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相当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医学上的难题,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过去十余年中,药物治疗[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已被证实可降低病死率。尽管使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变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及预后不良的现实。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心衰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体有限及术后抗排异反应的高额医疗费用,使其很难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室重构
  • 简介:心肌机械不同步运动普遍存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心电图中QRS波群时限延长是经典的检测心肌机械运动失同步的指标,然而有研究表明心肌机械运动不同步与电活动不同步并不严格一致。QRS波群时限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心脏的电同步性.而心衰患者是否存在机械不同步运动才是我们更应研究的问题。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机械不同步运动 机械运动失协调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简介:治疗技术是腹部创面治疗的新技术,本文就负治疗技术促进腹部伤口愈合的机制、应用概况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综述如下。

  • 标签: 负压治疗 腹部伤口 综述
  • 简介:疮(pressuresore)也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ulcer),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临床上也常称为褥疮。疮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依据其损伤程度可分为三期,即:瘀血红润期(Ⅰ期)、炎性浸润期(二期)、

  • 标签: 重度压疮 护理 进展
  • 简介:  近十年来中重度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有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是一种较新的方法,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约有30%的心衰患者由于传导系统阻滞导致心脏收缩不协调或不同步[1,2],这种不同步收缩加重了心室的机械障碍[3],增加心衰患者死亡率[4].……

  • 标签: 再同步化 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不同部位时是否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符合CRT植入指征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药物优化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CRT植入术,根据术中左前斜X线冠状静脉逆行造影结果将左心室侧壁电极位置分为前侧壁(n=20)、侧壁(n=45)、后侧壁(n=24)3组,分析术后1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参数改变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和心衰再入院率及全因病死率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侧壁与后侧壁组△LVEF、△LVESD、△LVEDD及NYHA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均优于前侧壁组(均P〈0.05);侧壁及后侧壁组心衰再入院率及全因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均明显低于前侧壁组(均P〈0.05)。结论:CRT左心室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及后侧壁临床疗效优于前侧壁,提示左心室电极位置影响CRT反应性。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电极位置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早期脑挫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105例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为脑挫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颅脑损伤65例,重型颅脑损伤40例;将同时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95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神经系统疾病。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结果健康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和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0.10±0.03)μg/L、(1.11±0.43)μg/L和(2.60±0.63)μg/L,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伤诊断及评估伤情程度的辅助指标。

  • 标签: 血清S100B蛋白 脑挫裂伤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分别采用人性化和常规护理方法对行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同步治疗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差异,为优化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行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同步治疗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进行基础护理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同步治疗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 标签: 恶性脑胶质瘤 护理 替莫唑胺 放疗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牢的不断上升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最常见死亡原因是进行性心力衰竭加重和心源性猝死。尽管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l已取得进展,但对存在心脏失同步化的心力衰竭患者常难于取得疗效,由此应运而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vnchronizationtherapy,CRT)的理念.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 心力衰竭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双上肢收缩差异(IASBP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老年患者1542例,于病情平稳或相对平稳24h后行无创血压检测,根据IASBPD值将患者分为0~5mmHg组570例、6~15mmHg组834例、≥16mmHg组138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其他合并疾病、C-反应蛋白(CRP)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ASBPD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总体IASBPD为(8.5±5.4)mmHg,高血压患者与无高血压患者的IASBPD分别为(10.6±5.2)mmHg和(4.3±2.6)mmH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BMI及CRP水平、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降压药使用、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他合并疾病是影响IASBPD的相关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286,95%CI1.784~2.929)、BMI(OR=1.101,95%CI1.054~1.150)、高血压(OR=7.726,95%CI5.575~10.706)、糖尿病(OR=1.701,95%CI1.125~2.570)、高脂血症(OR=2.182,95%CI1.660~2.869)及CRP(OR=1.260,95%CI1.190~1.333)是影响IAS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IASBPD较大,高血压、女性、BMI、糖尿病、高脂血症、CRP是影响IASBP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血压 危险因素 双上肢收缩压差异
  • 简介:在有些高龄患者中,会出现舒张(DBP)<60mmHg高血压患者,即低DBP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BP<70mmHg对机体是不利的,而低DBP的ISH患者常具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更多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成为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难点,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可能是一个有益的选择。

  • 标签: 低舒张压 高血压 老年人 J形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运动不同步与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72例心衰患者行二维应变及常规超声检蹙。测量前间隔与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差(SPWMD),以SPWMD兰130ms为左室不同步的标准,测量收缩期三尖瓣环化移(TAPSE)等参数。并以TAPSE114mm为截值分为右室收缩功能正常组与减低组。结果22例(30.56%)患者存在右室收缩功能减低,46例(63.90%)患者存在左窒内运动不同步。右室收缩功能正常组与减低组间的SPWMD无明显差异(P=0.658),TAPSE与SPWMD之间无明显相关(r=0.136,P=0.255)。结论心衰患者的右室功能减低与左室内机械运动不同步无明显相关。全面评价心功能需要同时定最分析左、右室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力衰竭 右心室功能 不同步
  • 简介: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中施行早期持续负引流对预防、治疗术后胰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间行PD术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术后胰瘘高危患者87例,根据术后引流管处理方式将其分为术后早期持续负引流组(观察组)和常规引流组(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胰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共计40例。对照组共计47例,2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与手术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后总体胰瘘发生率、胃瘫、胆瘘、出血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无差别,但观察组B、C级胰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vs34.0%,P〈0.05),腹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vs4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0.0%vs83.0%,P〈0.05),但2组间死亡率无差别;术后早期持续负引流能降低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1.93±7.14)vs(28.70±12.45)d,P〈0.05)及临床花费((6.48±1.20)vs(7.52±1.46)万元,P〈0.05)。结论在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中,术后早期持续负引流降低了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中B、C级胰瘘、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和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花费,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症(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seruminterleukin-6,IL-6)水平及腹内(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的影响。方法SAP并发ACS共53例,其中41例在ICU进行常规治疗+血液滤过治疗,为观察组;余12例因经济等原因只进行常规治疗未行血液滤过及手术治疗,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d,IL-6及IAP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组治疗前IAP和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观察组第1天IAP和IL-6水平即开始明显下降,对照组第3天才开始下降;治疗后1-6d,观察组的IAP和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均〈0.01)。治疗前后IL-6和IAP的变化趋势明显一致,相关分析显示IL-6与IAP呈明显正相关(R=0.48,P〈0.01),且治疗前后IL-6差值与IAP差值亦呈明显正相关(R=0.39,P〈0.05)。结论IL-6与ACS腹内明显相关,在ACS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早期血液滤过能及时清除血清IL-6,显著降低ACS的腹内,从而调节全身炎症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避免多脏器功能衰竭,适用于SAP合并ACS的早期治疗。

  • 标签: SAP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内压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白介素-6
  • 简介:目的:观察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和心功能正常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积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4例,按超声心功能检查左室射血分数≤0.40(30/64)和>0.40(34/64)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积的差异性。结果:两组间血红蛋白t检验p=0.01<0.05;红细胞积t检验p=0.001<0.05均存在差异性。结论: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积较心功能正常者低,这种变化有利于改善微循环灌注和心脏自身代谢。

  • 标签: 冠心病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并发症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放射治疗学已有百余年历史,对成年人的癌症来说,放射治疗目前仍是仅次于手术的治愈性手段。放射治疗学家的目的是给肿瘤组织致死性剂量的电离辐射;辐射对DNA的损伤将导致细胞死亡,尤其是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辐射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影响的差异决定于以下几方面:

  • 标签: 放射治疗 辅助性放射治疗 治疗类型 治疗计划 肿瘤
  • 简介:新发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对新发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含胰岛素泵治疗,我科目前拥有包括Minimed在内的先进胰岛素泵6台)。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缓解新发的2型糖尿痛,使部分患者达到长期满意控制,有些患者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最长者已达3年之久)不需要任何降糖药物。

  • 标签: 2型糖尿病 治疗 胰岛素 强化治疗
  • 简介:静脉采血是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上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采血时一般患者都选择粗、直、比较充盈的血管,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桡静脉等。但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外周血液循环差,血管萎陷、扁平、弹性差,呈条索状,浅静脉消失,此时采血不易抽出足够血量,必须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

  • 标签: 股静脉 穿刺采血 综述