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型和11型引起。然而,还有更广泛的HPV类型可以感染生殖粘膜,引起临床(如鲍温样丘疹病、宫颈癌)或亚临床疾病[如通过细胞学或阴道镜检测到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或者以潜伏形式存在于本来正常的上皮内。

  • 标签: 人类乳头瘤病毒 生殖器疣 病毒疾病 宫颈上皮内肿瘤 鲍温样丘疹病 临床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于植入心律转复除颤(ICD)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阜外医院植入带有家庭监测功能ICD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为ICD恰当治疗的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RDW对各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显示预测VA的RDW最佳值为13.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VA和全因死亡方面RDW≥13.05%组均明显劣于RDW<13.05%组(P值分别为0.002、0.012)。多因素Cox回归显示,RDW≥13.05%是ICD患者VA(HR=1.941,95%CI:1.204-3.127,P=0.006)及全因死亡(HR=3.257,95%CI:1.085-9.781,P=0.03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13.05%提示ICD患者发生VA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中重度血分数正常心衰(HFpEF)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关系。方法选取中重度HFpEF患者72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血清NT-proBNP含量,并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获取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信息,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与BPV的关系。结果(1)不同NT-proBNP水平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舒张压变异性(DBPV)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SBP、DBP、DBPV随着NT-proBNP水平的升高而降低。(2)NT-proBNP对数转换值和SBP、DBP、DBPV呈线性负相关。(3)调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具有高血压病史后,NT-proBNP转换值和SBP、DBP和DBPV的线性关系依然存在(P〈0.05)。结论DBPV与中重度HFpEF患者NT-proBNP水平相关,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衰的状态。

  • 标签: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正常 血压变异性 N端脑钠肽前体
  • 简介:目的了解心力衰竭发作前左室血分数(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方法选择DESIRE(Drug-ElutingStentImpactonRevascularization)数据库中LVEF≥50%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和随访死亡率.结果在DESIRE注册的LVEF≥50%的2714例血运重建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中,35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88.6%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者占37.1%.这些患者血运重建术后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14.3%vs1.2%,P<0.001);出院后平均随访(475±244)d,心力衰竭发作前LVEF正常的患者随访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21.4%vs2.6%,P<0.001).结论心力衰竭发作前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多数冠状动脉病变弥漫,肾功能受损的发生率较高.这些患者行血运重建术后院内死亡率和长期随访死亡率高,提示这组患者病情重,应加强药物治疗.

  • 标签: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冠心病 预后
  • 简介:酵母是一种镜下单细胞真菌,通过出芽繁殖。白色念珠菌菌株构成了从阴道分离出的酵母菌的90%。其余菌株中最常见的是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非白色念珠菌属可以引起阴道炎,而且经常对常规治疗不敏感。尚无证据表明,非白色念珠菌属引起阴道炎的患病率正在增加。

  • 标签: 生殖器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属 单细胞真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阴道炎
  • 简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是目前公认的睡眠呼吸紊乱的“金治疗”方法,如果压力滴定正确.nCPAP的治疗效果可以接近100%。但仍存在面罩问题、气流刺激以及鼻部干燥或充血等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使用不方便,费用较高,患者的耐受性和顺应性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睡眠呼吸紊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简介:突出的皮脂腺(图1)Tyson腺、皮脂腺增生及Fordvce异位皮脂腺是常见的阴囊及阴茎体正常皮肤的变异,但往往会引发患者的焦虑情绪。龟头上通常鲜有皮疹发生。患者虽然对病情能有一定自信,但仍可能出现一些身心症状,造成畸形心理恐怖。

  • 标签: 正常皮肤 男性外生殖器 皮脂腺增生 焦虑情绪 身心症状 阴茎体
  • 简介:植入心脏装置(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implantableelectronicdevice,CIED),包括起搏、植入心脏转复除颤(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defibrillator,CRT-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pacemaker,CRT-P),术后患者需要长期随访。近年来,随着植入性心脏设备植入量的快速增加,常规的定期门诊随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医师对这些患者的及时、全面的管理。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随访及管理,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成为临床需要面对的问题。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随访研究 远程管理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以下简称ICD)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的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或ICD的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结果起搏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的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的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治疗有效率在起搏组及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组及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的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

  • 标签: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随访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永久起搏器 心脏性猝死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旧的封闭管理已不能满足部分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管理是精神病专科发展的方向。我们医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于2001年10月率先在我科尝试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家庭样管理,既满足了病人向往自由的需要,又满足了家属陪护的要求,更利于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这一工作实施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开放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Miccoli术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及其功能保护的优劣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Miccoli术全甲状腺切除术24例,同期行传统开放术全甲状腺切除术43例,比较2组术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血清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同时比较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个数,术后一过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结果Miccoli术组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辨识个数(3.33±0.70)高于开放术组(2.8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2组血清PTH及Ca2+浓度均明显下降,不同手术方式PTH水平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coli术组不同时相PTH水平较为稳定.Miccoli术组一过性(9/24)及永久性(0/24)甲状旁腺减退者相对开放术组(27/43,1/43)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coli术能减少手术对甲状旁腺及其功能的影响,有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恢复,较开放术更具有优势.

  • 标签: Miccoli术式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正>4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均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同时予鼻(面)罩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在(BiPAP),每日2次,每次3~4h,连续3天。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血压、PaO2、SaO2比较,P<0.01。示辅助通气能迅速提出高PaO2、SaO2,并有效降低PaCO2,能改善缺氧与二氧化化碳潴留和呼吸困难

  • 标签: 重症哮喘 BIPAP通气 平均血压 常规吸氧 解痉平喘 辅助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永久起搏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393例老年患者,男251例,女142例,年龄60~94(77.5±5.3)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7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44例,双束支阻滞12例。置入单腔起搏255例;双腔起搏135例;三腔起搏1例;置入性心脏除颤2例。结果各种并发症共29例,发生率7.4%。导线电极移位14例(3.56%),囊袋血肿6例(1.53%)、囊袋感染3例(0.76%),废弃电极脱入右室、起搏综合征各2例(0.51%),电极导线不全断裂、心肌穿孔各1例(0.25%)。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熟练的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和随访,可减少老年人永久起博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可避免严重后果。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221例。结果2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永久性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异位于甲状腺腺体内)。术后病理证实为双叶癌占31.2%(69/221)。甲状腺被膜浸润者占64.7%(143/221),其中双叶癌中被膜浸润占68.1%(47/6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3.0%(95/221),其中双叶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6.4%(32/69),单侧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1.5%(63/152),浸润被膜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9.7%(71/143)。所有病例中被膜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占75.6%(167/221)。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叶PTC69例中术前仅发现甲状腺单侧叶有可疑癌灶42例,占60.9%。结论PTC中双叶都存在癌灶的比率很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建议绝大多数PTC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常规清扫,术后辅以^131I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